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女不過七,男不過八?《黃帝內經》:人的年齡隱藏著科學密碼

2021-01-09 佳佳樂多

啥是女不過七,男不過八?《黃帝內經》:人的年齡隱藏著科學密碼

很多人不知道,人的年齡中,其實隱藏著「生命密碼」。這一點在《黃帝內經》中有關鍵性的記載,就是:男不過八,女不過七。

《黃帝內經》,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系統性的理論醫著,所記載的內容素材,基本上都是依靠著老祖宗長期對於生命現象的觀察,以及臨床實踐得來的。

自然、防病、攝生、生理、臟腑、經絡、病證、診斷治療、中藥、方劑、導引、針灸等等無所不包,以及五運六氣等等學說應有盡有,可以稱之為是中醫理論的來源。

而所謂「男不過八,女不過七」,是指女子每隔7年,生理上會發生一次很明顯的改變;而男子是每隔8年會出現一次生理上的大變化。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在討論人的生育能力時,首次提出這一觀點。

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就是:男人每過上8年,就是一個周期,而女人就是每過上7年就是一個周期。

這裡的而女7就是女人的49歲,《黃帝內經》中關於女性是這樣記載的: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女人到了49歲,就已經身體衰老了,並且女人的最佳生育年齡是28歲。也就是說,女子到了49歲,就喪失了生育能力,身體也會出現明顯的變化,尤其是衰老的特徵越來越明顯。

男人則不同,男人三八」(24歲)後,身體發育進入旺盛期,至「四八」(32歲)達到巔峰狀態。男子的衰老,則從「五八」(40歲)開始。到「八八」(64歲)後,「天癸盡」,生育能力終止。

《黃帝內經》中是這樣記載的:「八八,則齒發去」,意思就是男性到了六十四歲之後,身體機能就開始下降,不會再有以往的經歷了。

所以民間還有句俗語,叫做: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

《黃帝內經》提出的「女七男八」的生理周期理論,基本上與實際相符。

們本來以為這些男女身體以及年齡上的秘密,是在中國醫術發達之後才發現的,但是現在看來這些秘密我們的古人早就發現了!

數千年前的古人對人體的生長進行了如此多的研究,讓人佩服不已,不得不說,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人類的財富。

《黃帝內經》有非常大的研究價值,不僅奠定了中醫理論的基礎,還影響了西醫的發展。

我們看《黃帝內經》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熟知自己的身體狀況,要是生活中有不舒服的地方,也可以按照上面的法子,儘快得到治療。

《黃帝內經》對於我來說,不僅僅是一部醫學寶典,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治病的法子。

關鍵是還能明白醫術背後的道理,那就是做什麼事情都要未雨綢繆,就像得了病才知道痛苦!

很多人想養生,但又擔心網上流傳的各種養生知識知識可信度存疑,我就給我的朋友們推薦了《黃帝內經》。

這可是我們中國的大智慧,屬於「三大上古奇書之一」,在日本被稱為國寶,韓國也稱為是「醫學聖經」,我們學習用來養生再好不過了。

不過老顧身邊也有很多朋友抱怨說,這《黃帝內經》的原版是文言文,裡面的技藝高超,但是我們普通人很難看懂。一般推薦大家看一看我正在看的《圖解黃帝內經》。

這一版本的,是全注全譯+圖解版本的《黃帝內經》。裡面是通俗易懂的白話文,還有幾百張彩圖用來講解,這樣即使是普通人,很容易就能學會。

成立於1980年的中央級出版社,也是國家唯一出版中醫古籍的出版社,尊重原著是必須的,它會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教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翻看。

將其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想要掌握「生命密碼」,學習養生的朋友,可以選擇《圖解黃帝內經》來看。一本僅需要75塊錢,就是一頓飯錢,無論是拿來閱讀還是收藏都非常合適!

