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7·27兵變」引出了一名「兵變專家」——格雷戈裡奧·霍納桑。
他曾經是菲律賓最年輕的上校,軍事學院的院長,世界十大傑出青年,菲律賓首位無黨派參議員,還是政府通緝的要犯,準備競選總統的要人。
他前前後後發動了7次以上兵變,但是每一次他都化險為夷,仕途之路更加風光。
他的經歷就是他和四任總統的政治恩怨史,他的故事就是菲律賓兵變的秘史,裡面有著「7·27兵變」的的樣板和源頭。
[ 關鍵詞]
陸軍軍官學院 理科學士 多次負傷 英雄勳章 世界十大傑出青年 國防部長恩裡萊助手
格雷戈裡奧·霍納桑生於軍人家庭,父親羅蒙·霍納桑曾在菲律賓軍隊中擔任上校職務,他年青時追隨父親的足跡,就讀於菲律賓軍事學院,畢業後在前線成為戰鬥英雄,當上了菲律賓最年輕的上校。
1948年3月14日,格雷戈裡奧·霍納桑在風景優美的碧瑤呱呱落地。碧瑤是避暑勝地,被稱為菲律賓的「夏都」,這兒住著不少的少數民族,所以霍納桑的綽號就叫「外國佬」。年青時,霍納桑的過人才智和領導才華就為人矚目,他在中學和大學都是出了名的超人一等,興趣廣泛,善於交朋結友,他呆過的大學也比平常人要多,前後有三所:菲律賓的聖北達大學,東博思克大學,中國臺北市的多米尼加大學。1971年,霍納桑在菲律賓陸軍軍官學院如願以償地拿到了理科學士學位,不僅如此,他還榮獲了學院頒發的「最傑出領導獎」,一躍成為學院的明星人物。
畢業以後,熱血澎湃的霍納桑馬上走進了菲律賓軍營,趕赴前線。在呂宋島和棉蘭老島和反政府武裝的戰鬥中,驍勇善戰,英勇過人,先後多次負傷,在勒巴克、棉蘭老、霍洛島和蘇魯的沙場上流血不斷,一時間成為全國聞名的英雄人物。
那個時候,霍納桑身上掛滿了獎章,金光閃閃,令人羨慕不已。在這些獎章中,最出名的是三枚金色勳章,它們都是靠著霍納桑在前線浴血殺敵換來的,都是軍事貢獻勳章——一枚是平止叛亂勳章,一枚是平止分離主義勳章,還有一枚是傷殘勇士勳章,這些都是在1973年到1974年短短的兩年裡得到的。即使是與霍納桑不和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這些英雄勳章來得實實在在,幾乎沒有什麼水分。
1974年,霍納桑從前線調到國防部,擔任國防部長阿都羅·恩裡萊的得力助手。有了恩裡萊這個大靠山,霍納桑沒隔多久他就高升了,擔任了國家安全局的一把手。新官上任三把火,霍納桑大張旗鼓地開展了三大運動——反煽動叛亂,反經濟破壞,反毒品交易。三把火在全國燒得紅紅火火,霍納桑又一次毫不費力地贏得了各方的讚譽。有了這些」成績單「,霍納桑成為了菲律賓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上校軍官,同事們無不羨慕他的鴻運高照。
不僅如此,霍納桑的「美名」也傳到了國外,國際青年商會特意頒發了一枚世界十大傑出青年的獎章給他。霍納桑像是上天的寵兒,加上恩師恩裡萊做後臺,仕途上自然是一帆風順。
1986年是菲律賓歷史上的重要時分,也是霍納桑政治生涯的飛躍時期。他發動兵變,把馬科斯拉下了總統寶座,又把阿基諾夫人推上了臺,自己也當上了特種軍事學院的院長。
當時的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從1965年首次坐上總統寶座,1969年連任成功,到了1972年,馬科斯的第二任總統任期屆滿,依照憲法不得再次連任。為了在總統寶座上繼續呆下去,馬科斯籤署「軍事戒嚴令」,宣布在全國實行軍管,開始了長達10年的軍事管制。而1983年馬科斯指示殺手暗殺頭號政敵貝尼尼·阿基諾,加上經濟的一片蕭條,馬科斯不得不宣布將大選提前到1986年2月舉行。阿基諾的夫人科拉松·阿基諾組織反對派,和馬科斯一決高下。2月15日,菲律賓國民議會正式宣布馬科斯以多出140萬張選票的優勢當選總統,這項宣布立即在議會引起一片抗議聲,60名議員集體退場抗議。阿基諾夫人在議會宣布馬科斯獲勝,然後立即發表聲明,號召民眾抵制競選結果,迫使馬科斯下臺。
