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十年,獨一無二

2021-01-21 雲掌財經

深響原創 · 作者|申合

過去中國的網際網路創業大多「借鑑」美國,投資人也樂於在已有成功樣板的模式上押注。於是便有了「中國版Facebook」「中國版Google」「中國版Twitter」「中國版Tesla」「中國版Salesforce」「中國版Netflix」「中國版PayPal」之類的名頭,以便拉近業務與市場的距離。

然而鬥轉星移,誰也沒有想到中國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爆發出來如此強大的勢能,這片土地上生長出來的企業與產品已然獨樹一幟,創新生長的故事在全球範圍內也難以找到可以劃等號的對標。

知乎是一個典型在國外找不到類似形態的社區。雖然一開始,知乎起源於一小撮專業的人探討專業的事,很像矽谷的問答社區 Quora,但十年過去,知乎發展到了今天的形態——總問題數超過四千四百萬條,總回答數超過兩億四千萬條,月活躍付費用戶數超過250萬,年訪問人次超過30億。

這種兼具用戶規模與內容質量的獨特社區氛圍、基於生態進行可持續變現的商業模式,讓知乎走過十年寒暑,也就此獨一無二。

歷史進程中的知乎

今天的知乎不是一天變成的,歷史進程中,知乎其實經歷過三次向左還是向右的抉擇。

第一次是用戶規模的問題。現在知乎月活躍付費用戶數超過250萬,年訪問人次超過30億,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顯而易見,不過回溯過去,知乎當年也是猶豫過的。

在啟明創投決定投資知乎A輪之前,投委會最大的爭議問題就是知乎能做到100萬DAU,還是1000萬DAU?在主管合伙人甘劍平看來,當一家公司用戶量級足夠大、覆蓋範圍足夠廣、被用戶歡迎、也被政府關注時,商業化或者從社區走向平臺,就成為一個必然選擇。

2012年底,知乎舉辦了多場關鍵的內部討論會議,進行「小眾」與「大眾」之爭。最後,知乎正式決定它將會成為一家「滿足更多人需求」的公司。於是在2013年,知乎向公眾開放註冊,不到一年時間,註冊用戶迅速由40萬攀升至400萬。

其實洪波和劉韌做過5GSNS,王興做過海內網,它們都和知乎一樣,前期從科技圈中導入大量種子用戶,也迅速奠定了內容與關係的品質高度,但是最終,規模沒有起來,也就泯然於世了。

規模的崛起帶來了歷史進程中屬於知乎的第二個系列問題,往常的「調性」還能保持嗎?如何保障良性的討論氛圍?如何兼顧內容的質和量?如何讓用戶都找到滿意的答案?社區該向何處去?

知乎的解決方案是剛柔並濟——剛,即是系統、技術,柔,即是對內容生態和社區氛圍的長期培育。

系統層面,比如反對投票、摺疊答案、友善度積分等系統工具鼓勵和引導著社區氛圍建設。2018年,知乎推出了「鹽值」系統,從5個維度定義用戶在知乎的成長,向高鹽值用戶開放了綠色通道、公共編輯和加權反對三類權益。這相當於用一套系統去管理社區,激活社區,清朗社區。

技術層面,在知乎E輪融資的時候,創始人周源還花了很大的篇幅為大家介紹知乎「智能社區」的概念。在知乎的AI中樞裡,問題路由、推薦算法等核心機制扮演了內容生產中樞調度的角色。這超越了原有依賴每個提問者自身社交圖譜進行問答邀請連接的機制,而是自動化、規模化的進行全平臺的問答連接。

而在內容供給端,周源明確,知乎願意為所有的答主,提供足夠的賦能。但光「用愛發電」是遠遠不夠的,除了情感上的尊重,答主們也需要真金白銀的收益。當年今日頭條悟空問答挖角知乎300大V的戰事歷歷在目,此刻悟空問答關停,字節跳動重金攪局沒有在知乎身上「大力出奇蹟」,,但這也提醒了知乎,得拿出讓創作者享有受益的辦法。

