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實驗之十貼標籤實驗

2021-01-10 熙文說

標籤效應

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

心理學認為,人們之所以會出現貼標籤效應,是因為所貼的標籤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不論被貼上的標籤是好還是壞,都會對這個人的個性意識產生強烈的影響,這種個性意識會決定人們的自我認同,當他認為自己就是標籤上所說的那種人時,他的行為會漸漸接近標籤上的規定。

心理學家克勞特專門設計了一個實驗證明貼標籤效應。

實驗過程

克勞特要求一群參加實驗者對慈善事業做出捐獻,然後根據他們是否有捐獻,分別說成是「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 。相對應地,還有一些參加實驗者則沒有被下這樣的結論。過了一段時間後,當再次要求這些人做捐獻時,發現那些第一次捐了錢並被說成是「慈善的人」,比那些沒有被下過結論的人捐錢要多,而那些第一次被說成是「不慈善的人」,比那些沒有被下過結論的人捐獻得要少。

美國的心理學家曾經針對部分士兵軍紀渙散、士氣低落的問題,在軍隊中做過一次實驗。他們挑選了一批不遵守紀律、不服從指揮、作風懶散、表現不佳的士兵作為被試。實驗的內容就是讓這些士兵給家人寫信,在信裡,士兵要告訴自己的家人:自己在部隊表現優異,能夠遵守紀律、服從命令、英勇無畏等。每隔一段時間,士兵都要給家裡寫一封類似內容的信。一段時間過後,這些士兵的表現有了很大的改觀,他們真的變成了心中描述的樣子。心理學家這樣做就是給這些士兵貼標籤,受信件裡描述的影響,這些士兵不斷地進行自我暗示,最後他們真的成為一批優秀的軍人。

一個人被別人下某種結論,就像商品被貼上了某種標籤。上面二個實驗說明一樣,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自己就會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而引起的,所以稱之為「標籤效應」。由此推之,當一個孩子老被家長說成笨孩子,他肯定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進而對自己失去信心,由此不要亂給孩子貼標籤。

從士兵的實驗可以看出,標籤也有積極的作用。對於小孩子,我們不能只看見孩子的缺點,更要看到孩子的優點,對於優點,我們要給予及時的、大張旗鼓的表揚,給他們貼上積極的標籤。