馬科斯隨後開始下令大規模逮捕異己分子,2月22日,馬科斯發布命令,逮捕國防部長恩裡萊和代理參謀長拉莫斯的命令,罪名是企圖謀殺馬科斯。兵權在握的恩裡萊豈是束手待斃之輩?他馬上授意得意門生霍納桑發動兵變,宣布脫離馬科斯政權,支持阿基諾夫人。阿基諾夫人立即發表聲明,支持這次兵變。隨後,恩裡萊和拉莫斯也紛紛通過電臺呼籲,2月24日,霍納桑指揮的軍營中迎來了不同行業的民眾,100萬菲律賓人手拿著鮮花和巧克力,走上街頭,為霍納桑等人加油鼓氣。霍納桑和其他青年軍官也發出呼籲,號召軍人不要朝老百姓開槍,這個舉動使他們受到了更多的擁護。
值得一提的是,菲律賓現任總統阿羅約當時也是遊行隊伍中的一員,不過他和霍納桑當時並沒有太多接觸。馬科斯的坦克陷在人海之中,動彈不得,士兵們紛紛放下武器,表示支持恩裡萊和霍納桑。
2月25日,阿基諾夫人以新總統身份在國家電視臺發表講話,成為菲律賓和亞洲國家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在阿基諾夫人舉行就職儀式後不到3小時,馬科斯也舉行了就職儀式,但不久之後,馬科斯和恩裡萊通了電話,表示同意讓權,以換取霍納桑等軍官讓他安全離開菲律賓。當天晚上,馬科斯一家乘直升機倉皇離開菲律賓,飛往夏威夷,開始了流亡生活。
霍納桑的兵變大獲成功,他也自然成了二月革命的英雄,阿基諾夫人為他特別頒發了國家榮譽勳章。霍納桑的頭銜也更加引人注目了,1986年~1987年間,霍納桑擔任了菲律賓軍方的特種軍事學院院長,加上此前和一些中層軍官秘密組織「武裝部隊改革運動」,霍納桑的勢力日益擴大,有人說,霍納桑如果打個噴嚏,軍營裡就會鬧一場地震。
兵變、兵變、兵變……菲律賓兵變一覽
·1986年2月,霍納桑上校發動兵變,和國防部長恩裡萊、總參謀長拉莫斯一起宣布推翻馬科斯總統,力挺反對派領袖阿基諾夫人上臺。
1986年11月,霍納桑等軍官涉嫌發動兵變,阿基諾夫人罷免了霍納桑的靠山國防部長恩裡萊。
·1987年1月,約300名忠於馬科斯的士兵控制了馬尼拉的一家私人電視臺——「七頻道」,在政府軍的圍攻之下於兩天後宣告投降。
·1987年8月,恩裡萊的鐵桿支持者霍納桑率領一支2500人的軍隊襲擊總統府和政府軍軍營。18個小時後,霍納桑的部隊被政府軍全面擊潰,在激烈的交火中,雙方總共有53人死亡,300多人受傷。
·1989年11月,據說是霍納桑領導的6000多人的部隊佔領了3個政府軍軍事基地和2個馬尼拉電視臺,封鎖了機場並且轟炸了總統府。當時的美國總統老布希下令美軍出動「幻影」戰鬥機支持阿基諾政府,幫助阿基諾總統解除了長達一周的圍困。
·2001年1月,國防部長雷耶斯等軍方高官宣布對埃斯特拉達總統不滿,力挺副總統阿羅約上臺取代埃斯特拉達。
[關鍵詞]
多次兵變 老布希出兵 停戰協定 拉莫斯總統 議員選舉 首位無黨派參議員 埃斯特拉達當選 交鋒阿羅約
阿基諾夫人上臺後,恩裡萊被罷免了國防部長職務,霍納桑此後不斷發動兵變,不過都被當時的國防部長拉莫斯「擺平」。
阿基諾夫人上臺之後,增加了軍人的工資,表示了對軍方支持的感激。此外,她還開始成立了新的全國訓練中心強化菲律賓軍隊的戰鬥能力,而指導訓練的關鍵人物就是霍納桑。
