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小故事:一毛不拔

2021-01-09 百百言歡

圖片來源網絡

成語:一毛不拔 [yī máo bù bá]

這個故事出自於《孟子·盡心上 》。

經典故事:

戰國時代,有個大思想家名叫墨子(名翟),他反對戰爭,主張「兼愛」。另外有個人名叫楊朱的,卻反對「兼愛」,創立「為我」學說,提倡極端的為我主義。有一天,墨子的學生禽滑釐問楊朱說:「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使天下的人得到好處,你肯幹嗎?」楊朱回答說:「天下的問題,決不是一根汗毛可以救濟得了的」。禽滑釐又說:「假若能,弄肯幹嗎?」楊朱聽了就一聲不吭了。

因此,孟子評論楊朱時說:「楊朱這個人,只曉得為自己,如果拔他身上的一根汗毛對天下人有利,他也不幹。」(「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後來人們常用「一毛不拔」來形容極端吝嗇或十分自私的人。

感謝閱讀。

每天可以學習成語,請關注我。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一毛不拔:一毛不拔的人真的是自私嗎?
    「一毛不拔」這個成語出自《孟子·盡心上》有個叫楊朱的人,他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己,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別人進行侵奪。墨子的學生禽滑釐有一次問楊朱,如果拔下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是否願意?
  • 古代寓意深刻的三個小故事,最有名的就是「一毛不拔難為人」了!
    古代寓意深刻的三個小故事,最有名的就是「一毛不拔難為人」了!文/炎炎談歷中國古代的文化博大精深,往往一個成語,一句話或者一個小故事,都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給人警醒和啟示的作用。小故事能引領世事人道,在生活中去領悟人生!
  • 「一毛不拔」的思想家
    原標題:扒著門縫看歷史「一毛不拔」的思想家  楊朱出生在戰國初期,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
  • 成語「朝三暮四」出自哪裡?2000年前的古人給我們講個有趣的故事
    我國的古人是很會講故事的,而且講得好的,到最後還能演化成一個個成語。據統計我國共有5萬多條成語,有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等。其中最短的成語是:莫須有,出自《宋史·嶽飛傳》,指的是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害嶽飛。最長的成語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出自《晏子春秋》。
  • 諸子百家中的異類——「一毛不拔」的楊子
    雖然楊子在當今社會已是鮮有人知,但有關他的學說幾乎所有人都聽說過,那就是「一毛不拔」。一毛不拔在今天肯定是個貶義詞,指的是極其吝嗇,連一根寒毛也不肯拔,但實際上原本的「一毛不拔」並無褒貶含義。戰國時有個叫禽滑釐的人,他是墨子的徒弟,他曾經問楊子:「假設在您身上拔一根寒毛,就可利益全天下的人,您願意嗎?」
  • 他是先秦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因為「一毛不拔」被曲解千年
    到了秦漢時期,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獨尊儒術,楊朱的學說逐漸不被關注,反倒是「一毛不拔」這個成語流傳了下來,用來專門形容吝嗇之人。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楊朱「一毛不拔」的用意,其實會發現他的想法其實是被曲解了的。楊朱主張重視個人利益,他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語小故事率先行動砥礪前行
    日前,成語小故事(廣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手深圳哈哈動漫雙方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聯手打造「成語小故事」+「袋鼠乖乖」文化IP,實施中華經典成語小故事動漫工程,組織創造生產一批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具有大眾親和力的動漫成語小故事,大力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當代世界。
  • 「一毛不拔」真的是形容人摳門的嗎?
