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經典詩句,「同為天涯淪落人」是否說的一事無成的我們

2021-01-09 老張侃詩詞

唐詩300首當中有一首經典長詩,在我們上中學的時候也曾經是我們的語文課文,而且需要大篇幅的背誦。

這首古詩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

白居易這首唐詩,大概有680個字。是唐詩300首當中比較長的一首古詩。限於篇幅,我們不在此將全文展示出來,而是分幾個部分簡單概括下,

第一部分,就是寫的白居易送別客人的時候,聽到有人彈琵琶然後大篇幅的寫了琵琶女所彈奏琵琶的美麗的音樂。第二部分結合琵琶女的命運,讓白居易產生了同病相憐的感情,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詩句就是那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當時的白居易,已經45歲,職位就是江州司馬。他很長一段時間一直關注老百姓的生活,寫出了大量的諷喻詩。就像我們很熟悉的《賣炭翁》,還有那個《觀刈麥》等。這樣的詩歌在民間有點很高的傳承度。但是在於粉飾太平的朝堂當中。這樣的詩歌顯然很不受歡迎。而且由於一次次的得罪權貴,也使得白居易最後也捲入了朝堂的紛爭當中,因為詩篇被誣陷,被接連貶為江州刺史,江州司馬。

白居易雖然在朝堂當中,也曾有心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但是經歷了此等的誣陷,內心非常失落。而在擔任江州司馬的任上。白居易結識了這個琵琶女,為琵琶女的身心遭遇而感到同情,既而聯想到自己因為被誣陷兒斷送了大好前程,更加覺得人心險惡,和琵琶女之間生出了同病相憐之意。

失意的人生,總要找到一個出口,才能尋求到內心世界的平衡。不管是白居易還是琵琶女,兩人都是從繁華的京城淪落到此處的。過往的那些榮耀已經成為歷史,面對現狀,他們都心懷嘆息。

更為深刻的,乃是白居易在詩歌當中蘊含的這種對自己前途渺茫,很可能一事無成的這種擔憂。琵琶女在13歲的時候就已經彈琴技術高超,冠絕京城,甚至被同行嫉妒,然後在當時也收穫了很多富家子弟的青睞。但是這終究屬於下九流,所以等到年老色衰的時候,自己很快就被冷落了,最終也只能嫁給商人。商人重利輕別離,所以,琵琶女很多的時候只能獨守空房。

在這其中白居易可能也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白居易年少成名,後來卻遭遇波折,在政治上一事無成。白居易也是16歲的時候就已經金榜題名,後來在京城當官,在四五十歲的時候卻遭遇這樣被貶的經歷,豈不是和這個琵琶女一樣高開低走?到了年紀越大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真的一事無成?

