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分享 獲無量功德
福報由供養布施而來,《普賢行願品》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如果您讀下文受益,請隨手轉發,分享法喜,布施法益。同時修行隨喜功德,與眾生結法緣,積集菩提廣大資糧,同證佛果!
學佛法歸根究底就是安好心——先給自己安好心,然後給別人安好心。好的心就是智慧,戒定慧;壞的心都是貪嗔痴,就是煩惱。帶課以前、帶班以前,你先給自己安上好心,然後再給別人安上好心,大家都在上進,自然而然就會上去。
那怎麼來安這個好心?怎麼來安心?學佛法就是學安心,就是要懂得用法!比如:他本身天天有煩惱,很消沉,很苦悶,你再天天給他講無常,他就越來越苦悶。你要講「要成佛,要廣大承擔」,你要講「菩薩大慈大悲」,這樣他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強。佛法常常講有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八萬四千個法類,八萬四千種武器,八萬四千種用心的方法。其實何止八萬四千哪!比如我們大家要走進這個教室,從北京市區來需要先進景區,你要先走這個門然後再走那個門,要通過很多門,你才能進到教室。學佛法不是說你隨便用一個法就對了,你用錯的話會起反作用。必須是先這一個法類,然後再到那個法類,最後再到其他法類,這樣你才能一路暢通。就是你必須先經過一個門,完了再經過什麼門,然後才可以。你不能說我只有一個門,這樣不對。你不能說我就用一個法類,那這個法類,最後會成為障道因緣,會障礙無量的善法,這樣就非常麻煩。所以我們學《廣論》要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指的就是這個道理。
你看,一個北京市有多少棟樓房,一個大樓裡面有多少個門,再看看我們龍泉寺有多少個門,數一數非常多,有相當多的門。如果沒這些門可以嗎?肯定不行,沒有門你就很不方便,你的學習、生活、工作都很不方便。
所以,佛法也是一樣,這個法門,這個法,它要對治什麼毛病。現在我有什麼毛病,必須用什麼法來對治,有時候你自己都不知道。對治完了以後你明天又會有什麼毛病,那麼你又需要用什麼法來對治。醫生看病,給你開七天藥,讓你吃完七天再來;看看有什麼變化,他再給你開第二個療程的藥;回去再吃七天,再來看。同樣得心臟病,得肺病,一個療程一個療程的都不一樣。你不能一種藥一直吃,這肯定不行,最後都會有抗藥性。學佛法學久了,好多人學出問題就是有抗藥性,法不起作用!剛剛學的人一聽觀功念恩非常感動,以後就不感動了,這就是起了抗藥性——這個「藥」吃下去不管用,它不能啟發。我們學佛法,常常講要跟內心,要跟自己的心相結合。你只有跟自己的心相結合,法才會起作用。
那麼怎麼跟我們的心結合呢?法都是佛講的,祖師大德們一代又一代地傳承。傳承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不斷給它稀釋,給它做解釋,讓那個時代的人、這個時代的人,聽得懂是什麼意思。如果不解釋,佛教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句話就可以了,但只講三句你悟不出來!你悟出來,「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這三句話就可以了。戒定慧,三寶都可以,但還是不行。不行的話,就要不斷去稀釋,讓我們有辦法接受,讓我們有辦法領納,那才能夠起作用。因為這個法本身是佛說的,它裡面就有佛、祖師大德、傳承祖師的加持的力量在裡面。只要我們的心跟它相應,那我們這個心就跟佛菩薩、祖師大德們相應。我們念經也好,念聖號也好,如果沒有這種明了意識——就是我們心當中的意識非常分明,清清楚楚,分分明明,那麼你念佛,你就會念得含糊其詞,似念非念,效果就不大。你在家的時候,要跟父母討一個什麼東西,那你肯定會很認真,特別認真地念父母的名號,因為你有求。如果你平時沒有求,就是講一兩句話讓父母親高興,它那個效果是不同的。我們在社會上面也是一樣,你請求你的上司,請你單位的老闆給你幫忙,那你就會很注意,就是你有願心了。我們居士在平時交往的過程當中,我也不求你,你也不求我,對對方很不在意,就不會用心。不用心的話人與人之間的心就得不到溝通,就會越來越封閉,就會越來越疏遠。這樣的話,座談也好交流也好,就會起反作用,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增加問題。執道起迷,成了障道因緣。
