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患者骨盆長了巨型腫瘤險截肢!九院醫生精準手術、應用3D列印...

2021-01-08 網易

2020-09-11 20:49:54 來源: 文匯報

舉報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郝永強教授團隊克服疫情帶來的重重困難,為一名來自天山腳下的新疆哈薩克族骨盆巨大腫瘤患者,應用重建的基於3D列印「三位一體」個性化醫療模式,成功精準切除右側半骨盆腫瘤+精準安裝3D列印定製型半骨盆假體。

  5年多前,54歲的患者伊娜行走活動時右髖部出現疼痛,4年前到當地醫院就診,行「右側股骨頭壞死」手術治療。術後1年半,伊娜右髖疼痛不適復發,當地醫院再次為她手術,局部病灶組織送病理檢查結果提示為「軟骨肉瘤」。2020年初,伊娜的右髖再次出現疼痛不適,拍片顯示,她的骨盆腫瘤已非常巨大,手術異常困難。

  多方打聽,獲知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骨科,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尅戎教授、骨科郝永強教授團隊應用3D列印技術,在骨科領域解決過許多醫學難題,尤其是在骨盆腫瘤的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時值全國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各地防控要求嚴格,防控手段升級,可是伊娜的病情發展已容不得家人和伊娜有再多選擇和猶豫的時間。幾經周折,他們來到上海,並看到了九院骨科郝永強教授的專家門診。

  結合CT、MRI等相關檢查數據,郝永強教授團隊反覆討論,最終為伊娜量身定製了一套手術方案:骶髂關節、恥骨聯合離斷和3D列印個性化骨盆假體保肢重建。3D列印中心則為伊娜在短期內設計、製備了3D列印個性化骨盆腫瘤模型、3D列印個性化手術輔助導板、3D列印個性化骨盆重建金屬假體。

  在醫院相關職能部門、手術麻醉科的全力支持配合下,伊娜成功接受了腫瘤根治手術並植入了3D列印假體。不僅免除了截肢之苦,更保住了生命。

  

  術中,郝永強教授團隊採取了3D列印「三位一體「的創新治療模式,精準完整切除了帶有腫瘤的半骨盆,同時安裝了人工3D列印半骨盆假體。手術探查見右髂骨內板向盆內生長的髂窩巨大腫瘤組織,體積約25cm*20cm*15cm,類球形,質地韌硬,腫瘤累及右側髖臼及右恥骨區域。

  

  術後2周多,伊娜順利出院,前不久回醫院複診,家人和伊娜對術後的功能恢復和身體綜合狀況都表示滿意,對郝永強教授團隊及3D列印中心工作人員再三表示感謝。

  近年來,上海九院骨科郝永強教授團隊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尅戎的帶領下,醫工合作,在國際上率先將3D列印技術引入個性化重建假體的研發,創建了3D列印個性化病變模型、個性化手術輔助導板、個性化3D列印重建假體「三位一體」的個性化治療模式,將過去無法治療的骨腫瘤等骨科嚴重、複雜疾病有了新的治療方式,進入一個更加精確的個性化醫療時代。

