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陰陽五行——太陰司天之丁癸丑未年(二十一)

2021-01-21 守中國學

《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黃帝內經》小常識:五運六氣

土運主管甲己年

金運主管乙庚年

水運主管丙辛年

木運主管丁壬年

火運主管戊癸年

 

子午年是少陰司天,熱氣主令

醜未年是太陰司天,溼氣主令

寅申年是少陽司天,相火主令

卯酉年是陽明司天,燥氣主令

辰戌年是太陽司天,寒氣主令

巳亥年是厥陰司天,風氣主令

 

《黃帝內經》小常識:天符和歲會

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酉,水運臨子,所謂歲會,氣之平也。

土運之歲,上見太陰;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陰;金運之歲,上見陽明;木運之歲,上見厥陰;水運之歲,上見太陽。天之與會也,故《天元冊》曰天符。

 

原文:

帝曰:善。太陰之政奈何?

岐伯曰:醜未之紀也。

太陰,少角,太陽,清熱勝復同,同正宮。丁丑,丁未,其運風清熱。少角(初角),太徵,少宮,太商,少羽(終)。

太陰,少徵,太陽,寒雨勝復同。癸丑,癸未,其運熱寒雨。少徵,太宮,少商,太羽(終),太角。

 

每逢醜未的年份都是太陰溼土司天。它包含丁丑年,丁未年,癸丑年,癸未年,己丑年,己未年,乙丑年,乙未年,辛丑年,辛未年等共計十年。

丁丑年丁未年,太陰溼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丁壬屬木運,丁是陰年,因此運為少角。木運不及,金克木,則金之清氣成為勝氣,木生火,清氣之後,火之熱氣來復,這兩年的勝氣,復氣相同。木運不及,土不受克,司天之氣行使職權,所以與土運平氣相同。這兩年都是運氣為風,勝氣為清,復氣為熱,客運的五步為:初運少角,二運太徵,三運少宮,四運太商,終運少羽。主運五步與客運五步相同,起自少角,終於少羽。

癸丑年,癸未年太陰溼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戌癸屬火運,癸為陰年,所以運為少徵。火運不及,水克火,水之寒氣成為勝氣,火生土,勝氣之後,土之雨氣來復,這兩年的勝氣,復氣相同。這兩年情況相同,都是運氣為熱,勝氣為寒,復氣為雨。客運的五步為:初運少徵,二運太宮,三運少商,四運太羽,終運太角。主運的五步為:初運太角,二運少徵,三運太宮,四運少商,終運太羽。

 

本公眾號「守中國學」的所有內容僅供學習交流所用。也可以加本人的微信號(332542767),也可以發郵件(332542767@qq.com)一起探討《黃帝內經》,有什麼不妥之處多包涵!

