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最體現「落葉歸根」的詩句,86歲詩人寫出言之不盡的人生感慨

2021-01-10 老張侃詩詞

詩詞博物館,我們今日談到一首抒發「落葉歸根」之思的唐詩名篇。

中國人向來有安土重遷的文化傳統,即便是要遠走他鄉,一般也都會把故鄉的土帶在身邊。很多人都曾經歷過,背井離鄉的滋味並不好受,所以等到人老了以後,落葉歸根、回到故鄉的感觸就越來越深。

這個和我們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密切的關係,況且在古代中國,廣袤的地域讓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都不得不遠離家鄉。而且這些年輕人一旦出去,很少能夠回來。他們或許在外面建功立業,或許在外面一生漂泊。

公元744年,一個86歲的老人在離家50多年以後回到故鄉。此時的他白髮蒼蒼,步履蹣跚。回到這片讓他魂牽夢繞的故土,卻發現早已經不是想像中的樣子。他努力地回憶著少年時所經歷的那些細節,希望能夠和眼前所看到的找到對應。

正在此時,卻轉過身來看到幾個天真爛漫的兒童在嬉笑玩耍。他們一看到這個白髮蒼蒼的老人,覺得很是面生,也多了幾分好奇。所以他們停下了各自的玩耍,就湊到老人的身邊。嘰嘰喳喳的問道:這位老爺爺,你從哪裡來呀?你要到哪裡去呀?

老人一看這場景,聽到這樣熟悉的鄉音從稚嫩的童音發出來,多了幾份從容。他本想笑著回答他們,卻止不住老淚縱橫,一首盤旋在心底的唐詩就這樣噴薄而出: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首唐詩的題目是《回鄉偶書二首·其一》,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這個詩人二三十歲的時候就離開家鄉,趕到京城去做官。此後官職越來越高,事務也是越來越繁忙。在他86歲高齡的時候,才告老還鄉,回到故鄉,寫下了這首古詩,堪稱唐詩300首當中最能體現落葉歸根、遊子之心的詩篇。

這首古詩的前兩句平淡無奇,「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畢竟那個時代有很多人都曾經歷過。但是後兩句所描繪的那個場景,卻表達出了言之不盡的人生感慨。賀知章本為這個村落裡的老人,這是他的故鄉,無奈此時卻被這裡的孩子們當做是他鄉之客。

