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五果」之一,養胃補腎健脾!《黃帝內經》都說好~

2021-01-09 瀟湘名醫

《黃帝內經》講,五穀為養,五果為助。

所謂「五果」,並不是指我們平時經常吃的蘋果、鴨梨、大香蕉,而是指五種特定的水果——桃、杏、慄、李、棗。

五種果對應不同的季節,應時而吃才能有助健康,冬季最適合吃慄子。

冬天離不開板慄

1

益氣補脾

吃進去的東西,能被我們吸收、利用,少不了脾胃的功勞。

因此,想要身體好,必須先追求「胃口好」。

研究發現板慄中含的有效成分,對人體的脾和胃腸代謝有特殊的保護作用。

而板慄提取物可改善膽固醇代謝,減少皮下脂肪堆積,阻止動脈粥樣硬化,幫助人體血管壁保持彈性。

所以說,板慄是冬日的健脾必備。

2

補腎強身

中老年人由於陽氣漸漸衰退,經常會出現腰膝酸軟、四肢疼痛等症狀,還可能會出現牙齒鬆動甚至脫落的情況,這些都是腎氣不足的表現。

如果想通過飲食來補一下腎,板慄是不錯的選擇。

因為,板慄可以幫助補充腎的後天之精氣,改善生長發育情況,防止過度衰老。

3

補充營養

板慄中含有營養豐富的蛋白質,且這些蛋白質多是由低分子量的胺基酸構成,因此板慄中的蛋白質相對於其他蛋白質更易於被人體所消化和吸收,從而起到「厚腸胃」的效果。

板慄,怎麼吃最好

板慄生吃熟吃效果不同。

一般來說,熟板慄脾腎兼補,偏於補氣。老人經常腹瀉,可以吃熟板慄進行調理。

生板慄偏於「補骨」,對於防止腰腿疼痛有比較好的療效。

慄子除了可以直接食用外,也可以和其它食材搭配,做成菜品、粥品來食用。

板慄粳米粥

材料:粳米100克、慄子200、桂圓肉15克、大棗10枚。

做法:

粳米用冷水淘洗乾淨後瀝乾,再放到冷水裡浸泡30分鐘。慄子去外殼放入冷水浸泡三小時。取出粳米和慄子放入鍋中,加入1000毫升水,用武火燒到沸騰再轉文火,煮45分鐘左右。加入桂圓肉、去核的大棗以及少量白糖,再煮10分鐘直至煮稠即可食用。

慄子的挑選

南方產的慄子個頭大,澱粉含量較高,補腎效果更強;而北方產的小慄子,含糖量高,健脾作用更強。

無論是哪種慄子,都應該買新不買陳!

看外形:有自然的光澤,底座毛絨較多的一般為新鮮的慄子。捏一捏:捏的時候感覺到很堅實就說明種仁比較飽滿;如果捏的時候感覺空說明裡面的種仁比較乾癟,可能存放的時間比較久了。搖一搖:如果能聽到聲音,同樣也說明裡面的種仁已經乾癟,質量也不是很好了。

食用注意

1

不多吃

慄子吃多了容易堆積在脾胃中,不易被脾胃運輸轉化,所以要控制吃慄子的量,每日吃慄子不宜超過10顆。

2

不涼食

板慄變涼時,其澱粉會出現「部分回生」現象,容易造成腹脹及消化不良等問題。因此,如果板慄涼了,建議加熱以後再吃。

3

辨證吃

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痞悶者,最好暫時不要服用板慄。此外,糖尿病人應少吃板慄。

