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那你知道火鍋最早起源於哪個時期嗎?

2021-01-12 四月談美食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吃貨國家,關於吃的這件事情吃貨們不可不知。長歌君今日選擇《詩經》中創作於西周時期的篇章作為核心史料,看看西周時期,有哪些食材、調味品、飲料、烹飪技法和飲食禮儀文化?今天四月來帶大家了解舌尖上的西周!

西周時期的食材有什麼?

按《詩經》中《豳風》、《檜風》、《小雅》、《大雅》、《周頌》諸篇對西周食材的記載,主要有以下六類:

水果類:野葡萄(蘡薁)、大棗、葫蘆(瓠)、李子、梅、萇楚(獼猴桃)等;

乾果類:慄子、冬葵子等;

蔬菜類:苦苣菜(芑菜)、白蒿(蘩)、播娘蒿(莪)、瓜、竹筍、香蒲、芹菜、葫蘆菜(瓠葉)、豆葉(菽葉)、大巢菜(薇)、杞葉、萊葉、羊蹄葉、堇菜等;

油料作物類:麻籽(苴);

肉類:豬(豕)、野豬(豵豜)、鹿、牛、鱉、魚類(鱨、鯊、鯉)和羊等;

穀物類:粟、稻、稷、黍、豆(荏菽)、大麥、小麥等。

西周時期調味品用什麼?

根據《詩經》記載西周時期的調味品主要是飴(糖類)和椒兩種。長歌君根據《尚書禹貢》中已經有關於食鹽的記載,故西周的調味品中應該還有鹽。

西周時期有哪些烹飪技法?

有了食材和調料,西周人民是怎麼加工食物的呢?當時的烹飪方式主要有烹、炙、蒸、炰、搗、燔、膾、羹、脯、臘等。

烹就是把食物放開水中直接煮,由於西周時期植物油產出少,加上青銅器比較盛行,食物的主要加工方式就用煮。也有用下面有火門的「溫鼎」,邊煮食物邊吃,相當於今天的火鍋吃法。在西周時期烹飪火鍋的銅鼎非常的巨大,而且非常的沉,一鍋古董羹需要十幾人才能夠吃完,所以火鍋只能在少數貴族之間流行。

炙是把肉切細穿上,架在火上燻烤使熟。炙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將肉用木棒串上放在小火爐上烤,另一種是直接放大火上烤。

蒸是在蒸食器甗下層加入水,上層加入食物,加熱後用熱蒸汽將食物蒸熟。

炰是指用爛泥塗抹食物並置火中燒熟,類似於叫今天花雞的做法。

搗指用木棒反覆捶打將食物搗碎。

燔指將動物殺死,連毛帶肉直接用火燒熟。

膾指碎切魚肉,然後生吃,類似今天的生魚片做法。

羹指用肉或菜調和五味做成的帶湯食物。

脯就是鹹肉或鹹肉片,不加調料,只抹鹽曬乾而成。

臘就是將獸類去毛,經火烘烤,再曬乾的幹肉。

西周時期喝什麼?

根據《詩經》記述,西周時期的飲料主要有醴(濁酒)、清酒、秬鬯(用黑黍和鬱金香草釀造的酒)、漿等,都屬於酒精類飲料。

西周時期有哪些飲食禮儀?