一直以來,知乎始終堅持聚焦創作者,升級後的品牌Slogan——「有問題,就會有答案」,更彰顯強調了社區中「人」的屬性和不可替代性。知乎將核心標杆人群——樂於創造和分享,悅己和利他相一致的優質內容生產者——定義為「路燈」。正如知乎品牌片中所言:一座路燈只能照亮100米的旅程,沒關係,數以億計的路燈可以照亮這顆星球上所有的路。

目前,知乎已經有100位創作者,月收入超過10萬元,有1000位創作者,月收入超過1萬元。2021年,知乎還計劃投入總價值數十億元的現金和流量,繼續加大對創作者的支持。

就這樣,知乎逐漸形成了一個大規模高效率的知識交換社區。而知乎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問題,:第一,形成了一批有辨識度的專屬詞彙。第二,形成了基於價值認同的公序良俗和自治公約。第三,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堅定的排異性。

根據最新一輪的融資數據,知乎的估值已經是Quora的差不多兩倍。這樣的產品在美國沒有,在中國除了知乎,也沒有。

Quora

但這樣的規模與獨特的社區價值緊接著給知乎帶來了第三個問題,也是一個「甜蜜的負擔」——商業化節奏怎麼踩?

就像每天都有1億人想教張小龍做產品,每天也有很多人想教周源快速商業化。周源在2016年的一次內部分享中直接懟到:「很多人老是問知乎怎麼商業化。我很煩,不就是賺錢嗎?」當時所有的人都會心一笑。

周源認為,廣告應該是一種有價值的內容。基於他的判斷,知乎的知識屬性具有天然的話題性,也是創意的源泉,而與內容結合的原生、無幹擾、有體驗的營銷也是未來移動營銷的主流趨勢。從這個角度看,知乎的廣告商業化價值是要遠大於純粹只能做展示型廣告的平臺的。

一個效果明顯的案例是「藍大仙人」。他是活躍在知乎電子消費話題的一名用戶,對於電視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經驗。得益於他自身長期積累的專業信任度,並藉助知乎平臺的「好物推薦」,他創作的電視種草評測文章《最新2020年9月液晶智能電視選購攻略》自2019年底上線以來,持續每月更新,已經帶來了超過5000萬的GMV 轉化。知乎內容長尾效應的持續增長動能可見一斑。

去年,知乎推出平臺級內容服務解決方案「知+」,定位為企業和個人用戶提供內容服務解決方案,從而帶來了一種「三贏」的舞臺——企業客戶在知乎做高效的商業內容運營;普通用戶可以獲得信息、產品、服務的高效內容;知乎創作者則可以擺脫「用愛發電」的創作心態,真正進入有激勵創作的正循環。

廣告之外,知識服務也是知乎商業化的重要路徑。

2016年5月知乎Live上線,當時也正是直播的風口期,這樣一個結合了知識與直播的產品也面對了非常多的競爭——「分答」「得到」、喜馬拉雅FM、微博問答等產品都在同一年發力。之後,知乎又陸續推出了「專欄打賞」「付費授權功能」「知乎書店」「每日新知」等等功能產品。2017年5月,知乎上線了「知識市場」Tab,把此前的知乎Live、知乎書店等模塊都集合在了一起。2018年6月,「知識市場」業務升級為「知乎大學」,並組建新的知乎大學事業部。2019年,知乎推出「鹽選會員」體系。目前知乎月活躍付費用戶數已經超過250萬,形成了集音視頻課程、電子書、期刊雜誌、論文庫、鹽選專欄的高價值付費內容庫,總內容數超過300萬,年訪問人次超過30億。

未來新十年

過去十年,知乎搭建了一個用戶粘性強、社區氛圍獨特、文化價值突出的基本盤,那麼下一個十年,知乎的價值還會有哪些突破?