來源:養生中國

【來源:新泰市中醫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教你養生:五果為助到底是哪五種水果?你吃對了嗎
    翻看《黃帝內經》,就可以發現這樣一個條文:「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這也說明我們祖先很早就認識了飲食搭配的重要性。而其中的五果,當然並不是說古人只吃五種水果,其實是為了順應五行五味以選取了五種不同性味的水果,所以才會說「氣味合而服之」,那麼到底是哪五種具有代表性的水果呢?它們又各自具有怎樣的養生之功用?
  • 《黃帝內經》記載的五菜,每種都有豐富的養生妙用,你知道幾種?
    說起日常的飲食,相信除了素食主義者以外,絕大部分朋友都是「無肉不歡」。的確,肉類以其豐富的口感和味道一直俘虜著我們的心,且從各種肉類中,我們還可以攝取身體必須的脂肪、蛋白質等營養成分。《黃帝內經》中明確記載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五穀、五果、五畜和五菜也分別對應了我們所說之穀物、水果、肉類和蔬菜。由此可見,不管是哪一種食物,其實對於我們人體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五菜為充,那麼究竟古人認為哪些蔬菜能夠起到充益精氣的養生妙用呢?1.葵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葵進行了闡述:「古者葵為五菜之主,今不復食之。」
  • 黃帝內經氣候之說和五運循環
    在黃帝內經中五天叫一候,三候叫一氣,也就是一個節氣,六氣叫一時,一時就是說的一個季節,四時就是春夏秋冬每一年的的主客氣加臨的日期、氣的盛衰、虛實的起因等情況,都是不同的,因為五行不同,則五行所化之氣不同,比如今年庚子年,主運就是金運,司天為少陰君火,在泉為陽明燥金,現在為夏至,三之氣,為少陽相火,若少陽相火淫勝治病,臨床表現為煩心,眼睛紅,欲嘔,反酸,尿血、譫妄,發熱等疾病,內經給出了相應的治則,治則就是治以鹹熱,佐以甘辛,以苦堅之。
  • 黃金養胃期時間是什麼時候?做到「3不宜、3不急」,養胃不難
    同時胃也是人體能量和營養的第一站,第一站沒有把控好,那麼身體的其他臟器也會相應的出現問題。所以養好胃很重要,人們常說的黃金養胃期,這個響亮的名稱,它是飯後半個小時的另一個稱謂,要想保持胃的健康,要做好以下所述的內容。吃飯之後不能做的三件事一、吃飯之後不能馬上起身此時猛地起身,血液驟然回流,容易引發腦出血、心臟病。
  • 《黃帝內經》中的五運六氣養生法
    運氣學說是《黃帝內經》提出來的,全稱叫五運六氣,五運是按照年天幹來預測的,六氣是按照年地支來預測的。運氣學說是我們中國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種智慧的創造,它揭示了天地宇宙和人體生命的密切關係。
  • 淺談「五果」養生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合理膳食」的健康基石早已被提出,其中《黃帝內經·素問》就有記載:「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可見「合理膳食」對於想養生保健的朋友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 修行人必讀《黃帝內經》!自古以來修行都是:一加法、一減法
    一、修行人必讀《黃帝內經》,「炁」是什麼?它是如何產生的?修行人必須讀《黃帝內經》,對醫學知識,對人體的生理結構要有所了解。修行人必須通醫理,這是「」五明」之一的「醫方明」,只有通達醫理才會知道人體經脈,修行時脈絡通暢了才能入道。
  • 《黃帝內經·靈樞》之五味篇
    2020年4月3日,抄寫《黃帝內經》第447天。今天抄寫的是《靈樞》第五十六篇《五味》。 五味,係指酸、苦、甘、辛、鹹五種味道。 因本篇主要論述了五味與五臟的配屬關係及五臟病的五味宜禁,故稱為"五味"。
  • 《黃帝內經》:人的年齡隱藏著科學密碼
    《黃帝內經》:人的年齡隱藏著科學密碼很多人不知道,人的年齡中,其實隱藏著「生命密碼」。這一點在《黃帝內經》中有關鍵性的記載,就是:男不過八,女不過七。《黃帝內經》,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系統性的理論醫著,所記載的內容素材,基本上都是依靠著老祖宗長期對於生命現象的觀察,以及臨床實踐得來的。
  • 《黃帝內經》:五畜為益,就是要多吃肉嗎?如何做好飲食平衡
    《黃帝內經》:五畜為益,就是要多吃肉嗎?如何做好飲食平衡。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國是一個美食的國度,幾千年來,總結出了數不勝數的美食做法。但從根本上來看,無論哪一種美食,其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使身體獲得更多「精微物質」,也就是我們現在說到的「補充營養」。現代科學幾乎將每一種食物的成分都弄得清清楚楚。
