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詩》裡的中秋節俗

2020-11-26 光明數字報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華陽洞裡秋壇上,今夜清光此處多。

 

    ——白居易《華陽觀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作為我國當代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中秋節,早在唐代就已初具節日氛圍,賞月、玩月、宴飲等中秋節俗漸成規模。據劉德增《中秋節源自新羅考》統計,《全唐詩》中詠八月十五中秋的詩歌達111首之多,出自65位詩人之手。透過這100餘首來自唐人詩情畫意的中秋歌吟,我們可大略探查到唐人中秋節俗的些許況味。

 

「尋常三五夜,不是不嬋娟」

 

    中秋節為什麼定在農曆八月十五?中秋,亦稱仲秋,本指秋季的第二個月份,並非專指八月十五。據考,中秋節可能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後來祭月的成分逐漸為賞月所替代,這一節慶活動也被賦予新的含義延續下來;至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又經唐人玩月、賞月的篩選,才逐漸將中秋鎖定在了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歐陽詹《玩月》詩序就認為八月十五「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兔圓」,這時候「埃塵不流,太空悠悠,嬋娟徘徊,桂華上浮。升東林,入西樓。肌骨與之疏涼,神魂與之清冷」,正是賞月、玩月的最佳時機。他的這一觀點當即得到同在華陽觀賞月的眾文人贊同,於是乃作玩月詩以樂。棲白在《八月十五夜玩月》詩中也認為八月十五的月亮非同一般:「尋常三五夜,不是不嬋娟。及至中秋滿,還勝別夜圓。」唐人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勇於實踐,賞月之事也不例外,覺得八月十五賞月好,於是就有很多人在八月十五去賞月,最後中秋賞月便凝定在了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

 

「清洛半秋懸璧月,彩船當夕泛銀河」

 

    賞月、玩月之風始見於魏晉詩歌,謝靈運《怨曉月賦》、謝莊《月賦》、鮑照《玩月城西門廨中》等詩作均與玩月相關,但是與唐代玩月詩相比,魏晉玩月詩一個是數量少,一個是幾乎沒有明言吟詠八月十五中秋月亮的。從這一點來看,應該說是唐人賦予了八月十五以非同尋常的價值和節日意義。

 

    唐人愛月,同時也在詩歌中賦予了「月」意象多重意義和價值。筆者據電子版《全唐詩庫》作了一個統計,在近五萬首《全唐詩》中,涉月詩歌約5377首,佔到近11%;在唐人眼中,月之變化不勝枚舉,有涼月、暑月、松月、素月、清水月、關山月等,藉助這些「月」之意象,詩人們有的發閒適幽情,有的抒不遇惆悵,有的發懷古之嘆,有的抒相思繾綣,當然還有的抒發對團圓的渴盼。正是在這樣的大量的賞月實踐中,唐人發現中秋滿月最適宜「玩」。中唐以後,在中秋滿月之時,玩月之風漸盛。那麼,唐人玩月、賞月都到哪裡去?又有什麼玩法呢?

 

    寺觀是唐代文人八月十五的常到之處,白居易《華陽觀中秋夜招友玩月》、許渾《鶴林寺中秋夜玩月》、歐陽詹《太原和嚴長官八月十五日夜西山童子上方玩月寄中丞少尹》都是記述寺觀賞月樂事的。有時人們也在船邊或水邊玩月,裴夷直《同樂天中秋夜洛河玩月二首》描寫了「清洛半秋懸璧月,彩船當夕泛銀河」的動人情景;許渾在《中秋夕寄大梁劉尚書》中提到「去年今夜醉蘭舟」;而羊士諤也有《褒城驛池塘玩月》的經歷。另外,高處也宜賞月,劉禹錫《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詩云:「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開元天寶遺事》載,唐玄宗甚至為望月之便還打算修建專門的望月臺,後因安史之亂爆發未能如願。

 

    其實,《全唐詩》中還記錄了一個唐人玩月的獨特地域,那就是禁直宮苑。禁直,即在宮廷官署值班之意。唐代有完善的官員值班制度,如果適逢八月十五值班,唐代文人往往也不願錯過賞月樂事(唐代皇帝比較寬容,所以把值班地點挪到屋外,應在允許之列),吳融《八月十五夜禁直寄同僚》、元稹《酬樂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獨直玩月見寄》,都寫的是自己在皇家禁地值班時玩月的情形。

 

「開城邀好客,置酒賞清秋」

 

