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當這「理想國」拆了「壁壘」之後

2021-01-10 鈦媒體APP

文 | 摩根頻道

終於知乎也將要上市了。

前不久有消息曝出,稱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目前已確定三家承銷投行為高盛、摩根史坦利和瑞信,上市地點可能在港股或美股,尚待確認。

十年前,一陣大風颳過,一批網際網路企業林立而起,大都成為了當今的獨角獸企業,知乎就是其中之一。在這十年間,小米、美團、愛奇藝等都進入了資本市場,如今已經融資8輪的知乎,其實都在情理之中。

但是一直被資本市場看好所追投的知乎,這麼多年,遲遲沒有上市,到底在猶豫些什麼呢?

01 十年之初程:綠髮朱顏兩少年,出倫清譽每相先

知乎的故事要從十年前說起。

最初的它來源於開始第二次創業的周源一個"如何更大規模的產生高質量信息"的思考,然後在周源接觸到Quora(國外問答SNS網站)之後產生了雛形,最終誕生在"打造高端的、專業垂直問答社區"的目標裡。

知乎的名字來源於論語中孔子對子由的教誨:"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它代表知乎創始團隊的態度和對知乎平臺的定位,讓用戶在知識的創作與分享中發現更大的世界。

2010年12月知乎開始內測,40多天以後正式上線。此時的知乎和那位三十而立從頭開始的創始人周源一樣,像是一位極其執拗的少年,唇紅齒白,一身書生卷氣,謙遜溫和,卻為了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國"所偏執著。

在一個追求流量和規模的時代,不以流量與規模為目的的網際網路產品,的確很難讓人看到他的前路在哪裡。

就像當年有一位投資人找到周源時,問他知乎當年會有多少用戶,周源告訴對方大概2萬,然後投資人藉故走了。但當面對著這般艱難的融資之路和資本家的誘惑、周源並沒有為規模和流量妥協,反而變得更加偏執,在投資人的選擇上,並沒有比誰出的錢多,而是看他能不能懂得知乎。

但是也正因為這種偏執造就了知乎的成功。

畢竟作為以提問和問答為基礎的知乎,平臺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擁有大量優質的回答。所以早期知乎在產品運營方面採用的是"邀請碼+實名制"的註冊方式,邀請碼一般只發給那些在某些領域具備專業素養的人,例如:李開復、王小川等。

這就意味著早期的知乎擁有著一批在各自領域足夠專業的人士,而這些精尖人士又會向同一圈層的專家發送邀請碼,這種用戶增長的克制方式也塑造知乎用戶優質的形象,成為知乎核心競爭力所在。

據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3月,知乎用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者佔87%,職業人群佔75%以上,收入4000元以上的用戶佔60%,目標用戶城市畫像主要集中在為一、二線城市。

在本科人數逐年提升的今下,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了第4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截止2020年6月中國網民學歷結構方面,達到本科及以上的僅為8.8%。

由此結合當時知乎的用戶基數和中國網民學歷結構推斷,那時候的知乎真的凝聚了不少的高精尖人群,也正是這樣一群人,合力打造出了一個"理想國"的知乎。

作為以"問題+回答"為基礎的平臺,與百度知道的"大雜燴快餐"不同,那時的知乎滿足的不是人們對於知識最基礎的渴求,而是知識表面下更深層次的探求與切磋。它不是我們平時為了生存果腹所食用的一日三餐,而是一場從知識層面令人渴求的饕餮盛宴。

並且因為其精準的專業性和優質的問答、探討,讓每一個問題都形成了屬於自己的垂直領域,用知識和內容帶動了大家產生出對文字背後人的好奇、冠以知識獲取社交。

那時對於用戶而言,知乎就像是一場聚合了天下英才的盛會,在各自擅長的領域拋出自己的見解,引發更深層次的解讀,哪怕意見相左,大家不過是各抒己見,以筆墨為劍,點到為止。大家以個人魅力引來眾多追隨者與志同道合的朋友,達到自我實現的需求。

就像早期有用戶評價知乎:"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微博之亂耳,無SNS之勞形。"在一個信息快速膨脹、知識獲取日漸娛樂化的時代,知乎作為一個"封閉式"的求知"工具",像是一片不與世間相通"蓬萊"淨土,以平臺勾勒出大唐盛世,以筆墨帶出魏晉風骨。

就此剛剛誕生的知乎以自己"專業用戶群體的優質問答"和"以知識獲取社交"的特色,如"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而上九萬裡。"

