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亂世,就到了各據一地的割據勢力們稱王稱霸的時刻了,民國時期自然也不例外,民國時期,好事者們將佔據一地的軍閥往往冠之以草頭王之名。
民國軍閥割據地圖
例如,佔據東北的張作霖被稱為東北王,佔據山西的閻錫山被稱之為山西王,佔據云南曾將西南三省納入統治範圍的唐繼堯被稱之為西南王等等,而佔據中國最南端廣東省的陳濟棠,則被稱之為南天王。
「南天王」陳濟棠是廣東本地人,1890年生於廣東防城,不過有趣的是,新中國成立之後,防城被劃歸廣西,如今的防城已經成為廣西的轄地。所以,陳濟棠是前廣東人,現在卻應該算是廣西一份子。
陳濟棠是客家人,父親曾中過清朝的秀才功名,因此,家境頗為不錯的陳濟棠自幼有機會進私塾讀書。1907年時,17歲的陳濟棠考入了廣州黃埔陸軍小學,並在第2年加入了同盟會,從此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陳濟棠
黃埔陸軍小學畢業之後,陳濟棠一直在粵軍之中摸爬滾打,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並一直追隨著孫中山。
1923年,由於在討伐陳炯明的叛亂之中立下戰功,陳濟棠被晉升為粵軍第二旅旅長,從而躋身高級將領行列。而當時,這支粵軍是由李濟深統帥的。
1925年,廣州國民政府正式成立,作為孫中山的嫡系,陳濟棠被晉升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11師師長,而他的老上司李濟深則是第四軍的軍長,陳濟棠所在的第四軍,正是北伐戰爭期間赫赫有名的鐵軍。
北伐戰爭
不過,陳濟棠和他的第11師並沒有參加波瀾壯闊的北伐戰爭,他奉命留守廣東。不過,陳濟棠並沒有閒著,他率部參加了東徵和南徵,平定了海南島。
北伐戰爭取得勝利,國民黨新軍閥取代北洋軍閥成為中國的統治者後,為了爭奪利益和地盤,四大新軍閥之間卻爆發了激烈的矛盾。而在此期間,一直留在廣東的陳濟棠站在了蔣介石的一邊。
例如,1928年在張發奎、黃琪翔反對蔣介石的張黃事變中,站在勝利者蔣介石的一邊,從而被論功行賞,被蔣介石晉升為第四軍軍長。
民國廣東地圖
而此時,陳濟棠的第四軍下有三個師,分別為餘漢謀擔任師長的第11師,香翰屏擔任師長的第2師和陳章甫擔任師長的第25師,第四軍總兵力約3萬餘人。也正是憑藉著一支戰功赫赫的精銳部隊,陳濟棠有了與國民政府抗衡的和割據的本錢。
1929年,國民黨四大新軍閥之間的矛盾終於徹底爆發,而第一場混戰,這就是蔣系中央軍與李宗仁、白崇禧桂系之間的蔣桂戰爭。而此時,雖然陳濟棠已經是一軍之長,但是粵系勢力的首領卻是在國民黨內部資歷極深的李濟深。
所以,隨著手中實力的不斷膨脹,陳濟棠已經不甘心位居李濟深之下。因此,在蔣桂戰爭期間,陳濟棠慫恿了李濟深前往南京,最終,李濟深被蔣介石囚禁。
蔣介石
而陳濟棠卻被蔣介石任命為廣東編遣區主任和討逆軍第八路軍總指揮,從而成功的取代了李濟深,成為廣東的統治者。
蔣桂戰爭,以李宗仁、白崇禧的慘敗宣布告終,然而,頗具野心的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並不甘心失敗,雖然他們打不過兵多將廣且十分富裕的中央軍,但是,近在咫尺卻十分富庶的廣東被桂系視為了肥肉。
因此,桂系決定轉嫁戰爭,將廣東吞入腹中從而恢復元氣。在這種情況之下,李宗仁等人指揮桂軍開始向廣東發動進攻。而且與此同時,一直堅持擁護李濟深的粵軍第五軍軍長徐景堂趁機發動叛亂,響應桂軍,反對陳濟棠。
李宗仁、白崇禧
正是在這內憂外患之際,面對已經兵臨廣州城下的桂軍,陳濟棠率部與桂軍展開決戰,並成功地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桂軍。此戰勝利後,李濟堂的粵軍大規模反攻,不但將入侵廣東的桂軍全部攆走,而且揮師進入了廣西。