相關焦點

  • 心理學著名實驗梳理之暈輪效應
    心理學考研中有幾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分別是感覺剝奪實驗、延遲滿足實驗、情緒實驗、從眾實驗、期待效應、暈輪效應,這幾個實驗是心理學考研常考的知識點,下面介紹暈輪效應。▶相關實驗  心理學家戴恩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他讓被試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無魅力,有的中等。然後讓被試者在與魅力無關的特點方面評定這些人。結果表明,被試者對有魅力的人比對無魅力的賦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徵,如和藹、沉著,好交際等。  美國心理學家凱利以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個班級的學生分別做了一個試驗。
  • 《心理學百科》解讀,第七講:實驗心理學之父的4大超前思想
    一、實驗心理學之父1879年,馮特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正式的實驗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心理學從哲學中走出來,進入了科學領域,並成為了一門學科。之後,美國和歐洲的很多大學,都紛紛模仿馮特的形式,建立起心理學系和心理學實驗室。馮特作為「實驗心理學之父」,對後世心理學的很多領域方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100個實驗只能驗證36項,心理學還靠譜嗎?
    在這篇文章中,首當其衝受到質疑的對象,就是心理學。 在2010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者發現心理學領域的陽性結果,也就是實驗證實了某個假說的結果比例最高,大約能佔9成。他們懷疑這其中涵蓋了大量的假陽性結果,也就是說某項研究看起來證明了某種觀點,但這其實只是人為或巧合帶來的錯覺。
  • 高中化學基礎實驗順口溜
    把高中化學牽涉到的幾個重要的基礎實驗給同學們總結成了順口溜,相信它一定會幫助同學們很好的學好化學的。,因此我特意把高中化學牽涉到的幾個重要的基礎實驗給同學們總結成了順口溜,相信它一定會幫助同學們很好的學好化學的。
  • 世界頂級實驗心理學專家受聘南開大學客座教授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陳鑫 攝影 任永華)9月22日,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系教授、英國醫學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Oliver Braddick和Janette Atkinson受聘為南開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南開大學行為醫學中心顧問。副校長關乃佳為兩位客座教授致送聘書並佩戴南開大學校徽。
  • 量子神秘學被指「偽科學」 旁觀者:不可重複實驗
    按照科學社會學者劉華傑的研究,近代唯靈論運動發源於1848年的美國;1882年心靈研究會在倫敦成立後,一批領頭的科學家試圖用心靈研究取代名聲不好的唯靈論,讓降神和神媒活動納入實驗科學軌道。一群有識之士集合起來,試圖喚出彼岸世界的精魂。
  • 醫學史上的8月16日:實驗心理學之父威廉·馮特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即1832年8月16日,實驗心理學之父、德國心理及生理學家威廉·馮特出生。1832年8月16日,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1832.8.16-1920.8.31)出生在德國巴登地區的曼海姆,父親是一名牧師。童年時期的馮特喜歡獨自幻想,因此也少有玩伴。
  • 1973年教授做實驗,讓7個正常人進精神病院待了4年,結局如何?
    這就有點像如果一個人想向朋友證明自己沒有喝醉,那麼不管他怎麼說大家都覺得他喝醉就是事實,因為從他需要證明自己的「清白」方面考慮他其實早已經被打上了辯解不掉的「醉鬼」標籤。看完電影筆者不止一次地想過一個問題:如果被誤送進精神病院,該怎麼證明自己呢?想了很多次也沒有想到過完美的方法,現在雖然依舊不知道方法,但是我卻通過一個實驗了解到正常人進入精神病院後的真實情況。
  • 量子神秘學被指「偽科學」 旁觀者:不能可重複實驗
    按照科學社會學者劉華傑的研究,近代唯靈論運動發源於1848年的美國;1882年心靈研究會在倫敦成立後,一批領頭的科學家試圖用心靈研究取代名聲不好的唯靈論,讓降神和神媒活動納入實驗科學軌道。  一群有識之士集合起來,試圖喚出彼岸世界的精魂。
  • 這6個心理學方面的科學實驗 帶來了令不少人意外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為了幫助人類,科學家們總是不斷的進行著各種實驗,這也漸漸出現了那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方便的事物。但除了我們能夠想像到的常規的科學實驗。事實上,心理學家們也在不斷進行著實驗。而今天,安迪就將為你帶來6個出乎很多人意料的科學實驗的結果。1、誰是真正的精神病患者?
  • 初中化學實驗口訣
    2、手貼標籤再傾倒:意思是說取液體藥品時應將瓶上的標籤貼著手心後再傾倒(以免倒完藥品後,殘留在瓶口的藥液流下來腐蝕標籤)。  3、讀數要與切面平:仰視偏低俯視高:這句的意思是說取一定量的液體時,可用量筒或移液管(有時也可以用滴定管),在讀數時,應該使視線刻度與液體凹面最低點的切線處於同一平面上。否則,如果仰視則結果偏低,俯視則結果偏高。
  • 5個冷門心理學實驗,讓你更全面了解真實的人性
    這裡給大家列舉6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讓大家了解我們人性到底是怎樣的。1. 煙霧房間實驗——危險來臨,你真的會作出反應嗎?這是 1968 年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系 Bibb Latane 和 John M. Darley 的實驗。
  • 掌握這些知識點中考實驗基礎操作輕鬆拿下!
    今天要講的題型是實驗操作問題,大多出現在選擇題當中,難度吧倒是不高,但是比較考教同學們對初中實驗基礎操作的掌握程度!今天我們就中考常考的實驗操作進行了一個整理,掌握了這些實驗操作題穩拿分了!一、基礎實驗操作1、託盤天平使用問題: 1)稱量時,左盤放稱量物,右盤放砝碼,不能稱量熱物質;2)稱量物需放在紙、表面皿或燒杯中2、量筒使用問題:1)讀數時,量筒必須放平,視線應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2)量筒不能用作反應容器或者溶液配製容器(初中化學量筒稱量液體體積其餘的什麼也幹不了)3、試管使用問題: 1)加熱時
  • 還原核爆陰影下的二十五號宇宙實驗:最終成就了動物工廠的偉大實驗
    直到我得到了部分第二十五號宇宙實驗的研究資料,猛然發現原來我想要的結果都在這一系列的實驗數據裡面。下面隆重介紹的是冷戰時期核爆陰影下誕生的二十五號宇宙實驗的系列數據和結論Calhoun整整花了26年時間進行了這一系列的密閉空間內的老鼠密度實驗。幾乎每一年進行一次實驗。其中最著名的是一號實驗和二十五號實驗,第二十五號尤其明顯且具有代表性和聞名,號稱「第二十號宇宙實驗」。
  • 7個無名之輩,意外成就經典心理學實驗,卻付出了一生代價
    說到心理學,不管是不是專業人士,對於弗洛伊德、榮格、馬斯洛等大師,多少還是知道的,儘管也許我們並不清楚他們的具體成就,但至少聽說過這些鼎鼎大名。但是你想過沒有,是誰成就了大師?是那些被當做實驗品的病人啊!他們用自己的精神、肉體,甚至一生,為心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其中的7位,以此紀念他們、緬懷他們。
  • 品牌標籤:三招幫你打造個性標籤,讓你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你說的那個人啊,是個「敗金女」,他就是「富二代」....想知道為什麼,我們一起來學習打造個人品牌的第一課:打造好你的標籤效應。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人們就會對他形成固有的印象,同時他自己也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儘量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引起的,心理學上叫做「標籤效應」。
  • 一個心理學實驗提醒家長注意的問題
    但是,有一個實驗證明了這種判斷的依據是錯誤的。這個實驗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所做。他為受試者提供了做好人的機會:在一條小巷子裡,有一個受傷的人坐在門口,雙眼緊閉,一動不動。受試者者經過時,傷者還發出了呻吟聲。受試者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他們被告知要到附近的大樓去做一個重要的演講。
  •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佔星是否能夠決定人的命運?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要求參加實驗的人分別對慈善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之後他會根據他們是否捐款,分出「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還有一部分人並沒有被分到這兩大隊伍中去。一段時間以後,他再次要求這些人做一些捐款。
  • 6個著名的心理實驗,結果出人意料
    大雄今天將帶來一些著名的實驗。這些實驗的結果都讓人意想不到,它們將我們所了解的關於人類頭腦的所有知識都轉化成了一切。實驗1:測試對象都在同一棟樓裡。一個演員突然假裝癲癇症發作。結果發現室內的人越多,有人試圖幫忙的可能性就越小。結論:路人在緊急情況下比在人群中更可能幫助他人。在後一種情況下,人們更傾向於同情所發生的事情。
  • 被註定的命運:實驗鼠怎樣拯救人類
    撰文 | Mindy(波士頓東北大學) 一提起生物實驗,大家可能會立刻想到「小白鼠」,尤其是近年來朋友圈中與「轉基因」相關的文章風靡一時,更是將小白鼠的「生物標籤」深深地印入了大眾腦海。在你的印象中它們可能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