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詩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2021-01-11 古典文學與詩詞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注釋】

醜奴兒:詞牌名。又名《採桑子》、《醜奴兒令》、《羅敷媚》、《羅敷豔歌》。唐教坊大曲有《楊下採桑》,是兼有歌舞的大曲。南卓《羯鼓錄》作《涼下採桑》,屬「太簇角」。《醜奴兒》為雙調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為之。《尊前集》注「羽調」,《張子野詞》入「雙調」。四十四字,前後片各三平韻。別有添字格,兩結句各添二字,兩平韻,一疊韻。

博山:在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

少年:指年輕的時候。不識:不懂,不知道什麼是。陳慥《無愁可解》:「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來不識愁味。」

「為賦」句: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強(qiǎng),勉強地,硬要。

識盡:嘗夠,深深懂得。

欲說還(huán)休:內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詞:「生怕閒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休,停止。

【譯文】

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賞析】

這首詞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創作時間在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至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間。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常到博山遊覽,博山風景優美,他卻無心賞玩。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

此詞通篇言愁,上片描繪出少年涉世未深卻故作深沉的情態,下片寫出滿腹愁苦卻無處傾訴的抑鬱,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之情。全詞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構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回味無窮。

辛棄疾的這首詞,通過「少年」、「而今」,無愁、有愁的對比,表現了他受壓抑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是對南宋統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在藝術手法上,「少年」是賓,「而今」是主,以昔襯今,以有寫無,以無寫有,寫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渲染一個「愁」字,並以此為線索層層鋪展,感情真摯委婉,言淺而意深,將詞人大半生的經歷感受高度概括出來,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作者】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著有《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開禧北伐前後,相繼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開禧三年(1207年),辛棄疾病逝,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相關焦點

  • 一首表達仕途不順的古詩詞
    一首表達仕途不順的古詩詞醜奴兒 · 書博山道中壁作者: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解釋:【1】「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是指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2】「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3】「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4】「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 三首中老年感慨少年時光的古詩詞,感受人生的變遷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只是美好的祝願,歷經千帆,誰能保住一顆初心。本文整理三首少年成長為中老年的古詩詞,感受人生的變遷。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一首詞,三場雨,教你看透人生,識得愁滋味
    有沒有一首詩詞,寥寥數字,就能讓你潸然淚下?我首先想到的是「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虞美人》蔣捷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 最觸動人心的七首古詩詞——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中國古詩詞有很多堪稱是人間絕句,字數不多,卻能勾勒出無限的意境與感情。古詩詞是我們歷史文化的精華,也是最能打動人心的語言。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看最能觸動人心的七首古詩詞。7、行行重行行——兩漢:佚名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
  • 每天一首古詩詞|李煜: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141首古詩詞。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南唐·李煜《烏夜啼》這首詞當寫於李煜亡國淪為大宋臣虜時所作,藉著夢境表達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國之思與現實痛楚。
  • 一葉落知天下秋:三首宋詞寫盡秋愁,哪一首道出你此時的心憂?
    從宋玉的「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到杜甫的「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再到孟浩然的「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無一不流露出秋天裡人們容易傷感的情懷。秋愁隨秋風至,令人難以捉摸。但古人卻把它描繪得淋漓盡致,下面幾種情懷,那種最合乎你現在的心境呢?一. 辛棄疾《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 2021年給大家推薦一本詩詞日曆,每天一首古詩詞!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這本《365·每天一首古詩詞·2021》日曆。這本顏值與內涵兼備的古詩詞日曆,是當之無愧的「網紅」日曆!累計銷售20萬+冊,它曾創下上架1小時秒空5000冊的佳績,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 心裡有苦說不出的古詩句 看古人如何排遣心中愁苦
    人生在世總會有不順心的時候,可有些情況下這些不順心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有苦說不出的感覺最為悽涼,看看古人都是怎麼表達這樣的感情吧。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憂來無方,人莫知之。」出自曹丕《善哉行》「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憂來無方,人莫之知。」意為:憂愁的到來沒有方向、來由,沒有人知道它怎麼來的。
  • 每天一首古詩詞|王昌齡: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70首古詩詞。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其四《從軍行》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組邊塞詩,它採用樂府舊題寫就,在書寫戍邊將士的壯志豪情的同時,亦不曾迴避戰爭艱苦而殘酷的一面。
  • 十首描寫涼意的古詩詞,微涼漸入梧桐,詩意盈滿心中
    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裡啼。賞析: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田園小詩,雖無深意,卻具恬適、自然的情致。「涼」是一種「心境」,必須採用以「物境」來表達「心境」的手法,就是化無形為有形,構成詩中的「圖畫」,以渲染氣氛。涼思 唐代:李商隱客去波平檻,蟬休露滿枝。永懷當此節,倚立自移時。北鬥兼春遠,南陵寓使遲。天涯佔夢數,疑誤有新知。
  • 葉嘉瑩:那些古詩詞中容易讀錯的字
    如果用現在的普通話發音來讀,有些格律便不對了。不按照古人的聲律讀,就破壞了整首詩美感的特質,而且用普通話讀,讀來讀去依然是不會作詩的,一定要按照詩歌的格律來背誦、吟唱,才能夠真正掌握詩歌的情意,伴隨的聲音,結合出來的那一份感動。古詩詞中的字音,你都讀對了嗎?
  • 誰說少年不識愁滋味?玩個遊戲你就知道了
    簡簡周 / 文都說少年不識愁滋味,果真如此嗎?在很多大人眼裡,小孩子不用操心生計,吃喝拉撒都被人照顧得很好,怎麼可能還會有煩惱?要真有,那也是矯情,被慣出來的。其實不然,孩子的內心世界遠比我們想像中更敏感複雜。當孩子出現各種行為狀況時,不是因為他想要故意搗亂,也不是他膽小退縮,而是因為他承受了自己難以負荷的壓力。
  • 搞定古詩詞必看!
    原標題:搞定古詩詞必看! 【例】 醜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此詞作於閒居帶湖時。語淺意深,今昔對比,將一首小詞寫得曲折多變,娓娓動人,高度概括了詞人大半生的感受。上片寫少年時樂觀單純,登樓玩賞,為文造情,無愁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