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船清夢壓星河:小詩人的大作品,一直被人當唐詩看

2021-01-15 二月楊花

題龍陽縣青草湖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唐溫如

為什麼不是唐詩?

唐溫如的這首詩原題為《過洞庭》,又叫《題龍陽縣青草湖》,被選入《全唐詩》,很多人都以為作者是晚唐人,其實弄錯了。

唐溫如,名珙,是元末明初會稽(今紹興)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元代的賴良編過一本詩集,叫《大雅集》,裡面就選了唐溫如的這首詩。這是這首詩最早的出處。

賴良是浙江天台人,他的這本詩集,「所選皆元末吳越人隱而傳之不廣之作」,也就是與他同時代的江浙一帶一些名氣不大的詩人的詩作,一共三百首,這是向《詩經》看齊,名稱也來自《詩經》。

以此推斷,賴良所選,都是同時代的又是同鄉詩人的詩,這個應該可信度較高,不太會弄錯。

明末清初學者錢謙益所編《列朝詩集》甲前集也收了唐溫如的這首詩。這個甲前集中的作者,基本上都是「明世之逸民」,所以我們斷定,唐溫如應該活到了明代。

那麼為什麼《全唐詩》會誤收這首《過洞庭》呢?這可能跟《全唐詩》的來源有關。《全唐詩》又名《御定全唐詩》,是康熙四十二年(1704)康熙皇帝授意江寧織造曹寅招集江浙兩省10位翰林所編撰的。

《全唐詩》所依據的底本主要有兩種,一是《唐音統籤》,一是《全唐詩(集)》。其中《全唐詩(集)》最早就是錢謙益編的,可能是《御定全唐詩》的編者一時粗心,誤把錢謙益《列朝詩集》中唐溫如的這首《過洞庭》選入了。

寫得真好!好在哪兒?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龍陽縣就是今天的湖南漢壽;青草湖也叫巴丘湖,北與洞庭湖相連,有沙洲相隔,漲水的時候,就與洞庭連成一片,所以二者經常並稱,如宋代詩人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就有「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之句。

這首詩所寫的,應該是詩人於一個秋天的夜晚在船上飲酒、泛舟湖上的經歷。

01

首句採用擬人的寫法。秋風蕭瑟,使人想到的是季節的輪轉、時光的流逝。進而感到,湖水也有了某種滄桑感。

次句用典,湘君即湘水之神,這句緊承上句而來,寫秋風中的湘君已是白髮飄飄。

水波無所謂老,神靈也不會頭白,這裡顯然是詩人主觀情感的投射。其實寫的就是,詩人於夜晚放舟湖上,秋風輕拂,水波湧起,不禁感慨光陰荏苒,人生易老。

但如果直白地寫,就沒什麼意思了,就缺少詩的味道。詩人通過想像,將這種感慨投射到某種意象上,變成一種暗示,讓讀詩的人經過品味、感受才能體會到。

這種婉曲、含蓄的寫法,正是詩的表達,學寫詩的人,都應該好好學一下這種思路和手法。

絕句的特點在於篇幅短小,只有四句,而它的精髓則在於在極小的篇幅之中展轉騰挪、收放開合。往往後兩句的轉折才是全詩的重心所在,也是全詩成功與否的關鍵。沒有轉折,那就是白開水,淡而無味;轉得不好,那就是弄巧成拙,畫虎類犬。只有巧妙而精彩的轉折,才能達到杯水興波、尺幅千裡的效果。

前兩句在寫法上很藝術,所表達的感受其實再平常不過,就是流水光陰的感慨和對秋風而傷感的情懷,並沒有脫出悲秋的窠臼。而詩人想要的,正是這種看起來平淡無奇的效果。這樣,接下來的轉折才會形成鮮明的對比,顯得更有張力。

02

「醉後不知天在水」,如果說,前一聯是在清醒狀態下油然而生的悲秋之感,是一種並沒有太多新意的自然而然的情感反應的話,那麼從這一句起,就是詩人在飲酒之後產生的奇妙感受,原本平常的景物在醺醺然中呈現出一種如夢如幻的面貌。

這一句是轉折的開始,但還不是轉折的高潮,而是一種鋪墊。在朦朧的醉眼中,那璀璨星空似乎不是倒映在湖水中,倒像是在船底之下,或者說,詩人感到自己似乎是乘船飄蕩在星河之上。「不知」二字,並不是真正不知,而是詩人在飲酒之後產生的一種幻象。

喜歡喝酒的人都知道,酒喝到一定程度,人對外界的感受會發生某種變化,或者說變形,這種變形有點類似於幻覺。普通的人,會意識到這種變形的虛幻性,理性仍然佔據優勢,所以即使喝了酒,在他們眼中,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但在富有想像力的詩人那裡,這種感覺的變形恰如進入另一平行世界的「時空蟲洞」,他不是藉助理性使自己落到堅實的地面,而是趁勢進入另一個奇幻的世界。這時,在他的世界裡,已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了。

