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十大國粹」,你都知道嗎?

2021-01-09 人文天地觀

1、書法 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中國的書法有五種基本書體: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2、中國武術 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很重要一環,是中國民族體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用以鍛鍊身體和自衛的一種方法,故稱之為功夫,民國初期簡稱為國術(後為中央國術館正式採用之名稱);被視為中國漢文化之精粹,故又稱國粹。

3、中醫 中醫是中國的傳統醫學,中醫一般是指中國以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中醫也稱為漢醫。

4、京劇 京劇,中國五大戲劇之首,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之一。

5、絲綢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了絲綢(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而做出發明絲綢(養蠶繅絲織綢)這一偉大貢獻的發明家,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軒轅黃帝的妻子嫘祖。在5000多年以前,勤勞、智慧、聰明的嫘祖就發明了絲綢(養蠶繅絲織綢技術)。嫘祖作為中華第一夫人,與黃帝並列為「人文初祖」。嫘祖被譽為「人文女祖」。

6、中國茶 茶,始於神農時代,與中華文化相伴已走過數千年的歷史長河;源遠流長的中國茶文化,糅合了儒、道、佛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歷久彌新,生生不息。

7、中國瓷器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舉世聞名的中國瓷器,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發明,瓷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中國所製造的精美的瓷器,為全世界人民所喜愛,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也博得了「世界瓷國」的光榮稱號。

8、中國圍棋 圍棋起源於中國,是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遊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於東亞國家(中、日、韓、朝),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9、剪紙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10、刺繡 刺繡是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繡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術,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的歷史。刺繡織物主要是絲綢和絲線。

