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恨此花飛盡」:看蘇軾的《水龍吟》,如何喧賓奪主?

2021-01-20 梧桐樹邊羽

「不恨此花飛盡,而恨西園、落紅難綴」如何理解?

這句子從字面來看,就是「這花飛盡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可恨的是西園的那些落花,滿地憔悴,難再重綴。」「綴」是什麼意思?連接,裝上去,裝飾。為什麼這裡要用這個字呢?因為這是一首次韻之作,是有用字要求的。

這個句子出自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次韻就是步韻,即按照別人所作詩詞的韻腳字重新寫詩填詞,不能發生變化。古人在應和詩詞的時候有步韻、用韻、依韻的說法,這都是表示自己作品是為應和而起。

步韻(次韻)是指與原作韻字相同,次序也不變。用韻指與原作韻字相同,但先後次序有變化。而依韻指與原作是一個韻部,但韻字與原作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一看就知道,這其中次韻(步韻)是最難的,因為用字完全一致很大程度上會限制詩意的表達。不過對於文才出眾的古人來說,這並不算什麼大難事。

蘇軾這首次韻《水龍吟》就是使用了章質夫所寫的詞的韻腳字。

這個章質夫,也是個了不得的人物,在文學上的貢獻不如蘇東坡,但是在國事、武備上是遠超了的。章質夫,就是章楶(jié),北宋名將、詩人,鎮守邊疆、蠶食西夏土地,變被動為主動,並於元符元年取得了平夏大捷,可以說是徹底擊潰了西夏主力。史載「夏自平夏之敗,不復能軍」。章楶武功卓著,累贈右銀青光祿大夫、太師、秦國公,而北宋大將种師道、种師中都出自他的帳下。他去世之時,宋徽宗給了很高評價:章楶才兼文武,學富古今。赤心百為,白首一節。

章楶和範仲淹,算是北宋文人帶兵路線中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

為什麼蘇軾會次韻章質夫的這首詞呢?當時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團練,而章質夫時任荊湖北路提點刑獄,一個在黃岡,一個在荊州。本來朋友關係也不錯,相距不算遠,又都處於比較閒的狀態,所以兩人經常詩詞來往唱酬。

當時章質夫寫了一首《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火了。我們先看他這首詞: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旋滿,香毬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當時蘇軾四十四,章楶五十四,離他經略西夏還有十年,所以作品中也相對平穩,保持了詞牌綿軟、香豔的特色。估計到了後來,領軍作戰,也就沒有心情寫這種軟沓沓的宴樂作品了。

我們就不一句句講解了,大致翻譯一下整個劇情。

燕子飛來飛去,鶯兒慵懶不鳴,春芳已殘。柳堤上,楊花輕輕飄落。它漫天亂舞,讓青綠的樹林增加了雪色點綴,美到讓人失語,韓愈的「楊花榆莢無才思」說得真對。借著春日悠閒擺動的柳絲,楊花悄悄地進入了深深的庭院。正午時分,閨門緊閉,便順著珠簾四散。它又緩緩地想飄入閨房,卻一如先前,被風兒扶起。香紗帳裡的美人兒正在入睡,像飛雪沾附,像瓊玉輕綴,楊花落滿了她的羅衣。繡床上也落滿了,聚集成香球,卻又被女子碾碎。招來沾滿花粉的蜜蜂,池中有魚兒戲水歡會。女子無法入睡,起身望向夫婿遊蕩的長滿柳樹的章臺路,路杳杳,無消息,不禁淚水盈盈。

這首詞上片寫楊柳飛舞的美好形態,下片寫婦人鬱居閨閣之中,思念丈夫的情愫。從題材上來說並沒有什麼新意,屬於北宋初晏歐派一脈相承的味道。不過情景細緻,思緒綿延,如果不是蘇軾的文名籠罩,這首詞的地位要高一些。其中特別是上片結尾的「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將楊柳的動態寫得生動入微,歷來為人稱讚。