法肯定都是好的,就跟藥一樣,都是好的。但是好的不等於說我們可以亂吃,你得了一個病,到藥店不管什麼藥拿來就吃,那肯定沒效果。我們大部分人,在用法的過程中用錯了法類。比如說,誓斷一切惡,斷惡就要用斷惡的法,修善就要用修善的法,度眾生就要用度眾生的法。法法是不同的。像打仗一樣,你是攻還是守,用的兵器肯定不一樣。做什麼事用什麼工具。你要去勞動,你用什麼工具?用鋤頭,用鐮刀,用繩子,用斧頭,用錘子!大乘法就三件事:斷惡、修善、度眾生。有些人認為自己不去害人,也不造什麼惡業,就算修行。斷惡不等於修善,比如說你有煩惱了,那你怎麼克服,怎麼對治,怎麼破惡,怎麼懺悔……對治問題不等於說你就能生善法,這兩個是不同的。我們佛法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很多人把善跟惡混淆了,認為斷惡就是修善。
斷惡肯定是一個善的行為,但是斷惡不等於修善。斷惡就好比還錢,修善就是賺錢,還錢跟賺錢是兩個概念。在學佛法的過程中,我們的起心動念如果天天為善,那麼惡法就起不來,惡法就能夠被伏住,伏惡還不能斷惡。一天到頭你在想做善事,你的煩惱就起不來,你就會把煩惱伏住。如果一天到頭你把時間用於要對治煩惱,生善就生不起來。所以從這個生善的過程當中來伏惡,伏惡完了以後最後才能夠斷惡。惡是煩惱,對治煩惱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伏滅,一種是斷滅。斷滅是什麼意思?就是永遠不會再生,伏滅就是暫時能夠把它克服住,就是拿石頭壓草。但是你先要有辦法伏斷,最後才能滅斷,滅斷就是永遠把它消滅了。所以對治煩惱,讓它不起現行,這就是伏滅了。不起現行,就要讓善法現起,惡法就現不起了。善法如果一直持續地現起,那內心的力量,這種等流的力量,滾動的力量就越來越強。人一直有善法,善的念頭一直在心裡湧動,惡的力量就越來越弱,越來越弱,以後它就沒有了。
這些善心、善念、善願、善行,都跟人有關係,跟眾生有關係,必須是在眾生身上修來的。因為你跟人家講了一句話,人家聽了有受益,那他的生命就發生了改變,或者心就得到了快樂。所以我們在帶班帶組的過程中,實際上就是在修法,法只要用得上,我們得到快樂了,得到歡喜,這個法就有作用了。而不是說你一定要去得到一個非常高深的東西,那個你根本不適應,你用不了。一般的兵肯定不能去開坦克、飛機,不僅開不了,並且它還有很大的危險性。他只有學到相當高的量,才能去。我們通常的人,學些比較簡單的法類就可以,就能夠對治問題。就猶如你在家裡,要看電視,要看電腦,要用電冰箱,要用微波爐,你懂得怎麼開,怎麼關以及出故障怎麼排除。懂得怎麼辦就是懂得怎麼來用法,至於電冰箱的工作原理,一般人搞不懂,要請專家才行,壞了需要請專家來修。
我們學佛法也是一樣,如果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可以問法師和學得比較久的同行怎麼辦。他給你講,你要相信,如果不相信的話,你不照著做的話,那肯定不能解決問題,你的故障就不能排除。因為無始劫以來,我們人的身心、人的生命,它裡頭有很多的業障,一直以來我們造的善業也好,造的惡業也好,都會成為一種障礙。善業它也會成為障礙,人天的善業,它也會成為一種障礙。善業它怎麼是障礙呢?你善業多了,有福報,人有福報它就貪著,貪著於世間上面的種種,就不容易出離,不容易解脫。你惡業多了,身心粗重,煩惱重重,學法就不容易相應。所以你看我們受三皈也好,受五戒也好,受沙彌戒也好,受菩薩戒也好,受八關齋戒也好,無論受什麼戒,它都有「往昔所造諸惡業」的懺法,這是很關鍵的問題。
懺悔就是說在我們的心裡,在我們的生命裡,在我們的身心裡要去掉這些障礙。因為你每天都會有業,每天不知不覺都會有業,更不要說無始劫以來。這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你開車,開車的前提是你必須要知道前面有沒有路障。有路障你要即刻停車,把路障排除,否則車開不過去。路障不排除,就會翻車,這是肯定的。修行也是一樣,修行的路上,當你起煩惱,問題出來的時候必須要排障!你不排,障礙就過不去,你再有什麼理論都沒用。所以佛教裡面有這種懺悔的方法,懺悔就是排除我們心路歷程當中的這些障礙。懺悔是一個好的法門,是修行的一個法門,就是無論你修什麼法,前面它都要淨障集資,要淨除業障、淨除罪障,然後你才有辦法來集資糧。你認為自己什麼障都沒有,那就說明你沒有發現到問題,沒有看到就是你沒有淨除,沒有排除乾淨,這樣的話你就學不下去,學不久,學不好。
本文摘選自:龍泉之聲
贊是一種鼓勵 | 喜歡本文的親們,請在頁尾點讚哦~
隨喜轉發,請點擊右上角「┇」智慧分享,功德無量!
投稿郵箱 2567709875@qq.com,小編會每天查收~~~歡迎投稿
關於禪修苑:弘傳佛陀教誨,廣集福慧資糧。同享智慧人生,共成無上菩提。定期發送經藏研學、參禪悟道,怡情養性的相關文章。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共沐甘露廣結善緣。
查看歷史消息: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查看公眾帳號,進入後再選擇查看歷史消息。
訂閱:微信搜索hehexintian或禪修苑/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查看公眾帳號。
長按圖片可進行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