他們都是如此。而作為今天的普通人的我們,很多時候也會有這樣的經歷。所以我們今天讀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時候,也蘊含著對我們人生失意的哀嘆。每個人都渴望成就一番事業。每個人也都渴望風風光光的過完這一輩子。但是很可惜,大多數的我們都來自塵埃,最終也歸於塵埃。我們屬於那大多數,我們大多數都是平庸的,都是碌碌無為的,雖然有很多的雞湯說我們可以成就自己,但是很遺憾這不是事實。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在當時雖然被貶,但是有很高的地位。他在當時能夠把一個琵琶女視為知己、和他同病相憐,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究竟是什麼意思?
    清代的居士在《唐詩三百首·序》中說:「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其間,殊體制。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共三百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這段話中作者引用的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也會吟」,可謂膾炙人口。但是它的意思很多人卻弄不清楚,以至於出現了許多訛傳。
  • 孟浩然唱了1首山歌,使多少人嚮往鹿門山水,末2句又讓人望而卻步
    引言唐詩宋詞傳千古,美麗的詩句打動了無數的中國古典文學的愛好者。詩意縱橫,詩情蘊藉又搖蕩了多少玲瓏的性靈!高遠的意境,異彩紛呈的姿態點綴多少人的情懷,又裝飾了多少人的夢境!《唐詩三百首》中,唐代大詩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孟浩然唱了1首山歌,詩情畫意讓後來無數人嚮往鹿門山水,嚮往隱士逍遙自在的生活。可最後2句卻寫寂寥落寞,又讓人望而卻步。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的「比鄰」何意?詩詞大會41人答錯
    上學時,對於王勃詩文的印象,除了那篇千古絕唱《滕王閣序》,還有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首詩是如今年年入選課本的作品,也是唐代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其中的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很多人小學就會背了。按道理來說,它這麼通俗易懂,理解起來應該不難,但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它卻難住了百人團41人,這是為何?我們先來看看題目: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的「比鄰」是什麼意思?
  • 「滿船清夢壓星河」很經典,為何有人建議再版《全唐詩》時刪了它
    雖然歷朝歷代唐詩都有各種錄本,但要說最全面的當屬清康熙年間編修的《全唐詩》,當時編修的工作人員就曾稱這本書「的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經過很多文學工作者的研究,慢慢的對於《全唐詩》卻有了一些別的聲音。《全唐詩》中的一些詩篇不僅受到質疑,還有人建議再版時將這些詩從中刪除。就像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經典七絕,就屬於被質疑的行列。
  • 在唐詩三百首蘅塘退士眼裡 李白和王昌齡的七絕輸給杜牧了嗎?
    《唐詩三百首》裡在七言絕句的目錄下,收錄作品最多的詩人您知道是誰嗎?不是李白、杜甫,也不是「七絕聖手」的王昌齡,而是被成為「小李杜」之一的杜牧,那麼在蘅塘退士的眼裡,杜牧的七絕勝過李白和王昌齡嗎?七言絕句與唐詩三百首七言絕句是舊體詩中最常見的詩體,絕句指的是四句的詩,因為每一句的字數不同,絕句又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和數量很少的六言絕句。
  • 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大全集》卷二.170-320篇全集
    本書收錄了唐代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人創作的詩歌、詩詞作品,包括:長恨歌、後宮詞、暮江吟、問劉十九、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逢入京使、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寄左省杜拾遺等304首唐代詩歌。清人孫洙(蘅塘退士)輯選的《唐詩三百首》是歷朝詩詞詩集裡對近代國人影響最大的選本。
  • 唐詩三百首經典語錄:一行書不讀,身封萬戶侯(附詳細解釋)
    語出聶夷中·《公子行三首》:花樹出牆頭,花裹誰家樓一行書不讀,身封萬戶候美人樓上歌,不是古涼州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詩人在除夕之夜流落異鄉客店,在爆竹聲中一歲除的前夜,舉目無親,獨對寒燈.感懷身世,悲痛此生像浮萍一樣到處飄流。
  • 唐詩三百首|《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 韓翃
    【作品簡介】 《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由韓翃( hóng)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首酬答詩,為了酬詩,而通宵未眠,足見彼此心期之切。詩中陳述詩人臥病深秋的寂寞心情,並對友人贈詩表示謝意。前半首就臥病的心情來取景渲染、寂寥的砍夜之景。頸聯寫更深夜闌,心期而不得入眠。