02 求變之年華: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不過靠著為"愛"發電,知乎很難長久的生存下去,而流量與商業化成為其絕對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如何求"變"、如何找尋到一種持續性盈利的模式,成為知乎開始找尋的方向。

知乎的求"變"之路就像是一股五月的春風,一夜之間吹動了這棵"知識樹"上所有有希望讓資本看到未來的花骨朵,不管未來是盛放還是凋零,一朵朵都爭先顯露出來。

破"圈"成了破"窗"2013年,知乎從邀請制改為全民開放。

不到一年時間,知乎註冊用戶數量從40萬攀升到400萬,然後從2017年破億,到如今的全網用戶3.7億。

如此之高的流量湧入對於知乎來說,並非是一件好事情,畢竟知乎之所以能成功,與它當年克制用戶增長和保持優質用戶增長的做法密不可分。

當知乎開始廣泛吸收流量,從精尖走向普通社區化,註定了原有的圈層將會被打破,越來越多的小圈子建立起來,各自為營。但是知乎終究只是一個一覽平川的大平臺,它無非將所有圈層都單獨隔離,當越來越多不同圈層的人聚集在一起,碰撞與矛盾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而如今按照中國網民9.4億的數量和僅僅8.8%的本科率,中國網民本科人數僅僅不到8300萬,哪怕這些人全部都在知乎,知乎的本科率估算值為22%左右,與13年知乎87%的本科學歷佔比,將近差了4倍。

就像中國有一句俗話說的好: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當知乎變得魚龍混雜,原本窗明几淨的玻璃,突然間被砸出了一個口子,涼風嗖嗖地往裡灌。

原本裡面的人,看著自己引以為傲的玻璃就這樣碎了,有的開始離開,有的開始懷念;而外面的人,闖進來,瞟了瞟幾眼,看著滿地的碎玻璃,心裡想:噢,原來這就是知乎,比這貼吧、微博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嘛。然後越來越多的人拿起鍵盤,讓"腦子"去休息,靠著一雙手去切磋迎戰。

也就是從這時起"謝邀,反對樓上全部答案,人在美國,剛下飛機,學歷博士,月入百萬,精通琴棋書畫。好多人都在酸,因為你沒有達到我的境界才說這是編的,評論區戾氣太重,利益相關怕圈內人認出來,匿了以上。"這些關於"知乎體"被大家熟知。而那個曾經在人們心中"高潔"的知識聖地,逐漸變成了那個"來知乎,編出你的故事"的"逼乎"。

知乎也逐漸在這場流量擴張中失控,一向以"高端、專業的"知乎卻因平臺因管理不嚴,傳播違法違規信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被北京網信辦要求各應用商店下架"知乎"App七天,但這也算是給了知乎這位"痴兒"當頭一棒。

但是去年鮑毓明幼女案,知乎其中的"送養"信息再次陷入平臺管理問題的漩渦,哪怕之後知乎清除了所有相關信息,但是也在大眾心中落下了一個與"優質"相悖的形象。

法國社會學家滕尼斯在《社區與社會》一書中說,"社區"是通過人們意向、習慣、回憶等"本質意志"連接起來的。網際網路內容社區作為虛擬意義上的社區,同樣具備這一特徵。

而曾經的知乎能作為人們心中知識交流的"理想國"被塑造起來,變成知乎最引人的標誌,與"理想國"中人們的意向、習慣等都密不可分。當有關於知乎令人神往的"特色",被打碎了,原來保護"理想國"高聳的壁壘被拆除了,當知乎與微博、百度貼吧越來越相近,被同質化,那麼其還有什麼"標誌"能被樹立起來?

坎坷的商業化之路雖然知乎因為"離經叛道"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詬病,但是在資本眼裡,知乎一直都是被看好的那個,畢竟似乎除了一個"可持續盈利"的故事,其他幾乎都不缺。據天眼查顯示,知乎已經經過了8輪融資,且F輪融資高達4.34億美元。

但是對於一個商業體而言,能不能夠實現規模化盈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知乎目前在營收上並沒有卓越的成績。不過知乎也一直為自己商業化盈利的進程所努力奔波著。

2015年,知乎設立了企業藍V,具備品牌營銷價值。次年,知乎推出了曾經堅持不肯開放的機構號,邀請知名機構進駐。

正是這一年,知乎平臺上悄悄多了一些廣告植入,而關於"如何看待知乎開始植入廣告"的話題開始被用戶討論,有人感覺觀感不好,也有人認為為了運營無可厚非,但大多數人都感到知乎開始變了。

