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學習《黃帝內經》上卷「素問」中的第一篇,叫「上古天真論」。首先解釋「上古天真論」這幾個文字背後的含義。
「上」:上者,高也。從方位上說,代表最高的空間。高到什麼程度呢?沒有再能超過這個高度的高度了。在佛法的經典中,我們可以看到「無上」這個名詞。那麼「無上」所要表達的,與「上古」的「上」的境界是一致的。
「古」:是指時間久遠。有多久、多遠呢?久到無法形容,遠到無法計算的程度。「上」、「古」合起來,就是廣大、遼闊,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樹)的宇宙觀。
「天」:這個「天」字,原指人頭頂上那無邊無際蒼穹。引申一下,就是非人力可以掌控的,未知的大自然規律或者叫法則。非人力的,就是大大大自然之道的本源,不增不減,本自具足。《道德經》中講:「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說得再簡單一些,天在哪裡?方寸之間,無大無小。人可以與天相契相合。現代的人,應該多多體會這個境界,必會受用無窮。
「真」:是指超越一切事物表象的真相、實相。我們肉眼可以看到的一切人事物,都叫表相,也叫假象。我們人人生而具足的本性,能生萬法,妙用無極,湛然不動。中國的禪宗講明心見性,識自本心、見性成佛,在《黃帝內經》講「真」,就是揭示出一切事物的本來面目。
「論」:是把至理一一闡述明白。今天我們把「上古天真論」這幾個字理解透了,也可以明心見性。這其中的道理,大家好好悟一悟。
《黃帝內經》流傳了幾千年,對今天我們人類,仍然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說,一個物件,放上幾千年,可能衰敗了、朽壞了。但是,我們的人類的身體系統,幾千年來,沒有什麼變化。一直還都是一個腦袋、兩個肩膀,兩隻眼睛、一張嘴。物質世界變化飛速,沒發現人類身體結構、系統有什麼太大的變化。直到今天人的四肢百骸(孩)、五臟六腑,還都是老樣子。我們小時候學習,知道了周口店發現了北京猿人,大約是一萬年前的樣子。它們到底是像人的猿,還是我們老祖先就那個樣子?以後會有更科學研究結果,至少我不願意接受猿人是我們人類祖先的觀點。人不是進化的產物,大到獅子、大象,小到蟑螂、螞蟻,都是史前動物。幾億年、幾千萬年了,不見它們的模樣有多大變化。所以,人類也不可能從猿的模樣,變成今天的人的樣子。既然變化不大,那學習《黃帝內經》,從根本上去認識人自己、認識人的生命,去解決好現實的問題,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原文: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
解釋重點:
1.「昔在黃帝,生而神靈」:「昔」,表示過去;「在」,表示存在。這段話是介紹鼎鼎大名的黃帝,從久遠而來,生來就與眾不同。據說他的母親懷孕2年,才生下他來。一般人懷孕十個月就落生了。還聽說黃帝身材高大,現在流傳的有他的大腳印,用手去量,有兩紮?寬,有50號的尺碼。大人物出現於世,都是有使命——乘願而來的。說黃帝「生而神靈」,是可信的。我們理解他是異常的聰明,與生俱來的智慧。就是說,很多時候他認識事物的能力特別強,是無師自通的。
2.弱而能言:「弱」是形容小小的、奶聲奶氣的年紀。有記載說黃帝生下來幾十天(幾個月)就會開口說話。「能言」,不單指比其他孩子說話早,而且還能聽出好賴話,有分析、辨別的能力。
3.「幼而徇齊」:「幼」,指比奶聲奶氣的年齡大了一些,還是指比較小時候,對周圍人事物都有自己獨到的感悟和領會。「循齊」:就是說黃帝身體和心智的發育生長是一致的。這個「齊」,就是齊頭並進的意思。大家可以觀察一下我們周圍的人,有的人身體長大了、成熟了,心智並沒有長大、成熟;有的人就算七老八十了,年紀夠大了,夠成熟了,心智卻像個不懂事的小孩子。這種情況大家想一想,身邊還是有不少這樣的人。 從這一點說,培養小孩,不僅照顧他的飲食、起居,更要幫助他心靈成長。
4.「長而敦敏」:「長」,是長大成人。基本上到了16歲就可以說長大了,這個年紀的黃帝為人處世,流露出來他敦厚勤勉的性情,說話辦法成熟練達。
5.「成而登天」:成年時候,成為部落聯盟的首領,得到大家一致的推崇。歷史上記載黃帝在20歲的時候,登上天子之位,在這個位置上工作了一百年。據說他活到120歲,一生做了很多了不起的開天闢地的大事業。工作上是日理萬機,還跟著雷公、岐伯兩位醫官學習了醫術,甚至他還親自採藥,幫助百姓治病療疾,深受人民的愛戴。
後來,他開採首山這裡的銅礦,在荊山山下鑄造了一個巨大的銅鼎。鼎鑄成的那一天,文武百官和老百姓都來觀看。這時候,從天上降下一條巨龍,請黃帝登上龍身。有隨從幾十人也一併登上去了。大家一看都往上擠,上不去的人就拽著巨龍的龍鬚。巨龍一擺頭,很多人就掉下來了。同時,黃帝的一把弓箭也掉下來了。大家一看,黃帝這是要升天了!一起嚎啕大哭,有抓衣服的,有拽鞋子的,還有巨龍的鬍鬚也給拽下來了。所以,後世全國有十幾處黃帝陵,但都是衣冠冢,並沒有他本人的聖體。
所以說「昔在黃帝,生而神靈」還是有意義的。大家多去讀原文,在去讀原文過程中,多去理解、體會這位偉大人物做出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