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星堂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國粹精髓,造福萬民!

2021-01-09 冬天的烈陽

正如某位領袖說的那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一個重要尺度。綜合國力,主要是經濟實力、技術實力,這種物質力量是基礎,但也離不開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九星堂就是一家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的國學平臺,傳承國粹精髓,造福人類。九星堂的幸福使命「讓九千人好運」為了這個使命九星堂堅持弘道、傳法、度人至少91年。

目前主要從事國學培訓和易經改運服務。國學培訓方面旨在搭建平臺,一方面為眾多易經明師找到絕學的繼承和發揚者,另一方面讓眾多易學愛好者找到真正的明師學藝。

九星堂主要通過易經數字、姓名、風水、道法等多方面結合,給出每個人量身定製的專屬開運服務方案。截止2018年,九星堂已累計幫助數萬人開智增慧、改變命運。

然而,由於這個行業的特殊性和國人對於傳統文化的認知缺失,九星堂從始至終都在面臨著眾多的質疑,網絡上關於「九星堂是可信嗎?」「九星堂是迷信嗎?」這樣的言論層出不窮。

面對這些質疑,九星堂從沒有退縮和畏懼,誓要「讓九千萬人好運」的決心從未動搖。正因為如此,如今的九星堂發展越來越快、越來越好,呈現出了勢不可擋的強勁勢頭。

2018年九星堂邀約了幾位德道高深的大師,也想邀請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來一起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易學國學智慧的傳承與發展,造福人類,為「讓九千萬人好運」的幸福使命而一起努力。

