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禁忌有哪些?除了忌五毒,忌遊泳,還有一個令人難以啟齒
文/號外娜娜說歷史 圖/網絡
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這一天,各家各戶都會吃粽子、掛艾葉,到江邊看熱鬧的龍舟比賽。但是你知道嗎?端午節也是有很多「禁忌」的,若是不注意,不小心觸犯,可能會有麻煩。端午節將至,你知道都有哪些忌諱嗎?雖然可能是迷信之說,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一、忌惡日。在古人的觀念之中,五月是「惡月」,五月初五這一天更是惡中之惡,這一天被視為是大兇之兆。因此,這一天會有「躲五」的習俗,就是把未滿周歲的小孩子送到外婆家去躲避災禍。另外還有說法是,出嫁的姑娘端午節是不可以吃娘家的粽子的,不然就會走黴運。
二、忌遊泳。眾所周知,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因為屈原就是在這一天投江自盡的。所以這一天下水是不吉利的。而且,曾經還有人在這一天溺死江中,所以人們認為,這一天下水,會被溺死鬼纏身,他們需要替身為自己還陽重新轉世。所以這一天人們是很忌諱下水的,遊泳也不行。
三、忌五毒。端午節在夏季,夏季天氣燥熱,各種毒蟲也已經開始出沒。而五月又是「惡月」,所以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的人們都會在家中張貼五毒圖,就是為了防止五毒(蛇,蜈蚣,蠍子,蜥蜴,癩蛤蟆)入侵家裡。還有的地方,長輩們會在孩子的衣服上縫製五毒圖案,以求保佑孩子免受五毒侵害。
四、忌失物。在北方地區,端午節這天還有長輩們為孩子佩戴香包的習俗。對於孩子們來說,佩戴了香包的話,香包是絕對不可以丟失的。民間有個說法是,若是小孩子不小心丟了香包,那麼接下來的這一整年都會有災難降臨。端午過後,這個香包就可以扔到河裡或者是水中,可以避災。
五、忌房事。五月初五是「毒日」,這一天是「毒氣」最盛的時候,不宜房事。在古代,五月初一到初五是已經出嫁的女子歸寧的時候,回到娘家探望父母,順便避免和丈夫有親密接觸,更要避免房事。這一項說起來的確是令人難以啟齒,不過也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習俗。以上便是關於端午節的禁忌,看似迷信不可取,但是畢竟歷經千年流傳了下來,大家就當是過節的習俗吧。除此之外,大家還都知道有哪些禁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