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寧都孫氏家廟,孫中山先生祖祠,曾公勘擇主發貴

2021-01-13 三僚風水吉慶堂

寧都客家孫氏源於唐代末期,其始祖可追溯到孫中山先祖孫誗。孫誗,原籍陳留(今屬河南開封),唐僖宗中和三年,以武藝選為百將,次年敕封為東平侯。黃巢起義後,提兵閩越江右間,後定居贛省虔州虔化縣,即今寧都縣。

鳥瞰孫氏家廟

據孫氏家譜史料記載和文物考證,孫誗為孫中山先生第三十五代先祖。孫誗後裔一支孫友松遷居廣東,孫中山先生,系孫友松之後。

著名歷史學家羅香林教授著《國父家史源流考》中記載:「其遠世源流,則唐以前俱住陳留,為中原世族,自唐僖宗時黃巢變亂,其遠祖誗公,始以領兵堵御之故,遷居江西寧都,歷五代至宋,子孫寢多,散布於贛南閩南等地,元明之際,始多自閩贛遷粵。國父之人粵始祖友松公,即自福建長汀河田遷粵之一支也。」

蘇東坡留下的東平候像讚

當時贛南有名的地理師父曾文辿公(楊公的大弟子)與孫誗相交甚好,為孫誗點一風水寶地,福蔭其後人,就是當地著名的東平候孫誗墓。筆者曾帶領弟子前往考察,寫有文章介紹墓地情況。

家廟後方來龍

此次筆者考察的是孫氏家廟,主發貴,也是曾公所作。傳說曾公在建造孫氏家廟期間,孫家老婆招待十分周到,並且準備了雞腿給曾公回家路上當乾糧,曾公在路上吃著雞腿很感動,就返回孫家再做門樓,貴就貴在門樓。

孫氏家廟門樓

孫氏家廟,位於寧都縣東南部的青塘鎮,孫氏家廟始建於唐末宋初,明嘉靖年間重修過,現存建築為清代中晚期重建的。現存建築為兩進式磚木結構,大門正上方掛著一塊牌匾,刻有「孫氏家廟」四字,大門左右有一對聯:風從北海馥鬱書樓,志繼中山光輝祖廟。

孫氏家廟大門與門口的石獅

門前兩隻石獅莊嚴鎮守在院子內,整個祠堂是典型的客家祠堂建築,琉璃屋頂上雕有雙龍戲珠,兩側烽火牆高聳,氣勢雄偉,別具一格。進入祠堂內,一個四方的天井映入眼帘,天井寬闊放卯乙水。

家廟內的藻井

穿過天井兩邊的過道,進入上廳,神臺鑲有玻璃櫃,上面供奉著以孫誗為首的孫氏先祖的牌位,神臺已擺滿了牌位,可見其後代繁衍之巨。舉目仰望,橫梁下面掛有一匾額,上書:「光裕堂」,也是孫氏家廟的堂號。

上廳與天井

家廟大門坐酉山卯向兼庚甲,門前開一口大的半月池塘,池後圍有院牆。醜方開八字門樓,坐庚山甲向兼酉卯,來醜水,去水巽口。

鳥瞰門樓與池塘

站在大門朝外看去,其明堂寬闊,對面朝山峰巒秀麗,聳拔有力,朝應有情,引四周之山一齊跪拜作揖之相,前有三峰為案,第二層山為帳下貴人。家廟前有一條河流,左水倒右,形似腰帶環繞。

明堂與朝案

孫誗之子孫實與劉氏生七子而傳五,以公侯伯子男為序立五房。後裔繁衍,遷江西於都、興國、贛縣、安遠、泰和,浙江紹興、餘姚,湖南湘鄉、衡陽,福建寧化、長汀之河田,廣東紫金、增城、中山(原名香山)等地,故誗為贛、浙、湘、閩、粵諸省的孫氏始祖。

家廟左側砂峰

孫氏家族歷史上也是人才輩出,尤其宋朝時期傳頌的「孫氏五賢」:

