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水龍吟》詞賞,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2021-01-15 意愛笑

《水龍吟》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詞作,全名是《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作者不僅對楊花形狀,飄忽不定的狀態進行了生動的描寫,而且把自己的人生際遇也附在了楊花身上,提升了詞的內涵和品位,使其成為一首傳世佳作。

這首詞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

蘇東坡二十幾歲就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科舉考試的時候,寫了「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的文章(皋陶是上古時期非常公正的司法官,有一個人犯了罪,皋陶就列舉了三個原因,來說明這個人該殺,而當時的領袖堯,也說了三個可以寬恕這個人的理由),歐陽修讀到這裡覺得,這個人將來一定會超過我,而當時的仁宗皇帝也想重用蘇東坡。(考卷上的故事卻是,蘇東坡信手編的。)

可是二十多歲的蘇東坡,大家都覺得他太年輕,給他先安了一個小官,可是還沒等他施展才華,他的母親就去世了,於是他回家守孝三年,剛結束,他的父親又去世了,蘇東坡又守孝三年,一共六年。當他再回到朝廷的時候,皇帝已經變成了神宗皇帝,當時啟用王安石進行變法。

蘇軾回到汴京,直言指出新法的弊病,導致烏臺詩案爆發,下獄九死一生,出獄後流放黃州,於是對人生產生了懷疑。而此時他的朋友章質夫(兩個人都曾在京城做官)也在外地任職,兩人作詞唱和,於是就寫下了這首《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詩詞賞析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楊花(柳絮)到底是不是花呢?說它是花又不是花,沒有人愛惜任憑它凋零墜落,就像自己一樣壯志凌雲,卻漂泊流轉到這裡。楊花離開樹枝,隨著風在路邊打轉,而我也離開自己的家鄉,來到這偏遠荒僻之處。想想是因為無情嗎?卻是充滿著對故鄉的思念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柳絮就像一個女子一般,擁有著百轉柔腸,他的花開又似未開,就像是剛睡醒女子的眼睛。如果柳絮有感情,那麼她的夢一定是漂泊萬裡,尋找如意郎君,尋找憐惜他的人,尋找一個歸宿,可是怎奈連夢都做不成,被黃鶯叫醒。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我所悲哀的不是柳絮被風吹落四處紛飛,我所悲哀的是這西園所有的花,都被吹落,滿地落花,再難重新鑲綴上去,如同被貶的我們。經過一番雨後,早晨過來再看那些楊花,他們都跑哪裡去了呢?他們都被雨打溼粘上泥土,只見水池上面飄著些細碎的浮萍(楊花落水為浮萍)。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如果說春天的景色有三分,有兩分似著楊花一般飄落化作塵土,還有一分便是隨著流水流走了。仔細看,那空中飛舞的是楊花嗎?不是楊花,是一點點離人的相思淚。