就楊柳之姿的描寫,甚至蘇軾的詞也不如,但是弱就弱在下片的女子情思慵懶之態,美則美矣,於意境並無大的提升,讓整首詞墮入尋常羸弱、婉約的窠臼之中。

蘇軾見了這首詞,喜歡得不得了。就算是剛剛從「烏臺詩案」的文字恐懼中解脫出來,心中還有些膽怯,也忍不住和了一首詞寄給章楶:

《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本不敢繼作,又思公正柳花飛時出巡按,坐想四子,閉門愁斷,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雲,亦告以不示人也。

你這寫柳花的詞太好了,讓我們怎麼敢接?但是想你正是柳花飄飛時出巡按,應有相思,就次韻一首,解「閉門之愁」,不過你可別告訴其他人啊。蘇東坡當時的心態從最後七個字可以窺得,詩案對他的打擊確實挺大的。而且我們也知道,他這裡雖然步韻,但是意思就不一樣了,他要寫的東西就不僅僅限於閨閣之事了。

韻腳字是「墜、思、閉、起、綴、碎、水、淚。」這就是蘇軾那句子必須使用「綴」字的緣故。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柳絮本非花,卻又像極了花,是以無人憐惜任憑衰零墜地。它離開枝頭飄落泥土,細細想來,看似無情,卻自有思緒。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嬌柔的柳枝如思婦百轉千回的柔腸,斜飛的柳葉像思婦那春困微消的媚眼,無力睜開卻又入了夢。在夢裡隨風而去,正向尋找情郎,卻又被黃鶯啼聲喚醒。

蘇軾在上片不但步韻,還繼續描繪了思婦春困的場景,但是和章楶不同的是他沒有太用筆墨去寫楊花的姿態,而著重於思婦半夢半醒之間的思緒和惆悵——夢中與情郎相會,也不得。這種惱嗔和章質夫詞中睡不著淚盈盈的女子雖然境況相同,卻情態有些不一樣。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楊花落盡也沒有關係,只可惱西園滿地落紅枯萎難再重綴。早晨一陣風雨,又去哪裡尋找落紅的蹤跡?都化作了一池翠萍。

這裡已經把重點從楊花上轉走了,重點是什麼?是春光已殘。不再專注於楊花的姿態,而將整首詞的內容從簡單的閨閣情怨提升到對時光流逝、人生虛度的感嘆。不要小看這種輕微變化,正因為如此,才能把這首詞的內容看作是蘇軾本人經歷的感懷。如果還是香豔濃稠,就無法帶入詞人本身的情感抒發。而區別於「香豔濃稠」,我們稱蘇軾這種詞風為「清麗曠達」,這同樣是一首婉約詞,但是蘇東坡的婉約就是不一樣。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繼續寫春色已殘,而這裡的春色,實際上又是指楊花。這漫天楊花帶來的春色,一大半墮入泥土,一小半隨流水逝去了。這是寫實景,但是結句把它虛化。細看下,這哪裡是什麼楊花,這一點點的都是離別思念之人的淚水啊。

有些朋友說蘇軾是借這首應和之詞抒發自身被貶謫,四處飄零不定的哀嘆,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也不能全然這麼說。

蘇軾這首詞為什麼能超遠章楶原詞,甚至讓後人認為他的才是原作?其實和蘇軾本身的文風思路有關。雖然他是順著章楶的思路寫婉約詞,這也確實是一首婉約詞,但是他在寫這種詞的時候不自覺地為文藝創作積累開創了新的路子。

其實我們從前面賞析很明顯地可以看出二人思路的不同之處。

章楶的是老套路,寫景——寫思婦——感嘆淚盈盈,題材和情感還是囿於柳三變的格局之中。而蘇軾寫景和思婦——思戀遠人——春光虛度,明顯在情感上更加開闊,特別是下片,完全可以往其他任何方面發展。「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已經完全脫離出了原詞牌情境,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打動不同心理狀態的讀者。而得到最多的讀者共情,就是詩詞成功的地方。

