經典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是哪種人?古人的取捨之道

2020-11-24 思帆歷史趣聞

經典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是哪種人?古人的取捨之道

我們常說「五十知天命」,意思是說,到了50歲,你就不能再抱著聽天由命的想法,要明白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而且也要明白有些事是不能強求的,就算你付出了努力,也不一定能夠得到回報,要有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的好心態。

有一句俗語說到,「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這裡面充分體現出了古人的取捨之道,到了50歲這個年紀,要是你還不能看淡看透一些人和事,要是別人說一兩句好聽的話或者做一兩件巴結你的事情,你就和他好得稱兄道弟,那說明你這50年白活了。

我們來看下是哪三種人不能親近呢?

第一種是薄情人。人們常說,人心是肉長的,這是一種性本善論,認為人都是善良的,我們會同情弱者,能夠見義勇為、樂於助人,可是我們不要忘了,這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不是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對人都是熱情的。就像老一輩的所說的,有的人心就像石頭一樣,你挑著水去澆他,他的心也開不了花。

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遇到這類的薄情人,在我們遇到困難向其求助的時候,就算這件事對他而言是舉手之勞,他也不願意幫忙。或者就算這件事危在旦夕,非常緊急,他也是一副無動於衷的狀態,這樣的人我們就不用費心思和他維繫感情了,因為這段感情註定只有付出,沒有收穫,而且只會讓你傷痕累累。

甚至在利益面前,他根本不會考慮什麼感情,只會想著怎麼對自己才是最好的。和這樣的人親近,就是給他機會傷害自己。

第二種人是貪財人。錢是個好東西,這個道理誰都懂,可是父母也從小告訴我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可以愛財,但是一定要以正確的、合法的方式來獲取。特別是上了年紀之後,更要知道什麼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當然這個東西絕對不是錢,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比金錢更可貴。

若是一個人和你親近,只是為了從你身上獲取財富或者想藉助你這層關係獲取到財富的話,那麼這樣的人我們一定不要接觸,畢竟人到50歲,積累一些財富很不簡單,若是因為交人不慎,使得財富被騙光光或者以其他方式被轉移,那麼對你的晚年來說,也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甚至還會連累到你的家人。

貪財的人很容易辨識出來,因為他們張口閉口都是錢,每次來找你談事情的時候,肯定是圍繞著錢的話題,這樣的人與我們交往是帶有很強的目的性的,而且這樣的人往往也是愛佔小便宜的人,他們可能在生活中就像個葛朗臺一樣,對身邊最親的人也是非常苛刻。

第三種是勢利人。勢力之人的為人處世很圓滑,他們因為需要利用你,所以會在平常生活中對你很好,但是這種好事帶有目的性的,並非出自於內心的真誠。

而這種虛偽的好,我們也是很容易就能區分出來的,因為若是這件事於對方沒有任何好處,那麼他的一貫作風就是不聞不問,好像和自己無關一樣,若是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時候,他肯定是第一個到你跟前的。若是你到了50歲,還不能區分誰是真的對你好,誰是裝出來的,那麼只能說明你這個人缺乏一雙辨識的眼睛,也是一個喜歡聽別人說好話,喜歡別人吹捧你的人,當然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你這個人也是一個勢力之人,你們彼此是物以類聚。