一方面是用戶。

月度付費用戶數量250萬人,這相當於B站在2018年上市後第一份財報裡披露的同期付費用戶數量,當下整個網際網路能有這個規模與活躍度的社區不多了。另外,知乎活躍用戶中,18-35 歲的青年佔比約75%,這可是全網最活躍的用戶群體。

B站破圈的成功案例以及擺在面前,知乎也有理由在用戶規模與價值上向前一步。

另一方面則是社區內容。

在垃圾泛濫的網際網路信息海洋中,真正有價值的信息是絕對的稀缺品,知識──被系統化,組織化的高質量信息──都還存在於個體大腦中,遠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利用。知乎社區的問答和內容篩選機制,鼓勵真誠的表達、專業的討論、友善的互動,保證了高質量內容的持續產出、廣泛傳播和長久沉澱。

而今天的中文網際網路,內容行業還會不斷拓展邊界。

2019年底,知乎正式發力網文業務,開始從社區內外各個渠道吸引創作者來到知乎創作故事性內容。據了解,作者七月荔的20萬字作品《洗鉛華:惡毒女配生存錄》上線鹽選專欄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獲得了將近40萬元的收入。

2020年,知乎全面擁抱視頻,不斷拓展邊界,構建起視頻創作生態。在圖文+視頻的多元化內容生態中,知乎創作者收益也實現大幅提升和規模化效應。

良好的社區氛圍,高黏性用戶與優質內容形成網絡效應,規模化地原創優質內容積累,造就唯一的規模化知識生產與分享平臺。換句話說,知乎的護城河依然很深。

過去十年來,知乎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綜合性的、在諸多領域具備關鍵影響力的內容平臺。在知乎,人們通過一問一答獲得知識和樂趣,消除偏見,化解焦慮,收穫成長。

可以想像,知乎過去十年培育出來的深厚土壤會成為未來十年開花結果的基本盤。

2018年10月30日晚上,Quora 聯合創始人兼 CEO Adam D'Angelo 入駐知乎。他在知乎提出了一個問題:「對於美國網際網路企業來說,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有哪些值得學習之處?」

從「有問題,上知乎」到「有問題,就會有答案」,知乎用十年時間初步回答了這個問題,並將用未來的時間繼續為這個問題增加註腳。未來十年,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答案可能無經驗可循,人們將不斷探索無人區。路,向何處求?全新品牌Slogan,也顯示出知乎對這一問題的思考:答案並不在未知的未來,它藏在每一個人的大腦裡,每一個人的生活裡,每一個人走過的腳印裡。世界上的每一個問題,終將找到屬於它的答案。