蘇軾對詞牌的突出貢獻,是拓寬了宋詞在題材上的局限,萬事萬物皆可入詞,豪邁、婉約皆可表達,將宋詞送上了可以與唐詩爭雄的位置。

而這首應和作品,正是具備了不同於普通婉約詞的晦澀纏綿,開出一條清麗曠達的詞風出來,未必不是往豪放過渡的一個節點。

相關焦點

  • 蘇東坡《水龍吟》詞賞,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水龍吟》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詞作,全名是《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作者不僅對楊花形狀,飄忽不定的狀態進行了生動的描寫,而且把自己的人生際遇也附在了楊花身上,提升了詞的內涵和品位,使其成為一首傳世佳作。這首詞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
  • 詩詞飛花令——飛「花」的詩詞
    ——黃巢《題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張泌《寄人》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唐寅《桃花庵歌》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唐寅《桃花庵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 蘇軾反思人生色彩較濃的一首詞,被現代教授認為詩化比較嚴重!
    《南歌子·再用前韻》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也是蘇詞中反思人生色彩較濃的一首詞,全詞有較多的敘事成分,即事寓情,全詞如下:帶酒衝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鐘鼓報天明。夢裡栩然蝴蝶、一身輕。老去才都盡,歸來計未成。求田問舍笑豪英。自愛湖邊沙路、免泥行。
  • 建議收藏,慢慢看!
    一字類:一般常用的虛詞有:但、正、又、漸、更、甚、乍、尚、況、縱、且、莫、待、任、奈 、便、似、恰、盡、應。動詞有:念、記、問、想、算、料、怕、問、看、想、漫。25,「看」毛滂《沁園春》「看御杯重勸,宸章屢賜,盛傳歌舞,高會簪纓」曹宰《喜遷鶯》「世希有,看陳思名族,平陽革裔」林伯鎮《喜遷鶯》「願歲歲,看和羹梅綻,古階槐綠」辛棄疾《摸魚兒》「看紅旆驚飛,跳魚直上,蹙踏浪花舞」《沁園春》「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都休問,看雲霄高處,鵬翼徘徊」,
  • 詩神蘇軾的這首詩,道盡了男女之間相處的那些事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宋] 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儘管柳綿將盡,春事無多。然而燕子低昂,綠水環繞,芳草從生,透露出夏日初臨的大自然的生機。下片是在如此明麗的環境中一個「多情卻被無情惱」的小小插曲。牆裡牆外的兩種人本不相涉。但一方無情,一方多情,導致了一場感情風波。推薦:想要知道更多有關的傳統文化知識,歡迎下載善信APP「智慧+」。更多正統傳統文化等你來學
  • 蘇軾寫給妻子的相思之作,全文並未明言思念,巧用比喻令人叫絕
    對很多人來說,讀蘇軾的詞一直都是一種別樣的享受,因為東坡之詞向來多變。在他的詞作中,你可以於詞人的嬉笑怒罵間盡覽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雖然我們不曾經歷過他們的年代,但值得慶幸的是,東坡將這些生活中的情景都記錄在了他的詞作中。哪怕對他來說只是偶爾興致正濃時抒發自己對人生的感慨,但對文壇來說,蘇軾卻一次次地用他的文採驚豔了時光與眾人!
  • 蘇軾預言此人將來會殺人,果然說中,還把蘇軾貶到海南!
    我們看歷史時,總會想給人下一個定義,是好人還是壞人,朋友還是仇敵,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分辨的。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兩個人,蘇軾和章惇。章惇是北宋時期的人,嘉祐二年(1057),章惇和蘇軾、蘇轍兄弟是同科的進士,也因此結下了友誼。兩個人曾經一起出門玩,來到一個懸崖邊上。「下臨絕壁萬仞,岸甚狹,橫木架橋。子厚推子瞻過潭書壁,子瞻不敢過。
  • 蘇軾的三首詩,首首經典,微小的虛名薄利,又怎值得為之奔波
    趁閒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蘇軾《滿庭芳》這首《滿庭芳》是作者蘇軾在經歷挫折後的心理路程,可以看出蘇軾內心的豁達,寵辱皆忘,超然物外。這首詩的大意是:「微小的虛名薄利,有什麼值得為之忙碌奔波的呢?
