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原政協主席廖伯康:大饑荒四川餓死1000萬人

2020-11-29 手機鳳凰網

廖伯康(前排左二)

1949年以後,四川發生的災難最大的莫過於1960年前的饑荒。那場持續三年的災難使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竟然非正常死亡1000萬人左右。那是一場本來可以避免的悲劇,要不是一批敢於講真話的幹部衝破重重阻力向黨中央反映四川的真實情況,這場悲劇可能還會延續一段時間。然而,這批幹部卻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大躍進」帶來大災難

1960年,全國性的「大躍進」已經進行了三年,人們面臨的現實是,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當年的糧食產量已經下降到2870億斤,比「大躍進」前的1957年下降了26%,國民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四川的情況更加嚴重。從1959年到1961年,糧食年年大幅度減產,1961年的糧食產量已經下降到231億斤,比1958年的449億斤下降了218億斤,甚至比1949年還少收30億斤。可是,受全國政治氣候的影響,當時的西南局和四川省委主要領導仍繼續執行極「左」路線,對上浮誇虛報,隱瞞四川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在四川糧食大幅度減產的情況下繼續大量往省外調糧,僅1959年至1960年三年就外調157億斤,幾乎相當於前五年外調糧食的總數。就在他驕傲地宣稱四川外調糧食「居全國之冠」的同時,號稱「天府之國」的四川農村卻大量餓死人,城市也普遍餓飯,老百姓怨聲載道。

1960年11月,按照中央「糾偏」的指示精神,時任中共重慶市委辦公廳副主任兼共青團重慶市委書記的廖伯康擔任了重慶整風整社工作團辦公室主任,負責與當時重慶所屬三個縣的工作團進行聯絡。

一大群在城裡指揮「大躍進」的幹部們,來到離自己並不遙遠的農村,所看到的情況觸目驚心。樹砍光了,房子拆來燒了,社員的很多東西都歸公了,為辦食堂甚至連社員的鍋灶也搬走了,家裡不準煮飯冒煙。長壽是當時重慶三個縣中的重災縣,1960年餓死人數以萬計,有些生產隊「到處家徒四壁,猶如豬圈,強壯勞力喪失,剩下孤兒寡母,令人慘不忍睹」。幹部們走進一戶「人家」,屋裡什麼也沒有:沒有床,沒有被褥,沒有鍋和灶臺,連房子都沒有了牆,用稀疏的包穀稈紮起的笆子擋不住冬天的寒風;屋裡只有一個用來到食堂去吃飯的破碗,一個空空如也的柜子。

工作組在農村認真傳達「十二條」(中共中央《關於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指示精神,老百姓聽了「大幹部」們的話,都相信黨中央的政策始終是正確的,認為問題出在公社大隊的這些「歪嘴和尚」把「真經」給念歪了。於是,那些剛剛還在對社員們指手畫腳的社隊幹部們被揪上了臺,社員們就像當年控訴惡霸地主一樣,哭訴他們如何抄家搶糧、拆灶砸鍋,還將那些餓得不得不去莊稼地裡偷糧食的人捆綁吊打,致傷致殘,甚至逼死人命……一時間,社隊的幹部們被批鬥、撤職、抄家、逮捕,搞得殺氣騰騰。

為什麼那些執行上級指示最堅決的社隊,幹部們就越是顯得面目可憎可惡,生產就越糟糕?而那些執行上級指示時打了「折扣」的地方,情況反而還好一些。究竟是上級的方針政策錯了,還是基層幹部執行政策時發生了偏差?在嚴峻的現實面前,工作團的許多幹部不得不對高調滿天的「大躍進」進行深入的思考。

向黨中央反映四川真實情況

由於中央「七千人大會」前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從1961年初到1962年上半年,全國的形勢逐漸有所好轉,可是四川餓死人的事卻還在繼續。

1961年五六月間,在重慶團市委機關中層以上幹部學習會上,大家對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坦蕩陳言。重慶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蕭澤寬和市委候補委員、市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李止舟有時也到團市委來,同大家一起議論。會上有人提問:四川問題如此嚴重,餓死了那麼多人,中央知道不知道?

相關報導:

1959-1961:有關於大饑荒與餓死人的記憶(專題)

