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2021-01-09 網聞博報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冰火相激閃雷電,彗星隕石化塵煙。銀河明滅逝流光,清濁升降氣聚散。十二地支十二曲,五調合拍十天幹。雲舞霓裳四季歌,日月周轉道不變。

大象無形有玄機,盲人摸象似曾諳。天地過客留不住,鷸蚌相爭重開戰。旁觀者清當局迷,心門頓開一念間。萬物生滅有綱紀,陰陽平衡歸本原。

方寸丹田有宇宙,身似鼎爐自修煉。內外表裡氣相通,陰陽平衡心神安。經脈律動奏天音,陰陽五行自循環。五調角徵宮商羽,五臟五音流水線。

十二經脈十二律,五穀精氣五味變。道法自然守綱紀,五味養生食為天。寒熱溼燥四季風,五味失調五色亂。治病治本治五氣,因果還報雙循環。

五方木火土金水,時運流轉各有偏。四夷八荒生魔獸,中土正氣結人緣。物質現象可度量,交換估價變金錢。精神本質不可測,魂體分離命歸天。

魔道獸道非常道,叢林法則食物鏈。全科治學天人合,素心清靜塵不染。私慾泛濫生精英,追逐外物拜金錢。陰陽失衡供給側,病根就在需求端。

樂由心生樂為藥,自我康療萬靈丹。損有餘以補不足,扶正祛邪法自然。治大國若治身體,不治已亂治未亂。精神內守尊天道,正氣內存邪不幹。

所謂「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就是宇宙生態系統的周期循環。萬物生滅紅塵滾滾,歸根復命都是五運六氣陰陽之變。天地過客,和光同塵,卻有著不同的生命體驗。螳螂捕蟬,鷸蚌相爭,這都是動物本能的生存競爭叢林法則。百鳥百獸不忘初心,只是執迷於身外世界的有形物象。只有人類才能發現身外物質現象的精神本質,也才能有天人相合的魂體合一。

君不見,當年的恐龍世界,就只是物質現象的單邊循環,也就必然會導致叢林法則食物鏈供給側與需求端結構失衡的自我毀滅。山中無恐龍老虎稱霸王,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花果山美猴王騰雲駕霧西天取經,這些都是童話故事魔幻傳奇。西牛賀洲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菩提祖師,給拜師學藝的美猴王傳道受業,也都是生死輪迴單循環的邪門歪道。因此,美猴王西學東歸大鬧天宮,總是跳不出西方世界如來佛祖手掌心的五行山。火眼金睛的美猴王重回西牛賀洲取真經,手持如意金箍棒一路降妖除魔,當然就是假作真時真亦假了。

東南西北中,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剋,五行山雨霧繚繞空空色色虛虛實實。鬥轉星移,西牛賀洲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又生出了新的衣冠禽獸妖魔鬼怪。恐龍和老虎的獠牙利爪,經過科技創新就變成了奪命攝魂的戰爭武器和貨幣法術。文以載道盜亦有道,法術萬變道不變,依舊是叢林法則食物鏈供給側與需求端結構失衡的單邊循環。「天人分離分科治學」的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知識精英,追逐外物慾壑難填,根本不懂人類社會生態系統內外表裡雙循環的陰陽平衡。因此,就釀成了「錢吃人」的社會老齡化和人口負增長末日危機,而且還不斷製造著抑鬱症、自閉症、偏執症、強迫症、焦慮症、恐慌症和狂躁症的精神病毒邪氣。

正本清源,返樸歸真。傳道受業解惑問大道,炎黃子孫還是必須重讀「黃老學說」大道文化經典。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研讀《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原文片段:

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濁氣在上,則生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於味。

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味厚則洩,薄則通。氣薄則發洩,厚則發熱。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這段話大意就是:

黃帝說:陰陽是宇宙世界天地運動的大道,是萬物的綱紀,是萬象變化的起源,是萬物生滅的本因,是神明之所在。調治人體系統血氣循環陰陽失衡的病變,就必須把握這個根本。從宇宙自然生態大系統來看,陽氣積聚上升為天,陰氣積聚下沉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寒到極點就會生熱,熱到極點就會生寒。寒氣會產生濁陰,熱氣又會產生清陽。人體系統清陽熱氣積壓在下面不能上升,就會發生腹瀉疾病。濁陰寒氣浮在上面不能不降,就會發生滯脹疾病。陰陽上下顛倒,就必然會產生血氣逆反的病症。

