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來的人體骨骼進行手術(圖)[1]- 中國在線

2021-01-12 中國日報網

7月15日,劉忠軍(左一)在辦公室裡與助手一起研究用3D技術列印的微孔型人工髖臼杯。

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主任劉忠軍的辦公桌上,放著一盒形狀各異、布滿孔隙的東西。劉忠軍說:「這就是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來的人體骨骼。」據了解,從2009年開始,經過4年的努力,劉忠軍帶領的團隊已經在脊柱及關節外科領域研發出了幾十個3D列印脊柱外科植入物。其中,頸椎椎間融合器、頸椎人工椎體及人工髖關節等3個產品已經進入了臨床觀察階段。目前,已有50多位患者籤署知情同意書並植入的3D列印出來的鈦合金「骨骼」,臨床效果良好。據了解,目前,劉忠軍帶領的團隊一共有5個人,3D列印骨科植入物的生物學強度是他們在動物實驗和臨床觀察階段重點研究的問題,涉及到孔隙的大小和在多大孔隙下骨骼生長得最快最牢固等方面。新華社記者何俊昌攝 

相關焦點

  • 全國首個3D列印人體仿生骨骼模型面世 應用術前診斷
    全國首個3D列印人體仿生骨骼模型面世,應用術前診斷。    西部網訊(記者 李媛)「這項技術最大的突破是打破傳統的二維CT診斷,把人體骨骼1:1還原,重大疾病下,醫生可根據3D仿生術前診斷模型有針對的制定手術方案。」研發人員李欣培說,目前這是全國首個3D列印的仿生骨骼模型,主要應用於術前診斷。
  • 3D列印骨骼成功應用 他為患者脫下金屬「鎧甲」
    主要研究課題為脊柱腫瘤的外科治療與研究、脊柱微創外科技術的應用與研究、脊髓損傷的幹細胞移植研究。3D列印的脊柱植入物劉忠軍在手術中將3D列印植入物植入患者體內「能不能用3D技術列印人體『骨骼』?」8年前,當北醫三院骨科醫生劉忠軍冒出這一想法時,自己心裡也很沒底。畢竟3D列印才剛剛興起,如果手術應用中失敗了,也沒有相應的法規來保護醫生。
  • Carbon利用3D列印數字光合成技術,快速鼻咽拭子用於COVID-19檢測
    關於3D列印光固化技術,本文是Carbon創始人、董事會主席Joseph DeSimone教授(左1)的研究論文,同時他也是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名譽教授。論文來自約瑟夫·德西蒙教授的分享,翻譯僅供學習交流,如有錯誤之處,請及時指正。
  • 相愛相殺的3D列印與VR路在何方?
    但無論怎麼說,從2012年歐巴馬高呼「我們要用3D列印拯救美國,打敗中國製造」那一刻起,3D列印才真正被大眾所認知,之後才逐漸進入了人類的生活。3D列印也被叫做「增材製造」,被稱為新一代生產製造業的顛覆者,這樣形容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 3D列印,我們不能等——《3D列印,從夢想到現實》讀後感
    實現中國夢非此等精神不可。  但是縱觀我國名著,不是古典小說便是歷史概論,鮮有叫得響的科普書,名氣最大的《十萬個為什麼》雖然能回答兒童心中種種疑問,但卻等於翻版已有科學知識,沒有對最新萌芽技術進行實驗研究做出前瞻性預測。
  • 揭秘人體骨骼、肌肉及關節奧秘,3D解剖圖更清晰!
    體育運動中的人體骨骼與關節彩色解剖圖譜  人體約200塊骨,各司其職  肌肉附著於骨,舒張收縮完成動作  每個動作都靠其精確配合完成  解密人體骨骼、肌肉及關節奧秘  隨我來    體育運動中的人體骨骼與關節彩色解剖圖譜  編輯推薦  骨是人體運動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其結構和功能是全面地了解人體運動的基礎。
  • 九院醫生精準手術、應用3D列印...
    5年多前,54歲的患者伊娜行走活動時右髖部出現疼痛,4年前到當地醫院就診,行「右側股骨頭壞死」手術治療。術後1年半,伊娜右髖疼痛不適復發,當地醫院再次為她手術,局部病灶組織送病理檢查結果提示為「軟骨肉瘤」。2020年初,伊娜的右髖再次出現疼痛不適,拍片顯示,她的骨盆腫瘤已非常巨大,手術異常困難。
  • 運用3D列印技術 102歲老人腰椎注入「骨水泥」成功出院
    戎奶奶2017年1月份曾經由於腰椎第2椎體骨折,在南京市第一醫院數字骨關節外科中心行微創手術治療,因此本次受傷後即再次聯繫當時的主刀醫師王黎明和姚慶強教授。因為是102歲的老人,專家組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
  • 留英女生學習面料設計 畢業作品運用3D列印技術
    中新網7月24日電 據BBC英倫網報導,3D列印技術是近年來逐漸為人所了解的快速成型技術,其應用範圍也非常廣泛。來自中國江蘇省的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面料設計碩士畢業生張嫕婧(Ejing Zhang)的畢業作品中就包含用3D列印技術製作的單品。本周五(7月26日)晚,她將在倫敦設計博物館(Design Museum)對公眾做講座,談自己的畢業作品。
