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盧曉 北京報導
從當年的爭搶上市到正在進行中的爭搶用戶、主播、流量……在遊戲直播行業中一直貼身肉搏的鬥魚和虎牙終於要「消停」了。
8月10日,鬥魚和虎牙先後宣布收到了來自大股東騰訊關於二者合併的初步非約束性建議書。而自8月10日-8月12日,三家上市公司陸續發布的二季度財報,則為這樁合併增添更多註腳。
商業史上許多行業前兩名的「強強」合併,通常意味著一個競爭時代的落幕。但歷史也多次證明,「強強聯手」往往不意味著最終的結局。
股權準備
鬥魚和虎牙的合併並不令人意外。有懸念的一直是時間。直到8月10日,騰訊的建議書讓這樁合併提上日程。
雖然是「非約束性」建議,但騰訊手中掌握的兩家公司股權,意味著這個建議的分量。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在今年4月起以2.626億美元收購虎牙1652.38萬股普通股後,被騰訊持有50.1%投票權的虎牙已併入騰訊控股的財報。而在以8.1億美元從歡聚時代手中收購3000萬股虎牙B類普通股,以及從虎牙CEO董榮傑手中購買100萬股虎牙B類普通股後,騰訊在虎牙的持股比例將達到51%,投票權將達到70.4%。
鬥魚相對虎牙更具有獨立性。公開資料顯示,從2016年起,騰訊分別參與了鬥魚的B輪、C輪和E輪融資。目前,騰訊持有鬥魚38%的股份和投票權,是其第一大股東。
有消息稱,鬥魚的管理層將接手新公司。這個消息並未得到當事各方的確認。但這個傳聞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相對虎牙,鬥魚管理層掌握的籌碼可以讓自己在談判桌前坐得更久一些。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鬥魚創始人、CEO陳少傑是鬥魚第二大股東,持股14.7%%。包括他在內,鬥魚管理層合計持有鬥魚16.8%的股份和投票權。
而虎牙今年4月末披露的數據顯示,虎牙管理層合計持有虎牙8.9%的股份,擁有2.1%的投票權。其中董榮傑持有5%的股份,擁有2%的投票權。但董榮傑手中100萬股B類普通股的出售意味著虎牙管理層的話語權被進一步削弱。
兩家公司對合併的態度也有不同。鬥魚在「官宣合併」後再無公開表態。8月11日,鬥魚相關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回應稱,關於合併一切以公告為準。而董榮傑則在8月11日發布內部信,稱虎牙將考慮增發股份,並以虎牙股份來購買鬥魚所有股份。他在這封內部信中也強調,公司董事會尚未做出任何決定,以及「管理層將繼續與大家攜手」。
同質競爭
除了股權層面掌握話語權外,減少鬥魚和虎牙的競爭與內耗,也被認為是騰訊出手推動合併的理由之一。
鬥魚和虎牙這兩個充滿戰鬥氣息的名字都誕生於2014年。當年1月,ACFUN生放送直播正式更名為鬥魚直播。歡聚時代旗下的YY直播則在同年11月宣布正式更名為虎牙直播。
2018年5月,虎牙搶先赴美上市成為國內遊戲直播公司上市第一股。14個月後,鬥魚才登陸納斯達克。但圍繞誰是「遊戲直播行業第一」,以及對主播和用戶的爭搶,二者交鋒不斷。
艾瑞分析師吳寶康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鬥魚和虎牙無論在直播內容、發展模式以及雲遊戲平臺、直播帶貨等創新業務上都出現同質化競爭。除了減少平臺間的競爭外,他同時認為,合併後新公司在購買電競賽事版權、籤約主播等方面還將更具話語權,從而減少成本。
不僅僅是業務模式像,從新發布的今年二季度財報來看,這兩家公司的多項財務數據都相差無幾。艾媒諮詢分析師劉傑豪也認為,從各項數據和動作來看,如今的虎牙和鬥魚變得越來越「像」,「合併產生的摩擦度相對更小」。
例子隨手拈來。在營收層面,今年二季度鬥魚的營收約為25.082億元,虎牙比它多了約兩個億,但同比增速都約為34%。直播收入都佔據了兩家公司超過九成的營收,而廣告和其他業務收入則都在2億元以下徘徊。
在利潤層面,兩家公司Non-GAAP下的淨利潤都是三個多億規模。Non-GAAP下的毛利率也都在21%上下浮動。兩家公司的總MAU也都接近1.7億用戶。
事實上,陳少傑曾在鬥魚2019年二季報電話會議中評價鬥魚和虎牙兩家公司的競爭時稱:「二者的差異非常小,因為大家做的都是遊戲直播」。極光大數據還顯示,2020年6月鬥魚、虎牙的用戶重合率為31.6%。
資本的意志