相關焦點

  • 廖伯康62年入京反映四川大饑荒悲慘實情
    資料圖:四川省原政協主席廖伯康「大躍進」帶來大災難1960年,全國性的「大躍進」已經進行了三年,人們面臨的現實是,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尚昆同志繼續說:「我們知道四川死人的情況嚴重,但詳情如何,得不到證實。我們要四川報,四川始終未報。我們找民政部問,四川情況如此嚴重,你們是管救濟的,那裡究竟死了多少人?民政部說是400萬,實際上他們是通過四川省民政廳報的,中央不相信。然後又找公安部,公安部是管戶口的,現在的糧票、布票、油票、肥皂、火柴等一切生活用品都同戶口掛鈎,死一個人就抹掉一個人,這個數字應該準確啊!
  • 1960年向毛澤東告狀:四川餓死了1000萬人.事後被整慘了
    本文摘自:《21世紀中國最佳文史精品2000-2011》,作者:林雪,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原四川省政協主席廖伯康訪談錄四川餓死了一千萬1962年6月,共青團三屆七中全會在北京召開。身為團中央委員的廖伯康同團中央候補委員於克書一道赴京參會。此前,廖伯康收集了很多資料,想藉此機會,向時任團中央書記的胡耀邦同志反映四川的嚴峻情況。廖伯康到了北京,原在重慶團市委工作的老同事、老朋友向洛新、陳家俊夫婦請他吃飯,曾德林、羅玉清夫婦作陪。
  • 新中國最慘痛的災害記憶三年大饑荒
    《中國人口年鑑》提供的數據顯示,四川省的總人口在1958-1961年間,連續4年負增長,淨減人口達621萬人(四年);安徽省1959-1961年間總人口淨減439萬人(三年,下同);河南省總人口淨減238萬人;山東省總人口淨減234萬人;湖南省總人口淨減183萬人;廣西自治區總人口淨減約100萬人,等等。
  • 【歷史】民國共38年,就鬧了38年饑荒,無一日不饑荒,餓死2億人
    民國時期:(一)1920-1921年華北四省區大饑荒:死1000多萬人,災民3000萬(一說5000萬)。(二)1925年川黔湘鄂贛五省大饑荒,死人數不詳。(三)1928-1930年北方八省大饑荒:死1300多萬人。
  • 劉少奇:大饑荒七分是人禍 毛澤東公開檢討
    1959-1961年的大饑荒記憶三年困難時期是指中國從1959年至1961年期間由於大躍進運動以及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的政策所導致的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在農村,經歷過這一時期的農民稱之為過苦日子、過糧食關、歉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在1980年代以前則多稱其為三年自然災害,後改稱為三年困難時期。
  • 劉少奇提出大饑荒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毛澤東公開檢討
    [導讀]1961年的大饑荒劉少奇提出,三分自然災害七分人禍,對上下都是很震動。大會上,劉少奇做了3個小時的口頭報告,代表中央帶頭承認錯誤。毛澤東也做了檢討。這是建國後毛澤東的第一次公開檢討。1959-1961年的大饑荒記憶三年困難時期是指中國從1959年至1961年期間由於大躍進運動以及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的政策所導致的全國性的糧食短缺和饑荒。在農村,經歷過這一時期的農民稱之為過苦日子、過糧食關、歉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在1980年代以前則多稱其為三年自然災害,後改稱為三年困難時期。
  • 四川裡伍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原工會主席滕龍魚接受審查調查
    據甘孜州紀委監委消息,四川裡伍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原工會主席、九龍縣雅礱江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長滕龍魚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滕龍魚簡歷滕龍魚,男,漢族,1963年12月生,重慶南川人,在職研究生學歷。
  • 大饑荒時代 畫家在幹什麼?
    四川省的飢餓,從1958年到1962年,歷時四年,是全國飢餓時間最長的省份。人口死亡約在1000萬左右,是全國連續四年人口負增長的唯一省份。時任重慶市委辦公廳副主任廖伯康說:省委書記李井泉住在重慶潘家坪招待所的時候,幾乎每天吃了晚飯先看電影,再打橋牌,或者先看戲再跳舞。看電影是專場,看戲是堂會。跳舞、打牌到凌晨再吃夜宵。
  • 1942年河南大饑荒慘狀:餓死病死150萬人,美國記者看完淚流不止
    ▲1942年河南大饑荒舊照事實上這同樣是人類本性所致,無論以前吃過多少苦,只要生活好了人們就能學會並適應享受。今天筆者就想帶大家來回憶一下1942年那場河南大饑荒的慘狀,這場災難中餓死病死了150萬人,美國記者來看到後都淚流不止吃不下飯,這是整個時代的悲劇。人類可以以各種方式死亡,但唯獨不應該被餓死,因為那是對文明的侮辱。02上世紀四十年代整個國家其實都挺苦的,畢竟當時我國正處於日本侵華戰爭時期,而且也還是農業國,經濟來源以農業生產為主脆弱不堪,百姓基本沒有吃飽過。