其實不管你現在處於哪個年齡段,這三種人我們都不能與之親近。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啥意思?
    農村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啥意思?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而人的一生都是要經歷五十歲這一個坎的,所以人一旦進入五十歲後,也就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年齡,說老不老、說年輕也不年輕了。
  • 老祖宗忠告:「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指的是哪三種人?
    詩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現在所度過的每一天,不管對與錯,都無法重新來過。想要餘生過得幸福安穩,在不同的年齡段,學會看清有些事,遠離一些人。古人云:「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對於古代人來說,五十歲已經算是暮年,相當於現在六十來歲的老人,該經歷的事情大多都經歷了,該走的路也走過了,應該看透很多事,如何才能安享晚年呢?
  • 農村俗語「人到五十近三人,如同玩火自焚」是哪3人呢?有道理嗎
    ,做事也是不會像以前那麼衝動了,那麼農村俗語「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是什麼意思呢?指的的是哪三人呢?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第一個是不親近好賭之人,對於有的人在到了50歲以後,雖說是對任何的事情都能有個一知半解,但是有的時候,往往這個年齡段的人如果遇到一些人的話,就可能導致不能自拔,比如和一些經常搞賭博的人在一起,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是平平淡淡地度過一生,到了最後還是默默無聞,這個時候就可能被騙,有的人抱著一夜發財的心理就會去賭博,這樣一來就會進入全套,最後導致家破人亡,一旦喜歡上了賭博就如同玩火自焚
  • 為什麼古人常說「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到底是哪三種人呢?
    在現在這個社會當中,每一個人都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身邊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朋友或者陌生人,因此學會和每一個人和諧的相處就是人生的一門必修課,當然在不同的年齡段與人相處的模式也不同,就比如在自己打拼的年紀,就一定要學會和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的人交往,雖然有些人可能你並不喜歡。
  • 告誡中年人的一句話: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早知道少吃虧
    古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句子,這些句子雖然現在聽起來似乎有點俗套,但是卻非常中用,比如這句告誡中年人的話叫做五十親三人,如玩火自焚,早知道少吃虧,那麼其中的三個人代表哪三個人呢?人到中年有時就應該明白一些道理了,這個時候如果你還不懂得人情世故,甚至不知道如何和他人交往,更不懂得好好規劃自己的朋友圈,那可能就會導致你接下來的生活變得亂七八糟,那其中的三人分別代表哪三種人呢?第一種薄情之人,人一旦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對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看的比較透徹,人際關係也會出現很多不同的問題,比如人與人之間也會出現很多,因為情感糾紛產生。
  • 俗語:「四十親三人,玩火如自焚」,哪三種人?中年人值得看看
    如果我們稍微留心一下,就會發現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散發著文化氣息,比如我們平時聽到的俗語,也是我國歷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俗語由來已久,大都是老百姓在日常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非常實用,它的流傳方式大都是口口相傳,以書面的形式出現的很少。古時候的老百姓文化程度不高,因此這些俗語都非常的淺顯易懂,也正是這樣,形成了俗語獨特的風格形式,經久不衰,流傳至今。
  • 俗語「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男人像把土」,古人說的是啥意思
    在淳樸的農村地區,流傳著一種通俗易懂的語句,這種語句就是我們常說的俗語。俗語因其通俗易懂的特點,在廣大人民心中倍受歡迎,無論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如何,他總能說出幾句俗語。俗語是老祖宗根據生活經驗,總結下來具有深刻哲理的語句,牢記俗語更是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規避風險,更好地走上成功之路。今天我們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正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關於人生階段的俗語,它就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的就是各式各樣的俗語。俗語言簡意賅,別看寥寥數十字,都是還是很值得去品味的。俗語雖然簡潔粗糙但正所謂「瑕不掩瑜」,其蘊含的智慧卻是包羅萬象,無所不及,很多俗語還不乏大道理。流傳了上千年的俗語,依舊有很好的啟發意義,讓人受益良多。
  • 俗語「打是親,罵是愛」,下一句雖然經典,但老祖宗的話不可全信
    今天我們就來分享這樣一句農村俗語「打是親,罵是愛」,下一句雖然經典,但老祖宗的話不可全信!對於很多情侶而言,這句俗語「打是親,罵是愛」可以說是「秀恩愛」、「撒狗糧」的必備技能;但是這句俗語的下一句更為經典,那就是「惱了性子拿腳踹」。所謂「打是親,罵是愛,惱了性子拿腳踹」,從字面上我們就能夠體會到這句俗語的「暴力」氣息,為何老祖宗會有這樣的觀點呢?