他沒有忘記故鄉,無奈故鄉卻越來越不認識他了。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江上遇到大風,北宋詩人寫出最瀟灑古詩,最後7字乃是自由的吶喊
    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實實在在的存在著,在詩人的筆下也變成了一種詩意的存在。「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這是李白的豪爽。「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這些風的自信。而當長風遇到大江大河,就會出現另外一種精彩。北宋初年,一個詩人坐著小船行駛在淮河之上。迎面吹來一陣風,同行的好友寫下一首詩歌,詩人也隨即附和了一首。
  • 滿船清夢壓星河:小詩人的大作品,一直被人當唐詩看
    那麼為什麼《全唐詩》會誤收這首《過洞庭》呢?這可能跟《全唐詩》的來源有關。《全唐詩》又名《御定全唐詩》,是康熙四十二年(1704)康熙皇帝授意江寧織造曹寅招集江浙兩省10位翰林所編撰的。《全唐詩》所依據的底本主要有兩種,一是《唐音統籤》,一是《全唐詩(集)》。
  • 賀知章回到家鄉寫下兩首詩,有情感的文字,寫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如李白的《靜夜思》,這首我們再也熟悉不過的唐詩,寫的不就是一位漂泊在外的遊子在月夜思念故鄉的情懷嗎?月亮不僅成為情感的寄託,甚至成為思鄉的代名詞。而當他們歷經幾十年的羈旅生涯與遊子生活,回歸故裡之時,落葉歸根的感慨,漂泊半生的感慨、時光流逝的喟嘆,也會觸動他們埋藏在心底的情感。唐代有一位詩人賀知章,他是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也是千古名作《詠柳》的作者。
  • 唐詩三百首中最體現杜甫理想的一首詩,你學過的課文還會背嗎
    作為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後世得到了很高的評價。他被譽為詩聖,乃是千古詩壇第一人。在他的詩篇當中,我們看到是他的憂國憂民的內心;我們看到的是他致君堯舜的政治理想;我們看到的是他高尚的人格。這所有的,都是中國古代士大夫身上最優秀的品質,而杜甫幾乎是唯一一個做到的詩人。
  • 王勃很有意思的詩,全詩無一風字,卻寫出了唐詩中最有情有義的風
    一首是《滕王閣序》,全文不計標點洋洋灑灑共寫了717個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金句,讓世人見識到這個一個25歲年輕人的驚世才華。另一首是《送杜少度之任蜀川》,「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寫出了唐詩中最打動人心的送別,讓世人知道原來送別也能送出這樣的大格調,從此這10個字被廣泛運用。然後這樣一身才華的王勃,卻只活了26歲,就因不幸溺水而亡,留給了世人無限遺憾。
  • 唐詩裡的鸚鵡,不僅被剪去羽毛關在籠子裡,還被詩人警告不要學舌
    它羽毛的顏色絢麗多彩,鳴叫的聲音清脆悅耳,最主要的是在經過訓練後,它還能重複人類的語言。因為這些優點,鸚鵡獲得了世人的喜愛。但這種喜愛並沒有給鸚鵡帶來幸福,相反還是它們噩夢的開始。因為喜愛,所以人們大量捕捉鸚鵡,把它們關進籠子,帶回自己的家裡。古代有不少詩人用詩詞描繪過鸚鵡的悲慘遭遇。例如杜甫在他的《翦羽》一詩中,就曾寫下「未有開籠日,空殘舊宿枝」的詩句。
  • 聽兒子周歲背唐詩,父親感慨寫首五絕,初讀是青銅再讀原是王者
    像唐朝近三百年國祚,一部《全唐詩》幾乎囊括了大部分流傳下來的唐詩,然而其數量僅四萬八千九百餘首。筆者曾在某圖書館看到一部名為《二十世紀詩詞選》(大概是這個名字)的書籍,上面所錄當代舊體詩人不過百餘人,但詩詞數量已達數千篇。而這部書籍上的詩人,相較於當代詩詞創作者,不過滄海一粟。由此可見,當代詩詞數量,定然是令人驚嘆的。
  • 那些唐詩裡流光溢彩的才女神童,為何長大後大都死於非命?
    貞觀十年,年僅12歲的徐惠走進了長安皇宮中,成為李世民的嬪妃。身份的改變沒有讓她停止創作,不僅詩詞迭有佳作,更寫出了一篇文採斐然的政論文章《諫太宗息兵罷役疏》,她的格局與才華,都在唐朝女詩人中首屈一指。第二個是上官婉兒。她亦是出身名門,是當朝宰相上官儀的孫女。然而她出生不久,上官儀參與到高宗與武則天的權力之爭中,全家被殺。她和母親雖然僥倖逃過一條性命,卻不得不入宮為奴。
  • 男孩起名大全:10個出自唐詩的名字,個個正氣凜然、仕途通達
    承齊出處:明日駕回承雨露,齊將萬歲及春風-扈從郊廟因呈兩省諸公-全唐詩「承齊」選自於句中,體現了詩人對皇上的祝福,希望他能壽與天齊。「承齊」作為男孩起名合適,可以理解為孩子能夠承接父母的優勢,在未來中得到伯樂的賞識,幹出一番事業。寓意能力出眾、可堪大任。
  • 唐詩三百首經典詩句,「同為天涯淪落人」是否說的一事無成的我們
    唐詩300首當中有一首經典長詩,在我們上中學的時候也曾經是我們的語文課文,而且需要大篇幅的背誦。這首古詩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白居易這首唐詩,大概有680個字。是唐詩300首當中比較長的一首古詩。第二部分結合琵琶女的命運,讓白居易產生了同病相憐的感情,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詩句就是那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當時的白居易,已經45歲,職位就是江州司馬。他很長一段時間一直關注老百姓的生活,寫出了大量的諷喻詩。就像我們很熟悉的《賣炭翁》,還有那個《觀刈麥》等。這樣的詩歌在民間有點很高的傳承度。但是在於粉飾太平的朝堂當中。這樣的詩歌顯然很不受歡迎。