不過,由於阿基諾夫人上臺之前連續兩年的經濟衰退,不得不向外借了大量外債,促進經濟復甦。1986年6月,阿基諾夫人取消原定的地方選舉,直接任命地方官員,同月間又指定製憲委員,這讓霍納桑很不滿意,他前前後後發動了多次兵變,也正是這些密集得像子彈一樣的兵變事件,讓他有了「兵變專家」的外號。
阿基諾夫人上臺初期,面對的兵變壓力有兩次是來自於馬科斯的餘黨。1986年7月,400多名忠於馬科斯的菲律賓士兵突然佔領了馬尼拉飯店,宣布成立「新政府」,結果被阿基諾總統花了38小時「擺平」。半年以後,1987年1月,又有300多名忠於馬科斯的士兵控制了馬尼拉的一家私人電視臺——「七頻道」,不過兩天之後,這些士兵在政府軍的圍攻下就舉手投降了。三個月之後,1987年4月18日,又有一批支持馬科斯的士兵衝入博尼法喬軍事司令部,釋放了因為參加1月間軍事政變而在押的108名士兵。他們受到政府軍的包圍,在交火約30分鐘後,被迫投降。不過總的來說,這些兵變都是小打小鬧,而且都是馬科斯的死黨不甘心失敗的反擊,算是政權更迭的小小餘震。
1986年11月,阿基諾罷免了其國防部長恩裡萊,理由是他手下的士兵涉嫌參與兵變。恩裡萊是霍納桑的恩師,給了他光明的前程,霍納桑有些坐不住了,1987年8月28日凌晨,霍納桑驟然發動兵變,率領一支2500人的部隊襲擊總統府和幾個政府軍的軍營,兵變的部隊來自呂宋島中部的新怡詩夏省。不過由於不少軍方高層仍然支持阿基諾夫人,兵變不得不在18個小時後宣告失敗。在這次兵變激烈的交火中,雙方總共有53人死亡,300多人受傷,是阿基諾執政期間遭遇的一次嚴重兵變。霍納桑顯然是有備而來,下決心要拼命一博的。不過由於恩裡萊失勢,從前和恩裡萊聯手的拉莫斯在軍中勢力佔了上風,而拉莫斯表明支持阿基諾總統,霍納桑自然要落敗。
1987年2月,菲律賓現行憲法通過並生效,憲法規定實行三權分立政體,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任期六年,不得連任。總統不得任意拘捕反對派,禁止軍人幹預政治。一年後以後,拉莫斯晉升上將,並出任菲律賓國防部長。不過,霍納桑不甘心失敗,私下裡再次聯絡「武裝部隊改革運動」組織裡的軍官,伺機再次發動兵變。
蓄勢待發的霍納桑不甘失敗,再次發動兵變,逼得阿基諾夫人向美國求援,老布希派出航母威懾。
1989年12月1日,霍納桑再次發動兵變,要求進行社會改革。6000多名士兵佔領了格羅麗塔商業中心,並將附近的洲際飯店作為臨時司令部,他們還佔領了3個政府軍軍事基地、2個馬尼拉電視臺,封鎖了機場,並且轟炸了總統府。他們在飯店最高處和其他制高點布置了狙擊手,在和政府軍進行了10多天的對峙。最後,阿基諾夫人向美國求援,當時的美國總統老布希派出「企業號」航空母艦,航母上的艦載機在馬尼拉海灣上空巡飛,對霍納桑的兵變進行威懾。霍納桑耗盡兩年的心血還是付諸東流,最後還是和阿基諾夫人籤署了停戰協定。這次兵變人數眾多、規模巨大、時間漫長,給許多菲律賓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兵變之後,菲律賓的經濟幾乎降到零增長,阿基諾夫人耗費了幾年時間來恢復經濟。這一點,菲律賓現任總統阿羅約也應該非常清楚,因為1986年開始她進入阿基諾夫人的內閣,擔任貿易和工業部的副部長。兵變發生時,阿羅約正掌管紡織服裝出口局,她以高超的手腕處理了紡織服裝出口局的老大難問題,經濟才華得到了公認,連菲律賓電視臺也慕名邀請她主持經濟節目。
阿基諾夫人的確不太走運,1990年10月4日又發生了一起軍官兵變事件,200名士兵強行佔領了駐紮在棉蘭老島武端市的陸軍第402旅旅部,並控制了附近的4個城鎮、3家廣播電臺和1家電視臺,他們還宣布成立「棉蘭老共和國」。阿基諾夫人和拉莫斯作出迅速反應,馬上派出政府軍對叛軍發動進攻。10月6日,兵變的領導人亞歷山大·諾夫萊上校在卡加延向阿基諾夫人投降,拉莫斯的鐵腕手段再次顯現了出來。