  • 俗語:鷹鼻鷂眼不可交,下一句同樣經典,老祖宗的識人之道
    俗語:鷹鼻鷂眼不可交,下句同樣經典,老祖宗的識人之道我們華夏民族有著極為博大悠久的歷史,這是全世界人都認可了的,也是讓很多國家和民族都很羨慕的一點。在這諸多文化種類中,與人們平日生活最為貼合的文化莫屬於俗語文化了。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享一則老祖宗用來識人的俗語,要分享給各位的這句俗語就是:鷹鼻鷂眼不可交,矬子殺人不用刀。可能大部分人之前都沒有聽說過這句話,即使有人以前有聽說過這句話,那也都只聽說過前半句,知道整句俗語的人幾乎沒幾個。
  • 民間俗語「四十親三人,玩火又自焚」,是指哪三種人?須警惕
    意思是人到了四十歲的年紀,經歷過許多事情後已經有自己的判斷力,對人生或者事業有必須的把握和明白。俗語「四十親三人,玩火又自焚。」的解讀為一個人活到四十歲,該明白的都明白了,這個年紀還跟這三類人交往,等於在玩火自焚。其中包含的深厚哲理,時時給我們以警醒。
  • 經典俗語:落魄不思三人,人窮不碰三藝,啥意思?低谷時不妨看看
    經典俗語:落魄不思三人,人窮不碰三藝,啥意思?低谷時不妨看看作為正常人來說,一個人的完整的人生總不會是那樣的一帆風順,沒有一點波折。遇到挫折、困難都是難免的,這種種因素糅合在一起才組成了我們色彩繽紛的生活啊。所以,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要害怕,要勇敢地克服它,這樣才能收穫背後的喜悅。
  • 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到底是啥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
    比如我們經常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雖然沒有那麼科學,但是也從側面反映出古人識人的方法和技巧。而這些流傳在民間的老話,慢慢就成了一種俗語文化。俗語看似粗糙簡陋,但是如果我們細細分析背後的道理,卻能引人深思,發人深省。這些都是老祖宗的智慧之談,是對後人的忠告。
  • 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其實下句同樣經典,老祖宗的經驗
    俗語:半路夫妻硬如鐵,其實下一句同樣經典,老祖宗的經驗在我們和別人說話的時候,尤其是和一些老成的人說話的時候,大家沒有沒發現經常會聽到如「俗話說得好」這樣的字眼出現呢。這俗話也就是俗語,今天咱們就來一起研究研究這個俗語,小編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句俗語,一起來看看這句俗語到底給我們說出了什麼樣的道理和經驗。「半路夫妻硬如鐵」,這是句說夫妻之間關係的俗語,可不要真的當成是我們生活中能見到的鐵製品了。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一句更經典,古人的觀人術
    面部除了表情可以表達一個人的想法,從五官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脾氣秉性。早在我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人總結了整套通過觀察人的長相、聲音、氣色等特點來判斷他人的面相理論。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一半句更經典,古人的觀人術。
  • 俗語:「天幹莫望雲頭雨,背時莫望好親戚」,解讀古人的經典俗語
    俗語:「天幹莫望雲頭雨,背時莫望好親戚」,解讀古人的經典俗語我們的先輩經常會將自己的人生經驗與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關聯,然後總結為一句警醒世人的俗語,提醒大家在特殊時刻不要去做某些事情。就比如古人所說的:"天幹莫望雲頭雨,背時莫望好親戚"。
  • 俗語「不色者腎絕,不言者氣絕」,啥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
    在華夏民族屹立於東方五千年,在這五千年時間裡,一代又一代人通過觀察、總結,為後世積攢了大量的生存、生活經驗,並加以總結為俗語。這些俗語,涵蓋方方面面——包括做人哲學,包括農耕生產,也包括醫療養生。在這些俗語中,有這樣一句話讓很多人不明所以:不色者腎絕,不言者氣絕。
  • 古人往往以面相觀人,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句才是經典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總結出了一套完整通過觀察人的長相、聲音、氣色等特點來判斷一個人的理論,比如「兩腮無肉不可交」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句話的後半句才是經典,完整地闡述了古代的觀人之術。
  • 俗語「二婚硬如鐵」,下一句道盡人情冷暖,古人俗語句句在理!
    的確,只要生活在農村的人,都會對它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感覺,對作者來說,農村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農村文化。小時候夏天都喜歡在院子裡乘涼,左鄰右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總不免聽到一些奇妙而耐人尋味的話語,而這些言辭可以直觀地反映農村的生活和文化,比如「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等等,就告訴我們節氣與天氣的相互關係,在詼諧幽默的言語中漲漲見識是小時候最有趣的事情之一。
  • 俗語「男看鼻子女看嘴,一生富貴少是非」,是何意?古人面相之說
    大家有沒有見過這樣一種現象,「江湖術士」戴著一眼鏡,手裡拿著個叮噹作響的小破鑼,叮叮噹噹地向著來往的行人們吆喝,通常身邊還會擺著一些類似五行八卦的圖紙,看起來玄乎的很,我們通常把這種人叫做「算命先生」。有的人算命是靠看手相,有的人算命則是靠看面相,但是不管是哪種方法,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映襯下,這些五迷三道的東西都顯得那麼的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