  • 宋代詩人的清明節詩句: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宋代有一位詩人,寫的就是清明節祭祖的場景,最後詩人寫出了「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的詩句,頗值得玩味。且看全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這首詩的題目是《清明日對酒》,作者是宋代詩人高翥(zhù)。這個詩人名氣不大,詩詞地位也遠不如其他著名詩人。但是詩人的這首反映清明節上墳的詩歌,卻還是很有味道的。
  • 唐詩三百首最沒有內容的一首律詩,詩人間唱和岑參秒殺杜甫王維
    唐詩300首當中有很多詩篇所蘊含的內容非常豐富。有的詩歌雖然內容很短,但是其中的意義卻非常的豐富,耐人尋味。不過在唐詩300首當中也有一些詩歌,雖然比較長,但是其中的所表達的內容卻非常的簡單。比如今天我們所說到的這首律詩。
  • 潑皮無賴詩人的中年感慨,句句似流水浮雲,盡洗年少輕狂
    我們常說,人世間的種種磨難往往可以徹底改變一個人,這話用在唐代大詩人韋應物的身上真是準確之極。我們現在來看這位詩人遺留下來的詩作,其風格清幽淡遠、優雅出塵,若說文如其人,此人該是一個飄飄然道骨仙風之人。可是我們把這一位大詩人二十歲之前的人生來做一番細看,簡直是徹徹底底盡覆三觀。誰能想像得出,這些寧靜美麗的詩句竟然是出自一個橫行世間,臭名遠揚的惡霸少年之手?
  • 餘秀華不是中國最好的詩人,但是最打動我的詩人
    她在試圖以詩句使自己整全。作為詩歌的普通讀者,我想我和大多數轉發、購買她詩集的人一樣,並不將她視為中國最好的詩人。但是,她卻是這些天來最打動我的詩人。作為她的同時代人,我們只需回答,作為此時代的詩人,她的詩是否打動了你,她是否寫出了我們這個時代作為最普泛的人的共同感受?
  • 杜甫最潦倒的一首詩,爆紅國際,BBC曾稱他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杜甫最潦倒的一首詩,爆紅國際,BBC稱他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提起杜甫,大家似乎首先想到的是他唐代詩歌史上的「李杜」的稱謂——總逃不開李白。杜甫的一生正處於大唐帝國由盛而衰的關鍵時期。這樣的歷史時代,使他的一生顛沛流離,嘗盡種種的痛苦。從個人生活來說,這實在是大不幸的事情。然而,這種大不幸卻成為杜甫藝術生命的大幸。
  • 唐詩鑑賞:唐詩《古劍篇》,一首用寶劍比作自己的唐詩
    這首詩就是化用上述傳說,借歌詠龍泉寶劍以寄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抒發不遇的感慨。詩人用古代造就的寶劍比喻當時埋沒的人才,貼切而易懂。不難理解,在封建社會,面對至高至尊的皇帝陛下,敢於寫出這樣寓意顯豁、思想尖銳、態度嚴正的詩歌,其見識、膽略、豪氣是可貴可敬的。對於壓抑於下層的士子來說,更會深受感奮。這首詩的意義和影響由此,成功也由此。郭震的作品「文章有逸氣,為世所重」。
  • 從唐詩宋詞中提取出的女孩名字(帶出處)
    從唐詩宋詞中取女孩名字其中唐詩會以雄壯渾厚為特徵,而且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而且宋代嚴羽的《滄浪詩話》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詩,指出盛唐詩的特徵是「既筆力雄壯,又氣象渾厚比如金粟就是出自唐代詩人李端《聽箏》的「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金粟稱桂為金粟,這裡當是指弦軸之細而精美。體現了女孩非常大氣的感覺。而宋詞中的有很多的寓意美好的詞句,宋詞是繼唐詩之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包括花間派)、豪放派兩大類。北宋大詩人,人稱「梅妻鶴子」的林逋,在他的著名作品《山園小梅》裡有一句很有名的詩句,叫做「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 王昌齡吟詠蘇州的唯一唐詩,全文30字,一開篇就是濃濃的詩意
    這個詩人在唐代文學史中確實非常出色,尤其是七言絕句寫得相當漂亮。同時這個詩人主要的創作地方還是在邊塞,一首首豪情萬丈的《出塞》,直到今天仍然散發出昂揚鬥志。最著名的詩句,當然就是「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今天,當「七絕聖手」不再寫七言絕句,當邊塞詩人把目光投向了柔媚的江南,寫出的詩歌卻別有一番滋味。
  • 最能體現詩人釋然灑脫情懷的五首詩
    古往今來,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最能體現詩人灑脫釋然、體現詩人胸襟的的五首詩。一、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當時正值下著雨,拿著雨具的人都匆匆離開,被雨淋溼的人會覺得自己很狼狽,只有詩人不這麼覺得。
  • 50歲杜甫「入門依舊四壁空」,一首唐詩寫盡其老年生活之悽涼
    作為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後世被給予了詩聖的評價。由此來看,杜甫的一生極為悲催。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有當時的文豪十分看好他,認為他會成為下一個班固或者楊雄,這是杜甫早期的榮耀;而在他死去的這1000多年,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有人讚賞他的品格,研究他的詩詞技巧,感動於他憂國憂民的內心。而唯獨在他生活的青年,壯年和老年時期,沒有多少貴人出手相助,也沒有多少人能夠幫助其充分的發揮出他的才華。以至於他作為一個人,生活極為困苦,一生窮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