不過,拉莫斯的鐵腕一直都沒有嚇退霍納桑,1990年12月21日,又一場推翻阿基諾的兵變開始籌劃了,由於計劃敗露,兵變無疾而終,據說這次夭折的兵變也是霍納桑的決定。
拉莫斯當上總統以後,霍納桑開始步老靠山恩裡萊的後塵,參加議員選舉,成為首名無黨派參議員。
1992年,阿基諾總統執政期滿,拉莫斯宣布參加總統選舉,組成了自己獨立的政團,在全國大選中,拉莫斯以微弱多數當選為總統,而來自於當時的小黨派——愛國民眾戰鬥黨的埃斯特拉達當選為副總統,他得到的選票比拉莫斯要多出140萬張票。同一年,阿羅約也初次當選為參議員。
看著老對手拉莫斯憑著選舉問鼎總統寶座,沉寂了一段時間的霍納桑也決定轉變策略,不再靠發動兵變掌權,而是靠選票當上高官。1992年,霍納桑的老靠山恩裡萊在菲律賓參議院擔任反對派領導人,此後一直擔任參議員,一直到2001年。1995年,霍納桑以無黨派候選人的身份參加議員選舉,如願以償地當選了,成為了菲律賓歷史上第一位無黨派參議員。
拉莫斯執政時期,菲律賓經濟開始全面復甦,並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1996年,拉莫斯和菲律賓摩洛民族解放陣線籤署和平協議,結束了長達24年的戰亂,在1998年順順噹噹地結束了總統生涯。其間有幾次小小的兵變,都是很快被經驗豐富的拉莫斯平息,很多人認為這些兵變和霍納桑脫不了干係。
在1998年的大選中,平民出身的反對黨候選人埃斯特拉達一直是大選熱門,而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的夫人伊梅爾達也宣布競選總統,還表示一旦當選,將會把馬科斯的巨額存款散發給窮苦百姓。不過,伊梅爾達參選只是噱頭,目的是為了分散執政黨候選人的選票。離大選日還有十幾天時,伊梅爾達又宣布退出競選,並呼籲她的支持者投票支持埃斯特拉達,埃斯特拉達曾在馬科斯手下為官,和馬科斯家族保持著良好關係。有馬科斯家族數百萬支持者的擁護,本已領先的埃斯特拉達在大選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
不過,拉莫斯在這個時候發出警告,認為埃斯特拉達不懂經濟,治國能力不強,不適合接他的班。相反,拉莫斯對當選為副總統的阿羅約非常看好。而當上了參議員的霍納桑和埃斯特拉達走得很近,對阿羅約一直報以冷眼。事隔不久,他們就開始從背後交鋒逐漸變成了正面交鋒。
作亂,潛逃,脫險……菲律賓兵變傳統
自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菲律賓軍隊中的各個派別發起的兵變就一直是菲律賓政局變遷中不可或缺的一幕,幾乎每個總統都曾面對過兵變的考驗,由此形成了菲律賓的兵變傳統。
第一,兵變是由軍隊中要求改革社會現狀的少壯派領頭。1989年兵變領導人霍納桑,當時也是軍中少壯派領導人,在1987年到1989年期間數次策劃並領導兵變,要求社會變革。2003年7月27日的兵變骨幹也是一批畢業於菲律賓軍事學院的軍官,他們也提出了要求解決菲律賓目前社會問題的口號。
第二,兵變原因仍然是菲律賓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在從馬科斯獨裁統治到目前菲律賓政府民主化轉型的過程中,菲律賓社會積累了許多矛盾。民主派上臺執政之後,菲律賓經濟繼續疲軟、政局還是不穩,綁架活動猖獗,南方要求獨立,面對現狀,許多軍人往往希望通過「兵諫」形式促請政府有所作為。
