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新冠患者愈後出現精神心理問題,近30%的人有抑鬱!

2021-01-09 騰訊網

圖:圖蟲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部分資料來自央視網、@微天下

作者:朱萍

編輯:李清宇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約10億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礙困擾,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殺而失去寶貴的生命,其中,全球抑鬱症患者人數超2.64億人。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為「弘揚抗疫精神,護佑心理健康」。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的公共衛生是個大挑戰,對民眾精神心理健康也是考驗。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將「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列為重大行動之一,明確指出要正確認識、識別、應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特別是抑鬱症、焦慮症。在疫情大流行之後,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焦慮、抑鬱等常見精神心理問題備受關注。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教授在一個在線會議上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個應激事件,讓我們出現抑鬱、焦慮、恐懼、失眠以及生理、心理的應激反應。全球都在呼籲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以外,我們要關注全人類的心理健康問題。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經呼籲我們要關注新冠肺炎對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和痛苦。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指出精神衛生是新冠肺炎給我們造成影響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們不能掉以輕心。」陸林指出。

後疫情時代的心理問題

據最新研究顯示,排除痴呆後, 中國六大類精神障礙(心境障礙、焦慮障礙、酒精/藥物使用障礙、精神分裂症及相關精神病性障礙、進食障礙、衝動控制障礙)的患病率高達9.3%,給患者及其家庭乃至全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另外,全球抑鬱症患者人數超2.64億人,每三位重度抑鬱症患者就有一位在多次抗抑鬱藥物治療中失敗,被視為患有難治性抑鬱症(TRD),已佔到所有抑鬱症病例的20%。

陸林介紹說,他們在2、3月份曾經對5萬普通的老百姓進行線上調查,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對大眾心理健康影響的程度,結果顯示,27.9%的人有抑鬱,31.6%的人有焦慮,29.2%的人有失眠,24.4%的人有急性應激症狀。「這些人可能有一些是能夠康復的,有些可能最後就變成重性抑鬱症。」

圖:視覺中國

9月份,陸林再次去了武漢調查,發現新冠肺炎康復者很多人有抑鬱症。陸林舉例說,他看到很多康復的新冠肺炎患者,幾個月來檢測都是陰性,但他仍然不能從痛苦和悲傷中走出來。新冠肺炎對他的衝擊、影響非常大,很多患者還不能正常工作,有嚴重的抑鬱,甚至有自殺的情況。

據介紹,新冠肺炎的患者全國有接近9萬人,在武漢有接近6萬的患者,抑鬱、焦慮、失眠的症狀分別達到75%、71%、68%,也就是2/3的患者會有各種各樣的精神心理的問題,抑鬱可以達到75%,有2/3的人新冠肺炎以後有一些抑鬱和焦慮。

陸林指出,因為新冠肺炎在中國剛剛得到控制,在全球仍然是在蔓延之中,甚至現在每天還有患者病逝,目前還沒有長期的數據。不過,以SARS為例,SARS當時感染的人少,但是對感染者的精神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響,SARS的患者在出院後接近三年的時候,抑鬱的人有21%,PTSD有47.8%,所以新冠肺炎這一次情況比上次受影響的面更大,對人們的精神心理的影響也會很大的。

「截止到目前,全球病死的人已經超過100多萬,在很多國家都有幾十萬,喪親的人當中,他們遭受精神的創傷發病率是很高的,大約是10%左右。我們汶川地震死了10萬人,一年以後,他們的家人有哀傷症狀,這也是一種精神症狀,長期痛苦,不能夠恢復,這些人哀傷症狀的發生率可以達到71%。新冠肺炎在我們國家在全球都造成了很多人的病逝,這些人的痛苦也是我們要關注的問題。」陸林指出。

與此同時,5月份在武漢,陸林他們調查了16000多名醫務人員,這些醫務人員抑鬱的可以達到45%,焦慮的達到34%,失眠的可以有22%,應激症狀可以有34%,還有很多人有軀體化的症狀。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老年人也受到了影響,他們因為慢性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精神心理上會有衝擊,很多人會因此得了抑鬱症、焦慮症或者抑鬱症狀的加重,很多的疾病因此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可能增加了他精神心理的負擔。

另據央視網,疫情期間美國人抑鬱症發病率是以往三倍。據報導,美國波士頓大學與三個研究健康問題的美國醫學機構合作,在今年3月31日到4月13日期間對1470名美國成年人進行了調研。專家得出的結論是,在新冠病毒大流行和人們被隔離的情況下,抑鬱症的發病率是以前的三倍。