  • 蘇軾《賀新郎》賞析
    蘇軾筆下的佳人,總是那樣,風姿綽約,雍容閒雅。這首詞裡的女子也是如此,高潔如玉,不惹塵埃。只不過,內心深處的悲傷與寂寞,也是無處擺放的。關於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前人眾說紛紜。據說,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有府僚在西湖設宴,官妓秀蘭因浴後倦臥遲到,受到斥責,適石榴花開,秀蘭折花謝罪,府僚益怒,以為不恭,蘇軾遂作此詞化解。「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
  • 享讀|「全才」蘇軾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這樣的蘇軾是如何培養出來的?一個人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需要個人的努力,也需要良好的教育,蘇軾也不例外。今日,我們一起走進蘇軾的生活,去看看他的成長之路。父親嚴格而良好的文化教育嚴格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蘇軾的首要原因。這要歸功於他的父親蘇洵。蘇洵雖然一輩子沒做過什麼大官,但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
  • 為你讀書:蘇軾|一生混砸過多次,照舊無往而不樂
    宋朝是一個美麗的王朝,是中國文學的福地,孕育出宋詞這一璀璨的文學明珠,而萬千詞人中,蘇軾無疑是最閃亮的那一顆。今天為大家讀的是詩人李亞偉的作品《人間宋詞》的蘇軾篇,看作者如何妙解蘇軾。蘇東坡一生混砸過很多次,有幾次還相當地嚴重,但他能無往而不樂,心情一直很豁達;他既通達朝政又熟悉民生,思想一直很獨立;他學識駁雜、吃喝體驗很豐富,這成就了他詩歌的多樣、廣博。
  • 蘇軾送別老友,用深情寫下一首千古名詞,寥寥數語道盡人生至理
    因為所有的情都被唐人寫絕了,寫盡了,當宋人重拾筆墨,想要繼續詩歌創作時,只有轉向自己的內心了。  所以在宋詩中,關於人生至理的詩句真是數之不盡,「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而在這些宋人詩句中,大文人蘇軾的作品,我們真是熟得不能再熟了。
  • 蘇軾《洗兒詩》
    你知道蘇軾先生給兒子寫的詩嗎?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到黃州,元豐六年九月在貶官黃州時期,蘇軾與侍妾朝雲的小兒子蘇遁出生了,小兒子蘇遁的「遁」字取《易經》中的「遁」卦,寄義遠離仕途坎坷、歸隱逍遙,並為兒子做了這首《洗兒詩》。
  • 蘇軾用一首詞,寫儘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讓人無不動容
    蘇軾號稱東坡居士,也被稱為蘇東坡,蘇仙。他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無論是在詩詞,還是在書畫上,說是都擁有著令人驚嘆的才華。他與南宋時期的「詞中之龍」辛棄疾,同為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蘇軾一生所創作的作品無數,其中很大一部分,歷經時代流轉依舊為人們所喜愛。蘇軾是一個性情豪爽的人。他灑脫不羈,從不會被一些小事,拘泥,牽絆。
  • 蘇軾進寺廟大喊「禿驢何在」,小和尚回懟4個字,讓蘇軾老臉通紅
    蘇軾,就是北宋時期文壇中最璀璨的一顆星。蘇軾的詩詞作品流傳至今的至少兩千七百首,便是我國現在語文課本中也記載了許多蘇軾的詩詞,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都是我們現在人盡皆知的詩句,連小學生都會背誦。你知道的蘇軾是大詩人、大文豪,你不知道是其實蘇軾是一個「對聯」狂熱愛好者!
  • 蘇軾名句:「天涯何處無芳草」,被惡搞多年,其實上一句也是精髓
    以後都不要再說「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是蘇軾的詞了,多丟人啊!「天涯何處無芳草」選自蘇軾的《蝶戀花·春景》,因為這是一首關於傷春的詞,所以給人一種悲涼、冷寂的感覺。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 什麼是九宮飛星?如何看九宮飛星?及九宮,飛星推算法
    什麼是九宮飛星?如何看九宮飛星?如果您能配合老黃曆的每日忌宜、時辰忌宜、時辰吉兇、五行旺衰、今日卦象、三煞七煞等資料綜合應用,那麼您就可以隨時隨地趨吉避兇、心想事成了。九星為一白、二黑、三碧、四綠、五黃、六白、七赤、八白及九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