相關焦點

  • 「國粹名媛之國粹傳承人」武術家邵鴻儒 傳承民族精魂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將人類祖先數千年的文明延續並傳承下來的民族,令整個世界為華夏文明豐富的悠久歷史嘆為觀止。被列為四大國粹之一的武術,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國粹名媛是一家以國家「一帶一路」為中心思想,文化強國為指導方針,致力於發掘、弘揚、傳承中華五千年國粹文化的文化信息服務平臺。武術作為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弘揚和傳承是國粹名媛光榮而艱巨的使命。國粹名媛—國粹傳承人武術的繼承和發揚,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武術人的努力和傳承,武術家邵鴻儒,正是國粹武術傳承的踐行者。
  • 「當代鐵筆奇人——翟劍鋒大師走進北京某部隊弘揚傳承國粹」
    我們在翟劍鋒老師的講述中得知他在學習傳統書法的基礎上,勇於創新,不斷挑戰自我,他從18歲至今,在書寫工具上進行探索,練習鐵筆書法。在現場提筆創作中能看出翟劍鋒老師筆勢雄奇,姿態橫生,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具有了最為生氣灌注的特點。這些充分反映出他創作的激情,給人一種全新的視覺盛宴,詮釋了一種新奇的理念,正如當代青年軍人一般,朝氣蓬勃,充滿陽光的正能量。
  •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精神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中華精神 2020-10-22 14:50:08 來源:水母網
  • 山東壽光:臺頭鎮舉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講大會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於明效 見習記者 徐憲玉 濰坊報導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11月22日上午,壽光市政協原主席、市關工委主任、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副組長王茂興圍繞「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做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表率」為臺頭鎮作專題授課
  • 《龍鳳呈祥》、《狀元媒》上映 京劇電影傳承國粹
    《狀元媒》是北京京劇院經典傳統劇目,由前輩大師張君秋、馬連良、譚富英精心打造,各流派傳人繼承演出。講述了宋太宗期間柴郡主狩獵時中遼軍埋伏,楊延昭救回柴郡主,並與郡主萌生愛情的故事。兩部戲連演不衰。許多唱段廣為流行,膾炙人口,此番登上大銀幕,用電影的手法記錄展現,自會有別樣的韻味。
  • 弘揚傳統文化 踐行中華孝道
    常州中華孝道園將孝道文化與旅遊資源優化配置,將弘揚傳統文化與旅遊觀光有機結合,實現文化旅遊資源產業化和規模化常州中華孝道園以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之一的「孝」為主題,以祭祖文化和觀音文化為特色,以儒、釋、道對孝的論述為基礎,樹立孝行標杆,弘揚孝道精神,是一個集尋根祭祖、朝山禮佛、覺悟教育和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景區。景區內主要由先祖廟堂(江南第一百家祠堂)、蓼莪禪寺、觀音勝境、中華孝道博物館、思恩廣場、淨心池、淨澄湖、普光山莊等景點組成。
  • 授徒,繼的是國粹傳承血脈】熱烈祝賀劉冠軍會長喜拜國醫大師唐祖宣為師!
    弟子久聞師父道德文章,仰聞觀止,承蒙師父允納門下,願執弟子之禮,謹遵師教,團結同道,刻苦鑽研,傳承國學精粹,弘揚岐黃之術,光大漢方文化,為天下疑難病患者造福!誠具名帖,恭行拜師大禮!」,拜師開始,劉冠軍會長虔讀拜師貼,並雙手呈給唐祖宣大師,以表明拜師誠意。小小的一張拜師帖,卻凝聚著師徒之間深深的情誼。
  • 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十大國粹」,你都知道嗎?
    2、中國武術 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很重要一環,是中國民族體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幾千年來中國人民用以鍛鍊身體和自衛的一種方法,故稱之為功夫,民國初期簡稱為國術(後為中央國術館正式採用之名稱);被視為中國漢文化之精粹,故又稱國粹。3、中醫 中醫是中國的傳統醫學,中醫一般是指中國以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為主的醫學,所以,中醫也稱為漢醫。
  • 河南一博物館再現「打春牛」 弘揚傳統文化
    2月2日為迎春日,河南省內鄉縣衙博物館再現「打春牛」,將這一沉澱兩千餘年的「立春日」傳統文化生動演繹。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民間習稱「打春」,標誌著春天的開始,作為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包含著一系列的祭祀禮儀和民俗活動。這與封建社會官辦歲時活動「打春牛」有直接聯繫。
  • 《龍圖騰》弘揚龍的精神 追溯華夏文化根源
    《龍圖騰》以五千年前,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徵服東方、統一萬國、創舉龍圖、肇造中國、劃地九州,實現中華各民族大融合的英雄史實為背景,描述了軒轅黃帝從一個「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孩童,成長為一個英明睿智、博愛關懷、包容豁達,受萬民愛戴的君王的傳奇故事
  • [閔行]莘莊鎮小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提升師生文化自信
    [閔行]莘莊鎮小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提升師生文化自信時間:2018/1/5 14:38:46 來源:上海市閔行區莘莊鎮小學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2017年12月29日,莘莊鎮小學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
  • 常紀慶:做好滿族醫藥非物質文化傳承是畢生使命
    【本網訊 邢明罡】由中華中醫藥文化傳承工程委員會、全民健康促進工程辦公室主辦,中城環球(北京)經濟文化發展中心、北京星禾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一聚成銘(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弘揚中華國粹 、傳承中醫文化—《中醫文化傳承》人物系列報導」活動。
  • 弘揚和善文化 促進科學發展
    和善理念源起於儒道顯學,貫通於諸子百家,在中華大地傳承數千年,歷經滄桑而不變,適逢盛世而生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應有之義,是提升國民素養、構建精神家園、建設文化強國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和善天下,天下和善。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面對種種新機遇、新挑戰,理應大力弘揚和善理念。
  • 中國傳統孝文化的現代傳承與價值轉向
    當前,為了應對日趨嚴峻的老齡問題,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孝文化建設逐漸提上日程。建設孝文化一方面體現了對於傳統孝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促成整個社會弘揚傳統孝道的良好風尚,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促進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因此,了解孝文化的建設現狀,從孝文化建設的實際案例中概略出中華孝文化的現代傳承情況,並從中提取出傳統孝文化的現代價值路徑轉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弘揚傳統文化 情暖幸福冬至 ——玉泉區西菜園小學二十四節氣之...
    一年一度的冬至如期來臨,為了讓同學們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弘揚傳統文化習俗,了解冬至節氣,培養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12月18日,玉泉區西菜園小學開展了以「弘揚傳統文化 情暖幸福冬至」為主題的二十四節氣之冬至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根據不同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形式多樣的冬至實踐活動。
  • 國粹「麻將」裡的中國傳統文化,您了解嗎?
    「國粹」麻將,是一款備受人們喜愛的休閒益智遊戲,它由我國傳統的「葉子戲」融合而成,研究者一般認為麻將從清代的」默和牌」及」碰和牌」演變而來。而在一副牌中的任何一張牌都有著自己特殊的意義和作用,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點和意境。
  • 「綠色中元,文明祭掃」之普東篇——「弘揚傳統文化,踐行中華孝道」
    在中元節到來之際,為引導社區居民進行文明祭祀、綠色祭祀,傳承和弘揚孝道文化,北辰區民政局攜手辰青啟航社工服務中心於8月24日下午在富宜裡社區開展「綠色中元,文明祭掃」之「弘揚傳統文化,踐行中華孝道」主題活動。
  •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語小故事率先行動砥礪前行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語小故事率先行動砥礪前行金羊網  作者:  2019-12-30 動漫與傳統文化的結合,為弘揚傳統文化、挖掘傳統文化
  • 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融媒體訊 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11月17日,宿松縣黃梅戲劇團走進九姑中學,開展「戲曲進校園」主題活動,受到了學校師生的好評。
  • 學畫京劇臉譜 感悟國粹魅力
    為弘揚中華民族京劇國粹,使轄區青少年更加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近日,重慶路第一社區開展了「勾畫臉譜趣識國粹」青少年寒假DIY京劇臉譜活動,吸引了轄區30餘名小朋友的參加。伴隨著時代變遷,許多記憶中的民間藝術已經越來越難看到,通過此次DIY臉譜活動,讓孩子們在鍛鍊動手能力的同時開闊了眼界,也對中國的民俗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重一社區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