但是求"變"心切的知乎,似乎也無暇顧及那些"你變了、你終究還是變了"的風月之言。隨著知識付費的興起,知乎又接踵而至上線了值乎、知乎Live、書店、私家課、讀書會、專欄打賞等。E輪融資後知乎大舉加快了商業化步伐,鹽選會員、廣告、知識付費、短視頻、電商、直播、出版、MCN等等等,凡是能試的,知乎都試過了。

這些舉措或許為其盈利提供了方向,但是事實證明,這些努力所帶來的結果,幾乎都是收益甚微,並且極其可能對知乎過去堅守的產品調性帶來傷害。

而現在知乎正拓展的短視頻賽道,雖然給出了五億現金和百億流量補貼,但是短視頻對於知乎來說真的適合嗎,未來和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的區別點和賣點又在哪裡呢?作為稍微有點起色的網文項目,對比著閱文集團,終究是"螻蟻"對"大象",隨著閱文逐漸平息了風波的陣痛,知乎又該如何應對呢,一切都未可知。

作為一個"知識社區",商業化不是不能走,而是商業化的路該怎麼走才能不動其"發家根本",是知乎應該思考的問題。

03 當下之年:黃粱一夢終有醒,無根無極本歸塵

現如今知乎已經要邁向第二個十年,當"我的知乎十年曆"一頁頁翻過的時候,看著現在的知乎社區,腦海裡不自覺的浮現出陳奕迅的那首《十年》:"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十年之後,我們還是朋友,只是那種溫柔,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

這也是很多老用戶的感受,如今的知乎已經脫離出了曾經那個"高端、專業垂直化社區"的封地,面對著越來越雜亂的人群和沒有營養的問題與答案,讓越來越多的老用戶對它失去了激情,頗有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

但是作為商業體的知乎,似乎也沒有做錯些什麼,它只是在尋求它的商業化盈利之路。只能說,它走的太急,一步緊接著一步去探求新路徑,而且步子跨得也太大了。畢竟現在作為全球知識問答社區的開山祖師Quora依然靠著廣告作為自己的唯一的盈利模式。

或許知乎做出的改變,是為了與曾經對標的Quora形成差異化,當資本市場拿其雙方比較的時候,讓資本市場可以看到知乎的不同、未來知乎的新道路、去講一個新故事。

但是知乎似乎沒有把一個新故事譜寫的通暢,在探求新方向的同時還動搖了自己的基礎業務。用戶數量的猛增,使得平臺的內容質量參差不齊,真正有價值的問題越來越少,如今知乎的問答模式陷入了瓶頸,未來或許難以持續憑藉高質量的內容吸引用戶。

前路已危,後路未明。知乎所面臨的問題就在那裡,扔不掉也逃不了。如果不能拿出一個足夠說服資本市場的"可持續盈利"的新故事,哪怕上市了,又能如何呢?未來知乎所能獲得的估值以及其股價應該都不會太過於樂觀。

而到那時候,這場資本市場的美夢終究要醒來,知乎又將走向何處?當回過頭看著這一路顛簸,會懷戀曾經那個最初的自己嗎,會不會也同想到那句"金龍飛天歸何處,不如凡間做真人"呢?