  • 阿里巴巴達摩院黑科技再次亮相雲棲大會--【足幫幫】3D腳型掃描儀
    「足幫幫」阿里巴巴達摩院,率先打造3D足部建模檢測,AR體驗的智能製造的一雲四端解決方案。基於三維視覺AI技術實現足部健康還原檢測,致力於用人工智慧技術實現鞋類企業的降本增效,配合行業科研和醫療健康產業的方案升級。
  • 板繪|人體結構基礎·骨骼詳解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人體骨骼結構,我們要畫人,首先要了解人體的比例和基本結構,骨骼是人體動作的主要支撐點,人體的所有動作都來源於關節點的轉動,我們可以將這些關節點歸納為:四大點、八小點、一脊椎,也就是一個「火柴人」。「火柴人」是一個簡化的人體,只要8筆就可以完成:第1筆畫頭,第2筆畫脊椎,第3筆畫肩部,第4筆畫胯部,剩下的4筆畫四肢。
  • 5歲男童酷似「外星人」,3D列印實現顱骨整形
    (原標題:5歲男童酷似「外星人」,3D列印實現顱骨整形)
  • 人體骨骼名稱大全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人體骨骼名稱大全 2007-07-12 11:13 來源:國際在線 作者:   skull 顱骨,
  • 艾菲爾鐵塔和人體骨骼
    設計師沒有把內部結構隱藏起來,而是直接將骨架呈現出來,這就節省了大量材料。艾菲爾鐵塔底部寬度約為125米,高約為324米,使用了約7300噸的鐵,加上非金屬的部分共計約1萬噸。如果把艾菲爾鐵塔金屬部分熔成一個實心球體,這個球有多大呢?這個計算很簡單,假設金屬的密度是每立方米7.8噸的話,那麼你會得到一個驚人的結論:這個實心球體的直徑只有12米左右。與它的高度相比,這個球也太小的了。
  • CES2019:Markforged攜3D印表機械手臂亮相
    美國當地時間1月8日,一年一度的國際消費品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在拉斯維加斯召開。作為科技圈最重要的開年首秀,在CES上總會吸引一大批高科技企業,來向我們預示著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在CES大會上,3D列印是一大熱點。
  • 臺灣帥氣男教師板書逆天 「人體骨骼圖」走紅堪稱完美
    臺灣帥氣男教師板書逆天 「人體骨骼圖」走紅堪稱完美 (/7) (共7
  • 這裡有神奇的3D全形手指再造術
    近年來,因機械切割、建築砸傷等多種原因,工人手足外傷的發生率日益增多,斷指再造是我院手指再造中心最常見、也是最考驗技術的手術。從臨床角度來說,對患者身體損傷最小、恢復程度最好的技術就是 3D全形手指再造術。 現在濟南顯微外科醫院的技術已經達到缺哪個手指再造哪個手指,缺多少補多少的程度, 再造手指能屈伸,外形美觀且最大程度恢復使用功能。
  • 中國驕傲!中國能獨立實施人體冷凍技術,10位冷凍人年齡最大72歲
    人體冷凍技術是世界醫學難題之一。目前為止,世界上可以獨立完成人體冷凍的機構僅有4家,其中一家就位於中國山東生命科學研究院。1.冷凍第一人的艱難2017年5月9日,桂某終於等來了電話。山東生命科學研究院告訴桂某,他的妻子展某將完成降溫,很快就可以住進液氮進行冷凍了。這個消息讓桂某懸在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了。
  • 杭州一個創業團隊,要幫你私人定製3D列印眼鏡 掃一掃iPad,5秒後...
    美戴科技團隊自主研發,花費了3年多時間,利用多項現代科技和工藝改進眼鏡定製的流程,通過3D列印製造出來的眼鏡,跟傳統眼鏡最大的不同是:「不下滑,不夾頭」,甚至可以戴著跑步,打球。「人體對鏡架的感受很靈敏,只要大於2毫米,就會感受出來。如果鼻託或者鏡腿不合適,會經常出現滑鏡。」陳超說,傳統的眼鏡行業,基於標準化和規模化的生產,鏡架和鼻託都是固定形狀與規格的。在眾多的標準鏡架中,選擇一款稱心如意的鏡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走在商場裡、地鐵上,由於職業的敏感性會忍不住注意周圍的人戴的眼鏡,發現大部分人戴的眼鏡都有下滑並且經常要用手把眼鏡推上鼻梁的問題。
  • 上海醫生利用3D技術為小兒狹顱症患者重塑頭顱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30日披露,該院神經外科主任鮑南將3D列印技術運用於嚴重小兒狹顱症的矯治手術中,成功為佳佳重塑頭顱。  記者30日看到,如今,佳佳的腦袋圓潤飽滿,五官端正可愛。鮑南當日對記者表示,3D技術的運用使顱骨整形更具精確性,在塑形的同時還可以使重塑後的面容更具家族特徵。更重要的是,顱骨整形有利於患兒大腦發育,使孩子的智力、情感得到正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