相關焦點

  • 九星堂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國粹精髓,造福萬民!
    九星堂就是一家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的國學平臺,傳承國粹精髓,造福人類。九星堂的幸福使命「讓九千人好運」為了這個使命九星堂堅持弘道、傳法、度人至少91年。目前主要從事國學培訓和易經改運服務。國學培訓方面旨在搭建平臺,一方面為眾多易經明師找到絕學的繼承和發揚者,另一方面讓眾多易學愛好者找到真正的明師學藝。
  • 國粹「麻將」裡的中國傳統文化,您了解嗎?
    「國粹」麻將,是一款備受人們喜愛的休閒益智遊戲,它由我國傳統的「葉子戲」融合而成,研究者一般認為麻將從清代的」默和牌」及」碰和牌」演變而來。而在一副牌中的任何一張牌都有著自己特殊的意義和作用,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點和意境。
  • 你懂中國傳統文化嗎?
    隨後一個中國年輕人拿著一雙筷子走過去說:「中國人用的筷子長七寸六尺,代表人的七情六慾……」整段視頻的焦點就是,外國人不懂中國的文化,而中國小夥用「筷子文化」(不知道的可以去了解一下)來教育了他們,外國人聽後感到滿臉震驚和羞愧。發布視頻者感到中國的傳統文化很讓人驕傲,對於小夥子的行為也特別解氣。
  • 什麼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20種代表傳統文化的載體
    先來看百度給我們定義:中華文化又稱「中國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華夏文化」和中華古文化,包含民俗、戲曲(主要是崑曲、豫劇和黃梅戲)、棋藝、茶道、中國傳統樂器、文人字畫等。能體現中華文化的載體實在太多,我們今天主要就說說有哪些載體。琴棋書畫,囊括了中國的文化記憶,也可以說代表一個的文化素質。
  • 中華國粹·生肖大典
    為隆重慶祝、迎接2021牛年建國72周年盛典,特邀中國手工藝大師、中國景泰藍仿古第一人張向東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故宮景泰藍恢復總設計師丁明鴻大師,中華傳統工藝大師、蘇繡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師何建英大師聯袂創作 《景繡國粹 書畫四臻》文創項目,面向全球首發!
  • 中國傳統文化,你知道用英語怎麼說嗎?
    中國傳統文化這個詞,在生活中、電視裡我們經常看到和聽到;另外,緊跟時事熱點的一些英語表達,非常容易成為考試的考點。所以無論是日常生活中,還是應試的角度,都應該掌握它們。比如:我們濰坊地區去年2019年的中考英語,句子翻譯就考到了這個:【38. 儘管是個外國人,他卻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如果不知道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確表達的話,這個題目就會丟分。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符號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不同的文化形態來表示的各種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
  • 繁體字真的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嗎?
    即:他認為,繁體字是中華文化唯一的精髓字體。否則,他換個地方、時間,又說「簡體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百姓將無所適從。有人可能會說,你這不是廢話嗎?「更有藝術價值」中的「更」字等於明確否定了非繁體字的字體,比如說簡體字。我認為,說這話的人,太低估政治人物隨機應變的能力了。他們完全可以在另一個場合說簡體字「更人性化」、「更接近生命節奏」。
  • 中國傳統孝文化的現代傳承與價值轉向
    中國傳統孝文化的現代傳承與價值轉向——以湖北省孝感市孝文化建設為例孝感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鄭佑保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很多過往的研究都對孝的含義進行了闡述
  • 傳統文化節日:中國的中元節,有哪些文化習俗
    在新疆幾十年,我感覺人們對各種節日較為淡薄,特別是對中國傳統節日,除了較大的傳統節日外,一些延續幾千年的歷史傳統節日,當地幾乎都不會舉辦什麼活動,我想後世對文化傳承這個概念還是很模糊,需要學校和當地文化部門,還是要重視和加強中國各種傳統節日的學習和宣傳。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四象,知道是哪些嗎?別名又是什麼
    中國古人把東、西、南、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像為四種動物形象,叫作四象。四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源於中國古代的星宿信仰。屬於傳統文化中的四象之一,東方七宿,以五行論,東為青色 ,故青龍為東方之神,亦稱「蒼龍」,代表春季。「白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西方七宿,根據五行學說,是代表西方的靈獸,因西方屬金,色白,故稱白虎,代表的季節是秋季。
  • 中國傳統代表性文化100種
    27.儒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國文化是唯一從未中斷、延續至今的一種文化。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能遠播海外,以偉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諧、中庸之道輻射到周邊國家,形成廣大的儒教文化圈,這充分說明了孔子思想不僅對中華文明,而且對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所以,孔子早已是屬於全世界和全人類的孔子,孔子的思想是屬於全人類的精神財富。
  • 畫家丁已的汗血寶馬與國粹侍女圖
    2020年12月在我國著名都市北京我們即將迎來著名畫家丁已的畫展,畫展共分為幾個板塊,汗血寶馬系列、國粹侍女系列。丁己生於書香門第,自幼學畫。擅用用自製的畫布、自製的畫筆、自製的顏料、自己揣摩的技法畫繪畫。丁己擅觀察細節,尤愛汗血寶馬與國粹仕女,以獨特視角審視這一剛烈、一柔美的獨特結合點。
  • 傳統文化國學易經風水師2019中國十大風水大師排名
    我國擁有這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歷史和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在易學風水這一塊「後輩們」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是現在這社會多少人肚子裡有點東西就敢自成「大師」,主要是因為大師沒有一個標準的「門檻」,使得風水行業內的大師良莠不齊,當你真的有需求時,不知道該找誰來幫忙。小編作為一名風水愛好者,查閱了很多資料,特意為大家整理了2019年最新的中國十大風水大師排名。
  • 學畫京劇臉譜 感悟國粹魅力
    為弘揚中華民族京劇國粹,使轄區青少年更加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近日,重慶路第一社區開展了「勾畫臉譜趣識國粹」青少年寒假DIY京劇臉譜活動,吸引了轄區30餘名小朋友的參加。社區工作人員先從京劇臉譜的歷史講起,將臉譜的演變如同影像般展現在孩子們眼前,而臉譜的畫法技巧更是叫絕,紅色、紫色、黑色、水白色、油白色……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性格,臉上畫痣、畫蝙蝠、畫蝶翅,不同的畫法各有不同的寓意,小朋友們紛紛表示,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臉譜中竟蘊涵著如此豐富的智慧,不禁心生敬意。
  • 好書推薦|孩子都需要了解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本周的好書推薦將向孩子和家長推薦3本以寓教於樂的方式科普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和歷史的優質書籍。讓孩子在閱讀經典故事的同時,心裡種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值得長存的記憶。
  • 《龍鳳呈祥》、《狀元媒》上映 京劇電影傳承國粹
    《狀元媒》是北京京劇院經典傳統劇目,由前輩大師張君秋、馬連良、譚富英精心打造,各流派傳人繼承演出。講述了宋太宗期間柴郡主狩獵時中遼軍埋伏,楊延昭救回柴郡主,並與郡主萌生愛情的故事。兩部戲連演不衰。許多唱段廣為流行,膾炙人口,此番登上大銀幕,用電影的手法記錄展現,自會有別樣的韻味。
  • 「國粹名媛之國粹傳承人」武術家邵鴻儒 傳承民族精魂
    被列為四大國粹之一的武術,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國粹名媛是一家以國家「一帶一路」為中心思想,文化強國為指導方針,致力於發掘、弘揚、傳承中華五千年國粹文化的文化信息服務平臺。武術作為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弘揚和傳承是國粹名媛光榮而艱巨的使命。國粹名媛—國粹傳承人武術的繼承和發揚,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武術人的努力和傳承,武術家邵鴻儒,正是國粹武術傳承的踐行者。
  • 中國傳統文化——筷子
    春秋時期用什麼吃飯,一雙筷子妙用無比,很能表現中國文化,以簡御繁,以少御多的個性,但春秋時期的人並不用它吃飯,春秋時的中國人與現代的阿拉伯人一樣是吃手抓飯的,並不是使用筷子作為餐具,吃手抓飯使古人養成了飯前洗手的習慣。《管子·弟子職》說,先生將食,弟子撰饋,攝衽盥漱,跪坐而饋。
  • 春節必吃的美食,中國的傳統美食文化你要知道
    距離春節還有7天,春節是中國最具特色節日,更是一個家人團聚的節日。國家規定是放假3天,但是好多公司為了讓員工過好春節通常都會放假10天左右。學生放假、員工放假、打工仔回家,只要是中國人都在努力的準備春節。但是春節都吃什麼美食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