  
作者:吳霜霜
編輯:吳金嬌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院方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3D列印骨骼成功應用 他為患者脫下金屬「鎧甲」
    主要研究課題為脊柱腫瘤的外科治療與研究、脊柱微創外科技術的應用與研究、脊髓損傷的幹細胞移植研究。3D列印的脊柱植入物劉忠軍在手術中將3D列印植入物植入患者體內「能不能用3D技術列印人體『骨骼』?」8年前,當北醫三院骨科醫生劉忠軍冒出這一想法時,自己心裡也很沒底。畢竟3D列印才剛剛興起,如果手術應用中失敗了,也沒有相應的法規來保護醫生。
  • 一周4臺截肢手術!糖尿病患者足部潰爛不要拖!
    都市快報訊 最近幾個月,邵逸夫醫院糖尿病足病中心的糖足截肢手術較往年多了不少。「前兩年,一年也就10臺截肢手術,今年最多時,一周就做了4臺。」糖足診治專家、邵逸夫醫院糖尿病足病中心李霖副主任醫師感嘆,截肢率升高,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因為對糖足認識不充分,再加上受疫情影響,延誤就醫導致的。
  • 在醫院做截肢手術後,病人的斷肢是怎麼處理的?看完長見識了
    很多患者只有在生命受到巨大威脅時,才會選擇在身上動刀,有人肯定很好奇,醫院裡做截肢手術的病人,手術完成後,醫院是怎麼處理斷肢的呢?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終得圓滿,對於曾經身體的一部分,有些人也有著同樣的迷思,無論是從身上截肢下來的部分還是腎臟裡取出的異物、結石等,醫生一般都會先諮詢患者,比如某些男性身上重要部位的小手術後,有的人會選擇帶回去保存起來,作為一種紀念,有的人嫌晦氣,會把它交給醫院處理。
  • 九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周慧芳:他們都想回到過去的樣子
    「我以前是長這個樣子的。我想回到以前的樣子。」患者有這樣的期待。作為專長為眼整形的醫生,周慧芳不僅做雙眼皮、去眼袋等眼瞼手術,她還做一種難度很高的手術——眼眶整形,就是要恢復患者已經被破壞的容貌。 「我以前是長這樣的」周二上午,周慧芳有門診。
  • 上海醫生利用3D技術為小兒狹顱症患者重塑頭顱
    上海醫生利用3D技術為小兒狹顱症患者重塑頭顱 2016-05-30 20:34:33上海兒童醫學中心30日披露,該院神經外科主任鮑南將3D列印技術運用於嚴重小兒狹顱症的矯治手術中,成功為佳佳重塑頭顱。  記者30日看到,如今,佳佳的腦袋圓潤飽滿,五官端正可愛。鮑南當日對記者表示,3D技術的運用使顱骨整形更具精確性,在塑形的同時還可以使重塑後的面容更具家族特徵。更重要的是,顱骨整形有利於患兒大腦發育,使孩子的智力、情感得到正常發展。
  • 女子因腳底長了顆黑痣被截肢!醫生:這幾個部位的痣要格外當心
    近日,華中阜外醫院來了一位患者,因腳底的一顆黑痣,專家告知這種情況竟然要截肢,這是怎麼回事?女子腳底長黑痣,為何要截肢?吳女士50歲出頭,平時除了帶孫子,就是去跳廣場舞。在附近醫院就診,發現她右腳底板後部長了一顆小黑痣,醫生判斷是黑色素瘤,建議轉往上級醫院骨科求診,進行手術。吳女士找到了華中阜外醫院骨科主任劉繼軍教授,完善檢查後,病理報告驗證了醫生初步的判斷,劉女士確實長了黑色素瘤。
  • 紫薇帝星助力最大最難最危險的骨科手術
    近日,天津市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腫瘤科楊吉龍主任醫師團隊又一次利用紫薇帝星「三維可視化」(3D Visualization)技術,對患者病情進行了術前精準診斷,成功實施了半骨盆切除手術,患者術後恢復情況良好。
  • 全國首個3D列印人體仿生骨骼模型面世 應用術前診斷
    全國首個3D列印人體仿生骨骼模型面世,應用術前診斷。    西部網訊(記者 李媛)「這項技術最大的突破是打破傳統的二維CT診斷,把人體骨骼1:1還原,重大疾病下,醫生可根據3D仿生術前診斷模型有針對的制定手術方案。」研發人員李欣培說,目前這是全國首個3D列印的仿生骨骼模型,主要應用於術前診斷。
  • 女嬰患巨型獸皮痣 扒一扒那些史上最罕見的疾病
    女嬰患巨型獸皮痣此前曾有治癒案例此前據東方網報導,江蘇省3歲半的男孩軍軍(化名)患有先天性巨大黑色素痣,從背部一直到臀部大腿根部都被黑痣覆蓋著。由於此段皮膚色黑粗糙,還有細細的絨毛,看上去就跟動物皮一樣,因此又稱為獸皮痣。日前,由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與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聯合小兒整形外科共同為軍軍順利進行了手術。
  • OKI解讀醫療彩色影像,助力醫療影像精準輸出
