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天幹莫望雲頭雨,背時莫望好親戚」,解讀古人的經典俗語

2021-01-15 歷史芷天

俗語:「天幹莫望雲頭雨,背時莫望好親戚」,解讀古人的經典俗語

我們的先輩經常會將自己的人生經驗與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關聯,然後總結為一句警醒世人的俗語,提醒大家在特殊時刻不要去做某些事情。就比如古人所說的:"天幹莫望雲頭雨,背時莫望好親戚"。意思就是說長期天幹時,不用對頭頂的一片雲抱有太大的期待,在倒黴的時候,也不要期望有好親戚來幫你一把。

我們知道,長期天幹,地面的所有事物都是非常缺乏水分的,土地也都是乾裂的,就算有一片雲朵帶過來一場雨,也解決不了大問題,因為這一場雨並不會帶來很多雨水,下雨的時間短,涉及的範圍也很小,對整個環境的改善起不了什麼大作用。

而我們每個人這一輩子也都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坎坷,不可能永遠都是一帆風順的。所以每當我們倒黴遇到困難時,最好還是自己努力去解決問題,不要想著有親戚能來幫助你。雖然有時候親戚是會伸出援助之手的,但是那都是因為沒有影響到他們的利益,或者是起初的處於好心,可是時間久了,大家都會考慮自身的情況和幫助你是否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畢竟沒有真正無私奉獻自己的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是要過日子的,沒有人願意做活菩薩,也沒有人有能力做活菩薩。

所以在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只想著依靠別人,就算是親戚,也不一定會永遠地幫助你,大家還是多努力,靠自己去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

除此之外,古人也說"再冷不烤燈頭火,再餓不吃播種糧",其意思就是說就算再冷,也不要用燈頭火來取暖。就算再餓,也不能吃用來播種的糧食。這也是古人想要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只想著眼前,要從大局考慮,別因為當前的小利益而損失了長遠利益。

雖然當下的我們非常冷,但並不危及生命,如果取下燈頭的火來取暖,不但不會讓我們變得溫暖,反而會讓我們在其他方面受到影響。我們知道,燈頭的火併沒有多大,就算用來烤火,也維持不了多長時間。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並不會讓人感受到溫暖。而取出燈頭火後,我們失去了光明,看不到四周的事物,做任何事情都不方便,做不了飯,洗不了碗等等。甚至還有可能因為看不見,導致一些意外事故發生,就比如說被周圍的桌椅絆倒,掉進坑內等等。

而當我們餓了的時候,就算特別特別餓,也不應該吃掉用來播種的糧食種子,就算是吃野菜,喝水,也要堅持將糧食種子留下來播種到地裡。如果因為一時的飢餓,就將未來一年裡準備播種的糧食種子吃掉了,那麼你可能會飽腹一頓,但是未來的一年裡,你就沒有糧食可以種植了,也就不會有糧食收入,那麼,將來的一年裡,你就沒有支撐你生活的糧食了,到時候可不是餓幾天就能解決的問題了,而是一整年都沒有食物,很有可能會餓死。

這就是古人教育我們應該如何做事的話語,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要分不清主次,只想著眼前的利益,沒有長遠的眼光是很難生存下去的。當然,我們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得這個類型的俗語,都是我們先輩們總結畢生經驗,然後靠人們口口相傳傳承下來的,雖然我們在課本上好像沒有看到過這些俗語,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肯定很多人都聽家中的長輩們提到過,只不過沒有特別留意罷了。

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知道的其他的俗語,可以在下方留言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讓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民間文化。

俗語可信,卻也不可全信,這就是一種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擁有數千年歷史,一些規矩和文化並不見得適合現代。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說的就是如此。所以大家沒有必要將俗語當作迷信,只是在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多一些思考。