  • 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舊照:餓死300萬人,吃樹皮的孩子看著心疼
    現如今,健康飲食越來越流行,人間美味不可錯過,溫飽已不再是個難題,誰還能想到在78年前,饑荒席捲了我國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安徽等地區,因饑荒而背井離鄉的人不在少數,1942年河南大饑荒是抗日時期的饑荒之一,據相關資料披露,饑荒導致了大約300萬人餓死,美國記者白修德則親眼目睹了這一場大災害
  • 《一九四二》饑荒餓死300萬人,馮導拍得很真實,把歷史重演一遍
    1942年這場災難,原因有三條:一是天災,二是人禍,三是戰爭,天時地利人和都不順,所以才有這百年一遇的饑荒,但是大難臨頭,人類要如何自處?在大災面前,無論貧窮或富裕都無法倖免,老東家財富在這個時候毫無幫助,儲存了那麼多糧食,架不住飢餓土匪的吃大戶,逃荒路上經不起撤退士兵的哄搶,只能眼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死於不同的非命,兒子在家被土匪戳死、兒媳生完孩子餓死、老婆悄無聲息地餓死、小孩子最後被自己悶死。
  • 78年前河南大饑荒:150萬人被餓死,美國記者看到後連飯都吃不下
    電影《1942》中,張國立為了讓電影更真實,生生將自己餓了一大圈,那些在饑荒路上蹣跚前行的災民們,讓屏幕前的觀眾感受到了1942年河南大饑荒的那段歷史情況。然而電影再怎麼真實也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歷史上,中國那一年的大饑荒,不僅是在河南,還包括了河北、山西、山東、安徽。
  • 1942年河南大饑荒,300萬人被餓死,樹皮成為當時最好的食物
    1942年河南因黃河改道發生旱災,導致3000多萬的中原人陷入大饑荒,沒有了食物的他們只能用樹皮來充飢,樹皮成為了最好的食物已經被餓死的他,身上的衣服估計被活著的人給扒走去取暖了,當時的逃荒人至少有300萬是被餓死的。
  • 倔強的「大饑荒」上書者
    火車上,餓死人的消息不絕於耳。當他下了火車,從廣場走向公路時,一具乾瘦的屍體闖入了眼帘。快到鄉政府的時候,又目擊另一具餓殍。事實上,四川的飢餓從1958年底就開始了。這年3月份,中共中央在四川召開成都會議,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概念。隨著毛澤東到郫縣紅光高級合作社視察,「三面紅旗」狂飆四川,浮誇風開始吹刮,7月開始,畝產神話「衛星」陸續放出來。
  • 曹樹基:盲人摸象:有關大饑荒的不同回憶
    他四十左右年紀,當然吃不飽,因此比較瘦,還得了「浮腫病」……我在學校,定量始終沒減,三十斤,比我爸還多二斤……整個困難時期,我沒聽說我家鄉有人餓死…… 我家鄉是魚米之鄉。以中國之大,比我家鄉差的地方肯定很多,「災荒年」餓死人的事我不相信沒有。但網上言之鑿鑿,說死了三千萬,不知這數字從何而來。
  • 一九四二年的大饑荒與一九六二的「大饑荒」
    網上有人有意無意地把一九四二年的大饑荒與一九六二年的「大饑荒」掛鈎,有意無意地等同起來。其實,那是一個誤區。原因很簡單,兩者有根本的不同。現在我們所說的新中國成立後的的三年困難時期,也就是有人描述為「大饑荒」的年代是1959-1961年。關於這個年代,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認為在中國農村餓死人的現象是存在的。但是否形成了「大饑荒」,即餓死了數百萬以至於數千萬人,則沒有定論。學界對此也有爭論。
  • 1942年大饑荒慘狀紀實 3000萬人受災300萬餓死[圖集]
    ,3000萬人受災,300萬人死於飢餓。  作為美國《時代》周刊駐中國的特派記者,當時只有24歲的白修德剛剛在中國的河南目睹了一場真實的人間慘劇:3000萬人在饑荒中顛沛流離,每天都有人死去,野狗在啃噬著倒斃的餓殍,難民們在飢餓中麻木、瘋狂。而政府組織的賑災不見蹤影,聽任難民們的生命像草芥一樣消失。  這一切,讓白修德和福爾曼悲痛而憤怒。
  • 大饑荒不可避免?2.65億人可能餓死 但更多人在大量扔食物 為什麼?
    最近,世界糧食計劃署又發出警報,2020年是最近60多年來糧食供應最嚴峻的一年,將會有10億人挨餓,其中重度飢餓的人數將會翻倍,從1.35億增加到約2.65億人,世界將遭遇「聖經級」大饑荒,糧食危機不可避免。「重度飢餓」意味著不僅由於食品缺乏而導致營養不良,而且還可能餓死。
  • 孫經先:大饑荒時期「餓死三千萬」不是事實
    這一數據顯示我國三年困難時期出現了人口統計數字大幅度減少的情況,其表現為1960—1964年間我國人口總數在扣除了人口自然增長(由人口出生和死亡產生的增長)後異常減少了2644萬人,其中最突出的是1960年比1959年淨減1000萬人。  這一時期我國人口統計數據產生這一大幅度減少的真實原因長期以來一直沒有搞清楚。
  • 1936年饑荒「人吃人」:活人肉比死人貴兩倍多
    1936,把縣長嚇瘋的川甘大饑荒  1936年,四川靖化縣長於竹君瘋了,他是被嚇瘋的!  地裡的玉米燒成一片大火  造成這人間慘劇的元兇,是從1930年起開始蔓延、至1936年進入高潮的川甘大饑荒。僅就四川地區而言,除成都盆地各縣外都是災區,受災人口約3700餘萬。  有人說,1927年北伐成功到1937年日軍侵華這十年間,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而真實的情況卻與「黃金十年」的美譽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