在取得兩廣戰爭的輝煌勝利之後,陳濟棠也趁機對於粵軍進行了整編,以加強控制,擴充實力。陳濟棠將麾下的粵軍整編為5個師。
除了餘漢謀的第59師和香翰屏的第62師之外,還增加了蔡廷鍇的第60師,蔣光鼐的第61師和李揚敬的第63師,麾下的總兵力再一次增加,高達5萬餘人。
陳濟棠
1930年,參戰規模超過百萬,波及全國的中原大戰爆發之後,陳濟棠仍選擇站在了蔣介石的一邊,並曾在湖南等地擊敗了張發奎所率領的桂軍。
不過,由於擔心桂系被消滅之後,龍雲和蔣介石會威脅廣東,因此,陳濟棠並沒有全力進攻桂軍,反而在擊敗張發奎之後,選擇息事寧人,與李宗仁、張發奎等人修好。
1931年,由於胡漢民堅決反對蔣介石,蔣介石將胡漢民軟禁在南京湯山,這一消息一經報出,就引起了國內軒然大波,尤其是胡漢民所在的粵系,更是唇亡齒寒。自然,由於胡漢民被囚引發了兩廣地區的激烈反對。
蔣介石與胡漢民
當時,陳濟棠聯合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組成了兩廣聯合反蔣戰線,並通電反蔣。國民政府的內部的反蔣勢力也趁機聯合兩廣勢力,成立了廣州國民政府。
不過,這一反蔣活動因九一八事變的爆發而虎頭蛇尾。最終,胡漢民被釋放,廣州國民政府宣布取消。不過從此之後,雖然廣東名義上歸屬中央,但實際上完全掌握在陳濟棠的手中,完全控制了廣東軍政大權陳濟棠,因此有了「南天王」之名。
徹底掌握廣東軍政大權之後,陳濟棠對於麾下的兵力進行了進一步擴充。他將李揚敬、香翰屏、餘漢謀的三個師擴編為了三個軍,每個軍轄有兩個師,同時,又增加了一個教導師、兩個獨立師、5個獨立旅、8個獨立團和一個炮兵團、一個戰車營。
陳濟棠
巔峰時期,陳濟棠麾下的粵軍兵力高達15萬人。而且,這15萬人還僅僅只是粵軍陸軍的兵力,由於佔據了經濟發達的廣東,陳濟棠麾下還有一支在全國都名列前茅且頗為精銳的海軍和空軍力量。
在維持了對廣東近8年的統治之後,1936年6月,一直對蔣介石懷有戒心,擔心蔣介石搞掉自己的陳濟棠聯合桂系,以抗日救國軍的名義通電反蔣,再次領導了反蔣事件,這就是著名的兩廣事變。
然而在這一次事件中,陳濟棠不但沒有撈到好處,反而被蔣介石的分化收買政策打的落花流水。當時,在蔣介石的威逼利誘之下,粵軍大量將領被收買。
兩廣事變
例如,粵軍大將餘漢謀被蔣介石任命為第4路軍總司令和廣東綏靖主任,餘漢謀選擇了背叛陳濟棠;粵軍第二軍副軍長兼東區綏靖委員李漢魂通電反陳;粵軍第二軍軍長張達同樣被收買。
就連陳濟棠花費巨資、花費偌大代價成立的空軍,也最終選擇了背叛陳濟棠。當時,廣東空軍先後有72架飛機北飛投靠了南京國民政府。
不過,當時粵系將士們紛紛選擇背棄陳濟棠其實並不奇怪,除了個別人野心作祟之外,大部分人選擇背叛陳濟棠投靠國民政府,並非因為個人利益,而是基於國家和民族的大義。
民國廣東地圖
因為,陳濟棠發動兩廣事變時已經是1936年,此時,日寇侵略中國的野心已經無法掩飾,面對日寇咄咄逼人的侵略,全國人民已經感覺到了亡族滅種的巨大危機,在這種局面之下,即便是蔣介石有諸多不是,挑起內鬥依然是十分不合時宜的,也違背了民族的最根本利益,所以,陳濟棠遭遇反對也就不奇怪了。
在部下的紛紛叛變之下,陳濟棠完全成了光杆司令,徹底絕望的陳濟棠,最終借著英國戰艦的保護,帶領家眷離開廣州到達香港,並在香港通電下野。而餘漢謀則進駐廣州,接管了陳濟棠的軍權,從此之後,廣東結束了南天王的統治時期。
自此之後,陳濟棠雖然曾出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委員、海南行政長官兼海南警衛司令等高職,但大多有職無權。國民黨敗退寶島之後,陳濟棠則曾擔任總統府戰略顧問,1954年突然病逝於臺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