本公眾號以《黃帝內經》原文為基礎,分別從陰陽五行,望聞問切,五臟六腑,經脈,針刺以及常見病等板塊按照不同分類深入解讀,可以從標題就能看出來,如果需要其他方面的可以翻看歷史分類文章進行繼續閱讀。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如喜歡本文章請關注請轉發謝謝!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陰陽五行——太陰司天之己乙辛丑未年(二十二)
    金運主管乙庚年水運主管丙辛年木運主管丁壬年火運主管戊癸年 子午年是少陰司天,熱氣主令醜未年是太陰司天,溼氣主令寅申年是少陽司天,相火主令卯酉年是陽明司天,燥氣主令辰戌年是太陽司天,寒氣主令巳亥年是厥陰司天,風氣主令 《黃帝內經
  • 《黃帝內經》陰陽五行——少陽司天之壬戊寅申年(十五)
    《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第七十一 《黃帝內經》小常識:五運六氣土運主管甲己年
  •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什麼是「主氣、客氣、司天、在泉」?
    《黃帝內經》:五運六氣,什麼是「主氣、客氣、司天、在泉」?作為中醫理論的基石,《黃帝內經》不僅包含有我們比較熟悉的基礎理論部分,如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等學說,「運氣學說」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問》81篇裡,關於「運氣學說」的就佔了6篇之多。但因為其內容實在過於深奧,尤其是對古文水平逐漸降低的現代人來說,更是晦澀難懂。
  • 《黃帝內經》中的五運六氣養生法
    每年五個階段按照五行太少相生的次序排列運行,五個階段依次為角、徵、宮、商、羽。如果是第一步是太角,第二步就是少徵,第三步就是太宮……如果第一步是少角,第二步就是太徵,第三步就是少宮……這就是太少相生。 六氣,傳下來的特殊曆法 六氣是一種特殊的曆法, 幾近失傳,幸虧被《黃帝內經》傳承下來。
  • 五天之氣的內涵和五行含義以及五運六氣的來源
    《黃帝內經》有言: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氣。五天之氣貫穿宇宙的最宏觀到最微觀,那麼五天之氣是如何和五行四季對應起來的?五氣經天圖所描述的是,虛界(負質量物質)之五行(甲木丙火戊土庚金壬水)與實界(正質量物質)之五行(乙木丁火己土辛金癸水)合化作用。其合化作用具體為:甲己化土(黃色之氣)、以庚化金(白色之氣)、丙辛化水(黑色之氣)、丁壬化木(青色之氣)、戊癸化火(紅色之氣),成為宇宙萬物之合化五行氣場,這就是「十天幹五合化行」的本源與機制原理 。
  • 黃帝內經——二十八宿、五天之氣、九星
    《內經》認為甲已為土,乙庚為金,丙辛為水,丁王為木,戊癸為火的原因,是因為看到天上二十八宿間有似雲似霧的五色氣,即黃色土氣,紅色火氣,白色金氣,蒼色木氣,黑色水氣的所謂五天之氣。這五色之氣各流布於有關各宿,如黃土氣流布於心尾角參四宿之上等等。二十八宿又與地上以幹支和乾坤巽艮排列的24萬相對應,所以黃色土氣流布於甲已的方位,因而有甲已土運等等。這實際上就是古代式盤的種。
  • 人身陰陽五行通行於天地(附語音)
    這三個經分別是手太陰經、手少陰經、手厥陰經;腳也是一樣,古人不叫腳,叫做足,足太陰經、足少陰經、足厥陰經,就是手足有太陰、少陰、厥陰,那麼手足還有太陽、陽明、少陽,人體就是陰陽各三,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陰陽各三再乘以二,那就是六。所以說,這裡邊講的「其氣三」,後人大多數認為是屬於太陽、少陽、陽明和太陰、少陰、厥陰這樣一種劃分,講的完全就是人體陰陽的氣的盛衰變化,所以叫做「其氣三」。
  • 《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告訴你!
    【摘要】《黃帝內經》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根據《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大致能夠看到2020年的氣候概況,經過了2019年的暖冬,庚子年將在一個極寒的春天之後,進入到相對乾旱的夏季。可以說是春寒短暫,而夏熱漫長。
  • 《易經》和《黃帝內經》相通,謹記3條精華,一生都會受益!
    我當時讀完《易經》,又接著讀《黃帝內經》,發現二者是相通的。孫思邈說: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的確如此。有讀者問,如何找到《易經》和《黃帝內經》相通的關鍵點?這節課,我和大家分享3條精華。1、易經八卦、五行和人體的關係。離卦,五行屬火,對應人體內舍是:心,外在是:脈。
  • 黃帝內經五行五臟養生音樂【腎】之天澗
    這是五音調五臟的上品之藥 一曲終了,病退人安。 《黃帝內經》:天有五音,人有五臟。 五行之音律,可以調理五臟之氣機,起到祛病療疾之效。 五臟能量音樂,是運用五行五音之理論創造而成,其中的音律節奏能與人體生理振動頻率和節奏產生共鳴。