  • 2021年男孩起名字:取自唐詩三百首中的女孩名字(名字解釋)
    微友聯繫天賜佳名,想給孩子取個唐詩三百首中的女孩名字 中國古代文化的精神食糧之一就有著唐詩的蹤影,而大多數家長也愛從唐詩中起名,唐詩有著時代的美韻,用作女孩名字更是展現了美意和詩意。因此,為各位匯集了唐詩中最美的女孩名字,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 初唐最傑出七言律詩,可與李白比高下,為神來之品,入唐詩三百首
    「初唐四傑」為唐代詩壇帶來了一股清風,也為盛唐詩歌的登場做好了重要的鋪墊;而在詩歌技巧上,「沈宋」也為盛唐詩歌的輝煌做好了必要的準備。「沈宋」,乃沈佺期、宋之問也,他們為格律詩的發展、成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天我們就欣賞沈佺期的代表作《獨不見》。
  • 「我們仨」與《錢鍾書選唐詩》
    例如全書中選白居易詩184首,入選數量居於首位;選杜甫詩174首,緊隨其後;但李白詩就只有23首。這個數目不單無法與白居易和杜甫相比,還在張祜、陸龜蒙、施肩吾(均為31首)等唐代二、三流詩人之後,這與李白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極不相稱。三是對入選篇目的取捨也與很多選本頗有不同。
  • 唐詩三百首中最行雲流水的送別詩,李白的創意都直接被摘成歌詞了
    在唐詩300首當中,李白大約有30首古詩入選,佔了總量的十分之一。在這些詩歌當中,李白的詩作或表現豁達自如的一面,或表達出憤激的一面,或有充足的想像力等等,都各有特點。李白的詩歌大多數都是一氣呵成的。尤其是今天所談到的這首送別古詩,堪稱唐詩300首當中最行雲流水的古詩。李白在這首古詩當中所寫的詩句,有不少已經被直接化成了歌詞。來看看你能不能唱出來: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 《當代詩詞百首點評》代序|楊逸明
    第二、三屆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第四、五、六屆上海詩詞學會副會長。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上海詩詞學會顧問。已出版詩詞選集有《飛瀑集》《新風集》《古韻新風》《路石集》《晚風集》《當代詩詞百首點評》等。
  • 寫有經典詩句,每段撩妹史堪稱教科書,渣男OR風流才子
    登第者十八人,元稹為第一名;他與翰林院的李德裕、李紳以學識才藝聞名,時稱「三俊」(《舊唐書李紳傳》)。唐朝的科舉制度,不但要考查對儒家經典的掌握程度,還要考查考生治理國家的策略、對時政要義的見解。尤其是「進士」科,類似於綜合應用科,難度很大。於是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一說。
  • 唐代牛人的「高考零分作文」,卻因寫得太美,入選《唐詩三百首》
    正因為科考對文人是如此重要,所以本期的這首詩就顯得格外有個性。這首詩名叫《終南望餘雪》,作者為唐代詩人祖詠,是一首應試詩,當年祖詠去長安應考,考官給的題目就是這個。當時的題目要求是寫一首五言長律,也就是要六韻共十二句。但祖詠只寫了4句就覺得此詩已經完結,不能再加了。要功名還是要一首好詩?祖詠做出了明智的選擇,因為這個選題唐詩中便多了一首千古名作。
  • 聽兒子周歲背唐詩,父親感慨寫首五絕,初讀是青銅再讀原是王者
    像唐朝近三百年國祚,一部《全唐詩》幾乎囊括了大部分流傳下來的唐詩,然而其數量僅四萬八千九百餘首。筆者曾在某圖書館看到一部名為《二十世紀詩詞選》(大概是這個名字)的書籍,上面所錄當代舊體詩人不過百餘人,但詩詞數量已達數千篇。而這部書籍上的詩人,相較於當代詩詞創作者,不過滄海一粟。由此可見,當代詩詞數量,定然是令人驚嘆的。
  • 詠蟬最著名的三首詩,託物言志,篇篇經典又各有千秋,為詩中傑作
    詩人也愛蟬,在唐朝,有三首著名的詠蟬詩,被譽為「詠蟬三絕」,一首是初唐虞世南的《蟬》;一首是「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的《在獄詠蟬》;還有一首是晚唐李商隱的《蟬》,三首詩都是託物言志,卻立意不同,各有千秋,但都堪稱詠物詩的傑作,歷來為後世好評。清代文人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道:「三百篇比興為多,唐人猶得此意。
  • 王勃的另一首離別詩,與「天涯若比鄰」相比,究竟誰更勝一籌
    有的人說是失戀,有的人說是與親友生死兩隔。但不論是哪一種形式,其實都是離別的一種,只不過一種是生離,一種是死別罷了,因而杜老夫子才會留下了「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這樣令人痛斷肝腸的詩句。相較於死別而言,生離或許更加溫和一些,但帶給人心的折磨和痛苦卻絲毫不會減弱。
  • 關於七夕的詩句:經典詩句10首
    關於七夕的詩句:經典詩句10首2016-08-09 09:11:5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杜牧這首經典唐詩,前兩句就有兩個成語,其中一個經常拿來當考題
    杜牧所生活時代的揚州,可以說是當時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杜牧攜一身才華在此地休憩,至少也算是兩不辜負了。酒醒之日,就是離別之時,杜牧終究要離開揚州。他的才華詩文,沒有贈別達官貴人,也沒有送給至愛親朋,卻把一心之愛,送給了在此地認識的煙花女子。才之所至,情之所至,一首經典唐詩就此流傳下來: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