西周時期形成的飲食文化,主要有饗宴禮儀、獻饃禮儀和節日禮食。

孔子認為周代最重視的四件事之一就是飲食。民以食為天,西周也不例外。

舌尖上的西周,有菜有酒有肉有飯,還能架起國寶(青銅大鼎)吃火鍋。很多食材、調味品、飲料和烹飪方法基本上被後世傳承,甚至流傳到今天,直到今天饗宴、獻饃、節日等飲食禮儀依然常見,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中國十二生肖起源於何方?韓國人:傳統文化
    在我國的民間傳說中,十二生肖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的黃帝。司馬遷在《史記》記載,黃帝的史官大撓創製了甲子紀年。不少學者認為,黃帝時期開始形成的甲子紀年,就是中國十二生肖文化的起源。另外,四川大涼山地區的彝族至今流傳著十二獸紀日曆法,傳說源自夏朝先祖大禹。有學者認為,十二獸紀日曆法反映了原始的圖騰崇拜,彝族和黃帝同樣出自古羌,因此生肖文化應該起源於黃帝之前。
  • 我國最早的「刑事訴訟法」起源於何時,你知道嗎?
    從大量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的實物看,我國的國家起源應該在距今5000年前的黃帝時期,也是我國法律起源的最早時期。黃帝《李法》記載:「壁壘已定,穿窬不由路,是謂奸人,奸人者殺!」(對軍隊的營壘已經築好,穿壁牆不從正路走的人,定為奸人,對奸人的刑罰是殺。)這一規定顯得比較原則、簡單。但黃帝時代用兵極廣,戰爭頻繁,而戰爭討伐就是用兵,用兵就會產生軍法與刑罰,即所謂的「刑起於兵」。
  • 「民以食為天」,漫談為何說八大菜系詮釋了中國飲食文化?
    這一箴言顯示,食物是中國古代統治這個國家的首要任務,這是根對人民生活和繁殖。中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中國先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獨特的中國飲食文化。今天,中國飲食文化影響深遠,風靡全球,為世界文明做出了貢獻,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舌尖上的中國3》不僅帶火了一口鍋,還有這些火鍋器皿文化
    每逢佳節胖三斤,這個春節可能你會胖十斤!因為十隔四年,《舌尖3》終於暖心回歸!相信很多觀眾己經開始舔屏。其中大家耳目一新的「章丘鐵鍋」再次引發了極大的關注,《舌尖上的中國3》不僅帶火了一口鍋,還有這些火鍋器皿文化!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 2020年初雪的第一頓火鍋 你安排了嗎? 網友:熱情乾飯!
    大河網訊(記者 劉曉明)2020年初雪的第一頓火鍋,你吃了嗎?11月22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天氣隨之變得越來越冷了,河南多地開始降雪或雨夾雪,網友們在曬出初雪美景的同時,也是時候安排上這個冬天的第一頓火鍋了!
  • 外國人:「中國火鍋像洗鍋水,肉食很噁心」,網友:你們也配說?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數千年的歷史,有許多文化流傳下來,其中就有著美食文化。我國飲食文化不但有老祖宗留下來的飲食配方,再加上後期人們不斷製作研發,所以有著各種各樣的美食,而且不會有所重複。但是有一些美食是外國人無法直視的更別提讓他們吃了,例如皮蛋還有臭豆腐等黑暗料理。
  •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語言優美獨特,很多詞語有多種韻味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語言優美獨特,很多詞語有多種韻味,這也是外國人考漢語等級最頭疼的根源之一。不僅國外人云裡霧裡,很多本土人對於一些耳熟能詳的詞語,也會有所迷惑,比如大家經常提起的「東西」。所謂物,不僅指方位產業具體或抽象的人,也指人和動物大家購物時,總是習慣說「買東西」的由來,但是物多不知道,為什麼人們買南北的買東西,而是說嗎?
  • 說起筷子,你知道它蘊含著多少中國民俗和文化嗎?
    說起筷子,你知道它蘊含著多少中國民俗和文化嗎?最近DG事件被傳得沸沸揚揚,從設計師的不當言論到之前的關於筷子的宣傳片都成了人們目光的焦點。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筷子背後的那些文化,看一看中國美食都有哪些精妙之處和獨到的文化。
  • 「日本」名字的由來,看完後忍不住笑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啊!
    「日本」名字的由來,看完後忍不住笑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啊!每個國家的名字都會經歷一些演變,慢慢才會變成如今的名字。就像我國一樣,神州、華夏、九州等等,其實「中國」一次同樣是逐漸演變出來的。而比較有意思的是,我們的鄰國之一,也就是日本的名字同樣,來的比較有意思。
  • 作為一個中國人,你知道中國的母親節嗎?
    我只知道,關於國人所彰顯孝心的母親節,其實好多人並不知道它的由來,而是一種盲目的從眾心理,大家幹什麼,我也不能落後,也要參與,說明我沒落伍,有存在感的意思。這個母親節,它起源於美國,1914年美國政府將每年的5月第二個星期天定為他們國家的傳統母親節,屬於美國人的傳統節日,美國母親節是從美國的歷史文化宗教演化出來的牛仔文化,有著鮮明的美國文化特徵,然而,許多中國人把它當成世界母親來過,這是一個極大的誤會。而我們華夏民族的母親節,追溯其源,應當是我們最早的始母神,美麗動人的創世女神——女媧娘娘,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
  • 筷子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華飲食的重要標誌
