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把握「中國夢」的科學內涵

2021-01-11 人民網

原標題:準確把握「中國夢」的科學內涵

「中國夢」是當前的新熱詞,是當代的新理論,是當今的新實踐。解讀「中國夢」必須準確、科學,尤須警惕和防止「泛化」、「醜化」、「神化」「中國夢」的情況;踐行「中國夢」必須堅定和堅持,尤須與「厚於德、誠於信、敏於行」的廣東精神結合起來。準確把握「中國夢」的科學內涵,我以為以下五點值得重視。

夢,是每個人都有的人生發展情懷,「中國夢」是中國人最高、最真、最善、最美的追求與憧憬

夢,是一個很有浪漫情懷的詞,也是與每個人都日夜相伴的現象,還是每個人都有的人生發展情懷,更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特徵。夢,是一種自然現象,更是一種理想的稱謂。有人說夢想屬於青年,其實夢想人人都有。比如希望家庭幸福,健康長壽;希望著書立說,傳播思想理論;希望天更藍些、水更清些、樹更綠些、空氣更好些,甚至也希望工資更高些、房子更大些、子女更孝順些等等。「中國夢」更是作為一個社會人和一個中國人最高、最真、最善、最美的追求與憧憬,她足以振奮人、鼓舞人、打動人、激勵人,也足以聚人心、暖人心和穩人心。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肩負的歷史使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基本陳列後所指出的,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一時代解讀,既飽含著對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深刻洞悉,又彰顯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宏偉願景,為黨帶領人民開創未來指明了前進方向。

「中國夢」具備歷史厚重性、人民厚望性和載物厚德性的「三厚」特點

「中國夢」不是解決所有現實矛盾和問題的萬能筐。從特點上看,能夠成為「中國夢」,必須具備「中國夢」的內在氣質。我以為,作為「中國夢」,必須同時具備歷史厚重性、人民厚望性和載物厚德性的「三厚」特點。所謂「歷史厚重性」,是指「中國夢」必須承載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求索心路,特別是盛世時代的輝煌和近百年的屈辱所凝結的歷史啟示與發展圖景;所謂「人民厚望性」,是指「中國夢」必須體現中國人民現今共同性、共識性的最重大、最深沉、最渴望的理想與追求;所謂「載物厚德性」,是指「中國夢」必須具有道德價值,能提升國人的精神境界,能提高國家的國際形象,能提供追夢的巨大動力。

「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有世界普適性

我以為,「中國夢」是包含了「美國夢」特質的世界夢。「美國夢」是階層的公平發展夢,是公民的富裕幸福夢,是「小河滿大河滿」的個體優先發展夢,因而也是「中國夢」內涵之內的人民幸福夢。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美國時曾強調指出,「中國夢」是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尼泊爾前總理普拉昌達也曾說過:「『中國夢』不光是中國一個國家的夢想,也是全世界的夢想。」的確,中國夢是國家和平發展夢,是民族和諧相處夢,是人民共同富裕夢,是個體人人出彩夢。因而「中國夢」,前期看有中國特色性,放眼看有世界普適性;近期看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遠看就是共產主義的。

「中國夢」是夢想,更是信念;是理論,更是實踐

「中國夢」是引領人們奔向未來的理想動力夢。信念告訴我們人生需要堅守,而夢想則引領我們奔向未來。「中國夢」是人民、國家和民族共同寄託的一個偉大理想。它是夢想,更是信念;它是理論,更是實踐;它不僅要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國家富強民主,更要讓人民幸福、出彩!從重點抓手看,「中國夢」是三「中」夢:「中國特色夢」、「中華統一夢「和「中產階級夢」,必然要堅定中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著眼於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氣概,實現中國模式的輝煌;必然要通過壯大中產階級、發展好橄欖型社會結構,推進國強民富之理想;必然要通過不遺餘力地和平推進,以最大的政治智慧促進祖國統一,實現中國人最大的百年夢想。從發展模式上看,「中國夢」就是:世界產業上的「製造中心」,更是「創造中心」;是國際秩序的「認定者」、「接軌者」,更是「制定者」、「鋪軌者」;是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與「進展」,更是新的「跨越」與「飛越」。這也正是「實幹興邦」的「實幹」的意旨。

「中國夢」是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中國特色夢

「中國夢」是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中國特色夢;也是「強國夢」、「興華夢」和「民富夢」。「中國夢」模式上要形成中國氣派,表徵上要體現中國氣概;經濟發展上,一枝獨秀,氣衝霄漢,氣吞萬裡如虎;文化歷史上,演繹出一幅幅精彩畫卷,氣勢磅礴。總之,「中國夢」是「正氣夢」,廉潔中國是期許;「中國夢」是「底氣夢」,文明中國是名片;「中國夢」是「霸氣夢」,雄獅中國是圓夢。「中國夢」更是「浩氣夢」,她聚人氣,接地氣,添力氣,中國人民從此揚眉大吐氣。

(作者系華南理工大學思想政治學院院長、教授)