  • 從《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感受天地萬象
    在《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中,黃帝直接說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 黃帝內經氣候之說和五運循環
    在黃帝內經中五天叫一候,三候叫一氣,也就是一個節氣,六氣叫一時,一時就是說的一個季節,四時就是春夏秋冬,四時叫一歲,四時和五行相配,就成了一年氣候的主旋律,五行會根據時間的變化而遞變化,各主不同時令,到一年結束時,再從頭開始循環。
  • 《黃帝內經》中的六氣司天模型,就是以地球為中心
    最近,學習《黃帝內經》的人多起來,有中醫愛好者,有天文學,有專家教授,氣候學的,農業的,甚至旅遊的,都有人進入來學習了解。其中,本來是秘傳部分的五運六氣,隨著研究的人多起來,也就揭開神秘的面紗了。把年周期作為一個基本周期來衡量計算,在年之上有更大的周期,就是大司天,就是元會運世系統,那是非常龐大大時間單位。在年之下的時間周期,就是月,日,時辰,分鐘,秒鐘,這些都是。我們現在就來詳細的講述,以年為周期的六氣輪迴規律和數理模型。
  • 《黃帝內經》:陰陽者,萬物之綱紀,理解陰陽才能養生
    《黃帝內經》:陰陽者,萬物之綱紀,理解陰陽才能養生。《素問.陰陽應像大論》: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於是,在傳統養生方式裡,對於「陰陽」的提及幾乎是無所不在的。每個想要健康長壽的人,必然需要調理體內的陰陽,使之達到一種陰陽平衡、陰平陽秘的境界。但是,什麼是陰陽呢?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冰火相激閃雷電,彗星隕石化塵煙。銀河明滅逝流光,清濁升降氣聚散。十二地支十二曲,五調合拍十天幹。雲舞霓裳四季歌,日月周轉道不變。大象無形有玄機,盲人摸象似曾諳。天地過客留不住,鷸蚌相爭重開戰。旁觀者清當局迷,心門頓開一念間。萬物生滅有綱紀,陰陽平衡歸本原。
  • 《黃帝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百病的起因,無非一個
    #黃帝內經裡的養生名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醫養生也逐漸被大家所喜愛。其實,不管人類如何進化,對健康長壽的追求,是永遠不會變的即使在遙遠的古代,人類文明還不是那麼發達的時候,古人就開始總結健康長壽相關的知識,試圖找到疾病發生的原因,以更好地為人類的健康服務。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裡,就有很多關於疾病形成、健康養生的論述。
  • 《黃帝內經》土樞四象數術藏府觀考釋
    方技則著重人道的認識(資料圖)1、土樞四象數術藏府觀的圖文表達土樞四象者,即五行以中土為樞而司四象,圓轉不息,周流六虛,其為易學數術之核心理論模型。《黃帝內經》以脾胃為中土、樞紐,肝心肺腎四藏為四象,故土樞四象亦名為以中土為樞、以脾胃為樞的藏府模型。《素問·刺禁論》即曰:「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為之使,胃為之市。」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2:氣裡形表,而為相成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2:氣裡形表,而為相成也一元復始新氣象,混沌初開分陰陽。九盈九墟九重天,三清三濁三升降。一世一界一輪迴,一暖一熱變寒涼。雲聚雲散洗塵埃,星河浩淼逝流光。天地交合生萬物,四季循環演興亡。逢春生發夏成長,遇秋收斂冬歸藏。自然天道化人道,形聲會意明綱常。河圖洛書無文字,天文天倫有垂天象。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8:人有三部,部有三候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8:人有三部,部有三候有無相生玄又玄,道化陰陽清濁辨。三生萬物循本末,歸根復命回原點。一元復始氣象新,恍若盤古重開天。九宮八卦分九野,鬥柄周轉成方圓。五星相伴日月行,四時八節寒熱變。陰濁沉降凝大地,陽清升華聚蒼天。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味酸苦甘辛鹹。十二時辰五音調,五行生剋氣循環。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9: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49: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盤古開天人初始,結繩記事無文字。伏羲推演易八卦,象形會意通玄機。移精變氣調陰陽,五調五色養形體。五臟角徵宮商羽,十二經脈有靈犀。九宮八卦測方位,鬥柄周轉定天時。清濁升降氣循環,能量守恆無得失。損有餘以補不足,抑強扶弱明道紀。十二時辰五音調,木火土金水化五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