想看的夥伴們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購買啦!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洩露關鍵:女7男8,年齡裡居然隱藏著「生命密碼」
    《黃帝內經》洩露關鍵:女7男8,年齡裡居然隱藏著「生命密碼」而很多人不知道,人的年齡中其實隱藏著:「生命密碼。」,後來有很多醫學著作裡面的觀點,其實都有《黃帝內經》的影子。
  • 《黃帝內經》洩露天機:女7男8,「生命密碼」暗藏在人的年齡中
    《黃帝內經》是以醫學原理為核心,集合文學、哲學與史學的巨著,藏著中國人的生命密碼。將對治中國人的病因、病理和診療方法,凝練成一套完整而深刻的認知體系。中醫核心理論的源頭,陰陽五行、脈象、藏象、經絡學等皆來源於此。
  • 農村老人說「男不過三怕屬雞,女不過四怕屬羊」是什麼意思?
    這幾天憋悶在家裡沒啥可玩的,研究了好多農村的老話,因為覺得有意思,很多又看不明白,就拿來向老人們討教,其中就有這句「男不過三,女不過四」,只不過題主加上了個「男不過三怕屬雞,女不過四怕屬羊」,不知道大家當地有沒有這種說法,且聽我來分析一下我們這裡對這句俗語的解釋。
  • 老話說:男不過三,怕屬雞,女不過四,怕屬羊。古人的宿命論
    《兒女英雄傳》引言古人都很信命,認為人的命運是上天註定的。而且根據男女出生年份以及時間的不同,歸結出不同的屬相以及八字。人們覺得屬相以及八字正是命運的種種表象。在現代人眼中,古人的宿命論似乎沒有什麼道理,他們有這樣觀念是因為對大自然認知能力較低。古人曾經說過一句俗語:男不過三,怕屬雞,女不過四,怕屬羊,為啥怕屬羊。到底該如何理解呢?
  • 《黃帝內經》陰陽二十五人(七)
    35 來源: 雷子美食記 舉報   【靈樞篇】陰陽二十五人(
  •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昔在黃帝,生而神靈」
    我們肉眼可以看到的一切人事物,都叫表相,也叫假象。我們人人生而具足的本性,能生萬法,妙用無極,湛然不動。中國的禪宗講明心見性,識自本心、見性成佛,在《黃帝內經》講「真」,就是揭示出一切事物的本來面目。「論」:是把至理一一闡述明白。今天我們把「上古天真論」這幾個字理解透了,也可以明心見性。這其中的道理,大家好好悟一悟。
  • 陸文榮: 以《黃帝內經》挖掘中華傳統醫學智慧
    所以,《黃帝內經》中處處反映出濃厚的道學思想。一、 「天人相應」的宇宙觀「天」與「人」是中國哲學中的一對主要範疇,研究天人問題,是中國哲學的重要內容。《黃帝內經》有關「天」「人」的論述,集中反映出它的天道觀、宇宙論思想。「天」字在《內經》中含義比較複雜,主要指天空、天時、自然界,同時又引申為自然的狀態、本來的面貌。
  • 修行人必讀《黃帝內經》!自古以來修行都是:一加法、一減法
    一、修行人必讀《黃帝內經》,「炁」是什麼?它是如何產生的?修行人必須讀《黃帝內經》,對醫學知識,對人體的生理結構要有所了解。修行人必須通醫理,這是「」五明」之一的「醫方明」,只有通達醫理才會知道人體經脈,修行時脈絡通暢了才能入道。
  • 《易經》與《黃帝內經》相通,有3點精華智慧,領悟的人受益一生
    古代先哲的「天人合一」思想,時至今日仍然是現代科學的研究方向,在易、黃兩書中相通現在人們提到「天人合一」,一般將其歸結為哲學思想,是我們文化的重要基礎內涵。而現代科學所講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與天人合一的思想,有某種程度的一致性。
  • 《黃帝內經》:天人合一,理解了才是「真人」,更有健康
    我們人作為生活在天地之中的微小生物個體,在無邊無際的自然面前,如何做才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呢?這個問題,《黃帝內經》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觀念。內經認為,人和自然是有機地、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想要更健康,只能「順應天時」,不可「逆天行事」。