相關焦點

  • 正確把握新時代的內涵與意義
    作者: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鄭士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有著科學的根據與實踐基礎,同時也承載著新的內涵,提出了新的要求與目標,蘊含著劃時代的偉大意義。正確理解新時代的內涵與意義,是避免新時代被泛化、庸俗化使用的基本前提。
  • 以科學的態度解讀「中國夢」
    編者按:習近平同志提出「中國夢」,對炎黃子孫是極大的鼓舞。「中國夢」的深刻內涵是什麼?應當怎樣科學地解讀「中國夢」?中國人應當怎樣實現「中國夢」?帶著這些問題,本刊專訪了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
  • 朱春奎:中國夢的科學內涵與實現路徑
    中國夢不是重塑漢代雄風、大唐偉業,也不是再造康乾盛世;中國夢,不是復興封建帝國的舊夢,也不是食洋不化的他國夢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並闡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和高度關注,成為社會各界的關注焦點。對中國夢的詮釋和追求反映了新一屆領導集體的決心,也令每一位中華兒女感到振奮。
  • 羅伯特·庫恩:試析中國夢的理論框架和內涵
    庫恩基金會主席庫恩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了題為《試析中國夢的理論框架和內涵》的大會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2012年11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任後不久便提出了中國夢,從那以後,中國夢既喚起了希望與期待,又提出了問題與困惑。很顯然,中國夢已成為習近平領導下的高層組織原則。正是從中國夢這一宏大深遠的願景出發,本次會議——中國夢的世界對話更顯其意義。
  • 【理論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連載(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內涵該書提綱挈領,以點帶面,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鮮明特色。人民網理論頻道節選其中篇章連載,以饗讀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重大政治判斷,有著豐富深厚的思想內涵。
  • 辯證認識中國夢的四個維度
    中國夢是一個內涵豐富、主題鮮明的重要戰略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先後對中國夢做過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論述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的決心和信心,而且也從理論上深刻揭示和概括了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和精神實質,對幫助人們全面系統地理解和把握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啟迪和指導作用。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夢所作的重要論述,我們可以從四個維度去辯證認識中國夢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 中國夢內涵是什麼?習近平這十段話定義闡釋
    【學習進行時】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講話時首次提出「中國夢」。五年來,無論在國內還是在國際場合,習近平都反覆闡釋「中國夢」。「中國夢」的內涵都有啥?新華社《學習進行時》今天從習近平的多次重要講話中摘引出10段話,與您一同學習、領會。
  • 準確把握和運用「五種思維」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陳冬東  熟練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是中國共產黨的一項看家本領,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新形勢下提高領導幹部能力水平的重大課題
  • 科學回答人類前途命運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準確把握這一重要理念形成的歷史背景及其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實踐要求和重大意義等,對於我們深入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5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中,初步系統闡述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學內涵,即「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
  • 把握軍事理論現代化時代內涵
    把握軍事理論現代化時代內涵  引 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明確了軍事理論現代化在「四個現代化」中的首要地位,賦予我軍現代化建設新的時代內涵,同時也為軍事理論的研究與創新注入強大動力。
  • 準確把握人大工作 在堅持「三者有機 統一」中的職責定位
    會議指出,要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結合起來,認真傳達學習慄戰書委員長在交流會上的講話精神,正確認識、深刻領會「三者有機統一」的豐富內涵和根本要求,準確把握人大工作在堅持「三者有機統一」中的職責定位,結合落實省人大常委會黨組通過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工作方案,學習運用好會議成果,自覺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 中國傳統命理學的合理內涵
    中國傳統命理學,從夏商時期即開始孕育,至西漢逐漸成形,到唐代已自成體系,至五代宋初便完備成熟,先後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儘管歷代的聞人達士,學者大儒對其囊貶不一,是科學,還是迷信?也一直在爭論不休,事實證明,它是有一定的學術價值,用價值和合理內涵的。
  • 周鐵農:中國夢本身就是一個「和合」的夢
    和文化與和合精神,在歷史的變遷和演進中貫穿,在傳統的繼承和光大中綿延,在世代國人的思想和生活中流傳,在中國夢的內涵中得到新的升華與發展。中國夢凝聚了國家、民族和個體的期待,容納了多元社會思潮和多樣價值訴求,統合了國家發展目標與世界和人類進步趨勢。可以說,中國夢本身就是一個「和合」的夢,中國夢的實現也有賴於國家「和實力」的提升。
  • 全面把握制度與治理的辯證關係
    準確理解國家治理及其現代化的內涵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命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專題研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並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 新時代的豐富內涵和時代意義
    作者: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徐成芳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他強調,這個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而不是別的什麼新時代。從這些講話中,我們可以明確新時代的豐富內涵和時代意義。
  • 文魁:首都發展新內涵
    「十四五」和更長一段時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北京要從實際出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加突出首都發展,把「四個中心」「四個服務」能量充分釋放出來,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北京行動持續回答習近平總書記首都發展兩問,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北京形成生動實踐。首都發展的內涵和外延,一定會在「十四五」和更長一段時期的首都發展實踐中得以豐富和完善。
  • 中國夢的意義與價值
    原標題:通古今連中外接群己合知行超左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其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奮鬥目標是「兩個一百年」,即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 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
    有人宣稱「20世紀將以社會主義的失敗和資本主義的勝利而告終」,還有人妄稱社會主義中國將隨著「多米諾骨牌效應」而倒下。有的黨員、幹部也受到影響,對共產主義心存懷疑,對社會主義信心不足。有一段時間,許多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十分模糊,更不提「共產主義」。
  • 『萬馬奔騰中國夢』徐悲鴻駿馬圖欣賞
    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於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
  • 「中國夢」的全球意義
    新華網北京3月17日電(記者丁宜)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夢」的前景幾何,牽繫全球。  兩會期間,「7.5%」「機遇」「效仿範例」等成為世界熱議中國的一連串關鍵詞。在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局部地區安全形勢堪憂的大背景下,中國兩會的一舉一動——從領導層換屆到大部制改革,從未來5年目標到兩會代表委員提出的諸多議案提案,許世界一個充滿希望的中國,提振了世界的信心。  「中國夢」,被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理解為一種「集體承諾」,被法國參議院副主席拉法蘭描述為「個人幸福與集體幸福之間的一種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