陸林指出,疫情給每個老百姓尤其是疫情嚴重的地方造成了很多精神心理問題,與此同時,我們的精神衛生學科目前也還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一個是我們精神衛生資源有限,在中國專業的醫生、服務能力不夠,很多醫院沒有精神學科,全國有一半的縣市連個精神科醫生都沒有,精神衛生資源是嚴重短缺、有限的。

在陸林看來,要將精神衛生事業這個學科做好,就要有公共精神衛生體系建設。因為精神衛生除了臨床以外,也有公共衛生體系的成分,因為這方面的患者精神衛生問題非常多,每個家庭、每個單位、每個個體都有可能有這方面的問題,完全靠醫生去治療也不夠,需要有預防,大部分精神心理問題疾病都是可以預防的,比如抑鬱症可防可治。

「也就是說,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抑鬱症的發生。抑鬱症是可以治療的,所以要有公共精神衛生體系,心理危機的體系要完善,心理健康服務隊伍要擴大。包括組織的管理、規模的建設、培訓培養的體系、醫療保險等,這是綜合的,整個全社會一起努力,來擴大心理健康服務的隊伍。」陸林指出。

恢復社會功能是抑鬱症終極治療目標

「渡過」抑鬱互助康復社區創始人張進表示:「抑鬱症防治需要包括政府部門、醫療機構和社會各界的通力合作。本次活動的舉辦積極響應了國家政策號召,鼓勵各方協作應對抑鬱症這一公共衛生挑戰。患者和他們的家人期待擁抱一個由各方攜手創造、人人都積極投身於心理健康支持與促進的社會環境。」

為加強中國抑鬱症防治力度,應對人們的心理健康需求,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於2020年9月11日發布了《探索防治抑鬱症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確呼籲整個社會提高公眾對抑鬱症的認識和理解,促進疾病篩查、評估並加強對高危人群的疾病幹預。

其中,上述《方案》也對針對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抑鬱症防治提出了要求並給出了具體目標。

陸林表示希望通過《方案》能加強對於重點人群的關注,幫助他們減少抑鬱症的發生,對抑鬱症能儘快治療,儘快康復,減少對個人、對社會的危害。

實際上,抑鬱症是抑鬱障礙的一種典型狀況,包含情感、軀體和認知症狀在內的多維障礙,三症狀可以進行識別。

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楊甫德教授介紹,抑鬱症有三大類主要症狀:

第一個是核心症狀,表現為心情低落、動力不強、興趣喪失等;

第二個是軀體症狀,包括失眠、頭疼、心跳過速、食慾不佳等;

第三個症狀是認知症狀,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執行力下降、記憶力下降等。

楊甫德指出,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存在2周以上,就要警惕患有抑鬱症的可能。這時如果工作、學習、生活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應及早前往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的專科門診進行正規診療。

同時,楊甫德教授提醒要警惕抑鬱症的認知症狀對日常工作學習生活帶來的影響,「很多人都知道心情壓抑、愉悅感缺乏、興趣喪失屬於抑鬱的情感症狀;對失眠、頭疼、心跳過速、食慾不佳等軀體症狀的認識也在慢慢加強,但是認知症狀往往容易被患者忽略。且認知症狀可早於抑鬱症的其他症狀出現,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陸林還特別強調,抑鬱症是可治的疾病,它和許多軀體疾病是一樣的,在得到有效治療後,可以緩解和康復,可以恢復病前的家庭功能與工作職能。

「抑鬱症的治療目標不僅僅是為了消除症狀,避免復發,還要讓患者能夠恢復社會功能,回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在治療過程中,需要藥物,更需要關懷和陪伴,周圍的人對患者正確的理解和對待也很重要。」陸林指出。

陸林介紹說,抑鬱症大部分藥物是安全的。「一些人會因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拒絕服藥,其實治療抑鬱症的藥物有很多種,大多數藥物的副作用可控,醫生會根據患者個人情況為其選擇最合適的藥物,所以一定要聽從專科醫生的建議。如果治療痊癒後,患者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堅持適當鍛鍊、睡眠充足,降低復發的可能。」

【延伸】專家稱抑鬱症並非心理脆弱引發

據媒體報導,日本慈惠醫大的近藤一博教授團隊今年6月發現導致抑鬱症的病毒基因,被其命名為SITH-1。這種幾乎所有人都會感染的病毒基因會產生致病蛋白質,疲勞或壓力都會使其增加,通過驗血可以檢測。

本月3日,近藤接受採訪時表示,抑鬱症是誰都可能得的病,並不是因為心理脆弱而引發。檢查這個人是否容易患病,並且在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等方面進行調整的話,可以預防抑鬱症。