五世:孫長儒,字思齊,北宋祥符八年進士,賜五經出身,廣西潯州太守。

七世:孫立節,字介夫,長孺孫,北宋皇祐五年進士,廣西桂州節度判官。

八世:孫勰,字志康,立節長子,北宋元祐三年進士,湖廣嶽州太守。

八世:孫勴,字志舉,立節季子,博學多才,臺郡累薦不仕,系蘇東坡得意門生。

孫登龍,字壽甫,立節後裔,南宋景定五年舉人,四川東川路同知總管。

延至清末民國時期,再出一代偉人孫中山,孫氏家族發家以官貴為主。

筆者:曾慶良,楊公授曾文辿公一脈第三十九代傳人。

相關焦點

  • 江西寧都青塘何氏家廟,楊公勘擇發人丁,今成萬丁巨族
    寧都青塘原名清溪,後來要闢建圩場,因其四面環山,中窪如塘,蔚藍青秀,故改稱青塘。青塘人口中,以何、孫、謝三氏佔多數(約70%),都是地道的客家人。何氏家廟正門因何氏家廟為楊公遺蹟,筆者曾帶領弟子前往考察。
  • 孫中山名字由來:為日本人所起 曾用日文名「中山樵」
    平山與可兒想了一會,才想到他們來的時候,路過有樂町中山侯爵家,平山便在簿子上寫了中山兩個字。據說,孫接過筆,添寫了一個樵字。孫的意思是,我是中國的山樵。(如果這種說法可信,那麼中是姓,名是山樵;不過後來一直使用中山這個姓,孫之通信亦曾署名為樵,故中國山樵之說,恐怕是有心人的附會)這是孫氏第一次使用中山樵這個日本姓名;1900年,秘密回上海住日本人開的旭館,登記本上寫的便是醫學士中山樵。
  • 收藏乾貨,一文讀懂永定社前賴氏家廟,元宵鬧祠社前古事遠近馳名
    社前賴氏家廟,坐落於永定縣撫市鎮從龍嶺北首,面朝筆架山, 後靠東華山,左依鵲嶺,右傍撫溪,座己向亥。它系賴月溪在明萬曆年間(1753—1620年)建成,清康熙六年 (1667年)重修,康熙四十一年(壬午歲,1702年)遵江西堪輿家樂以貞建議改建,乾隆三十年(1765年)倒堂重修,1934年大修,1986年再 整修至今。
  • 起底江西「風水村」:走出24位國師 曾勘定八寶山
    76歲的曾憲柏是三僚村具有頭等聲望的風水先生。他收了9個徒弟。「很多墳墓啊,都是靠性命換來的。靠騙啊。我們這農村裡面,什麼都可以換,老婆不可以換,祖墳不可以換。」這個擁有約5000登記人口、位於江西省興國縣的小村莊,竟藏著400多名風水先生,看風水的收入幾乎佔這個村總收入的一半,是當地的支柱產業。風水先生這個特殊職業,能在中國內陸地區的一個閉塞村莊集中批量地出現,被官方默許甚至支持,這實在令人好奇。  我從北京出發,一路在贛州市、興國縣、梅窖鎮中轉停留,最後攔了輛摩託車往村裡去。
  • 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中國國民黨不要迷路
    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中國國民黨不要迷路 2020年03月12日 17:1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兩岸快評第685期】  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的日子,新當選的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當天一大早率領國民黨黨務主管等人,來到臺北中山紀念館緬懷致意。
  • 範體仁:孫中山先生三次回粵鬥爭紀實
    孫中山先生自一九一三年討袁失敗後,於一九一四年七月八日在日本東京靈南坂組織中華革命黨。他曾對《民國日報》記者發表談話,表示反對意見。七月二日,海軍總長程璧光(玉堂)到滬謁見中山,說奉黎大總統命,國家危急,請孫先生維持國事,因於七月三日在莫利愛路孫邸集議。到會者有唐紹儀、章太炎、程璧光、胡漢民等。程君首言海軍於護國軍討袁之時,曾響應護國軍,仗義執言,力主恢復約法和國會,今約法、國會同時被北洋軍閥毀滅,海軍官兵,深為痛憤,願在孫先生領導下奮起救國,犧牲不辭。
  • 孫中山先生塑像落座民革大慶市龍鳳支部
    孫中山先生塑像落座民革大慶市龍鳳支部12月26日,民革大慶市龍鳳支部舉行孫中山先生塑像落座儀式。民革大慶市委副主委黎承剛出席儀式,並與民革龍鳳支部主委孫康為塑像揭幕。市工藝美術協會常務副會長張立、市工藝美術協會部分藝術家、民革讓胡路支部主委劉偉、民革高新區支部副主委王福志、民革機關支部支委劉東偉、龍鳳支部部分黨員應邀出席儀式,並向孫中山先生塑像鞠躬致敬。這座市工藝美術協會捐贈的孫中山先生塑像,是工藝美術大師馬立先生採用電焊焊塑技法,耗時一年多時間製作完成。塑像高42公分,重12公斤。塑像莊嚴肅穆,生動再現了孫中山先生的偉岸形象。
  • 孫中山和毛澤東的差距有多大?從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來