  •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古老的天文地理。2021辛丑牛年五運六氣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古老的天文地理。2021辛丑牛年五運六氣《黃帝內經》,現在人們多把此書稱之為——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內容覆蓋廣博,自然、生物、心理等無所不包,可謂包羅萬象,因此,喜愛傳統文化的很多人都在讀。在我國古代,一直流傳有「秀才學大夫,只要一晌午」的說法。原因在於,這些傳統文化的古籍都是相通的。
  • 陸文榮: 以《黃帝內經》挖掘中華傳統醫學智慧
    全書用「道」字達269次,這些「道」字的含義雖有差別,但總體來說都沒有脫離「一陰一陽謂之道」。綜觀中華傳統文化的寶庫,其醫與道是同源共脈的,他們都是源於自然大道。傳統醫學是顯性的醫學理論和方法,它是根據道的陰陽、五行、形神、氣血等理論而闡發的,故有「岐黃源於道」的說法。所以,《黃帝內經》中處處反映出濃厚的道學思想。
  • 《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告訴你!
    【摘要】《黃帝內經》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根據《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大致能夠看到2020年的氣候概況,經過了2019年的暖冬,庚子年將在一個極寒的春天之後,進入到相對乾旱的夏季。可以說是春寒短暫,而夏熱漫長。
  • 《黃帝內經》這樣說
    偷偷地告訴你吧,現在很多人都有精疲力盡的煩惱,在這個手機電腦說事的時代,黃色書、黃色視頻讓不少青年瀉精過量,大腦如同被抽空,簡單的食補已經不能恢復龍精虎猛。還有些人在愛情甜如蜜中,難道不想恢復最強精氣神生個健康的寶寶嗎?
  • 五果與健康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黃帝內經·素問·髒氣法時論》現在,不少人推崇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主食」的所謂「健康理念」,其實,從科學營養的角度來看,這種光吃菜少吃飯甚至不吃飯的說法是個誤區,如果形成長期習慣對身體健康是很不利的。因為,人要想獲取全面的營養,就必須吃由五穀組成的主食。 傳統中醫養生認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 黃帝內經五行五臟養生音樂【腎】之天澗
    《黃帝內經》:天有五音,人有五臟。 五行之音律,可以調理五臟之氣機,起到祛病療疾之效。 五臟能量音樂,是運用五行五音之理論創造而成,其中的音律節奏能與人體生理振動頻率和節奏產生共鳴。
  • 《黃帝內經》:治病必求於本,怎麼理解「本」?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這裡面有一個很吸引大家注意力的地方:治病必求於本。這個觀點,其實已經深入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 五行、五果、五穀、五畜、五菜、五色、五味
    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7~8月間成熟,飽滿圓潤,形態美豔,口味甘甜,是人們喜愛的傳統水果之一。它既可鮮食,又可以製成罐頭、果脯,全年食用。棗棗是鼠李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棗樹,也是棗樹的成熟果實。花小多蜜,是一種蜜源植物。果實棗,長圓形,未成熟時黃色,成熟後褐紅色。可鮮食也可製成乾果或蜜餞果脯等。營養豐富,富含鐵元素和維生素。
  • 《黃帝內經》洩露天機:女7男8,「生命密碼」暗藏在人的年齡中
    而牙齒是人體當中最為密固收斂的,它是腎氣的外現。女子先齒更後髮長,男子先髮長後齒更,這就是在說女子收斂在前,生發在後,這也是「陰」的特性之一。男子生發在前,收斂在後,這也是「陽」的特性之一《黃帝內經》教你順應天道規律,向天求壽《黃帝內經》基本理論精神包括:整體觀念、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診法治則等等。
  • 「傳統養生」五穀養精 五果助力!如何搭配才健康!
    人們日常的飲食應該如何 搭配才健康,《黃帝內經》 中早已給出了答案,其中指出: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 益,五菜為充,氣味合則服之, 以補精益氣。」這段話可謂飲食 調攝的指導綱領。 五穀包含天地精華。 「五 谷」有狹義和廣義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