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造肉距離大眾的舌尖再近一步。近日,藍鯨財經記者注意到香港植物基品牌Green Common綠客門(後簡稱「綠客門」)在上海開設一家門店。對此,綠客門告訴藍鯨財經記者,這是其通過天貓國際觸達內地市場後,在內地落地的第一家門店,將同時提供植物基餐飲以及產品零售。此外,後續綠客門還將在上海、北京以及廣州陸續開出多家門店。
一直以來,植物基品牌進入內地大多傾向於與商家合作「試水」,或進駐商超、便利店等傳統零售渠道和電商、買菜平臺等渠道。此舉則打開了植物人造肉一體化零售新場景。
隨著雀巢、嘉吉等資金雄厚玩家爭相布局,綠客門能否守住先發優勢,通過自有門店渠道以及自主研發品牌「破局」,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面。
植物基品牌麓戰消費端市場
植物基產品行走內地市場,布局越來越「膽大」。
與知名餐飲品牌合作是過去大多數植物基品牌進入市場的首選。譬如星期零最早就與喜茶、奈雪夢工廠、文和友、棒約翰等一連串品牌聯名進行銷售,嘉吉與肯德基合作試水「植培黃金雞塊」,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也藉助星巴克的力量。
一來,哪怕是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產品,在內地知名度上遠遠不敵星巴克、肯德基等餐飲品牌;二來,星巴克、肯德基等具備了較好的門店資源以及一定經濟能力的穩定消費群。
同樣具備知名度與銷售渠道資源的零食品牌選擇加碼這一賽道,雀巢、百草味均是其中一員。據天貓國際透露,過去一年進駐的「植物基」食品品牌數量翻了3倍。
在行業人士看來,內地植物基市場的爆發是品牌拓展布局的一大原因所在。
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植物奶市場規模達536.9億人民幣,預計未來5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 2.7% 。市場研究機構Innova將「植物基躍進(Plant Forward)」列為2021年十大趨勢之一,並且其認為該品類對主流人群吸引力增強,不同地區與不同品類形態的植物基產品會增多。
綠客門創始人楊大偉向藍鯨財經記者表示,2019年綠客門通過天貓國際首發零售版人造肉,最早快速觸達全國消費者。過去一年國內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強,天貓國際店鋪的月銷售額增速超200%。
藍鯨財經記者從綠客門門店注意到,綠客門不僅代理了Califia燕麥奶、Beyond Meat別樣牛肉、美國素食品牌Gardein等六七家品牌,同時還推出了自主研發品牌omnipork新膳肉,包括炒飯、豬肉絲等多種6大中式SKU,彌補品類欠缺。
「我們注意到東西方餐飲習慣的差異,國外的植物基品牌大多聚焦牛肉、漢堡等,在亞洲市場則及時地補充了備受喜愛的豬肉風味。」一位店員向藍鯨財經記者稱。
自主品牌表現成銷售後勁關鍵
線下設立門店在豐富綠客門銷售場景同時,也對其自主品牌表現作出挑戰。
在此之前,少有植物基品牌會開闢完整的門店銷售場景,一方面租金以及人力成本不容小覷。另一方面,拿一般植物基品牌來說,SKU不足以支撐一個店面,只能通過像綠客門這樣由代運營以及自主品牌雙舉並進。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向藍鯨財經記者表示,相較於其他渠道,門店銷售其他品牌植物基產品在價格上並不佔據優勢。最終很大程度上還是要依賴自有品牌的表現。
綠客門也對自有品牌線上線下進行了最優化銷售。在門店渠道,其推出了多款用新膳肉製成的辣子雞、部隊鍋等地方化美食,價格上與普通同類菜餚差距不大;在線上方面,綠客門方面向藍鯨財經透露,明年計劃在天貓國際首發100多款新品。在品類上,進口植物基品牌將開拓更多新口味、新品類,例如植物奶口味已經從傳統的杏仁、燕麥發展到椰子、藜麥、豌豆等新植物基底,還將陸續推出了植物奶咖啡、植物酸奶、植物奶油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止綠客門一家植物基品牌在致力於充沛植物基產品品類。日前,雀巢推出的6款產品也聚焦中式餐品,以及家庭晚餐、深夜加班和三代家庭等多重消費場景。農夫山泉則早在2019年在國內推出了首款植物基酸奶。
品類擴充背後勢必意味著研發成本的增長。以Beyond Meat為例,2019全年的研發費用在2065萬,較2018年同期增加了115.4%,好在佔比上,則由2018年的10.9%下降到6.9%。而這一切最終能否反饋為業績上的增長,仍有待市場進一步觀察。
上述分析人士認為,不僅僅在布局植物基的企業數上,目前國內消費端對於植物基產品認知度遠遠不敵歐美市場。在此之前,如此豐富的品類中有多少會曇花一現,在消費端喪失新鮮感後,真正能獲得市場認可的才能再來進一步討論復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