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郝永強教授團隊克服疫情帶來的重重困難,為一名來自天山腳下的新疆哈薩克族骨盆巨大腫瘤患者,應用重建的基於3D列印「三位一體」個性化醫療模式,成功精準切除右側半骨盆腫瘤+精準安裝3D列印定製型半骨盆假體。
5年多前,54歲的患者伊娜行走活動時右髖部出現疼痛,4年前到當地醫院就診,行「右側股骨頭壞死」手術治療。術後1年半,伊娜右髖疼痛不適復發,當地醫院再次為她手術,局部病灶組織送病理檢查結果提示為「軟骨肉瘤」。2020年初,伊娜的右髖再次出現疼痛不適,拍片顯示,她的骨盆腫瘤已非常巨大,手術異常困難。
多方打聽,獲知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骨科,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尅戎教授、骨科郝永強教授團隊應用3D列印技術,在骨科領域解決過許多醫學難題,尤其是在骨盆腫瘤的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時值全國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各地防控要求嚴格,防控手段升級,可是伊娜的病情發展已容不得家人和伊娜有再多選擇和猶豫的時間。幾經周折,他們來到上海,並看到了九院骨科郝永強教授的專家門診。
結合CT、MRI等相關檢查數據,郝永強教授團隊反覆討論,最終為伊娜量身定製了一套手術方案:骶髂關節、恥骨聯合離斷和3D列印個性化骨盆假體保肢重建。3D列印中心則為伊娜在短期內設計、製備了3D列印個性化骨盆腫瘤模型、3D列印個性化手術輔助導板、3D列印個性化骨盆重建金屬假體。
在醫院相關職能部門、手術麻醉科的全力支持配合下,伊娜成功接受了腫瘤根治手術並植入了3D列印假體。不僅免除了截肢之苦,更保住了生命。
術中,郝永強教授團隊採取了3D列印「三位一體「的創新治療模式,精準完整切除了帶有腫瘤的半骨盆,同時安裝了人工3D列印半骨盆假體。手術探查見右髂骨內板向盆內生長的髂窩巨大腫瘤組織,體積約25cm*20cm*15cm,類球形,質地韌硬,腫瘤累及右側髖臼及右恥骨區域。
術後2周多,伊娜順利出院,前不久回醫院複診,家人和伊娜對術後的功能恢復和身體綜合狀況都表示滿意,對郝永強教授團隊及3D列印中心工作人員再三表示感謝。
近年來,上海九院骨科郝永強教授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尅戎的帶領下,醫工合作,在國際上率先將3D列印技術引入個性化重建假體的研發,創建了3D列印個性化病變模型、個性化手術輔助導板、個性化3D列印重建假體「三位一體」的個性化治療模式,將過去無法治療的骨腫瘤等骨科嚴重、複雜疾病有了新的治療方式,進入一個更加精確的個性化醫療時代。
作者:吳霜霜
編輯:吳金嬌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院方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