    近年來,醫學彩色影像在醫療行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術前檢查,術前溝通、病例會診病患交流等諸多場景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醫學彩色影像為醫療工作者的輔助診斷、學術溝通、醫患講解等工作帶來了諸多價值和便利。
  • 美敦力DBS特刊 | 專訪新醫大一附院郝玉軍 姜磊:多學科聯合應用...
    郝玉軍:DBS手術在全球已經成功應用超過30年,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經得到全球腦神經科領域專家和患者的認可。 就目前新疆地區而言,疆內城市之間的遠距離,在內地猶如跨省,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療法的普及和運動障礙疾病的專科醫生治療情況發展相對滯後,這也表明了DBS療法的開展在新疆地區具有廣闊的前景。 主要原因是新疆各地州對於這種療法的宣傳和普及力量相對較弱,許多患者家屬對於這種疾病以及療法的認識和了解不足;其次,就是基層醫院對於這種療法的開展以及術後的程控還處於起步的階段。
  • 「康復案例」3D全形手指再造術後半年,患者對「新手指」很滿意
    入院診斷:右手中指III度缺損手術名稱:右手中指全形再造術後半年:手指外觀、功能恢復良好,實現抓握、拿捏等精細動作。術前圖片半年前,缺指30年的王阿姨來我院尋求再造,經過黃威教授及其專業團隊醫生的努力,右手中指全形再造手術非常成功。
  • 相愛相殺的3D列印與VR路在何方?
    科學家們做過這樣的暢享:未來,也許建築工地上只需要一臺超大型的3D印表機,就可以自動列印樓房;給月球發射幾臺3D印表機,就能就地取材列印出一個月球基地;如果生病了某個器官要換掉,無需找匹配的器官源,只要在患者身上取出一些幹細胞培養成列印原料,然後利用3D印表機就可以複製一個一模一樣的器官進行移植。有人把3D列印技術之於製造業的重要性比作噴墨印表機之於印刷業。
  • 專訪|周慧芳:手術雕塑眼眶,讓「甲亢突眼」恢復正常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周慧芳, 專攻甲狀腺眼病的手術治療,將九院首創的內鏡導航技術運用到眼眶減壓手術中,實現眼眶的精準改建,為患者重塑一雙健康明亮的眼睛。很多甲亢突眼的患者,在她的巧手下走出了陰霾,恢復了昔日風採。
  • 運用3D列印技術 102歲老人腰椎注入「骨水泥」成功出院
    「我又能回家過大年啦,感謝這麼多醫生為我手術」,今年102歲老人戎奶奶高興地說。2月2日,她不慎跌倒致胸腰部疼痛不堪,在腰椎裡就注入了「骨水泥」,不到20分鐘的時間,「水泥」就成功凝固,將裂縫的骨頭徹底粘牢了。戎奶奶臉上又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 手術方:很成功,已起訴
    對此,一位自稱是主刀醫生助理主管的女士在回復記者時稱,該手術是很成功的,患者所描述的症狀均屬術後併發症,並在手術前已告知患者。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有業內專家稱,術後一年多後還出現諸如「山根晃動」等問題,至少手術不算成功!不過,專家表示,整容一旦出現糾紛,鑑定為整容失敗的難度較大。
  • 手術臺上的「瘸子」醫生
    「上午有個冠脈搭橋的手術停了,已經耽誤了患者的治療進度,下午的門診一定不能誤了,那麼多患者呢。」就這樣,只是把看診地點從門診辦公室改到了病房辦公室,當天下午,羅勇一直堅持為數十位門診患者看診。   作為心臟外科的專家,羅勇幾乎每天都排了心臟手術,接近年關,不少患者和家屬都希望能夠在年前做完手術以便康復回家過年。因為羅勇的傷勢,不少患者和家屬都有些擔心,生怕春節前不能如願出院。
  • 經歷17次截肢手術的「地震女孩」:天塌地陷也有縫隙透光亮
    魏玲住了3年多的醫院,經歷了30多次大小手術,其中17次截肢手術,也因此成為全世界做截肢手術最多的人。她在病房裡學畫畫,還在病房裡舉辦了自己的個人畫展,被畫家周春芽譽為「中國的弗裡達」。18歲起,因為那場災難而帶來的30多次手術、17次截肢,她面臨的一切灰暗和展現出的所有堅強,和28歲的當下相比,已經趨於平靜。魏玲,汶川地震倖存者,右腿被截肢三分之一,左腿被截肢到骨盆連接處。「經歷手術最多的人」「地震女孩」「奇蹟女孩」……外界給予她的稱謂林林總總。
  • 曝光臺|28歲女子整容後出現山根晃動、鼻尖發白 手術方竟稱很成功
    對此,一位自稱是主刀醫生助理主管的女士在回復記者時稱,該手術是很成功的,患者所描述的症狀均屬術後併發症,並在手術前已告知患者。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有業內專家稱,術後一年多後還出現諸如「山根晃動」等問題,至少手術不算成功!不過,專家表示,整容一旦出現糾紛,鑑定為整容失敗的難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