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氣候之說和五運循環

2020-08-30 專注中醫經典傳承


在黃帝內經中五天叫一候,三候叫一氣,也就是一個節氣,六氣叫一時,一時就是說的一個季節,四時就是春夏秋冬,四時叫一歲,四時和五行相配,就成了一年氣候的主旋律,五行會根據時間的變化而遞變化,各主不同時令,到一年結束時,再從頭開始循環。一年有二十四氣七十二候,逐次推移,循環往復。

每一年的的主客氣加臨的日期、氣的盛衰、虛實的起因等情況,都是不同的,因為五行不同,則五行所化之氣不同,比如今年庚子年,主運就是金運,司天為少陰君火,在泉為陽明燥金,現在為夏至,三之氣,為少陽相火,若少陽相火淫勝治病,臨床表現為煩心,眼睛紅,欲嘔,反酸,尿血、譫妄,發熱等疾病,內經給出了相應的治則,治則就是治以鹹熱,佐以甘辛,以苦堅之。類似的內容在內經中十分的豐富,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氣候治病學說,聯繫天人之氣,非常宏偉,真的需要我們當代人好好研究。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告訴你!
    【摘要】《黃帝內經》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根據《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大致能夠看到2020年的氣候概況,經過了2019年的暖冬,庚子年將在一個極寒的春天之後,進入到相對乾旱的夏季。可以說是春寒短暫,而夏熱漫長。
  • 《黃帝內經》中的五運六氣養生法
    運氣學說是《黃帝內經》提出來的,全稱叫五運六氣,五運是按照年天幹來預測的,六氣是按照年地支來預測的。運氣學說是我們中國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種智慧的創造,它揭示了天地宇宙和人體生命的密切關係。
  •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古老的天文地理。2021辛丑牛年五運六氣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古老的天文地理。2021辛丑牛年五運六氣《黃帝內經》,現在人們多把此書稱之為——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內容覆蓋廣博,自然、生物、心理等無所不包,可謂包羅萬象,因此,喜愛傳統文化的很多人都在讀。在我國古代,一直流傳有「秀才學大夫,只要一晌午」的說法。原因在於,這些傳統文化的古籍都是相通的。
  •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什麼是「主氣、客氣、司天、在泉」?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什麼是「主氣、客氣、司天、在泉」?作為中醫理論的基石,《黃帝內經》不僅包含有我們比較熟悉的基礎理論部分,如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等學說,「運氣學說」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問》81篇裡,關於「運氣學說」的就佔了6篇之多。但因為其內容實在過於深奧,尤其是對古文水平逐漸降低的現代人來說,更是晦澀難懂。
  • 五運六氣-平氣之年季節當令,氣候最宜人
    六十年周期規律的總結 五運六氣不是算命,是古人對氣象觀察的總結,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氣象規律除了月節律和年節律外,最重要的就是六十甲子的節律,至於為什麼非用六十,不用三十,也不用一百二十,還真沒法考證。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7:五氣更立,各有所勝
    兵者詭道也,不得已而為之。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修德振兵治五氣,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正本清源,返樸歸真。傳道受業解惑問大道,炎黃子孫還是必須重讀「黃老學說」大道文化經典。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研讀《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原文片段:帝曰:五運之始,如環無端,其太過不及如何?岐伯曰:五氣更立,各有所勝,盛虛之變,此其常也。
  • 《黃帝內經》:「邪氣反勝」,如何根據五運六氣理論來「制邪氣」
    《黃帝內經》:「邪氣反勝」,如何根據五運六氣理論來「制邪氣」。我們都知道,中醫的最高境界就是「治未病」。不管這個目標是否能達到,但確實戳到了每個人的痛點。生活中不再有病榻纏綿之苦,更不會再有生離死別之痛。每個人都能健康快樂地生活,然後「盡其天年」乃去。可願景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我們的身邊,每天都還是存在著各種疾病的演變。更令人遺憾的是,這個趨勢,並沒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放緩,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勢。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9: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9: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盤古開天人初始,結繩記事無文字。伏羲推演易八卦,象形會意通玄機。移精變氣調陰陽,五調五色養形體。五臟角徵宮商羽,十二經脈有靈犀。九宮八卦測方位,鬥柄周轉定天時。清濁升降氣循環,能量守恆無得失。損有餘以補不足,抑強扶弱明道紀。十二時辰五音調,木火土金水化五氣。