相關焦點

  • 「雲養車」背後,是知乎與途虎各自的「小算盤」
    知識付費的破圈焦慮:從問答到內容輸出的嬗變回顧知乎的發展歷程,在起初知乎的服務就是很簡單的提問與回答,知乎憑藉著自己大量的優質內容組建起平臺的框架,在產品運營的初期更是通過「邀請碼+實名制」的形式註冊帳戶,嚴格的準入機制更加樹立起專業的知識壁壘。
  • 第4屆鄭州普羅理想國國際兒童戲劇節8月22日首劇開演 | 理想國給...
    如果說理想少年營,是讓孩子們在親身的實踐中,更懂自己,更懂世界;那理想國國際兒童戲劇節,則是用藝術的方式走進孩子們的世界,啟迪孩子的心靈。2017年-2019年連續3屆的理想國國際兒童戲劇節探索戲劇教育 詮釋藝術魅力從2017年首屆理想國國際兒童戲劇節,到2019年第3屆理想國國際兒童戲劇節,3年來,跟隨戲劇的腳步,我們已走過13個國家,在藝術文化中心演出近百餘場
  • 2021新知青年大會開幕 知乎開啟下一個十年
    1月13日,2021新知青年大會正式拉開帷幕,大會首次以視頻形式上線知乎。從今年開始,知乎正式進入第二個十年發展周期,本屆新知青年大會也意義非常。知乎創始人、CEO周源現場發表了十周年演講,回顧知乎十年發展。
  • ​成為同時代人:2020寶珀理想國文學獎即日起徵件
    2018年,寶珀理想國文學獎由瑞士高級制表品牌寶珀與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出版品牌理想國共同發起,是華語文學領域首個為發掘和鼓勵45周歲以下的優秀青年作家,由商業品牌與出版社聯合創立的獎項。榮膺首獎的青年作家將獲得人民幣30萬元的鼓勵支持。公正、權威、專業是寶珀理想國文學獎誕生時確立,並將一以貫之的原則。寶珀理想國文學獎每年煥新主題與評委團,已成最大特色。
  • 知乎上市,「錢途」未卜
    區別於Quora,知乎近年來做出了一系列差異化改變,其先後涉足了知識付費、直播、好物推薦、短視頻、網文等風口,經過10年的發展,知乎所沉澱的影響力已經不容小覷,截至2020年12月,知乎全網用戶3.7億,積累了超過2.6億個問答。不斷追逐風口的另一面也意味著知乎的業務不斷擴張,需要投入精力和資金的方向不斷增加,這最終讓知乎的品牌定位變得越來越模糊。
  • 知乎十年,獨一無二
    然而鬥轉星移,誰也沒有想到中國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爆發出來如此強大的勢能,這片土地上生長出來的企業與產品已然獨樹一幟,創新生長的故事在全球範圍內也難以找到可以劃等號的對標。知乎是一個典型在國外找不到類似形態的社區。
  • 知乎10年,一個獨特的內容社區是如何煉成的?
    在剛剛結束的新知青年大會上,知乎CEO周源發表了如上演講。前身為鹽Club的新知青年大會,歷經多年發展,已經成為深受知乎用戶關注的年度活動。大會每年都會匯聚各領域的知乎答主,通過演講、圓桌、市集等方式交流靈感,分享新知,收穫啟發和共鳴。在知乎看來,2021年的這屆大會意義特殊。
  • 知乎:不求速成
    對這個問題的討論,最終引申到漢語語法、文言文是如何編碼的基礎理論。「找死」的創意在一片喧囂的網際網路,始終小心翼翼地維護著這個有些「呆萌」而「極客」趣味的社區的,也是一群「呆萌」而「極客」的年輕人。「確實,當初打算創立『知乎』時,做一個提倡認真、專業和友善的社區有點像是『找死』。」知乎CEO周源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 十歲的知乎抵達IPO路口,「曲高和寡」亮劍「娛樂至死」?
    短視頻的浪潮勢不可擋,順應浪潮的知乎也難免被影響。既然沒有辦法反抗,知乎便選擇了順應時代的浪潮做出改變,雖然這一選擇無可厚非,但是其所選擇的中視頻與小說方向或許難以令知乎擺脫現在的尷尬境地。今年的10月9日,知乎又宣布正式上線視頻製作工具,10月12日,知乎又進一步推出視頻專區,同時發布新一期海鹽計劃,給予視頻創作者現金激勵和流量補貼,扶持視頻創作者成長。當然網文與中視頻這兩個賽道的潛力確實無法否認。據易觀分析數據顯示,2020 Q3中國移動閱讀活躍用戶規模達3.96億人,網文在資本和技術助推下已經形成了一個千億級的市場。
  • 知乎精英是什麼意思什麼梗?知乎精英為什麼是句罵人的話?
    而朋友圈裡類似的抨擊亦不絕於耳——《為什麼我死都不會用知乎?》、《知乎的惡和我的投訴史》、《知乎作了什麼惡?》都是近一年間曾經刷屏的內容。  如果在微博上評選最常見的群體性負面標籤,「直男癌」、「小粉紅」和「知乎精英」很可能位列前三。  最新的案例是,微博大V性感玉米在3月18日開啟了「知乎『精英用戶』造謠言論朗讀」活動,一天後,音樂人梁歡宣布接力這一活動。
  • 知乎改名字要多長時間? 知乎改名字圖文教程