  • 《黃帝內經》:治病必求於本,怎麼理解「本」?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這裡面有一個很吸引大家注意力的地方:治病必求於本。這個觀點,其實已經深入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8:人有三部,部有三候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8:人有三部,部有三候有無相生玄又玄,道化陰陽清濁辨。三生萬物循本末,歸根復命回原點。一元復始氣象新,恍若盤古重開天。九宮八卦分九野,鬥柄周轉成方圓。五星相伴日月行,四時八節寒熱變。陰濁沉降凝大地,陽清升華聚蒼天。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味酸苦甘辛鹹。十二時辰五音調,五行生剋氣循環。
  • 央視《解讀<黃帝內經>長壽篇》
    被譽為中醫學第一經典的《黃帝內經》,不但奠定了中醫獨特的診療體系,更奠定了中醫特有的養生延年思想。而在當下,我們應當如何正確認識中醫的養生之道?如何恰當運用中醫的延年之法?如何借鑑古人的追求長壽方式?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保健方法?如何更好地保持健康、預防疾病?這些問題都可以從《黃帝內經》中尋找答案。
  • 人能活多久?俗語說「人老兩年坎」,易經講邁過2個年齡段有福氣
    關於《易經》,有人贊其為「群經之首」,內容浩大、廣闊,助人把握天時、地利、人和。古往今來,諸多賢能之士無不對《易經》讚賞有加。當然,以今天的角度看待《易經》,還需批判地借鑑、吸收。「生兩儀,列四象,衍生八卦」,《易經》的範圍很大,既包括經國緯政,也包括人的壽命與健康。對於古代方士來說,修煉之初必讀《易經》。那麼,《易經》與人年齡、壽命究竟有何關聯?
  • 《黃帝內經》的「五運六氣」告訴你!
    【摘要】《黃帝內經》指出「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根據《黃帝內經》五運六氣,大致能夠看到2020年的氣候概況,經過了2019年的暖冬,庚子年將在一個極寒的春天之後,進入到相對乾旱的夏季。可以說是春寒短暫,而夏熱漫長。
  • 《黃帝內經》:長壽的人,臉上有這10個特徵,如果全有,恭喜了
    《黃帝內經》:長壽的人,臉上有這10個特徵,如果全有,恭喜了。《靈樞·天年》裡,黃帝曾問他的老師岐伯:「在那些普通人裡,也有部分年過百歲的人,他們有什麼特殊的秘訣嗎?」岐伯的回答:「使道隧以長,基牆高以方,通調營衛,三部三裡起,骨高肉滿,百歲乃得終」。
  • 黃帝內經五行五臟養生音樂【腎】之天澗
    這是失傳已久的中醫五行 五臟 四季 養生音樂療法 這是五音調五臟的上品之藥 一曲終了,病退人安 《黃帝內經》:天有五音,人有五臟。 五行之音律,可以調理五臟之氣機,起到祛病療疾之效。 五臟能量音樂,是運用五行五音之理論創造而成,其中的音律節奏能與人體生理振動頻率和節奏產生共鳴。
  • 酷我音樂《百家講壇》最新上線《黃帝內經》解鎖中醫養生長壽觀
    在中華民族醫學史上有一部影響極大的傳世醫學著作,它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它就是被稱為醫之始祖的《黃帝內經》。那麼《黃帝內經》為何被稱為文化瑰寶呢?兩千年前出現的這部神奇的醫書,裡面究竟蘊含著哪些博大精深的養生智慧呢?酷我音樂《百家講壇》2020最新上線《黃帝內經》(第五部)系列節目,為您解讀這部古典醫學著作中的養生智慧。
  • 從《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感受天地萬象
    在《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中,黃帝直接說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 《黃帝內經》中的五運六氣養生法
    運氣學說是《黃帝內經》提出來的,全稱叫五運六氣,五運是按照年天幹來預測的,六氣是按照年地支來預測的。運氣學說是我們中國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種智慧的創造,它揭示了天地宇宙和人體生命的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