相關焦點

  • 女子新冠治癒後,耳鳴「打」96分 專家:部分耳鳴患者伴有抑鬱表現
    王女士感染新冠治癒後,雙耳出現持續性、極重度耳鳴,令其寢食難安,經精準聲治療加個體化中醫聯合治療,外加心理疏導,其耳鳴症狀才大為減輕。記者22日從武漢市第一醫院獲悉,自武漢逐步復工復產以來,該院耳鼻咽喉科耳鳴耳聾專科門診已接診耳鳴耳聾患者上百例,耳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理、情緒及睡眠問題、部分患者伴有抑鬱表現。 50多歲的王女士是武漢人,年初丈夫不幸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去世,她本人也被感染新冠病毒,所幸經過積極救治已痊癒出院。
  • 新冠致使三分之一老年患者出現精神錯亂,死亡風險增加24%
    一項全美範圍的研究觀察了817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老年患者,其中226人(28%)被診斷為精神錯亂。 這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78歲,其中84%(37%)神志不清的患者沒有任何典型的Covid症狀——比如發燒或呼吸急促。
  • 歷時3個月,研究1733例新冠患者,看看新冠後遺症有什麼?
    您好,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需要三分鐘,但是您會知道:一、患病6個月還有沒完全恢復,是因為哪些問題?二、新冠病毒會攻擊多個器官。新型冠狀病毒仿佛已經走入尾聲,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又慢慢死灰復燃了。很多省份和地區已經開始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例報告,這個冬天和即將到來的春節,仿佛蒙上了一層陰影。
  • 75%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有精神障礙,2張圖自測是否有焦慮問題
    說到強直,我們更關心的是身體上的疼痛,檢查報告單上的指標偏差,以及病情的發展,但我們往往忽視了自己的心理和情緒問題。眾所周知,強友經常遭受嚴重的腰痛、骶髂關節疼痛和各種生理活動。晚期可導致脊柱畸形、駝背甚至殘疾,給患者自身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 美CDC報告顯示:近10%的新冠患者在出院後兩個月內再次入院
    ,近10%的新冠患者在出院後兩個月內再次入院。許多新冠患者在離開醫院幾個月後,症狀仍揮之不去。這些患者被稱為 「 Long COVID」患者。可能揮之不去的新冠症狀包括腦霧、記憶力下降、咳嗽和疲勞等。報告特別指出,在106543名初次住院存活的新冠患者中,其中有9504人(或9%)在短短幾周後又回到了同一家醫院。此外,有1667名患者不止一次地重新住院。  當然有一些風險因素會增加COVID-19患者兩次住院的機率:  此前越來越多的報告涉及似乎已經康復新冠患者經歷的揮之不去的症狀。這種苦惱已被稱為Long COVID。
  • 75%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有精神障礙,2張圖自測你是否有焦慮問題!
    提起強直,大家更多關心的是身體上的疼痛、檢查報告單上的指標偏差、疾病的發展情況,但卻往往忽略了自身的心理情緒問題。眾所周知,強友常常出現嚴重的腰背痛、骶髂關節痛和各種生理活動受限。到了晚期可致脊柱畸形、駝背甚至可致殘,給患者自身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 全球近10億人受精神健康問題影響 2020中國心理諮詢行業發展規模...
    全球近10億人受精神健康問題影響!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8月27日的記者會上說,新冠疫情影響全球數百萬人精神健康。全球範圍內,精神健康已經是一個被忽視的健康問題。
  • 懷疑抑鬱了怎麼辦?這份心理評估表來幫你,可確定抑鬱的嚴重程度...
    懷疑抑鬱的人在首次就診過程中,醫生會先詢問相關病情,然後用精神心理量表進行評估,完成一個可量化的測評。 每個項目由4個等級組成,即: 近一周沒有或很少時間 少部分時間 相當多時間 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除了少數人因軀體疾病或智力低下而無法使用該量表進行評估外,絕大多數人可以把 SDS 用於抑鬱障礙的初步篩查
  • 中疾控近九千新冠患者分析:老年男性風險大,R0為3.77
    當地時間2月11日,預印本網站medRxiv發表了一項未經同行評議的最新研究 :「2019年中國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徵」。該研究對截至2020年1月26日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的所有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進行了分析,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新冠肺炎臨床數據的分析,也是首次同時包括了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
