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期,隨著德軍虎式和虎王的出現,蘇聯和西線盟軍都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為了對付德國的「老虎」,蘇美也開始研發自己的重型坦克了,而最著名的莫過於IS-2「史達林」和M26「潘興」了。但因為這兩款坦克都是為了對抗虎式而生,因此它們作為友軍,並沒有直接交鋒過,那麼如果在戰場上兩者相遇,到底誰更兇猛呢?
首先來看看蘇聯的IS-2坦克,其全重46噸,它的炮塔是鑄造的,車體是焊接的。因為各部位(特別是前部)的傾角較大,因而具有傑出的防彈外形。而M26「潘興」全重41.9噸,它的車體一部分為焊接結構,其旁邊面、頂部和底部都是軋制鋼板,而車體前面、後邊及炮塔則是鑄造的。
IS-2「史達林」乘員為4人,發動機功率520馬力,最大速度37公裡/小時,能跨越垂直的障礙1.0米。裝甲最厚處達到120毫米,裝備一門大口徑的122毫米Gun D-25T火炮,備彈28發炮彈,2挺 7.62毫米DT MG機槍和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作為蘇聯紅軍攻堅的利器,它的後續型號為IS-3則更加囂張。
而潘興坦克重同樣屬於重型坦克範疇,其乘員5人,動機最大功率500馬力,最大速度48千米/小時。配備了一門90毫米 Gun M3的火炮,備彈70 發。兩挺30 caliber MG M1919A4機槍和1挺50 caliber MG HB M2高射機關炮,其坦克炮在914米的距離上能夠射穿122毫米厚度的裝甲。
IS-2和潘興在整體性能數據上雙方相差並不多,但IS-2「史達林」重型坦克的防護性能看起來是強於美國的M26「潘興」。IS-2「史達林」體現了蘇聯坦克設計的風格,和其他武器一樣,將簡單實用體現的淋漓盡致。
二戰後期,IS-2「史達林」1944年4月開始生產,共產3475輛,它無疑是各國坦克手最畏懼的坦克之一。在蘇聯紅軍進攻日本關東軍時,IS-2是日本關東軍根本無法抵擋的坦克。但其有一致命缺陷:IS-2的駕駛員沒有自己的出入艙門,坦克一旦被擊中,駕駛員逃離的機會要小得多。
而潘興坦克是二戰中最後登場的重型坦克,共生產了1436輛。潘興坦克出來之前,美英的坦克根本無法與德蘇的性能優越的坦克抗衡,他們更多的是依靠空中轟炸來彌補坦克性能的不足,因此美國就設計製作了潘興重型坦克,然而它與德蘇的重型坦克相比,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
雖然這兩款不同風格的重型坦克都是為了應對德國的虎式坦克,但是它們服役的時候二戰基本上已經結束。如果從數據上比較兩款坦克很難得出答案,很多車體數據並不能說明什麼實戰問題,所以我們只能來看看雙方在戰場上的表現。
IS-2型坦克第一次出戰是在1944年2月,史達林2型坦克最大的特色就是它那門122毫米坦克炮,在一千米距離的穿甲能力十分出色。但它與虎式的首次交戰以蘇軍損失一輛IS-2而告終,不過在1944年8月的奧格萊德伏擊戰中IS-2型與虎王相遇,最終德國人留下了3輛虎王坦克殘骸。
據說其中一輛虎式是在1000米的距離上被IS-2擊毀的,此後IS-2與德軍坦克的交火時有發生。其中蘇聯英雄馬祖林,他更是駕駛自己的IS-2型坦克一共擊傷擊毀了21輛虎式坦克,這足以說明IS-2型坦克對付德國的虎式毫不遜色,甚至佔了上風。
而美國人的潘興與虎式第一次交戰雙方貌似是打平,1945年2月一輛潘興被虎式三炮就給擊毀了,結果這輛倒黴的虎式被卡住了,反倒成了美軍的戰利品。在不久後的埃爾斯多夫小鎮戰鬥中,一輛潘興擊毀了一輛虎式和兩輛四號坦克。
此後潘興坦克還在一次戰役中,它又擊毀了一輛黑豹坦克,一輛虎式坦克和一輛四號坦克。因為潘興坦克參戰較IS-2還要晚,所以這就是潘興坦克在二戰的全部戰績了,但從這些戰績中,感覺潘興的表現並沒有IS-2好。
不過潘興坦克雖然沒有來得及在大戰中發揮作用,但它在美國的坦克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二戰後大量潘興坦坦克參加了韓戰,50年代一些北約國家的軍隊也使用了該種坦克。而IS-2的升級版IS-3重型坦克於1945年投產裝備部隊,戰後又進行過兩次現代化改裝,重新命名為IS-3М重型坦克,一直服役到蘇軍的T-62主戰坦克問世。
碼字不易,走過路過給個關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