    不過,在看這個片段的時候,我又想起了孫中山,其實當年孫中山也說過類似的話。辛亥革命還沒有爆發的時候,孫中山有一次去新加坡為革命籌款,演講結束後,當地一個僑胞問:「你說要推翻滿清,那你有多少軍隊?」孫中山說:「我們的軍隊很多,有百萬之眾。」這個僑胞很奇怪,又問:「在哪裡?我怎麼沒聽說過?」
  • 1912年民國大總統選舉,孫中山先生與袁世凱誰才是眾望所歸?
    導語人們普遍知道,孫中山是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而後袁世凱玩弄權術,使得孫中山等革命派被迫向他交權,竊取了辛亥革命成果,就任臨時大總統。但卻少有人知道,在孫中山之前,革命政府其實已經選舉了一位「大元帥」——黎元洪。另外,撥開歷史迷霧,袁世凱真的自始至終都那麼不堪嗎?
  • 大師袁樹珊之傳奇人生,曾為孫中山蔣介石等名流看相
    為孫中山、蔣介石看相  據說他曾經見過孫中山,說孫「貴不可言」,且非凡夫俗子所謂的「富貴」,而是「薄天子之位而不為」的流芳百世之「清貴」。他雖然名聲大,但自謙為「薄負時譽,饘粥有資」。  如此一來,從政界顯要,到富商巨賈,都以手持袁先生所批命單為榮。自己也能掐算的北洋軍閥吳佩孚曾派人去求袁算卦,對袁信服後又派專使,重金請袁出山。袁樹珊的回答是,「吳威喜則樹珊榮,吳威怒則樹珊恐」。袁樹珊也成了蔣介石最信任的命理大師。
  • 求籤丨斷運數,卜吉兇,抽取你的車公靈籤 → 心誠則靈
    關於車公靈籤:車公原名車衛(公元960年至1279年),籍貫江西南昌五福,南宋末年一員猛將,因勘平江南之亂有功,被封為大元帥
  • 洪氏宗祠祖祠對聯!姓洪的都要看看!
    祠前三面環牆,設一大邊門,門額匾書「洪氏廟門」。進門為花崗巖鋪砌石埕,面積約一百六十五平方米。宗祠朝東南向,沿中軸三進;一進祠門,二進正祠,三進住戶,並配兩翼護厝。雖歷經拆除重建,但主體建築仍保持完整,具有典型的閩南傳統祠堂特色。泉州文物管理委員會於1984年立碑作簡明介紹。
  • 泉州洛江區杏宅郭氏家廟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家廟是一個宗族的精神載體,記錄了一個家族的演變和興衰。杏宅郭氏回族社區現留有郭氏家廟一座,始建於明朝中期,距今五百餘年,後世多歷修葺,郭氏家廟是回族家廟呈閩南建築風格,系郡東郭氏開支祖孟良公第五代四房郭源與其二房郭洤,於明成化年間,自泉州東街挈家眷徙居杏宅之後所建,佔地700平方米,三落二井雙護厝,是東門外回族較大宗祠,郭氏家廟是回漢民族文化交融的實物見證,2010年被泉州市人民政府確定為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孫中山將「元旦」改到1月1日?據說孫中山為這事差點沒去南京上任
    眾所周知,陽曆1月1日作為「元旦」節,是自1912年開始的,這是孫中山倡議的。鮮為人知的是,孫中山的這個倡議,差點中途夭折。1911年10月,武漢光復後,獨立各省代表集會南京。這年陰曆十一月初六日,孫中山自海外抵上海,南京方面派出馬君武等6人到上海迎接。兩天後,孫中山與馬君武等人進行了一番晤談。也就是在這次晤談中,孫中山提到了「改正朔」的問題。
  • 隋唐往事:程咬金兩個正妻,前妻孫氏命苦福薄,後妻崔氏富貴終身
    (此事典出《大唐故驃騎大將軍盧國公程使君墓誌》語:「前夫人孫氏,縣令陸兒第三之女。」)大家印象中的程咬金早年那麼窮,怎麼能娶到官二代白富美為妻呢?根據程咬金墓志銘的的記載,程咬金早年一點兒也不窮 ,他家世代為官,富裕得很。程咬金的爸爸,名叫程婁,官拜濟州大中正,他的爺爺、曾祖父都是當大官的。
  • 民國奇人林庚白:孫中山的得力助手,算出自己結局卻無法阻止
    01 早年林庚白一直在孫中山的身邊工作,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受孫中山賞識,當孫中山辭去了大總統的職位後,林庚白也就從此隱退。他曾無意間算出自己將命不久矣,卻無力同命運搏鬥,最終只得歸降於自己的命運,也算是民國一代奇人。
  • 擇一事、終一生——「敦煌女兒」樊錦詩先生做客新生見面會
    擇一事、終一生——「敦煌女兒」樊錦詩先生做客新生見面會 2020-10-13 2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0月25日,祭虞舜聖帝大典在運城市鹽湖區舜帝陵廟前舉行
    山西晚報訊(記者 李雅麗)10月25日,中國傳統重陽節,一場莊重肅穆的祭虞舜聖帝大典在運城市鹽湖區舜帝陵廟前舉行。第十一屆德孝文化節召開之際,為了紀念德聖孝祖虞舜聖帝,傳承弘揚舜帝德孝文化,重陽節這一天,各界人士齊聚鳴條舜帝陵廟,隆重舉行庚子年恭祭虞舜聖帝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