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疾險新定義凸顯三大變化 原位癌仍沒有被納入
從文件中可以看到,重疾險新定義在兩次徵求意見後,吸收和採納了業界主要反饋,比如輕症的理賠上限較第一版徵求意見稿的20%提升至30%。不過,為了控制賠付率,原位癌依然沒有進入重疾定義範圍。新定義凸顯三大變化今年3月第一次徵求意見、6月第二次徵求意見的重疾險定義使用規範(2020版),終於要來了。
-
2020年重疾險新規 四降一限兩不保指的是什麼?
對於購買了保險的朋友來說,2020年重疾險新規還是比較在意的。那麼,四降一限兩不保指的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帶小夥伴們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四降:甲狀腺癌症-從惡性腫瘤降為輕疾,降級賠;心機梗塞-降低為輕疾,降級賠;早期精神內分泌腫瘤-降級賠;輕疾保額賠付比例-不高於重疾險20%保額,降級賠;一限:保障中重疊度高的重疾不可增加,發生率降低的疾病需註明,限制疾病數量;兩不保:刪除原位癌-不保;刪除交界性腫瘤-不保。
-
關於原位癌的這些知識,你得知道
原位癌是什麼?原位癌,也叫上皮內癌,是指癌症最原始的發作部位,除了指甲、毛髮所有的器官和組織都有可能發生原位癌。另外,原位癌有時也被稱為「0期癌」(醫學上把癌症分為0-4期,4期是最晚期,0期屬於初期)。也就是說,從嚴格意義上而言,它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癌症,而只是癌症的胚胎時期。
-
為什麼說1月31日前是購置重疾險的黃金時機
最近應該有不少朋友看到朋友圈被 「重疾險新規」 的話題狂刷屏了, 究竟是什麼回事?我們來扒一扒。 ,直接賠100%,新規定需要分級別,賠30%或者100%; (2)輕度重疾的賠付比例可以高達45%,新規定約定最高發的3種限定在30%,比如投保100萬,這裡就有15萬的差距; (3)新規標準原位癌被剔出輕症,舊規按照輕症賠付。
-
原位癌、浸潤癌都是癌!有什麼不一樣呢?
小張媽媽近幾年身體不太好,多次溝通後,媽媽終於願意去醫院。 一番檢查下來,結果顯示:宮頸原位癌,病理報告上還有一大堆看不懂的專業名詞,小張一頭霧水。 1. 原位癌、浸潤癌、原發癌、轉移癌分別是什麼意思?
-
原位癌:我不配擁有輕症姓名嗎?
主要變化,我昨天說了,就不重複了。 點擊此處,GET《重疾新定義》具體變化 今兒主要談談原位癌,這個官方輕症的棄兒。 ,, 02 首先,以官方口吻給出疾病定義是好事,但裡面有這麼一段話,我覺得很尷尬。
-
原發癌和原位癌有什麼區別?原位癌能治好嗎?很多人理解錯了
由於大家總是談癌色變,所以對很多癌症不是非常的了解,許多人會將原發癌和原位癌弄混淆,認為它們是一種疾病。雖然兩者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代表的意思卻完全不同,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原位癌實際上就是指癌變只是在表層上,並沒有深入到黏膜或者是真皮層裡,屬於癌症早期的一種情況,只要及時治療是可以治癒的。原位癌具有家族遺傳因素,若是家裡有人患上了癌症,後代患癌的概率會比較高。長期抽菸、喝酒,或者是本身有慢性疾病的人,出現原位癌的概率較高。而原發癌則是正常的細胞在一些致癌因素影響之下,慢慢的病變,繼而變成了癌細胞。
-
原位癌和原發癌,傻傻分不清楚?
別看原發癌和原位癌只有一字之差,它們各自代表的意思可是完全不相同,首先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原發癌,原發癌是相對於轉移來說。看到這裡我們也就能夠理解轉移癌究竟是什麼了。前面也說過原發癌是相對轉移來說的,轉移癌指的就是由其他某原發癌遷移到另外一個器官並繼發產生新的病灶。我們再用肝來舉例,如果患者本身是腸癌患者,但是在檢查時發現肝上新增了一個腫塊,那麼很大概率這個病灶是由腸癌細胞轉移至肝部重新生長起來,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稱之為肝轉移了。針對轉移癌的治療,大部分依據原發癌的治療方案。
-
什麼是原位癌?都有哪些?區分6種常見癌症表現,症狀持續是關鍵
對於這些朋友的疑惑我們今天就聊一聊,確實癌症早期就跟及時治療,把握治療的黃金期,其實不少癌症是可能治癒的,甚至有可能終身不復發,不必每日擔心自己處於絕症之中。但我們也要了解,不管是什麼癌症,都會突然就出現,而是有一個生長過程的,只不過這個過程人們察覺不到,靜悄悄地在患者身上生長,隨著時間進展才慢慢突顯症狀,而癌症的最初階段就可以稱為原位癌。那麼原位癌究竟是什麼呢?
