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正北方,有一處世外桃源,每到夏天,一大批北京人都會來這裡避暑,因為從北京自駕300公裡就能到達,有「北京的後花園」的美稱。從靜美的姑娘湖再到美麗的太極灣,百年的歷史的匯宗寺和諸多的傳說讓這座小城擁有了別樣的氣質。
美麗的太極灣
太極灣位於喇嘛洞對面,由灤河水系天然形成的沙灣水域,形似八卦太極圖案,灣形依灤河水繞出了一個"S"型的大灣子,形成了類似道家"太極"圖案的天然地貌奇觀。河流轉彎處在"天然太極圖"當中,北部的沙灣和南部的沙灣組成兩個魚形圖案,恰如"太極圖"中的"陰、陽兩儀"圖形。這是灤河水系發展中形成的特異地貌,但由於在歷史文化發展中,因這個"天然太極圖"西面有"喇嘛洞",南面有灤河第一橋,東面有七星壇,所以多倫人民賦予它很多的故事與傳說。
傳說之一:有道人觀風水時指出此河流如帝王所佩的玉帶,這裡要出一些"草寇、草王"給地方帶來災禍,須將其與主山斷開方可保平安。於是人們都來挖山,卻總是今天挖斷明天山體又復原了。有一天黃昏有個人收工回家走到半路又返回工地尋找遺落的旱菸袋,忽聽到地下有人聲:"他們已挖到我的腳趾了!"這人馬上跑回村子叫大夥連夜挖山,天亮時山體終於被挖通了,地下湧出一股紅色的泥水來,這時附近村莊中有一家同胞孿生的五個紅、黃、藍、黑、白形體怪異的兄弟也同時死去,這地方從此太平了。那山體斷開後就形成了圓形的太極圖案,而灤河從中間淌入,被稱作"太極流水"。
另一傳說是:大理洱海龍王的三太子因被父親所責而出走,來到這個圓圓的泡子後,覺得這裡很適宜居住,於是就在此安家,但一到雨水季節,上遊洪水帶來很多泥沙雜物,龍太子覺得很不乾淨,就搬遷到東面的泡子裡,那泡子就形成了天然湖-即七星壇。"太極灣"東西長580米,南北長880米。
灤河第一橋
灤河第一橋-吊橋,於灤河上遊,灤河源國家森林公園接待中心東400米處,連接東西兩岸,曾使許多遊人流連忘返、樂此不疲,是灤河源國家森林公園的景點之一。
灤河第一橋-吊橋長105米,寬1米,橋面用榆木板相連接,用鐵索橫貫而成。該吊橋有600多年的歷史,原為鐵條木板,幾經修復,現為鋼絲繩木板,型體基本為原貌。
傳說公元1424年,即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率大軍徵伐北元阿魯臺布,大獲全勝後班師回朝,不想在錫林郭勒大草原染上痢疾,病痛難行。此時正值七月,草原上赤日炎炎,酷暑難當。朱棣下令找一處景色宜人、氣溫涼爽的地方暫住養病,於是選中了榆木川。由於榆木川氣候宜人,景色優美,明成祖朱棣將此地作為每年炎熱時節攜妃子來此避暑勝地。當時灤河水流湍急,河兩岸相距較遠,兩岸風景各有千秋。明成祖朱棣和妃子們為便於觀賞兩岸美景,明成祖朱棣命令工匠們修築了灤河第一橋-吊橋。
巍峨的雞冠峰
"雞冠峰"又名金雞啼曉峰,是一座山勢極像公雞冠子的山峰,位於榆木川東山山林景區內,傳說很早很早以前,山窩裡住著一隻金公雞,每當東方拂曉,金雞便發出第一聲啼叫,天下大白,群雞才開始打鳴。金公雞還為附近的百姓們守護著地裡的莊稼,只要聽到金雞的叫聲各種蟲豸都不敢出來禍害糧食了。後來,這件事情被兩個心術不正的人知道了,他們便不遠萬裡,來到這裡想把它抓走。倆人想盡了壞法子,後來在一個大雨瓢潑的深夜,趁著金雞為驅趕偷襲莊稼的一群蟲豸已筋疲力盡,又被雨淋溼了羽毛的時候,倆人便扮成當地的農民假裝來看望,乘金雞不注意的時候把她抱進了早已準備好的籠子裡,金雞算準此劫難逃,但又不願意被壞人所用,便用盡最後的氣力一頭撞死在籠壁上,倆心術不正的人知道當地百姓不會饒恕他們的,便趁著夜色逃跑了。
第二天,太陽很高了人們還沒有聽見公雞打鳴,便覺得不對勁,不約而同的聚到了山前去看金雞,地上只留著幾根漂亮的還溼漉漉的羽毛,金雞不見了,大家都著急地四處尋找,這時有個小孩突然喊到,看那兒長起了一個雞冠。大家注視著,知道金雞已經遇難了,它化做一座山峰永遠守候著這裡的百姓。從此這座山峰就叫"雞冠峰",這條山脈就叫"金雞嶺"。每當莊稼收成的時候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在其下面擺起供桌,感謝"金雞"的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