    唐人玩月時往往有飲酒宴會之舉,月餅在唐代月光詩中倒未見記載,而酒卻似乎是中秋必備。上引「去年今夜醉蘭舟」即是一證;劉禹錫《八月十五日夜半雲開然後玩月因書一時之景寄呈樂天》云:「半夜碧雲收,中天素月流。開城邀好客,置酒賞清秋。」《開元天寶遺事》載,某年的八月十五夜,蘇頲等人「于禁中直宿,諸學士玩月」亦「備文酒之宴」,所謂文酒,即賦詩喝酒之意,可見中秋賦詩宴飲應是當時流行。

 

    與我們今天的中秋宴飲悶頭在屋裡吃喝不同,唐人的中秋宴飲多是在野外高地或臨樓露臺,菜餚不見得豐盛,賞月賦詩卻是必須,《全唐詩》中就保留了某次幾位地方政要和武相公錦樓玩月所作的詩歌,摘選如下:

 

    和武相公錦樓玩月得濃字

 

    柳公綽(時為西川營田副使)

 

    此夜年年月,偏宜此地逢。近看江水淺,遙辨雪山重。

 

    萬井金花肅,千林玉露濃。不唯樓上思,飛蓋亦陪從。

 

    (載《全唐詩》卷318-14)

 

    和武相公中秋錦樓玩月得蒼字

 

    張正一 (時為西川觀察判官)

 

    高秋今夜月,皓色正蒼蒼。遠水澄如練,孤鴻迥帶霜。

 

    旅人方積思,繁宿稍沉光。朱檻叨陪賞,尤宜清漏長。

 

    (載《全唐詩》卷318-17)

 

    將這幾首詩聯繫起來讀,我們已能大致感受到唐人玩月宴飲時的熱鬧情景。當然也有其他的玩月方式,比如三五好友邊走邊賞月邊聯詩,《全唐詩》卷789—17就記錄了詩人武元衡與好友《中秋夜聽歌聯句》的情景:

 

    此夕來奔月,何時去上天。——崔備

 

    雲鬟方自照,玉腕更呈鮮。——裴度

 

    燕婉人間意,飄颻物外緣。——柳公綽

 

    詩裁明月扇,歌索想夫憐。——武元衡

 

    暗染荀香久,長隨楚夢偏。——盧放

 

    會當來彩鳳,仿佛逐神仙。——盧士玫

 

    詩人在家中仰頭痴立賞月的也有,王建就在其詩作《和元郎中從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五首》記錄了他「仰頭五夜風中立,從未圓時直到圓」的一個痴立玩月的過程。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月,既圓且明,又處於萬物開始變得蕭索的仲秋季節,很容易觸發人們思親思鄉的心緒。在唐代,由於經濟的發展、社會風氣的開放、戍邊衛國的需要,離開故鄉親人外出求學、經商、仕進、遊歷、戍邊的人很多,相知相交的好友也會由於各種原因被迫分離。由於明月千裡與共的特點,「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已經成為唐代離人的思維慣性,而面對又大又圓的清秋朗月,就更容易勾起他們濃得化不開的鄉愁與情思,於是,在唐代,中秋節被賦予了深深的團圓內涵。李群玉情念家鄉,於是寫道:「淚逐金波滿,魂隨夜鵲驚。支頤鄉思斷,無語到雞鳴。」(《中秋廣江驛示韋益》);白居易思念元稹,寫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裡外故人心。」(《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道:「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可見中秋思親、渴望團圓,在唐代已是節俗。此後,中秋節所蘊含的團圓內涵,由於現實生活中別離現象的普遍而越發濃厚,宋代以後,中秋節逐漸成為中國傳統節日體系中最具團圓意味的一個節日。

 

    (作者單位:石家莊鐵道大學)

 