參考文獻:竟成主編《中國俗語》、杭晶波,周謙主編《歇後語諺語俗語慣用語詞典(第2版)》

相關焦點

  • 俗語:「天幹莫望雲頭雨,背時莫望好親戚」啥意思?關乎自身利益
    俗語:「天幹莫望雲頭雨,背時莫望好親戚」,啥意思?關乎自身利益文/遐慕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今天,筆者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是,天幹莫望雲頭雨,背時莫望好親戚。這句話啥意思呢?關乎自身利益。相信在座的各位在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單單就從字面意思就能明白這句話究竟想要表達的意思了。
  • 俗語「三更莫貪色,半夜不戀食」啥意思?古人的忠告引人深思
    數千年的歷史和文化的沉澱,讓我們不懼怕任何艱難險阻,因為這裡有古人的聖訓,有智慧的果實,我們隨意翻看任何一本經史典籍,都能從中感悟出人生的哲理,這就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在。不論是詩詞歌賦還是京劇戲曲,或是書法繪畫陽春白雪,我們在每一個領域當中,都有拿得出手的珍品。在這眾多傳統文化的種類當中,俗語文化更像是一顆璀璨的新星,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 家宅莫探頭,探頭引盜偷,這句農村俗語講的意思是什麼,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雖然有不少是講述的警示、育人的意寓。不過有些農村俗語,其實是沒有什麼價值的,這些俗語講述的是封建迷信的玄學之說。要是這樣也就罷了,權當學習一下以前的玄學知識,了解下古人的另一種智慧。但是這些俗語的原意,又讓一些沒有職業道德的風水師,或者一些對風水一知半解的人,歪解了。常見的這類俗語,有那句白虎蓋青龍,本意是說陰宅的講究。
  • 古代俗語:「莫飲卯時酒,莫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
    古代俗語:「莫飲卯時酒,莫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我們古代有不少很有意思的話,這些話都是幾代人智慧的結晶,概括了人會遇到的各種事情,也有的話是教人做人的道理,所以非常值得一讀。自明朝後,那些比較有意思的俗語就被記載在了《增廣賢文》這本書裡,後來這本書經過明清兩代的修訂,已經越來越全了,其中不少句子我們都非常熟悉。比如今天要說的這句「莫飲卯時酒,莫罵酉時妻。」很多人可能聽過這句,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下面就給大家解釋下。這兩句話後面其實還有兩句,原句則是:「莫飲卯時酒,昏昏醉到酉。莫罵酉時妻,一夜受孤悽。」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就明白了,其實原句也很好理解。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但在農村,你還是會聽到一些看似迷信的俗語。比如「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如今看來,這就有點好笑了,但也不是全不可信!古代人,做什麼事都講究挑選黃道吉日,在現代,無論是結婚、開門做生意、還是搬家,都要挑選一個好的日子。甚至,為了讓孩子能夠有個好命,還選日子剖腹產。
  • 農村俗語:「風流女子莫教貧,瀟灑男子莫讓富」是啥意思?
    農村老人都喜歡在農閒的時候聚在一起聊天,在聊天的過程當中,有些老人便會時不時地冒出一兩句俗語用來教育他人。有那麼一次,我在與老人聊天的過程中聽到這麼一句俗語:風流女子莫教貧,瀟灑男子莫讓富。但我不知其意,於是便向老人請教,老人告訴我說:一、風流女子莫教貧風流是指人的風度和儀表。出自《漢書·趙充辛慶贊國忌等傳》中,在這個傳記中有這麼一句話:「其風聲氣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謠慷慨,風流猶存耳」。意思是說:其民風和民俗自古以來就出自自然,而今編成了動聽的歌謠,從而將古樸的民風流傳了下來,並能時時聽到。
  • 為何現在親戚之間越來越冷淡了?老祖宗總結了兩句俗語,很現實
    意思就是說,那些居住在自己家旁邊,大家經常往來的鄰居們,可能要比居住在遠方的親戚關係還要好一些。這句古話其實也總結出了古人在生活中得出來的經驗。其實將這句古話和現在的親戚往來狀況進行結合,大家會發現——現在很多親戚之間的往來越來越少了,關係也越來越不親切了。其實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可以從老祖宗留下來的兩句俗話中得以體現。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一句更經典,古人的觀人術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一半句更經典,古人的觀人術。 根據面相之術,古人總結流傳了很多俗語,比如「眉上一根長,能敵萬擔糧」,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的眉毛很長,這個人肯定很有福氣,不僅長壽,也能讓自己的家族過得很富裕。
  • 古人常說:雨打棺十年酸,雨灑墳出貴人,是啥意思?你可能不懂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但是由於古代的條件的差異,所以很多人都選擇了口耳相傳的方式來告訴下一代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者是總結。而這些口耳相傳留下來的古人的智慧也就在民間廣為流傳,形成了我們現代人常說的俗語。
  • 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什麼意思?為何忌諱這些數字?