「滿船清夢壓星河」,這一句才是全詩的高潮,是點睛之筆、神來之筆。有了這一句,整首詩才瞬間發生了質變,成為不朽的名篇,而前面所有看似平淡的鋪墊也仿佛一下被一種耀眼的光輝照亮,變得熠熠生輝。

詩歌描寫的奧妙之一,有點類似於攝像。你不能把什麼都照進來,而要根據表現的需要有所選擇。把重要的東西放進來,讓它變得突出,把無關緊要的東西排除掉,或者讓它虛化。所以,描寫的要領首先在於選擇,而不是全面。

想想看,當時的場景有多少可以寫的東西。但詩人留下了些什麼呢?或者說,他排除了些什麼呢?

扁舟一葉、朦朧美夢、燦爛星河,這是詩人選擇的意象,其他的都在感知的世界中消失了,包括詩人的身體。想像一下這個場景,怎麼看都是一幅童話般的、帶有某種超現實意味的唯美畫卷。

「滿船清夢」,寫得太絕了!沉重的肉體消失了,或者說,有形的身體變得透明了,不見了,而本來無形的、看不見的美好夢境卻顯形了。它們大概像一些五彩的肥皂泡一樣,美麗而易碎,輕盈而靈動,滿船都是。

還有一個「壓」字用得也很絕!往下看,是飄渺的星河,而感受到的,卻仍然是小舟飄浮於水面的感覺。沉重的肉體消失了,但那只是從一雙詩的眼睛中消失了,身體的質感、重量感並沒有消失。這種夢幻和真實的感覺的交織,寫出一種奇妙的體驗。

唐溫如流傳下來的詩並不多,除了這一首,其他的並不怎麼出彩。這大概正應了一句話:「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難以想像,詩人當時是一種怎樣的狀態,能激發出這樣的靈感。一輩子能寫出一首這樣的詩,夫復何求?