相關焦點

  • 《錢鍾書選唐詩》:這本「唐詩」不一樣
    為了幫他排解鬱悶,楊絳鼓勵錢先生獨立選一部唐詩,選給她看。錢先生接受了楊先生的提議,就以《全唐詩》為底本,每天選幾首,楊先生也每天抄一點,作為品讀唐詩和書法習字的「日課」。錢、楊伉儷的這次唐詩選錄,最終形成了九冊手稿,楊先生在首冊封面上題名「《全唐詩》錄,楊絳日課」,錢先生又補題了「父選母抄,圓圓留念」八個字。這也成為《錢鍾書選唐詩》最本初的原因。
  • 滿船清夢壓星河:小詩人的大作品,一直被人當唐詩看
    ——唐溫如為什麼不是唐詩?唐溫如的這首詩原題為《過洞庭》,又叫《題龍陽縣青草湖》,被選入《全唐詩》,很多人都以為作者是晚唐人,其實弄錯了。唐溫如,名珙,是元末明初會稽(今紹興)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元代的賴良編過一本詩集,叫《大雅集》,裡面就選了唐溫如的這首詩。這是這首詩最早的出處。
  • 「滿船清夢壓星河」很經典,為何有人建議再版《全唐詩》時刪了它
    雖然歷朝歷代唐詩都有各種錄本,但要說最全面的當屬清康熙年間編修的《全唐詩》,當時編修的工作人員就曾稱這本書「的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經過很多文學工作者的研究,慢慢的對於《全唐詩》卻有了一些別的聲音。《全唐詩》中的一些詩篇不僅受到質疑,還有人建議再版時將這些詩從中刪除。就像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經典七絕,就屬於被質疑的行列。
  • 上官婉兒詩詞 《全唐詩》收其遺詩32首
    上官婉兒詩詞 《全唐詩》收其遺詩32首  上官婉兒簡介:上官婉兒(664~710年),唐代、女官女詩人、唐中宗昭容。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上官儀孫女。儀被殺,隨母鄭氏配入內庭。年十四,即為武則天掌文誥。唐中宗時,上官婉兒成為中宗后妃之一,被封為昭容,故又稱上官昭容。上官婉兒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
  • 新穎有涵養的男孩名字:唐詩裡的男孩名,個個新穎獨特有寓意!
    江南易林認為,從唐詩中選出的男孩名字,充滿了浪漫主義氣息和積極進取的能量,能讓孩子擁有神採奕奕的人生,逐漸成長為一個氣宇軒昂的翩翩公子。德睿出處:誕敷懿德昭神武,載集豐功表睿文-郊廟歌辭·朝日樂章·舒和-全唐詩「德睿」如詩云:「載集豐功表睿文」。
  • 「滿船清夢壓星河」被收進《全唐詩》,有人建議刪除,你贊成嗎?
    清朝康熙年間,康熙皇帝下達敕令編校《全唐詩》,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最終在曹寅的主持、和其他10人的共同努力下,僅用一年時間,共「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但由於清朝距離唐朝太過久遠,成書時間又很倉促,編校過程中就難免出現一些紕漏,也因此引發了人們的爭議和質疑。
  • 「我們仨」與《錢鍾書選唐詩》
    錢鍾書是以《全唐詩》為底本,圈定篇目後讓楊絳抄錄的。而清編《全唐詩》,現今看來其實是一部錯訛不少的唐詩總集。錢鍾書對此當然非常清楚,他在《宋詩選注序》中就說《全唐詩》有「錯誤和缺漏」。但在圈定唐詩篇目的時候,他對書中這些錯誤卻無意深究。例如賈曾名下錄有《有所思》一首,是將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中的十句截取出來稍加改換而成,應該屬於同詩異傳,但書中還是都收錄了,這或許是錢鍾書希望便於對照。
  • 品讀|詩意中秋夜,暢飲一壺月色銀光
    長沙阿信攝自古,中秋便是踏著月的光華而來。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中秋佳節正是始於這朗月銀光下的祭拜慶典。詩和月則是前世註定的一對情人。詩從入世那一刻起就依偎在月柔情如水的懷裡。中秋、月亮和詩,時刻裝點出一幅人世間最美麗、最典雅的圖畫。就讓我們徜徉於詩人如銀似雪的夢裡,穿越秦時明月、漢時光華,任唐詩宛轉、宋詞悠揚,把中秋月色裝扮得翰墨馨香。
  • 這首詩原本是一首歌詞,卻收錄在《全唐詩》,作者至今成謎有爭議
    唐朝是一個盛產詩歌的時代,在那個時代裡,無論是文人雅士,還是普通一點,但是稍通點文墨的人,也都敢站出來賦詩一首,這也使得唐詩的類型多種多樣,什麼樣的題材都有,而且一些並不成名,可能是普通的詩人,他們的詩作,同樣的可與一些有名的詩人相媲美,例如胡能令,他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他原本只是一個在生活在鄉間的補鍋匠