在宇宙自然生態系統中,陽熱清氣上升為天,陰寒濁氣下沉為地。地氣蒸發上升為雲,天氣凝聚下降為雨。雨來自地氣,雲來自天氣。人體系統陽熱清氣來自上竅,陰寒濁氣來自下竅。陽熱清氣發散於腠理,陰寒濁氣遊走於五臟。陽熱清氣充實四肢,陰寒濁氣滋養六腑。

水屬陰,火屬陽。在人體生命系統中,陽化為氣,陰化為味。食物美味能滋養形體,身體又能產生陽氣。陽氣化為精,精又化為氣。精來自於食物的陽氣,人體吸收食物美味生產精,精氣又滋養著形體。如果飲食五味失調,形體就會消弱。陽氣不足,精神就會萎靡。精氣不足,又會導致飲食五味失調。

味屬陰,出於人體下竅。氣屬陽,出於人體上竅。味重者為純陰,味輕者為陰中之陽。氣厚者為純陽,氣薄者為陽中之陰。味重會導致陰氣外洩,味輕則能使體內血氣循環通暢。氣薄會導致陽氣外洩,氣厚則會產生熱症。如果陽熱火氣過盛,就會使精氣衰弱。只有通過瀉火調治,才能使精氣旺盛。火盛傷精氣,精氣不足又會傷陽氣。火盛會使精氣耗散,通過瀉火調治就可以滋補精氣。

問道啟示:

自從「盤古氏開闢鴻蒙」,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的公有制計劃經濟初級階段,曾經長期處於「結繩記事」的石器時代。然而,華夏先民們道法自然以正治國,卻率先實現了全民健康自均自衡的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經過「有巢氏教民建房築屋」和「燧人氏教民鑽木取火」,再經「華胥氏教民結繩織衣」和「伏羲氏教民推演易八卦」,直至「神農氏嘗百草教民稼穡」和「軒轅氏修德振兵治五氣」,就逐漸形成了「全科治學天人合一」的大道文化知識體系,也給後世留下了「陰陽五行說」大道醫術非物質文化遺產。

自從「堯舜禹之變」的「夏禹傳子家天下」開始,奴隸制小康社會「天子分封建藩」的君臣等級禮法教化,就形成了「天人分離分科治學」的非常道知識體系,也就形成了私有制社會供給側與需求端結構失衡的「禮崩樂壞」天下興亡歷史周期律。天下大亂「百家爭鳴」,群雄爭霸「尊王攘夷」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戰衡戰準戰流戰權戰勢」的貨幣貿易戰爭。合縱連橫內循環與外循環的大國博弈,就是單邊主義與多邊主義的「春秋無義戰」。

秦始皇橫掃天下創建「大一統」中央集權制,當然就包括「六國貨幣歸秦幣」。經過「漢承秦制」改朝換代,「白登之圍」的「漢匈和親」,就有了國際貿易「貢歲幣」的雙循環。又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釀成了三國兩晉南北朝「五胡亂華」的民族災難。直到「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崖山之難」和吳三桂「引狼入室」,就有了「鴉片貿易戰爭」的「西學東漸」和「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些內循環與外循環的歷史教訓,都是私有制社會供給側與需求端結構失衡的惡性循環。

自從「文藝復興」和哥倫布船隊殖民徵服「新大陸」的奴隸買賣「世界自由貿易」狂飆突進以來,「天人分離分科治學」的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文化殖民侵略戰爭,就是全球化「割韭菜」流水線科技創新的「春秋無義戰」,也同樣是私有制社會供給側與需求端結構失衡雙循環的惡性循環。因此,就釀成了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全球化新冠瘟疫人道災難。