騰訊建議的分量,還源於其在遊戲直播江湖中的地位。
拋開鬥魚和虎牙大股東的身份不提,騰訊還是鬥魚和虎牙直播產業鏈的關鍵「上家」。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目前遊戲直播行業已經形成覆蓋遊戲版權、電競賽事、直播平臺再到公會、主播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遊戲版權是所有環節的落地前提。而目前在遊戲直播平臺熱度最高的《英雄聯盟》、《和平精英》、《王者榮耀》等遊戲,均屬於騰訊旗下。騰訊的優勢還在於經典熱播遊戲的持久性。「最火的《英雄聯盟》已經是十年前的遊戲。」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騰訊控股於8月12日發布的2020年二季度財報,也顯示出遊戲業務對其自身的重要性。當期騰訊遊戲收入為382.88億,佔騰訊控股當期總營收的33%。當期騰訊遊戲收入同比增長40%,但當期騰訊總營收的同比增長只有29%。騰訊在財報中稱,遊戲業務的增長主要由包括《和平精英》及《王者榮耀》在內的國內遊戲及海外市場的智慧型手機遊戲的收入增加所推動。
但需要提及的是,騰訊自己還擁有遊戲競技直播平臺企鵝電競。有消息稱,騰訊互娛事業群(IEG)內部已成立了類似「直播中臺」的組織,以對鬥魚、虎牙和企鵝電競間的關係進行統籌,並且限制主播在上述三個平臺的「跳槽」行為。但對於《華夏時報》記者的相關問題,截至發稿,騰訊方面尚無回應。
劉傑豪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企鵝電競基於騰訊本身社交渠道已積累一定用戶,虎牙鬥魚合併在短時間內對其衝擊還不會很大。他預計,後續幾大平臺在內容、活動等方面的合作將越趨緊密。「而在遊戲業務布局上,虎牙鬥魚的合併將進一步提升騰訊遊戲內容在市場的話語權,包括分發、用戶運營等也將實現更高效的運轉。」
需要提及的是,相對大股東騰訊的建議,二級資本市場表現相對冷靜。
截至美東時間8月13日收盤,鬥魚當天股價跌約2%,虎牙股價跌約4%。而更大的跌幅出現在美股8月10日收盤時。當天虎牙股價收於24.04美元,下降9.83%。鬥魚股價收於13.97美元,下降8.51%。兩隻股票在8月11日-12日間出現了上漲,但單日最高漲幅僅有3.29%。
外部競爭
「聯手對外」也是這次合併的重要原因。
劉傑豪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隨著bilibili、抖音、快手等平臺的崛起,遊戲直播領域的市場被分割,對虎牙和鬥魚的用戶數量增長情況產生較大威脅,虎牙和鬥魚的用戶增長速度已出現疲軟的態勢。
流量是直播平臺的關鍵指標之一。從DAU(日活躍用戶數量)來看,去年6月,同樣有騰訊投資背景的快手,首度對外宣布其遊戲直播DAU達到3500萬。而截至11月底,這個數字上漲到5100萬。作為參照,QuestMobile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6月5日,鬥魚和虎牙的DAU分別為1500萬和1100萬。
兩家企業二季度財報也顯示出用戶增長乏力的跡象。特別是鬥魚當期總MAU(月活躍用戶量)為1.653億,同比增長只有1.5%。
鬥魚和虎牙還要面對友商比自己更「豪橫」的現實。
除了高價籤下曾經的「鬥魚一姐」馮提莫外,B站還於去年12月宣布獲得中國大陸地區2020-2022連續三年的《英雄聯盟》全球賽事獨家直播版權。而競購價格據稱是8億元人民幣。
面對新進入者的來勢洶洶,在規模上碾壓或許是簡單粗暴卻有效的辦法。
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遊戲直播行業營收達208.1億元,虎牙和鬥魚分別佔據40.25%和35%的市場份額。這意味著一旦虎牙和鬥魚合併,遊戲直播領域將出現一個佔據市場近八成份額,合計市值過百億美元的遊戲直播巨頭。
但對於鬥魚和虎牙合併後,是否將成為遊戲直播行業無人可當的巨無霸,外界的看法並不一樣。易觀高級分析師董振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合併意味著整體遊戲直播市場徹底大結局,垂直的遊戲直播開始切換新的賽道。但吳寶康認為,鬥魚和虎牙合併後,遊戲直播行業還是會呈現多家平臺共同競爭的局面,「市場份額會一直變化」。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