-
太平洋|粵享金生,新規定義重疾但輕症還是賠20%
隨著時間一天天的過,也有更多的新規定義的重疾險開始上架了。先說這些公司都是勇者啊,因為先推出那麼後面就很容易被人當作箭靶來打。做個一樣的費率但多一些保障,或者一樣的保障比你便宜一點那不就有競爭力了嘛。 今天說的是屬於比較老牌的保險公司「太平洋人壽」的新規定義重疾:粵享金生。
-
重疾險迎新變化 眾安保險多次賠付模式提升產品性價比
新規實施在即 重新定義重疾險 據了解,重疾險新規將於2021年1月31日後正式實施,這份時隔13年的重疾新定義,以更嚴謹、科學化的方式劃分重疾與輕症的理賠條件,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服務諸如此類的理賠條件調整,讓重疾險行業的賠付標準更加清晰具體,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此外,重疾險新規還根據醫療科技水平的發展放寬了部分理賠條件,像冠狀動脈搭橋術之類的手術,理賠條件不再硬性要求進行開胸手術,而是以切開心包取而代之,體現與時俱進的改革理念。
-
重疾新規正式實施僅剩一個月,消費者該如何選擇保險產品?
12月28日,中國精算師協會發布了《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20)編制報告》,為新版重疾險提供了「使用指南」。自2007年起,時隔13年的重疾險定義迎來了改變,新規將於2021年2月1日正式實施。離重疾新規實施僅剩一個月,消費者對重疾險產品的關注度也持續上升,在直接購買舊產品,還是等待購買新產品中間也產生了疑惑。
-
女子體檢時發現肺結節,一查竟是原位癌
楚天都市報10月13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譙玲玲 劉丹 陳飛宇)近日,黃陂市民楊女士在體檢時發現肺部有結節,邊界模糊、密度欠均勻,幸好她遵醫囑及時手術,術後病理檢查發現這是原位癌。因發現及時,楊女士無需後續治療如放化療、靶向治療等。
-
老版重疾險本月31日停售 險企「擇優理賠」方案搶客
2月1日起,我們不能再銷售老定義的重疾險,新定義的重疾險對部分重疾賠付進行了調整,為了保障您的權益,過渡期,我們公司發布了『擇優理賠方案』,新老定義的理賠都可以享受。」1月5日,張女士收到了太平人壽雲南分公司一位營銷員的微信,也正是這條微信讓她堅定了買太平福祿全能保的決心。
-
還有最後20天,告別舊版重疾險
但到重疾險,我發現問題很多,主要還是涉及了這次重疾新規。1月31日,舊版重疾險就要全面下線了,對新舊定義之間的變化、重要影響是什麼,選哪個更好,大家都不算特別明確。於是這裡就把問的最多的點整理了統一回答一下。01重疾險新定義,舊定義哪個更好?新舊定義有好有壞。
-
洗澡搓破痣竟成癌 關於癌症你不能不知道的秘密
一則「洗澡搓破痣竟成癌」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話說,在江蘇宿遷第一人民醫院的病房裡,醫生正在認真地給劉先生做檢查,從他敞開的衣領處可以看到,在他左胸口靠近鎖骨的地方,有一個拇指蓋大小的黑褐色腫塊,上面還有斑駁的疤痕印記。而這裡以前是一顆黑痣。劉先生表示,三年前這顆黑痣只有小黃豆粒那麼大,去澡堂裡洗澡的時候搓破了,但他也沒當回事。
-
獨家| 重疾險新定義終審稿曝光!明確重度疾病28種,輕疾3種,險企...
在重度疾病惡性腫瘤——重度一欄,《終審稿》明確表示,下列疾病不屬於「惡性腫瘤——重度」,不在保障範圍內:(1)ICD-O-3腫瘤形態學編碼屬於0(良性腫瘤)、1(動態未定性腫瘤)、2(原位癌和非侵襲性癌)範疇的疾病,如:a.原位癌,癌前病變,非浸潤性癌,非侵襲性癌,腫瘤細胞未侵犯基底層,上皮內瘤變,細胞不典型性增生等;b.交界性腫瘤,交界惡性腫瘤
-
重疾險到底應該怎麼買?
這裡要說一點,我的一位客戶買了一款重疾險,之後因為頸椎的問題住了2次醫院,在我這裡買的重疾險沒有報銷,所以他認為買的保險無用,要退保,現在已經退保成功了。 解釋一下,當初有給客戶說附加一般醫療保險,但是客戶認為自己有醫保,不需要,所以沒有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