意愛笑:意而愛,愛而笑,笑而詩,關注意愛笑,訂閱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不恨此花飛盡」:看蘇軾的《水龍吟》,如何喧賓奪主?
    這個句子出自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 大老粗皇帝給老婆寫情信,不經意寫出了千古佳句,蘇東坡愛不釋手
    蘇東坡是中國著名語言大師,他的文章、詩作、詞作多為佳品,創造出的名詩、名句不計其數,如「春宵一刻值千金」、「多情卻被無情惱」、「春江水暖鴨先知」、「十年生死兩茫茫」、「大江東去」、「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明月如霜,好風如水
  • 一分天道,二分人情,三分歡喜,四分閒情!
    一顆簡單的心,承載著赤子注視世界的溫柔目光,包含著一分天道,二分人情,三分歡喜,四分閒情。1一分天道天意從來高難問,人生由命非由他。唐朝李淳風是歷史上著名的預言家,他告訴唐太宗將來要有個姓武的人來奪他天下,而且人已經在宮中。唐太宗說:「那我就殺掉宮中所有姓武的,這樣就斷了禍根。」
  • 蘇東坡做夢夢見一個女人,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記夢詞最廣為人熟知便是蘇東坡那首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字字句句沉痛悲戚,哀情難以自抑,可謂悼亡詞中的千古絕唱。實際上,除了這首悼念亡妻的記夢詞,蘇東坡還有一首少有人知的記夢詞。
  •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中,「無賴」到底什麼意思?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只為一睹揚州月亮的風採,連隋煬帝都「但求死看揚州月,不願生歸架六龍」。「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令人生出多少如痴如醉的想像。然而,最令揚州月亮名揚天下的還應該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兩句詩。「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兩句出自唐代徐凝的《憶揚州》,這是一首七絕:
  • 蘇軾最早的一首詞,妙不可言,與偉人《卜算子·詠梅》異曲同工
    世稱蘇東坡,蘇仙。根據施宿《東坡年譜》載,蘇軾於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通判杭州時,開始填詞,但當年並無作品。根據朱孝臧、龍榆生編校的《東坡樂府箋》來看,蘇軾最早的一首詞乃是一首《浪淘沙》,作於熙寧五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讀這首詞。《浪淘沙·探春》宋·蘇軾昨日出東城,試探春情。牆頭紅杏暗如傾。檻內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綺陌斂香塵,雪霽前村。
  • 五首婉約詞:花似淚,情如水,人無語、念長留
    花似淚,情如水,人無語、念長留。嘆心中思,手中酒,夢中人。有些心情,總與夜有關。不能知道,彼岸天涯,用一生可否抵達?也不能知道,夢裡飛花,用一世可否留下? 所有的記憶,所有的年華,所有的故事,都平淡著,沒能驚現過一絲精彩,而我卻看見在季節糾結的褶皺裡,刻滿了縷縷的牽掛。剩得眾山誰共?
  • 蘇東坡的5首巔峰詞作:年少不知詞中意,知時已非少年人!
    在蘇東坡將餘力投入詞的創作之前,北宋詞壇一直是柳永的天下,所謂「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但蘇東坡來了,一出手,就打破了「詞為豔科」的窠臼,豪放詞與婉約詞從此各佔半壁江山,而宋詞也成為與唐詩雙峰並峙的文學體裁。以下五首堪稱蘇東坡的巔峰詞作,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代詞宗的絕世風採吧!《江城子·密州出獵》——世事多變,唯有豪情不變!
  • 寄託於中秋節的古詩詞,蘇東坡寫出了希望,眾人皆可賞月
    而到了漢代之後,祭祀月神的活動更是慢慢的發展了起來,甚至出現了「中秋」這一個詞。而到了唐朝的時候,中秋節已經是國家規定的官方節日,由此可以看得見我國人民對於中秋節的重視。 而中秋節又是我們合家團圓的日子,而古代的詩人們在這一天,看著月亮時不時來兩句符合當時意境的詩句,雙雙對飲豈不快哉。那你們知道有哪一些詩詞是詩人寫出紀念中秋節古的嗎?
  • 老銀元上的庫平七錢二分是什麼意思