    時光是個寶,隨時都在跑,任你去追逐,逝去又無蹤,若要緊跟隨,珍惜每一秒,發奮又圖強,人生好榮光。文/芸豆【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筷子,是中國獨有的東西,是最令國人引以為傲的。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
  • 「內肉食者鄙,豈能遠謀」,西周時期的食肉文化為何如此盛行?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民以食為天」,中國作為一個世界文明古國,其飲食文化與中國歷史文化一樣長。古語有曰:「夫禮之初,始諸飲食。」而對於所有的食物,從古至今肉類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食材,因此獨立成為一種「食肉文化」。其中,西周作為一個開創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朝代,也被稱為中國飲食文化大發展的時期,初步構建了中華飲食文化的框架。
  • 起源於中國的「日本成人禮」
    從這一天開始,我們要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大人,結束了父母保護的時期。而今天是日本的成人節,在這一天日本全國放假,共同為今年年滿20歲的男女青年舉辦成人禮,慶祝他們從今天開始成為成年人。成人節的起源成人節的儀式來自於中國,在中國古代,最早的成人禮是孔子為學生們舉行的成人儀式。
  • 日本教授稱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怒斥,真相讓他們心碎
    ——約翰·赫爾達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和非常傳奇的國家,雖然它的國土面積十分的小,但是它卻很發達,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之一,而且這個國家從古代開始就跟我們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聯繫,可以說是一衣帶水,無論是積極的文化交流,還是近代史上諸多的不解的仇恨,總之,兩國之間的聯繫一直是非常密切的,算下來,這樣的聯繫也已經維持了上千年了。日文起源於我國漢字?
  • 為什麼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甲乙丙丁到底從哪裡來的?
    為中華文化發聲,我相信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一字可含萬物,一物可有千言。一個字可以囊括中華文化的根那就是:道。我們的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就有著道與術的區別。所謂術者,它是指你可以驅動和支配什麼;而所謂道者,它探究什麼東西驅動和支配著我們。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支一脈延續到今天的文明。
  • 從字面意義透露博大精深的中國漢字文化
    我們知道,在古代的中華文明中,中國文字是一字一意的,「教」便是孝的文化,自古以來先秦就開始推崇孝道,《詩經》中有「率見昭考,以孝以享」,孟子中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指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並進一步強調「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其天下太平」,到了隋唐時期更是「以孝治天下」,漢代皇帝都以「孝」為諡號,稱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等,都表明了對朝廷的政治追求
  • 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十大國粹」,你都知道嗎?
    中國的書法有五種基本書體: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2、中國武術 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很重要一環,是中國民族體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用以鍛鍊身體和自衛的一種方法,故稱之為功夫,民國初期簡稱為國術(後為中央國術館正式採用之名稱);被視為中國漢文化之精粹,故又稱國粹。
  • 中國傳統文化,你知道用英語怎麼說嗎?
    中國傳統文化這個詞,在生活中、電視裡我們經常看到和聽到;另外,緊跟時事熱點的一些英語表達,非常容易成為考試的考點。所以無論是日常生活中,還是應試的角度,都應該掌握它們。比如:我們濰坊地區去年2019年的中考英語,句子翻譯就考到了這個:【38. 儘管是個外國人,他卻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如果不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確表達的話,這個題目就會丟分。
  • 中國筷子將被全世界認可嗎(中國筷子是高智商文化代言人)
    猶豫了很久很久,終於鼓起勇氣來評論中國筷子。別小看簡單的一雙筷子,其中隱含了偉大民族驚人的文化理念,本人文化知識淺薄,小心翼翼戰戰兢兢,生怕辱沒了這對中國人的父皇母后。無規矩不成方圓。中國人的智慧博大精深,連取食物用的工具筷子,都薰染了深刻的哲理 。小小的一雙筷子,它該方的地方,該圓的地方圓。
  • 你知道中國文化最像哪個星座嗎?答案是天秤座
    拜託,中國文化怎麼能跟星座文化相匹配呢?星座文化那可是西方文化,再說那只是一種「模糊哲學」或模糊規律,怎麼能跟中國文化這個宏大的範疇相提並論?星座文化,開玩笑的……你會不會這麼想?其實我也是這麼想!不過我們可以突破想像,為什麼不可以聯繫一下?我也是有證據的,不服來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