撫今追昔,現代網絡信息高科技,確實要比石器時代先進發達。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也沒有製造供給側「產能過剩」的貨幣法術。然而,上古大同社會卻能夠實現全民健康自均自衡的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那麼,自從「堯舜禹之變」的「夏禹傳子家天下」開始,五千年來人類文明是在進步還是在倒退?社會發展究竟應該追求人人健康幸福,還是應該追求個人佔有物質財富的需求端與供給側結構失衡危機?這個問題,就是「世界五千年未有之變局」的靈魂拷問。

正本清源,返樸歸真。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正氣內存,邪不可幹。扶正祛邪,道不外求。消除個人命運的挫折和苦難,走出自然天性與世俗習性矛盾衝突的精神困惑,激活內心深處的自然天性靈氣,自我康療兼濟天下。問道大課堂,讓我們通過學習《黃帝內經》共同獲得健康生活的幸福和快樂。

相關焦點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9: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9: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盤古開天人初始,結繩記事無文字。伏羲推演易八卦,象形會意通玄機。移精變氣調陰陽,五調五色養形體。五臟角徵宮商羽,十二經脈有靈犀。九宮八卦測方位,鬥柄周轉定天時。清濁升降氣循環,能量守恆無得失。損有餘以補不足,抑強扶弱明道紀。十二時辰五音調,木火土金水化五氣。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5: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5: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仰望蒼穹觀天象,星河明滅逝流光。上下四方六合間,能量守恆大磁場。神機莫測有太極,正極負極分陰陽。黑洞白洞引力波,時空交錯生萬象。時間空間交相變,動態平衡天度量。一世一界一塵粒,世間風雲霧茫茫。心有宇宙見天道,象形會意識萬象。日月運轉伴五星,天音五調應五臟。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5: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5: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五星相伴日月行,寒來暑往有節令。陰陽平衡四季順,天氣正常地安寧。萬物興亡周復始,物極必反逐光影。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剋扭虧盈。五方東南西北中,五色變化地氣靈。十二時辰十二律,五音五調傳五情。人體五臟藏五志,五氣脈動十二經。十二律呂四季歌,形神相合應時令。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2:氣裡形表,而為相成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2:氣裡形表,而為相成也一元復始新氣象,混沌初開分陰陽。九盈九墟九重天,三清三濁三升降。一世一界一輪迴,一暖一熱變寒涼。雲聚雲散洗塵埃,星河浩淼逝流光。天地交合生萬物,四季循環演興亡。逢春生發夏成長,遇秋收斂冬歸藏。自然天道化人道,形聲會意明綱常。河圖洛書無文字,天文天倫有垂天象。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8:人有三部,部有三候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8:人有三部,部有三候有無相生玄又玄,道化陰陽清濁辨。三生萬物循本末,歸根復命回原點。一元復始氣象新,恍若盤古重開天。九宮八卦分九野,鬥柄周轉成方圓。五星相伴日月行,四時八節寒熱變。陰濁沉降凝大地,陽清升華聚蒼天。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味酸苦甘辛鹹。十二時辰五音調,五行生剋氣循環。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7:五氣更立,各有所勝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7:五氣更立,各有所勝有物混成問先天,誰知後世前生緣?滾滾紅塵身外物,光怪陸離迷人眼。陰濁凝結供給側,慾壑難填需求端。得失算計費心機,糊塗生來糊塗還。天道天理有綱紀,虛虛實實陰陽變。損有餘以補不足,能量守恆氣循環。十二律呂天籟曲,十二時辰妙音傳。同頻共振引力波,心有靈犀結善緣。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6: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6: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太虛無極道生一,陰陽易變藏玄機。三生萬物數不盡,雲聚雲散周復始。冰火相激隕石雨,煙塵飄散漫天際。大氣環流四季風,五行生剋自更替。萬物生滅似無常,能量守恆有綱紀。十二時辰五色譜,天幹循環配地支。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剋得復失。脈衝長波換短波,脈動頻率分高低。
  • 《黃帝內經》:陰陽者,萬物之綱紀,理解陰陽才能養生