作者:深響

相關焦點

  • 知乎2021新知青年大會1月13日開幕 遇見知乎的十年
    1月8日,知乎正式宣布2021新知青年大會將於1月13日20:00以視頻形式上線知乎。2021年1月恰逢知乎上線十周年,因此本屆新知青年大會可謂意義非常。本屆新知青年大會主題為「謝答」。屆時,知乎創始人、CEO周源,知乎戰略副總裁張寧將分別發表演講,並向十年來陪伴知乎的答主表達真摯感謝。據了解,2014年,知乎舉辦首屆「鹽Club」,2018年,「鹽Club」升級為「新知青年大會」,成為在內容行業和創作者圈層頗具影響力的知識分享盛會。自2014年首屆大會舉辦以來,來自各個領域的答主都能成為大會最閃耀的主角。知乎往屆的「新知青年大會」給大眾留下了諸多精彩時刻。
  • 2021新知青年大會開幕 知乎開啟下一個十年
    1月13日,2021新知青年大會正式拉開帷幕,大會首次以視頻形式上線知乎。從今年開始,知乎正式進入第二個十年發展周期,本屆新知青年大會也意義非常。知乎創始人、CEO周源現場發表了十周年演講,回顧知乎十年發展。
  • 知乎:當這「理想國」拆了「壁壘」之後
    文 | 摩根頻道終於知乎也將要上市了。前不久有消息曝出,稱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目前已確定三家承銷投行為高盛、摩根史坦利和瑞信,上市地點可能在港股或美股,尚待確認。十年前,一陣大風颳過,一批網際網路企業林立而起,大都成為了當今的獨角獸企業,知乎就是其中之一。
  • 知乎推出全新內容版塊「吾輩問答」
    近日知乎宣布發起「吾輩問答」專題活動,並開闢同名內容版塊,就經濟、民生、文化、教育、娛樂等當下民眾關心的社會議題,邀請用戶展開討論。首期兩大討論議題《馬路邊的答案》《鏡子裡的答案》已經以視頻形式上線。今年,知乎迎來十周年。
  • 知乎2021新知青年大會將於1月13日開幕
    1月8日,知乎正式宣布啟動2021新知青年大會,大會將於1月13日20:00以視頻形式上線知乎。2021年1月恰逢知乎上線十周年,因此本屆新知青年大會可謂意義非常。本屆新知青年大會主題為「謝答」,屆時,知乎創始人、CEO周源,知乎戰略副總裁張寧將分別發表演講,並向十年來陪伴知乎的答主表達真摯感謝。自2014年首屆大會舉辦以來,來自各個領域的答主都是大會最閃耀的主角。本屆大會,將有包括「藍大仙人」「laq是只倉鼠」「叔貴K」在內的知乎優秀答主將分別講述個人創作心得和成長曆程,以及與知乎「不得不說的故事」。
  • 2021新知青年大會|知乎十周年周源演講全文
    來源:知乎2021 新知青年大會暨知乎十周年謝答禮,知乎創始人、CEO 周源的十周年主題演講如約而至。知乎十歲了,在這十年的問與答中,我們鼓勵真誠的表達、專業的討論、友善的互動;我們分享知識、經驗和見解,找到自己的解答;我們互相幫助,也彼此變得親密。
  • 十歲的知乎在品牌煥新後,野望與焦慮並存
    此時「有問題,上知乎」開始變得火熱起來,同時也為問答社區打開了局面。經過多年的發展後,知乎在十歲生日之際也迎來了品牌煥新之刻。在近日舉辦的2021新知青年大會上,知乎創始人、CEO周源正式宣布品牌煥新,將品牌主張從「有問題,上知乎」,升級為「有問題,就會有答案」。與此同時,其還進行了品牌視覺的更新,其中品牌圖標從「知」改為「知乎」,品牌色「知乎藍」也變得更加深邃與透亮。
  • 昨夜,馬化騰在知乎上提了一個問題……
    昨夜,大概凌晨12點左右,沉寂知乎3年多的馬化騰突然在上面提了一個問題,涉及基礎科學:「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這不是典型的知乎式提問,它的經典句式是「如何評價xxx?」
  • 十歲知乎還要解決這些新問題
    作者|張超 編輯|羅麗娟一個網絡問答社區,十年可以取得怎樣的成績?謝邀,知乎給出了答案。1月13日,在2021新知青年大會演講中,知乎創始人、CEO周源公布了一組數據:截至2020年12月,知乎上的總問題數超過4400萬條,總回答數超過2.4億條,回答量是提問量的五倍多;知乎每天新增超過2000萬條創作和互動。問與答,是知乎最大的特色。從2011年上線至今,十年時間裡,知乎以問答為主的業務模式和產品形態,塑造了獨特的社區文化。
  • 知乎改名字要多長時間? 知乎改名字圖文教程
    知乎改名字要多長時間? 知乎改名字圖文教程時間:2017-05-20 13:55   來源:綠茶軟體園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知乎改名字要多長時間? 知乎改名字圖文教程 知乎怎麼改名字?