第三,兵變結局多以和平解決為主。由於軍隊有傳統上的影響力,政府的更迭也取決於是否能獲得軍隊的支持,因此政府對軍隊政變的解決方式也多是以威嚇為手段、懷柔為政策,不到萬不得已,決不開火。此外,政府對於投降後的兵變軍人一般也不會採取過嚴處罰。只要政變軍人經過談判後放下武器,一般都還能回到原來的部隊崗位上。
[關鍵詞]
彈劾埃斯特拉達總統 檢查官集體辭職 阿羅約上臺 通緝霍納桑 連任參議員 和阿羅約握手 兵變黑手
埃斯特拉達上臺後不久被彈劾,霍納桑在參議院不斷為其開脫,從而和阿羅約展開正面交鋒。
出生在馬尼拉貧民窟的埃斯特拉達上臺以後,並沒有完全滿足投票支持他的菲律賓「草根階層」的期望:像他在電影裡扮演的「羅賓漢」一樣,劫富濟貧,伸張正義。
霍納桑和恩裡萊當時都是參議員,位高權重,並且和軍方一直保持著「親密接觸「,他們和埃斯特拉達站在同一個陣營,而共同的對手就是當時的副總統阿羅約及其領導的反對派。在此期間,霍納桑推動議會通過了房屋出租條例等一系列議案,贏得了院內盟友的配合,其影響力令人不可小看。
埃斯特拉達的總統寶座沒坐多久,一連串醜聞就開始曝光。2000年10月,埃斯特拉達受賄醜聞曝光,隨後,阿羅約就宣布辭去社會福利部長職務,並退出內閣,然後馬不停蹄地發起反埃斯特拉達運動,成為公認的反對派領袖。連續幾個月,阿羅約不斷組織大規模遊行示威,敦促埃斯特拉達辭職。2000年12月7日,菲律賓國會參議院正式開始了對埃斯特拉達的彈劾審判,這在菲律賓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
針對埃斯特拉達的指控有4項內容:受賄、貪汙腐敗、背叛公眾信任和違反憲法。根據菲律賓法律,只要得到參院2/3議員的支持,也就是15票,彈劾案就將通過,而埃斯特拉達在參議院有恩裡萊霍納桑為首的8名「鐵桿」支持者,和阿羅約的反對派力量不相上下。
執政黨聯盟成員的恩裡萊和霍納桑隨即表示,參議員們將根據各自的黨派,對埃斯特拉達的4項彈劾指控進行投票,他預計埃斯特拉達將有驚無險。霍納桑和恩裡萊在參議院四處活動,2001年1月16日,菲律賓參議院以11比10的票數要求停止調查埃斯特拉達的銀行記錄,這幾乎相當於宣告埃斯特拉達無罪。11名檢察官馬上為此集體辭職,使得審判無限期休庭。霍納桑和恩裡萊在參議院的勢力之大,竟然令當時參議院院長皮曼蒂爾辭職不幹,反對包庇埃斯特拉達。
揪住霍納桑和恩裡萊等參議員明顯偏袒埃斯特拉達,有意為他遮掩這一點,阿羅約聯合了前總統阿基諾夫人等眾多重量級人物,發動民眾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要求埃斯特拉達立即下臺,並在馬尼拉主要幹道手持燭光進行守夜。這個時候,霍納桑和恩裡萊站了出來,表示軍方不會發動兵變。
阿羅約上臺後,霍納桑發動大規模騷亂,遭到阿羅約的通緝,潛逃在外。
局勢的變化比霍納桑等人的預測要快多了,阿羅約的「倒埃」行動取得了明顯的優勢,原本支持埃斯特拉達的許多內閣高官和軍方領導人相繼辭職。1月19日,軍方和警方明確表示放棄支持埃斯特拉達,轉而支持副總統阿羅約。軍方第一號人物、菲律賓武裝部隊參謀總長雷耶斯加入了阿羅約的反對派陣營,埃斯特拉達的親信、國家警察總監潘菲洛·拉克森也宣布不再支持埃斯特拉達。軍方高官卡林林中將乘車前往總統府,向埃斯特拉達發出了最後通碟,告訴他軍方不再繼續支持他,勸他下臺。也就是這一天,阿羅約帶著7.5萬名群眾聚集在總統府前,高喊著要埃斯特拉達立即下臺。阿羅約站了出來,發表講話,要求埃斯特拉達在20日中午12時前必須辭職。