    《黃帝內經》:陰陽者,萬物之綱紀,理解陰陽才能養生。《素問.陰陽應像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於是,在傳統養生方式裡,對於「陰陽」的提及幾乎是無所不在的。每個想要健康長壽的人,必然需要調理體內的陰陽,使之達到一種陰陽平衡、陰平陽秘的境界。但是,什麼是陰陽呢?
  • 從《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感受天地萬象
    在《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中,黃帝直接說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 陸文榮: 以《黃帝內經》挖掘中華傳統醫學智慧
    全書用「道」字達269次,這些「道」字的含義雖有差別,但總體來說都沒有脫離「一陰一陽謂之道」。綜觀中華傳統文化的寶庫,其醫與道是同源共脈的,他們都是源於自然大道。傳統醫學是顯性的醫學理論和方法,它是根據道的陰陽、五行、形神、氣血等理論而闡發的,故有「岐黃源於道」的說法。所以,《黃帝內經》中處處反映出濃厚的道學思想。
  • 《黃帝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百病的起因,無非一個
    #黃帝內經裡的養生名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醫養生也逐漸被大家所喜愛。其實,不管人類如何進化,對健康長壽的追求,是永遠不會變的即使在遙遠的古代,人類文明還不是那麼發達的時候,古人就開始總結健康長壽相關的知識,試圖找到疾病發生的原因,以更好地為人類的健康服務。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裡,就有很多關於疾病形成、健康養生的論述。
  • 《黃帝內經》:治病必求於本,怎麼理解「本」?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這裡面有一個很吸引大家注意力的地方:治病必求於本。這個觀點,其實已經深入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 《易經》與《黃帝內經》相通,有3點精華智慧,領悟的人受益一生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仔細品讀簡短的7句話,可以看出古人對於天地的那份熱愛,以及對於自然規律的研究程度之深入。整段話的意思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人的行為要符合自然規律。
  • 人身陰陽五行通行於天地(附語音)
    (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我們繼續看原文:「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這裡面的「其生五」,「其」指的是自然界,代指天地。「生」指的是化生、衍生的意思。
  • 易以道陰陽——陰陽是中國文化的基石
    陰陽符號的創立陰陽符號的創立可以上溯到伏羲的「一畫開天」。根據孔子在《繫辭傳》中的記載: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 《黃帝內經》土樞四象數術藏府觀考釋
    脾胃居於樞紐和核心地位,乃源於太極之祖氣,為人身之中氣,四藏生化皆藉其元氣。此圖式最能完美的表達出《內經》的數術藏府模型,堪稱《內經》數術藏府觀的最佳詮釋。提要:本文主要研究《黃帝內經》以中土(脾胃)為樞的藏府模型與數術思想之間的關係。古代醫術屬於方技範疇,數術、方技兩者則合稱為「方術」。
  • 央視《解讀<黃帝內經>長壽篇》
    3月20日至4月8日,每日中午12:00(每晚24:00重播),中央電視臺十套科教頻道(CCTV10)《百家講壇》欄目,《解讀長壽篇》,與大家一同探尋中醫養生長壽之道!從古至今,人們在追求健康長壽的道路上不斷研究與探索,希望能夠身強體健、益壽延年。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讓我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 《黃帝內經》陰陽五行——少陽司天之壬戊寅申年(十五)
    《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黃帝內經》小常識:五運六氣土運主管甲己年
  • 《黃帝內經》陰陽五行——太陰司天之丁癸丑未年(二十一)
    《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黃帝內經》小常識:五運六氣土運主管甲己年
  • 易經入門:陰陽學說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入道之基
    易經入門:陰陽學說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入道之基一直有朋友留言讓我以通俗的語言,寫一寫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學說」。陰陽對於學習《易經》等學習傳統文化非常重要,可以說對陰陽的理解是基礎的基礎。陰陽,是整個宇宙的簡練概括總結陰陽,是我國傳統文化對於整個宇宙的簡練概括和總結。在《詩經》中已有「既景乃崗,相其陰陽」的說法,可見陰陽觀念流傳之久;而《易傳》中的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和《道德經》中的「萬物負陰而抱陽」則可以看出陰陽觀念流傳之廣。無論在儒學還是道家,陰陽都是重要的基礎概念,今天的學術中則把陰陽稱為我國古代哲學中的矛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