    庫平七錢二分的廣東省造龍洋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是什麼意思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庫平」。庫平七錢二分的意思就是說,按「庫平」為標準該銀元重七錢二分。「三錢六分」和「一錢四分四」以此類推。這裡的錢和分都是古代重量單位。
  • 這首詞是柳永的巔峰之作,被蘇東坡讚譽「不減唐人高處」
    柳永可以說是第一個對宋詞進行變革的詞人,他對詞調的創作、對語言的運用、對景物意象意境的組合、對寫作手法的創新都對兩宋詞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後世評家甚至給出了「學詩當學杜詩,學詞當學柳詞」的讚譽!這等讚譽是毫不為過的,自柳永以來,北宋凡填詞之人必學柳永。乃至蘇東坡作出他的第一首豪放詞時都曾說: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可見這「柳七郎風味」已成當時詞中之範。
  • 蘇東坡最曠達的兩首遊戲之作!兩首薄薄酒看透了生死與人情百態!
    蘇東坡是超然物外的神仙。他在山東期間曾經寫了一首詞《超然臺上賦》:「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被認為是超然曠達的標誌。事實上,蘇東坡在山東期間還有兩首遊戲之作,更加淋漓盡致地體現了他超然物外樂觀曠達的心態,這兩首詞叫《薄薄酒二首》。這兩首詞出來之後大受追捧,成為當時隱士文人追捧和模仿的對象。其中模仿最好的是他的弟子黃庭堅,其中有「薄酒可以忘憂,醜妻可以白頭,徐行不必騎馬,稱身何必狐裘」,深得世人喜歡。
  • 廣州已建成碧道513公裡,多重治水手段讓更多地方有水可賞
    清澈的河湧水,伴隨碧道工程重新整修的湧邊步道及綠化帶,改善了廣東樹木公園和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車陂湧上遊地帶的景觀。廣州可以賞水的地方,遠不止513公裡碧道所築之處。位於海珠區的莊頭公園,依北降湧而建。從今年7月起,北降湧攔汙閘保持長期開啟狀態,提升了河湧水的流動性,附帶河湧兩旁綠化的提升,市民和遊客可在莊頭公園「賞水」。
  • 銀幣上「庫平七錢二分」代表什麼意思?
    幣面中央是漢文「光緒元寶」四字,周圍有九個漢字「廣東省庫平七錢三分」,後改為七錢二分,比當時流行的鷹洋重一分五釐;背面為蟠龍花紋及英文,通稱「龍洋」。開始時曾委託滙豐銀行代鑄,並定出鑄幣章程,規定它的輕重大小及配合成色。
  • 天上一顆星 地上一個人 奎星下凡的蘇東坡
    據《春渚紀聞》《冷齋夜話》卷7記載,東坡前世為師戒禪師;而在其它的記載中,蘇東坡的來源還不止於此。蘇東坡畫像宋徽宗崇寧、大觀年間(1102年-1110年),奸臣蔡京當道,妒賢嫉能。為打擊政敵,誣陷張商英、劉安世等大臣,以及已故的司馬光、蘇東坡等309人。
  • 程垓的兩首詞,清新綿邈,曲終見意,結尾處更是精彩絕倫
    抓一把鹽灑到水裡,融入過程不著一絲痕跡。生活中也有一些平凡人物,看似平淡如水,走到人群裡立刻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但他們卻擁有鹽的內涵。寫文章也是如此,有些作品前面略顯枯燥和生硬,似乎可有可無,又像無病呻吟,其實都是一種鋪墊,只為最後一句的精彩烘託氛圍。
  • 「昨日黃花」和「明日黃花」這兩個詞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搞錯了
    正確版本只有「明日黃花」一個詞,出自蘇東坡的詩。《九日次韻王鞏》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従事到青州。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這首詩是東坡和朋友王鞏在九月九重陽節聚會中所作,黃花就是菊花,九九重陽節要賞菊,是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
  • 金仲兵:閒話《蘇東坡傳》的六個面相
    繼「悅懌讀書會」於創立之始的8月份非常應景地推薦當代作家餘華的《活著》之後,9月份再推民國生活派大師、現代市民主義代表人物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再次讓讀者陷入如何像蘇東坡那般豁達地活著的人生思考。無巧不成書也好,不約而同也罷,當一片烏雲覆蓋眾生時,這一看似巧合的結果實屬必然。
  • 蘇東坡:話說職場,落魄失意迷茫的時候,想一想我!
    現在多了一個方法了,在遇到失意落魄迷茫的時候,想想蘇東坡,和他比比慘,看看他的狀態,心情自然會有好轉;再吟上他的幾句詩,背上他的幾首詞,這世上會有多難的事情嗎?這心境啊,自然就好了!當然,這種轉換的前提是我們要了解和走近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