軍方倒戈,埃斯特拉達只得接受失敗的命運,20日上午,菲律賓最高法院作出裁決,剝奪埃斯特拉達的總統權力,埃斯特拉達接受了裁決,下了臺。根據菲律賓憲法規定,副總統阿羅約接任了總統大權。
和埃斯特拉達不同,阿羅約出身名門,父親是受人愛戴的菲律賓前總統馬卡帕加爾,阿羅約曾就讀於華盛頓喬治頓大學,和柯林頓是好友。
2001年5月1日,馬尼拉爆發了菲律賓15年以來最嚴重的一起騷亂,上萬名埃斯特拉達的示威者衝擊總統府,示威人群衝向總統府,要求阿羅約下臺,其幕後策劃者據說就是不甘心失敗的霍納桑和恩裡萊。在這次衝突中,4人死亡,100多人受傷。阿羅約召來軍警驅散示威者,指出發現了一張埃斯特拉達的聲明草稿,裡面宣稱將在「暫離總統職位後復職」,阿羅約為此宣布馬尼拉進入「叛亂狀態」,並對十多名埃斯特拉達的「死黨」加以拘捕,首當其衝的就是恩裡萊、霍納桑和霍納桑的軍校同學拉克森。這個時候,國防部長雷耶斯表示,軍方全力支持阿羅約,美國駐菲律賓大使館也重申,支持阿羅約的合法統治。
第二天,菲律賓警方迅速趕到恩裡萊的家中,將其拘捕,帶往國民警察總部。不過,聰明的霍納桑和拉克森卻已經逃之夭夭。阿羅約呼籲霍納桑和拉克森出來自首,否則都將被當作逃犯,以叛亂罪治罪。霍納桑則秘密鼓動軍官們和警方人員,推翻阿羅約政權,建立軍人政權,不過,他們的圖謀沒有得逞,霍納桑和拉克森也成了兩大通緝犯。
阿羅約放了霍納桑一馬,令他如願當選為參議員,而剛剛發生的「7·27兵變」的諸多線索和霍納桑有牽連。
潛逃之中霍納桑和拉克森一直在準備參議員的競選,他們派出說客,向阿羅約求情,希望撤消對他們的逮捕令,以便讓他們能夠參加競選活動。阿羅約決定放霍納桑和拉克森一馬,在5月10日撤消對他們的逮捕令,並允許兩人參加議員競選活動。
6月6日,菲律賓參議員選舉結果公布,霍納桑和拉克森都幸運地當選了,選舉揭曉儀式在馬尼拉的韋斯汀廣場大廳舉行,阿羅約也前來助興。當霍納桑上臺領取證書時,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阿羅約也輕輕鼓掌。霍納桑從阿羅約面前經過時,看不出有有什麼明顯的表情和動作。在儀式結束合影留念時,阿羅約站在前排左邊,霍納桑正好站在她身後。照相結束後,霍納桑與阿羅約微笑著握手。阿羅約走後,記者們問霍納桑同阿羅約握手的那一刻有什麼感受。霍納桑說,「同總統握手總是榮幸的事,再說我們國家現在該是團結起來的時候了。」這一新聞被爭相報導,霍納桑再次成功地化險為夷。
2003年7月26日,阿羅約發表電視講話,下令逮捕一批涉嫌策劃發動兵變的軍官。次日,「7·27兵變」發生,這次兵變把霍納桑的老帳都抖了出來。7月27日凌晨,296名低級軍官和士兵發動兵變,佔據了馬卡蒂金融區的一座雙子樓——一座公寓樓和一座商廈。身著迷彩服的兵變者在周圍地區安放了爆炸物,以圖阻止政府軍發動進攻。兵變者還散發了當上了參議員的霍納桑提出的國家復興計劃宣傳材料,以表示對他的支持。內政部長何塞·利納說有情報表明霍納桑和兵變有牽連,這次兵變的骨幹力量就是一批畢業於菲律賓軍事學院的軍官,那裡正是霍納桑的「老窩」。警方已經對霍納桑展開了調查,並拘捕了埃斯特拉達的前任政治顧問卡德納斯。
面對又一次政治危機,久經風波的霍納桑不慌不忙,聲稱自己和兵變毫無關係,而兵變士兵散發他的國家復興計劃只是個巧合罷了。不過,阿羅約已經聲明要查清兵變幕後「黑手」,從霍納桑身上開刀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也許霍納桑的政治命運即將完全改寫,也許他還能像以前一樣化險為夷,這隻有他自己心裡最清楚。
迎君編譯
轉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