  • 有患者現心理問題:與地震不同疫情持續時間長,或致複合創傷
    1「身體狀況好了,心理問題卻出現了」1月30日下午,肖勁松接到醫院感染科主任的緊急求助電話:一位患者情緒激動,不配合治療,有輕生的念頭。病房裡,不安的情緒從患者不停揮舞的手臂蔓延開來。護士給她打針,幾次都打不進去。原來,他們一家七口人都被感染。
  • 專家:大部分新冠患者可以康復,只是個別的需要時間比較長
    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有關情況。有記者問:針對「柳葉刀雜誌評估了武漢金銀潭醫院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在出院後六個月的健康狀況,發現有76%的患者仍存在至少有一個持續的症狀,請問怎樣來幫助新冠肺炎患者更好地康復?」
  • 全國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精神障礙護理學試題
    病例1:男性,30歲,幹部。近2個月出現話少,不願活動,自覺情緒低,幹什麼都沒意思,凌晨4點即醒。既往5年前曾有半個月話多,精力充沛,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有超人的能力。A.協助患者進食 B.為患者測量血糖C.服用當日的治療藥 D.對極度緊張的患者心理安慰25.對患者目前狀況護理需重點防範的危險問題A.衝動行為 B.自殺自傷C.自理能力差 D.睡眠障礙病例2:男性,18歲,高三學生。
  • 時常擔憂、害怕,帕金森病患者為何難以擺脫情緒問題?
    帕金森患者通常都會伴有抑鬱和焦慮的症狀,有的患者甚至會出現精神異常,這些症狀不但讓患者自身非常痛苦,也導致患者家屬非常擔憂、害怕。帕金森患者出現抑鬱焦慮的症狀的原因是什麼?1、患者的腦組織因疾病損傷,出現神經內分泌改變,引起神經功能缺損,認知障礙等。
  • 心情經常「大起大落」,當心這種精神心理疾病
    文/金羊網記者 張華今年的10月10日是第27個「世界精神衛生日」,本次「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是「健康心理,快樂人生」——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實際上,青少年的精神情緒問題一直是專家們關注的焦點,比如「雙相情感障礙」(俗稱躁鬱症),起病多在16-25歲年輕人,因其高自殺率,值得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
  • 四浙江人中有一人有精神疾病 八成人還蒙在鼓裡
    從年齡分布來看,19歲以下為9.6%,20-29歲為10.5%,30-39歲為14.7%,40-49歲為24.3%,50-59歲為21.2%,60-69歲為21.1%,70歲以上為20.4%。  「40至49歲的中年是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群。」浙江省衛生廳副廳長楊敬認為,處在該年齡段的居民是社會和家庭的主力,由於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容易出現各種精神疾病。
  • 有多少人會緊張、抑鬱、壓力大?這些自測問卷告訴你答案
    為此,市衛生健康委開通了「12320」心理諮詢援助熱線,幫助市民對緊張、抑鬱、精神壓力等方面提供免費諮詢、疏導服務。同時,也向市民發布了公眾版的自測問卷,有需要的市民不妨來看一看、測一測。
  • 糖尿病會引發抑鬱?心理專家總結的4個「強心」建議,快收藏
    疫情以來,糖尿病患者承受著基礎疾病和新冠疫情所帶來的雙重壓力,可產生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如何做好心理管理和幹預,田紅軍教授來支招。 受訪專家
  • 新冠中間宿主出現?超100萬隻遭3國撲殺!研究發現恐與人雙向傳播!
    新冠發生在嬰兒身上是不幸的,同樣也是可怕的。在4月底的時候,澳洲墨爾本的醫院內出現了一個比較特殊的病例。這名患者手部受傷了, 來到醫院接受治療。在就醫過程中,他沒有任何不適症狀。過了三四天,他因為手部重傷又接受了緊急手術。同時,這名患者出現了輕微的咳嗽。
  • 記者醫生警察為抑鬱症高發群體 抑鬱自評量表測試
    其中,九成人存在疲勞,並且身體疲勞大於腦疲勞;近四成的人存在著失眠狀況,總體失眠率比較高,且年輕者更為嚴重;55.47%的人存在焦慮,50.4%的人存在抑鬱,65.33%的人有強迫現象。另外,近一半的人有軀體症狀,表現為腸胃不適、頭痛、背痛、肩痛、頸椎病等。
  • 連續通報三例新冠「復陽」病例,新冠「復陽」概率有多大?
    8月12日,湖北荊州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報,8月9日,荊州市開發區聯合街道一名68歲女退休職工因病住院時,經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陽性,該女性為2月8日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癒數月後再次復陽,非新發病例。8月13日,上海衛健委通報,上海市中山醫院發現一例吉林來滬就醫的新冠肺炎復陽病例。經調查,該病例曾於今年4月在外地被診斷為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經隔離治療後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