相關焦點

  • 「滿船清夢壓星河」被收進《全唐詩》,有人建議刪除,你贊成嗎?
    比如這首《題龍陽縣青草湖》(一作《過洞庭》),其中一句「滿船清夢壓星河」如今成了文藝青年的標配,殊不知,這首詩是元末明初詩人唐珙所作,卻被收錄進了《全唐詩》:唐珙,字溫如,他的父親是南宋義士,曾經在元朝偷盜宋皇陵時,偷偷把南宋皇帝骸骨重新安葬,以免遭到褻瀆,唐珙在父親的影響下,也是一個頗有俠義氣質的南宋遺民,這一點從他流傳下來的詩中可知。
  • 「滿船清夢壓星河」很經典,為何有人建議再版《全唐詩》時刪了它
    隨之而產生的就是數量極多的詩人和詩篇。雖然歷朝歷代唐詩都有各種錄本,但要說最全面的當屬清康熙年間編修的《全唐詩》,當時編修的工作人員就曾稱這本書「的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經過很多文學工作者的研究,慢慢的對於《全唐詩》卻有了一些別的聲音。《全唐詩》中的一些詩篇不僅受到質疑,還有人建議再版時將這些詩從中刪除。
  • 「滿船清夢壓星河」:詩人醉酒後,寫出一首如夢似幻的詩
    詩人們在飲酒之後,往往想像力迸發,寫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名句。比如李白獨自飲酒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軾醉酒後發出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感慨,連女詞人李清照也嗜酒如命,她存世的詞作中,超過一半都與飲酒相關。元代詩人唐溫如是一個很陌生的名字,但是他的這首醉酒詩,虛實結合,給人夢幻般的感受,足以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 浣溪沙同題練筆 ‖ 人間有味是清歡,滿船清夢壓星河
    浣溪沙·「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蝴蝶倦倚天橋烏影闌,又將萬戶起炊煙。人間日子復如盤。居處時疑非我所,星湖長似故家園。且當一哂是遺仙。浣溪沙·「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阿蠻看到人間第幾重。一城燈火緲茫中。歸來月下賣花翁。人語浮沉相遠近,星河搖落復西東。忽然蕭瑟細聽蛩。
  • 唐珙詩詞九首: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唐珙,字溫如,元末明初詩人,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其父南宋義士、詞人唐珏在至元中與林景熙收拾宋陵遺骨,重新安葬,並植冬青為識。在鄉裡以詩詞知名,但所作傳世不多,僅有八首。1、題龍陽縣青草湖元代:唐珙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 古詩詞裡醉美的星河!總有一句驚豔到你!
    星河滾燙你是人間理想皓月清涼你是人間曙光1、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元代·唐珙《題龍陽縣青草湖》喝醉後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清朗的夢中,我好似臥在璀璨的星河中。詩人的夢境,滿船清夢,不分是天上星還是水中星?境界深了,夜即夢了,此真人生佳境也。2、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
  • 古風之滿船清夢壓星河
    大漢勉強壓下心頭的燥熱,起身走到蒙面人的桌邊,用手中的劍鞘底端敲了敲桌面,言語之間毫不客氣。其餘人本無興趣深究那面紗下的容貌,但見有人主動挑釁,一個個便又燃起了興趣,興致勃勃地朝這邊觀望著。這大漢他們都熟識——雙頭狼孟巖,在江湖上可不是什麼好名聲,但不得不承認,他那套劍法還是頗讓人頭疼的,如果有的選擇,在場眾人大都不想被他纏上。
  • 8位詩人做的8個夢,有沒有和你同版的?
    這世界上,有兩種人最愛做夢,一種是詩人、一種是科學家。 詩人做完夢,能用一支生花妙筆,把夢的感覺寫下來。 我們讀詩,就是在重複做詩人的那個夢。 夢裡不知身是客,且隨小編一起,一晌貪歡。
  • 那些因為一首詩而流傳千古的人,你還知道誰?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不得不說,可以讓李白生出一較高下之心的詩人,實屬罕見。而崔顥其餘雖有詩流傳,但卻唯有這一首,讓其名流傳千古!高蟾——《金陵晚望》這是一個很冷門的詩人。而且他有一個毛病,寫詩太過於隨意。以至於唐朝還有一個不知名的詩人薛能就說過:「如果讓我見到高蟾,我非得大嘴巴子扇他。」
  • 唐詩最體現「落葉歸根」的詩句,86歲詩人寫出言之不盡的人生感慨
    詩詞博物館,我們今日談到一首抒發「落葉歸根」之思的唐詩名篇。中國人向來有安土重遷的文化傳統,即便是要遠走他鄉,一般也都會把故鄉的土帶在身邊。很多人都曾經歷過,背井離鄉的滋味並不好受,所以等到人老了以後,落葉歸根、回到故鄉的感觸就越來越深。
  • 致高考考生,滿船清夢壓星河,偷捧時間煮酒喝
    高考,無非就是很多人同時做同一份卷子,然後決定去哪一座城市,最終發現,錯的每一道題都是為了遇見對的人,而對的每一道題,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致考生時間過得真快,寒窗苦讀十幾載,終將要在這一刻決出勝負了。
  •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什麼意思?蘇軾果然風流,小姐姐看了別臉紅
    蘇軾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畫家、書法家、詩人、吃貨、水利工程師等,他的身份是多種多樣的,因為他是一個全才,各個領域都有建樹,他對各個領域都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在蘇軾眾多身份中,他詩人的身份最為耀眼,後人主要通過他的詩詞了解他,而他的詩詞也貫穿了他的一生。
  • 他是唐朝第一位詩人,每日一鬥酒的他開啟了唐詩偉大的一頁
    說起唐詩,很多人最先先到的是初唐四傑,孩童時期背誦的第一首詩也就是《鵝》,初唐四傑雖然對唐詩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真正打開唐詩大門的確實另一個人,那就是王繼。在唐朝以前,詩歌多以抒懷傳情為主,並沒有唐詩那樣豪邁壯闊的格局,無論是《詩經》還是《漢樂府詩》,所吟頌的多是香草美人,閨閣情趣,而唐詩是中國詩詞的發展的全盛時期,王繼可以說是打開唐詩大門的第一人,他的一首《野望》打破了長期以來詩詞的寫作局限,可以說王繼是唐朝的第一位詩人。
  • 唐詩三百首|《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韓翃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節候看應晚,心期臥已賒。 向來吟秀句,不覺已鳴鴉。 【作品簡介】 《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由韓翃( hóng)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 詩仙李白也有被比下去的時候,看看兩位力壓李白的詩人是誰?
    自古以來,有「文人相輕」的說法,讀書人往往都是自負才華,多數時候對同行都是不大服氣的,但同時又有「文無第一」的說法,不管是多有才華的人,都不敢說自己是天下第一,就算是詩仙李白,也有甘拜下風的時候,那麼究竟是誰,能夠讓李白也自嘆不如呢?
  • 《錢鍾書選唐詩》:這本「唐詩」不一樣
    該書定名為《錢鍾書選唐詩》,是近40年來從未對外公布的重要文獻,也是一部可供大眾品讀唐詩的獨特選本。通過該書,讀者不僅可以欣賞到唐詩的多樣全貌,也可以了解錢、楊兩位學人雋永美好的詩書生活。此書目前已在一條上先期預售,12月初將全面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