    農村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啥意思?有道理嗎?農村的老輩人過生日都是很講究的,很多人都是害怕過生日的。當然了這也和過去的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畢竟在過去生活條件不好,農民也沒多少積蓄。關於過生日,農村裡也流傳著很多的俗語,比如「男不三,女不四」就被很多人所熟知,在過去也是在很多地方有這種規矩。那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是什麼意思呢?這兩個數字為什麼不能提呢?莫提七十三這句老話的字面意思是說,在老人到了七十三歲的時候,是千萬不能提到七十三歲這個數字的。因為在過去這個數字是很忌諱的,就像西方人普遍很忌諱13一樣。
  • 古人往往以面相觀人,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句才是經典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總結出了一套完整通過觀察人的長相、聲音、氣色等特點來判斷一個人的理論,比如「兩腮無肉不可交」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句話的後半句才是經典,完整地闡述了古代的觀人之術。
  • 俗語「老大傻,老二奸」,還有下半句,古人說的真是話粗理不粗!
    俗語「老大傻,老二奸」,還有下半句,古人說的真是話粗理不粗!在中國文化的形式體現有多種多樣,實體的文化體現就有戲曲和書法等等。而在民間,其實也有一種民俗的文化體現形式。老百姓不知道怎麼來形容來總結它的存在,但幾經幾代人流傳下來的俗語就是文化的體現形式。
  • 農村俗語人窮斷六親,是不是說窮,親戚也別走動?
    農村一些俗語是屬於負能量滿滿的,講的也是很極端,經不起推敲,但結合現今農村貧富差距拉大的情況下,農村貧窮又還是佔多數的。因此關於農村人情上的俗語,總是能戳中一些人的痛點,引起共鳴。像這類俗語太多了,如:貧居鬧市無人遠,富在深山有遠親;沒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人窮斷六親等等。
  •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的就是各式各樣的俗語。俗語言簡意賅,別看寥寥數十字,都是還是很值得去品味的。俗語雖然簡潔粗糙但正所謂「瑕不掩瑜」,其蘊含的智慧卻是包羅萬象,無所不及,很多俗語還不乏大道理。流傳了上千年的俗語,依舊有很好的啟發意義,讓人受益良多。
  • 俗語「禿狠瞎犟麻子刁,鷹鼻鷂眼莫相交」啥意思?如何理解?
    摘要:俗語「禿狠瞎犟麻子刁,鷹鉤鼻子莫相交」啥意思?古人的識人之術!文/農夫也瘋狂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雖然貴在交心,但就怕是」我本有心向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關於如何識人,老祖宗也總結了很多的經驗:俗語「禿狠瞎犟麻子刁,鷹鼻鷂眼莫相交」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呢?這句俗語其實是描述了五種不同的人,其中前半句「禿狠瞎犟麻子刁」則分別描述了三種人的性格特點,即禿頂的男人心胸比較狠,而瞎眼睛的人則脾氣非常的犟,臉上有麻子的人則比較刁鑽、狡猾。從這也看得出來,這三種人都是和常人不一樣,他們都是各自有身體方面的缺陷的。
  • 農村俗語:「夫妻離婚莫眷戀,朋友生隙別再見」是啥意思?
    昨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的過程當中,小李子對老農訴說了近段時間以來自己的心路歷程,試圖通過訴說讓老農給自己說幾句寬慰的話,然而,老農卻說:我們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夫妻離婚莫眷戀,朋友生隙別再見」。你現在的心理狀態已經犯了忌諱,所以,你應該丟掉眷戀之情呢!老農所說的俗語,小李子根本就沒有聽說過,同時,也不知道這句俗語的意思,於是,請求老農解釋一下。
  • 俗語「山管人丁水管財」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人生經歷,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寶貴的經驗,並以俗語亦或者是諺語的形式表達出來,希望能夠給我們帶來一定的啟迪,比如「山管人丁,水管財」。那麼問題來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 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講的啥?古人的人生感悟
    日落西山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而每個人也必然會面臨死亡,「生老病死」概括了一個人的一生,因而老百姓們也創造出了許多與年歲相關的俗語,像俗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講的是什麼?古人的人生感悟。
  •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歷史上的封建時代,凡事都講究一個面相,一個人的情緒,欲望以及所表達的東西,基本上都能夠通過他的面部表情來分辨。我們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老祖宗雖然早就已經不在,但是他們卻留給我們很多的東西,除了房產地產這些物質遺產之外,還有一些智慧和生活的經驗,俗語是我們中華語言中特有的,雖然它沒有詩詞那麼唯美那麼有意境,也不像成語一樣簡短精準,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讀懂的。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麼一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大家只知道這上半句,其實下邊還有半句呢!
  • 俗語說:「三更莫貪色」,其實下半句更重要,能做到的人太少了!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俗語文化散發著獨有的魅力,每一句俗語的背後,都包含著耐人尋味的哲學道理。俗語,閃爍著古人智慧的光芒,指引著現在人更好的生活。熟讀俗語,了解其背後的意義,能讓人生走得更加通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