    知乎改名字要多長時間? 知乎改名字圖文教程時間:2017-05-20 13:55   來源:綠茶軟體園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知乎改名字要多長時間? 知乎改名字圖文教程 知乎怎麼改名字?
  • 知乎2021新知青年大會1月13日開幕 遇見知乎的十年
    1月8日,知乎正式宣布2021新知青年大會將於1月13日20:00以視頻形式上線知乎。2021年1月恰逢知乎上線十周年,因此本屆新知青年大會可謂意義非常。本屆新知青年大會主題為「謝答」。屆時,知乎創始人、CEO周源,知乎戰略副總裁張寧將分別發表演講,並向十年來陪伴知乎的答主表達真摯感謝。據了解,2014年,知乎舉辦首屆「鹽Club」,2018年,「鹽Club」升級為「新知青年大會」,成為在內容行業和創作者圈層頗具影響力的知識分享盛會。自2014年首屆大會舉辦以來,來自各個領域的答主都能成為大會最閃耀的主角。知乎往屆的「新知青年大會」給大眾留下了諸多精彩時刻。
  • B站抖音合圍,視頻這碗飯知乎要怎麼吃?
    這一年,在意識到知識內容與視頻的結合點後,知識平臺紛紛布局短視頻,Quora在 2017 年 7 月內測視頻版塊,當用戶搜索問題時,相關視頻會在信息流中一併被推送;知乎也在 2017 年低調開始了視頻的嘗試,如今視頻分散在知乎各個板塊,成為圖文內容的有力補充,然而由於沒有像微博故事、頭條西瓜這樣的視頻入口,因此知乎的視頻給人感覺存在感很弱。
  • 突破道道壁壘的崢嶸--全面解讀一汽大眾
    其實,不僅僅是上任時的業績壁壘,一汽大眾發展到今天,面臨了多方面的壁壘。  業績壁壘  1991年,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第一任領導班子主要是建設,直至1995年,公司都是負債經營;1996年第二任領導班子上任,到2001年任期結束,一汽大眾已經是中國汽車工業的重要一員,全年生產轎車133388輛,銷售轎車130760輛,利潤26億元。
  • 李想的「理想國」外,盤桓著特斯拉
    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也有這麼一個人同馬斯克一樣,在獲得了成功之後轉而挑戰新造車領域,想通過新的方向和機遇來證明自己、來改變行業、來通過智能化改變人們的生活場景。他就是李想。人如其名,他敢想,他也敢相信並實踐自己的想法。
  • 知乎直播多角度解讀《信條》「時間線」
    9月5日,知乎上進行「《信條》的「時空逆轉」原理」主題直播,「知乎電影話題優秀答主電子騎士」、《被光抓走的人》導演董潤年、知乎答主、科幻作家王諾諾直播解讀《信條》時間線等內容。知乎的這場直播,讓「沒看懂」和「沒看夠」的觀眾通過博主的深入討論,繼續《信條》科幻之旅。
  • 夢見店鋪被拆了預示著什麼 夢見店鋪被拆了。什麼都沒有了是什麼意思
    夢見別人拆我家房子:這是有病的兆頭。中年人夢見別人拆我家房子則近期運程:萬事如意。如果不謙虛,反而驕傲橫行,則容易招到禍害。上班族夢見別人拆我家房子工作業績:工作運勢小有回落,付出的努力有可能無法得到相應的回報。目光看得較遠,卻因為過於超前,難以被人接受。單身者夢見別人拆我家房子,說明要外出旅遊,一路平安。
  • 拼多多事件後,謀求上市的知乎能獨善其身嗎?
    2013年3月之後,知乎開放註冊,僅僅9個月時間,知乎註冊用戶數量就從40萬增長到了400萬;最新數據顯示,目前知乎的註冊用戶數已經達到3.7億。對於網際網路企業來說,流量是一切商業邏輯運行的基礎,但是流量的湧入對於以高逼格用戶和高品質內容著稱的知乎來說卻未必是一件好事,這不但對知乎以往的形象產生了影響而且顯然知乎也並沒有準備好迎接這些海量用戶。
  • 昨夜,馬化騰在知乎上提了一個問題……
    昨夜,大概凌晨12點左右,沉寂知乎3年多的馬化騰突然在上面提了一個問題,涉及基礎科學:「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這不是典型的知乎式提問,它的經典句式是「如何評價xxx?」
  • 十歲的知乎在品牌煥新後,野望與焦慮並存
    這也使得「百度一下,你就知道」,幫助百度成為了國內網際網路行業的巨頭。也成為了百度打開市場的口號。但隨著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搜尋引擎的碎片化內容已經難以滿足用戶的需求,而問答社區則儼然成為了新的求知地。此時「有問題,上知乎」開始變得火熱起來,同時也為問答社區打開了局面。經過多年的發展後,知乎在十歲生日之際也迎來了品牌煥新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