  • 唐詩起名:220個婉若遊龍的名字,個個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說到「唐詩宋詞」,第一印象是美不可言。就像很多人的名字裡帶「詩」字,就是希望孩子的名字想首詩,朗朗上口。就像李湘的女兒取名「王詩齡」,王嶽倫說到名字,是「詩「是詩情畫意,」齡「是年齡,是人生,希望她有個詩情畫意的人生。
  • 一生愛月的李白,為何從不寫中秋詩?《靜夜思》真的是寫中秋嗎?
    一生獨愛月的詩仙李白一杯酒腸下肚,一摹所見之景,一吟對月亮的情有獨鍾,卻從未收入中秋載體之中。提到詠月詩,那千古之絕唱的《靜夜思》總是屢見不鮮的出現在讀者的口中。此首經典之作每到中秋佳節就會被眾人所吟誦,然,《靜夜思》真的是中秋詩嗎?
  • 這些唐詩中的美名,讓人一見傾心
    唐詩是我國文化史上的瑰寶,運用唐詩裡的美詞佳句為寶寶取名,能夠增加名字的文化與內涵。為孩子取名字並不難,但要取一個洋氣有內涵的名字並不容易。好的名字需要家長朋友們多費點腦筋。江南易林整理了160個精選唐詩裡的女孩美名,家長朋友們請看下文。
  • 女孩漂亮有涵養的名字:精選唐詩中的美名,韻秀美好!
    以下是江南易林精心挑選的出自唐詩中的美名,家長可以從中挑選一個合心意的好名字。青蕊出處:細枝青玉潤,繁蕊碎金香-九月菊花詠應制(一作清江詩)-全唐詩「青」本義指藍色,引申為青綠色的草,代表了朝氣與活力。「蕊」指花芯,有草木繁茂,花香四溢之意,寓意美好。「青蕊」從字面理解為青色的花蕊,作為名字,更適合女寶寶,寓意著女孩青春靚麗、玉蕊蘭香。
  • 賞月拜月、吃月餅……你記憶裡的中秋節什麼樣?
    中秋,一個慶賀豐收,象徵著美好團圓的節日。忙碌的人們會儘可能在這一天團聚在一起,或者分吃一塊月餅,或者圍坐在一起賞月,其樂融融。從某種意義上說,中秋不只是一個假期,甚至也不只是一個節日那麼簡單。它所浸潤的,是中國人綿延許久的家庭倫理觀念和人文情懷。你記憶裡的中秋,是什麼樣的?資料圖:中秋之夜月亮圓。
  • 杜甫唐詩最「喜悅」的一首詩,全詩不露喜字,卻又始終充滿喜意
    杜甫的唐詩向來都是充滿悲劇意識的。他的詩詞更多的都體現出一種抑揚頓挫的節奏感,更有一種沉鬱頓挫的悲涼與壓抑。 確實我們之前讀杜甫的那些古詩,很少其中昂揚著向上的情緒。不管是寫自己的漂泊,不管是寫自己的懷才不遇,還是反映當時普通民眾的苦難生活,其中所滲透的情感都是充滿苦澀的,充滿悲壯的。
  • 2019年英語六級翻譯熱點預測:唐詩
    唐朝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全唐詩》(Complete Tang Poems)收錄了2200多位詩人所作的近5萬首唐詩。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dynamics)到社會風俗、個人感受,幾乎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
  • 唐詩寶寶起名:200個男孩名字,個個霸氣十足、氣場強大!
    霄寧出處:各懷器業寧推讓,俱上青霄肯後先-答王渙(一作孫偓詩)-全唐詩這兩句寫出了家族中英才輩出,個個都有光明的前途。「霄寧」選自於句中,適合作為男孩名字,賦予了孩子直衝藍天的勇氣和豪氣,寓意孩子追求卓越與完美,不願一輩子碌碌無為,有志向、有能力。
  •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 《錢鍾書選唐詩》出版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史競男)為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一部由錢鍾書選定、楊絳抄錄的唐詩手稿,經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排印成書,21日正式發布。錢鍾書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方面著述豐贍,其中《宋詩選注》一書出版發行60餘年,是受到學術界讚譽和大眾讀者好評的經典選本。
  • 唐詩女孩起名:200個冰清玉潔的女孩名字,洋溢著青春的柔美
    晴溪出處:晚溪寒水照,晴日數蜂來-山路見梅,感而有作-全唐詩「晴溪」選自唐詩,這首詩刻畫山間野梅十分傳神:晚間的溪水清涼映照出梅花的姿態,在晴朗的白天,梅花花香吸引了許多蜜蜂來光顧。「晴溪」可以理解為晴日的溪流,給人清新雅致甘甜之感,江南易林認為「晴溪」很適合作為女孩名字,寓意寶寶像梅花一樣高潔清香,似溪水一樣甘冽清新。
  • 看《宮裡過中秋》,品宮中節日味
    澄澈清透的中秋意境該如何營造?夕月時的月供供案擺放有什麼講究?宮廷月餅怎麼做怎麼吃?宮廷裡的玉制兔尊因何被稱為「玉東升」?乾隆皇帝在熱河過的第一個中秋節為什麼讓他銘記了一生?……中秋,過的是節日也是文化傳承,故宮出版社出版的《宮裡過中秋》,不僅讓這些問題的答案一一呈現,還將更多的中秋文化通過一本書,綿延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