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靠太陽太遠或太近都不適合生命產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遠日行星離地球實在太遠,光照強度太弱,最高溫度都在-200度以下,人類無法生活。
類木行星木星、土星是氣態行星,人類無法在其上面著陸。水星作為固態行星也是類地行星,但其離太陽太近,人在水星上看太陽的面積是地球上看太陽的3.8倍以上。陽光將水星向陽一面烤成火爐,接近500攝氏度的高溫將一切試圖接近水星表面的人造物熔化。
只有金星和火星,這兩顆行星也是人類歷史上投放探測器、研究得最多的行星。不僅是因為近,跟太陽距離適中,而且因為它們本身或體積、質量或自轉、大氣層等特性跟地球接近,人類不遺餘力的進行行星環繞探測、著陸取壤分析研究。
火星頻繁探測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蘇聯接連發射火星探測器失敗,近年因美國發射的機遇號、好奇號探測車持續不斷發回來關於火星的各種探索照片,成為公眾關注熱點。這顆行星是太陽系中最像地球的行星。自轉時間跟地球差不多,其傾斜度為25度,與地球的傾斜度(23.5度)相當,因此它四季跟地球是一樣的,終年太陽直射點在火星南北回歸線上來回。

但是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只有地球的1%。溫室效應作用非常小,因此火星晚上溫度下降到-55度。最最重要的是,火星極弱的磁場使它近乎沒有磁層保護,因此無法抵禦宇宙的各種輻射,也無法防護太陽風。哪怕有一天能通過非凡技術在火星上大量製造氣體,太陽風也會把它吹跑。實際上經科學研究推測,火星歷史上曾有大量氣體,到現在成不毛之地正是全拜太陽風所賜。
因此,改造了火星大氣層也恐怕難於留住,人類不穿特製的防護服很難在沒有防護罩的室外生存。在火星建立基地,移民也難於大規模進行。
金星質量比火星(火星質量只有地球十分之一)大得多,跟地球很接近,它有厚厚的大氣層,雖然這個主要成份為二氧化碳的大氣因溫室效應使金星地表溫度高達400多度,但也正因保有大量的氣體使金星改造成人類適宜居住的地方可能性更大。

雖然金星沒有磁場,金星發展史上也不免飽受太陽風侵擾,不過由於其質量足於將大氣牢牢吸住,金星有比地球濃密得多的大氣層使它到今天不會像火星、月球一樣成為死寂世界,在金星上閃電現象並不難見到。
前蘇聯曾向金星發射了大量探測器,美國緊隨其後。探測表明,在金星距地表55公的大氣層,其壓力、溫度、輻射水平和重力都類似地球在同一高度水平值:27°C,50kpa, 輻射相當於加拿大北部,91%地球重力。
金星是整個太陽系中除地球外唯一一個人類不穿太空衣就可以外出探險的地方。甚至一個簡單的口罩可以解決呼吸問題。
由於金星大氣成分主要是重二氧化碳,植物可以繁茂生長。登陸火星使用降落傘減緩速度變得簡單,給氣囊充氣時可以直接利用金星的空氣。此外,太陽能電池板的效率將比地球高出近50%。
金星上對生命最大的威脅是因溫室效應導致的高溫,如果沒有這麼強烈的溫室效應,其地表溫度跟地球很相似。正因現在殘酷的高溫環境,使目前人類探測器登陸金星地表開展科研活面臨很多困難。但是到未來某一天,一旦破解減弱金星溫室效應的密碼,人類移居金星則變得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