  • 《黃帝內經》中的六氣司天模型,就是以地球為中心
    最近,學習《黃帝內經》的人多起來,有中醫愛好者,有天文學,有專家教授,氣候學的,農業的,甚至旅遊的,都有人進入來學習了解。其中,本來是秘傳部分的五運六氣,隨著研究的人多起來,也就揭開神秘的面紗了。五運六氣,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由五運:金、木、水、火、土;六氣:風、熱、暑、溼、燥、寒,組成。五運六氣的時間周期,一般都對標年周期。把年周期作為一個基本周期來衡量計算,在年之上有更大的周期,就是大司天,就是元會運世系統,那是非常龐大大時間單位。在年之下的時間周期,就是月,日,時辰,分鐘,秒鐘,這些都是。
  • 黃帝內經 | 從甲流到非典,中醫是如何通過五運六氣,預測及治療瘟疫...
    02 五運六氣對健康有哪些影響 就時運而言,中醫講究「五運六氣」。什麼叫「五運」?它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氣在天地間的運行變化。五運是由天幹來控制的,一共有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神獸話「五運六氣」
    「五運六氣」、以及「五運六氣」和我們關心的健康問題究竟有何關聯?「五運六氣」在我們熟悉的《黃帝內經》裡是有詳細記載的,用現代人的思維方式來說,五運六氣實際上古人對歷史的氣候、物候、病候變化數據進行記載,再通過手工大數據分析,提煉總結出一些氣候等的變化規律,這些研究成果用來做氣候、物候、病候等的預測。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冰火相激閃雷電,彗星隕石化塵煙。銀河明滅逝流光,清濁升降氣聚散。十二地支十二曲,五調合拍十天幹。雲舞霓裳四季歌,日月周轉道不變。大象無形有玄機,盲人摸象似曾諳。天地過客留不住,鷸蚌相爭重開戰。旁觀者清當局迷,心門頓開一念間。萬物生滅有綱紀,陰陽平衡歸本原。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5: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5: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仰望蒼穹觀天象,星河明滅逝流光。上下四方六合間,能量守恆大磁場。神機莫測有太極,正極負極分陰陽。黑洞白洞引力波,時空交錯生萬象。時間空間交相變,動態平衡天度量。一世一界一塵粒,世間風雲霧茫茫。心有宇宙見天道,象形會意識萬象。日月運轉伴五星,天音五調應五臟。
  • 《黃帝內經》陰陽五行——少陽司天之壬戊寅申年(十五)
    《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黃帝內經》小常識:五運六氣土運主管甲己年
  • 黃帝內經五行五臟養生音樂【腎】之天澗
    這是失傳已久的中醫五行 五臟 四季 養生音樂療法 這是五音調五臟的上品之藥 《黃帝內經》:天有五音,人有五臟。 五行之音律,可以調理五臟之氣機,起到祛病療疾之效。 五臟能量音樂,是運用五行五音之理論創造而成,其中的音律節奏能與人體生理振動頻率和節奏產生共鳴。
  •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歷的年、月、日制
    除了年和月的規定外,還有二十四氣和七十二候的規定。《六節藏象》說:「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即五天多叫做一候,十五天多叫傲一氣,九十天多組成一時,即一季。這就是古代曆法中傳統的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對於上述的三個規定,《五運六氣》歷是當作基本的前提而加以遵守的。除了朔望月不予提及(但不違背)外,其它兩項規定的數據都加以採用。
  • 《黃帝內經》陰陽五行——太陰司天之丁癸丑未年(二十一)
    《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黃帝內經》小常識:五運六氣土運主管甲己年
  • 陸文榮: 以《黃帝內經》挖掘中華傳統醫學智慧
    「天」字在《內經》中含義比較複雜,主要指天空、天時、自然界,同時又引申為自然的狀態、本來的面貌。究其本意主要是指獨立於人的意志之外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是不斷運動變化的物質世界。《素問•天元紀大論》說:「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揔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鹹章。」
  • 正月二十九,孝順節,拗九粥,符合《黃帝內經》五運六氣
    因為拗九粥所用材料均甘溫補脾,益氣禦寒,比如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紅糖等溫補之物,與糯米同煮,黏糯滑軟,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易於消化,有健脾、潤腸、補氣、安神、清心、養血等功效,能補氣養血、健脾暖胃,所以在寒冷的正月食用有益壽的功效。尤其適合常感疲勞、手腳冰涼、血氣不足的女性,以及年老體弱或病癒後脾胃虛弱者食用。「拗九粥」的由來與佛教中正月廿九「 目連救母」的傳說有關。
  • 黃帝內經——二十八宿、五天之氣、九星
    《五運行》引自《太始天元冊》的那段話,是為了說明五運和十幹相配。《內經》認為甲已為土,乙庚為金,丙辛為水,丁王為木,戊癸為火的原因,是因為看到天上二十八宿間有似雲似霧的五色氣,即黃色土氣,紅色火氣,白色金氣,蒼色木氣,黑色水氣的所謂五天之氣。這五色之氣各流布於有關各宿,如黃土氣流布於心尾角參四宿之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