    一毛不拔,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後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出自《孟子·盡心上》其實這個短短的成語裡面包含了儒家和道家兩家的學術爭端。『』儒家為了攻擊道家楊朱,故意只取前半句,而譏笑之,又因為漢朝取代秦朝以後獨尊儒術並且罷黜百家導致從漢到清儒家一直處於絕對的統治地位,導致道家是有理說不出,所以才令一毛不拔的意思一直被曲解至今。其實楊朱的真實觀點主要有三點,現在來看這種思想還是很先進的:1、論生死:有生便有死,人人皆如是。生有賢愚、貧賤之異,而死皆歸為腐骨,這點體現了人人的絕對平等。
  • 成語故事-趨炎附勢
    成語解釋成語趨炎附勢
  • 「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9個字,故事通過宋耕者「因釋其耒而守株」,最後「身為宋國笑。」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能作為必然事件,從而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要想有收穫,必須付出勞動。故事內容學生大部分聽過、讀過,作為文言文更簡潔精煉。最近有同學問,「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呢?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這裡給大家來說一說。
  • 楊朱:一毛不拔觀點,實際並不是吝嗇,而是告誡天下人
    也就是道家和墨家兩派,而楊朱和墨子兩人的思想恰好相反,可以說是針鋒相對,墨子的主張我們都知道是兼愛天下,將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用自己的胸懷溫暖整個天下,然而楊朱的主張卻是一毛不拔。楊朱一毛不拔的這個觀點由於我們現在無法具體從某一本書籍裡準確考證,因為楊朱此人並沒有留下自己的著作,所以我們只能從其他人的著作中發現一些線索。
  • 邯鄲學步成語故事
    後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看來這已經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了。流傳的廣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夠忽視這個故事在今天的啟示意義。如今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們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傾向嚴重,忽視了自身的特點,結果學得不倫不類。
  • 2018微信小程序成語猜猜看答案匯總大全
    2018微信小程序成語猜猜看答案匯總大全。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微信成語猜猜看全部答案匯總   學童   1、濃眉大眼 2、一本正經 3、長話短說 4、五顏六色 5、因小失大  6、一心兩用
  • 微信成語猜猜看貢士題庫答案大全 貢士所有關卡帶圖成語答案
    相信各位玩家對古代的考試制度以及官職都是十分清楚的,在微信成語猜猜看之中也是有著古代官職相對應的關卡,為了幫助各位小夥伴更好的答題,小編特意帶來了微信成語猜猜看貢士答案大全,貢士帶圖答案大全。
  • 成語故事:一鳴驚人,理解成語內涵,思索人生路途
    成語故事:一鳴驚人,理解成語內涵,思索人生路途文|趣味歷史學說成語是我國一種獨特的傳統文化,很多成語背後都擁有一個立意深遠的故事。這些成語故事很多也是我們國家歷史的一部分,了解成語故事,也是了解我們國家的歷史。
  • 成語故事:鷸蚌相爭
    "鷸蚌相爭"是戰國時謀士蘇代遊說趙惠王時所講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概要一隻河蚌張開蚌殼,露出白白的蚌肉,在河灘上曬太陽。有隻鷸(yù)鳥,從河蚌身邊走過,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兩片殼合上,把鷸嘴緊緊地鉗住。鷸鳥用盡力氣,怎麼也拔不出嘴來。
  • 成語故事:談虎色變
    成語釋義 【成語】談虎色變【近義詞】聞風喪膽 杯弓蛇影【反義詞】面不改色 泰然自若 成語典故 北宋時,有兩位非常著名的理學家,他們是兄弟二人,哥哥叫程顥、弟弟叫程頤。
  • 成語故事|揠苗助長
    成語故事:揠苗助長 「揠苗助長」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比喻客觀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如果採用了違背事理的方法,反而會把事情弄糟。
  • 成語故事:揠苗助長
    【成語】:揠苗助長 【拼音】:yà miáo zhù zhǎng 【解釋】: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之狐假虎威
    歡迎來聽故事~今晚,我們以動畫的形式來學習這則很有名的成語「狐假虎威」,相信寶貝們對它並不陌生,好啦,我們一起來看故事吧! 寶貝們喜歡這個故事嗎?你們可以把這個故事分享給爸爸媽媽或者朋友哦!也可以造個句子告訴小太陽人哥哥啦,小太陽人等著寶貝們的留言哦!今天的故事就是這樣啦,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