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嘉佑六年,參知政事歐陽修的府上來了一位客人。但是,歐陽修很忙,他相當於副宰相,來人的官職只是尚書都官郎中,他並沒有多大興趣,正準備讓下人委婉拒絕。然而,他細細看了來人的門狀,赫然寫著一個名字——張先。
歐陽修立即出來迎接,連衣服都來不及披好,連鞋子都沒有穿好,一見到張先就滿臉堆笑道:原來是「桃杏嫁東風」郎中啊!
宋代人注重詩文,往往以對方最出名的名句相稱,而「桃杏嫁東風」則出自張先的《一叢花傷高懷遠幾時窮》: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徵塵不斷,何處認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其實,歐陽修和張先都是天聖八年(1030年)的進士,兩人在31年之前,一定是在金殿之上見過面的。但是,後來兩人互奔前程,幾乎沒有過交集,這一次是張先來到京城之後拜訪歐陽修,才有了深入的交流。
然而,不知道歐陽修知道不知道,這首他已經傳揚天下,最令他心馳神往的詞,竟然是張先年輕的時候寫給一位小尼姑的。
那是在張先年輕的時候,曾經客居洛陽,遇到過清雲庵的一位小尼姑。此時張先才華橫溢,滿腹經綸,而小尼姑卻清秀可人,貌美如花。正是在情竇初開的年紀,兩人之間產生了愛情,彼此曖昧糾纏不清。
雖然此時尚未在程朱理學的年代,但尼姑和書生在一起,畢竟太過惹眼,此時很快就在當地鬧得沸沸揚揚,傳入了清雲庵的老尼姑耳中。
老尼姑當然不能坐視敗壞門規的事情發生,她將小尼姑關在了清雲庵池塘的小島閣樓之上。
然而,張先和小尼姑仍然情愫難斷,始終不肯放棄這段感情。他們約定,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張先划船到小島之上,小尼姑再放下樓梯讓張先上樓,如此偷偷摸摸地約會戀愛。
可惜,愛情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書生和尼姑的戀愛也受到世俗人異樣的眼光,終究不能長久。在最後一次幽會之後,張先提筆寫下了前文那首《一叢花傷高懷遠幾時窮》,從此一去不會,去逐鹿他的仕途。
這首詞是張先以尼姑的身份,訴說著離愁別緒,尤其是最後一句,它跳出了一般的閨怨詩詞的格調,更多的是表達了對於愛情的執著,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壓抑人生的控訴。歐陽修就是為這首詞所傾倒,折服於官位、名望並不如自己的張先。
張先自考上進士以後,在仕途並不算如意,他一生蹉跎,官位也就止於尚書都官郎中。但是他無疑是一個幸運的人,生活在對於文人最為優厚的宋代,而且他所交往的朋友之中,除了歐陽修外,還有蘇軾、晏殊、王安石、宋祁、梅堯臣等文壇領袖。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張先一生風流,在八十歲的時候還娶了一個十八歲的小妾,他還得意地賦詩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這個小妾與他又生活了八年,為他生了兩男兩女。雖然張先仕途多不如意,但卻是最長壽的北宋詞人,活到了八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