  • 知乎上市,「錢途」未卜
    一位接近知乎的業內人士唐松濤對於知乎上市並不感覺意外,「從投資者回報角度來講,知乎也該上市了,而且大概率會去美國上市,因為美國內容題材的公司比較多,投資者的認知程度相對較高。」他說,「知乎在誕生之初就是對標美國知識問答社區Quora。」
  • 「雲養車」背後,是知乎與途虎各自的「小算盤」
    經歷了2008-2018這黃金十年的飛速擴張後,我國的汽車保有量在2018年就已經達到了2.4億,而伴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長,汽車後市場的規模也飛速發展,有資料顯示,中國汽車後市場行業規模從2015年的7600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12900億元。
  • 知乎精英是什麼意思什麼梗?知乎精英為什麼是句罵人的話?
    以某個網站的名字作為羞辱和貶低該網站用戶的方法,一直流行於酷愛標籤化討論的中文社交媒體,但論及指責的力度和群嘲的廣度,則從未有一個網站像知乎這樣,受到全方位和不留情面的詰難——  按搜尋引擎權重排行,豆瓣站內關於知乎的前三條內容分別是「知乎為什麼是個垃圾網站?」、「為什麼說『知乎』是個大垃圾網站?」以及「知乎,我見過最裝逼最傻逼的社區」。
  • 十歲的知乎抵達IPO路口,「曲高和寡」亮劍「娛樂至死」?
    "陽春白雪"的知乎與"下裡巴人"的"編乎"經過十年的發展,知乎所沉澱的影響力已經不容小覷。截至目前,知乎已經積累了超過4400萬個問題和2.4億個回答。上線僅一年的知乎鹽選會員也已經為用戶提供了超過5.7萬個知識服務產品,包括2000多場鹽選專欄,近1萬場知乎Live,3.4萬本優質電子書和講書,以及共計約1.1萬本國內外一線雜誌。可即使如此,現在的知乎按照一些老用戶的話來說,似乎已經遺失了曾經的初心。
  • 知乎:不求速成
    很快就來了200名綠洲建造者,其中不乏李開復、王興、王小川、徐小平、馬化騰這些聲名赫赫又富有創新精神的新一代網際網路大佬。內測 40 天中,他們共創造了 8000 個問題,2 萬個回答,且絕無水貼。2011 年 1 月 26 日,知乎正式上線。
  • 知乎10年,一個獨特的內容社區是如何煉成的?
    大會每年都會匯聚各領域的知乎答主,通過演講、圓桌、市集等方式交流靈感,分享新知,收穫啟發和共鳴。在知乎看來,2021年的這屆大會意義特殊。今年,大會不僅首次以視頻形式上線,更重要的是恰逢知乎「10歲生日」,因此「謝答」也成為了大會主題——感謝10年來陪伴知乎成長的用戶。而新知青年大會僅僅是知乎10年發展的一個縮影。
  • 知乎直播多角度解讀《信條》「時間線」
    9月5日,知乎上進行「《信條》的「時空逆轉」原理」主題直播,「知乎電影話題優秀答主電子騎士」、《被光抓走的人》導演董潤年、知乎答主、科幻作家王諾諾直播解讀《信條》時間線等內容。知乎的這場直播,讓「沒看懂」和「沒看夠」的觀眾通過博主的深入討論,繼續《信條》科幻之旅。
  • 為什麼刷知乎比不上看書?
    原標題:為什麼刷知乎比不上看書? 每天我們都會花很多的時間上網,有時我們也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在網上閱讀文字也是專心致志認認真真的,上網就真的比不上讀書麼?
  • 知乎「砍一刀」,拼多多道歉
    1月4日,拼多多發布致歉聲明稱,網傳截圖顯示,今早8時許,拼多多知乎官方帳號突然發布一則疑似個人言論,經排查,該內容系拼多多營銷合作供應商員工用個人手機發布。「該言論不代表任何拼多多官方態度,拼多多官方對該言論表示強烈反對。」
  • 拼多多事件後,謀求上市的知乎能獨善其身嗎?
    2013年3月之後,知乎開放註冊,僅僅9個月時間,知乎註冊用戶數量就從40萬增長到了400萬;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知乎的註冊用戶數已經達到3.7億。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來說,流量是一切商業邏輯運行的基礎,但是流量的湧入對於以高逼格用戶和高品質內容著稱的知乎來說卻未必是一件好事,這不但對知乎以往的形象產生了影響而且顯然知乎也並沒有準備好迎接這些海量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