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萬科已經再三解釋:毛大慶的職務並沒有任何變化,但是並沒有平息坊間對於毛大慶職位變動傳聞的議論。
6月30日中午,北京萬科發布了上半年的銷售業績:截至2014年6月28日,北京萬科(不含京外項目)今年上半年已完成117.3億元的銷售額。該數字不僅刷新了北京萬
科自身年度破百億元銷售額的時間紀錄,更是刷新了房地產行業城市公司半年的銷售紀錄。
只是這份亮眼的成績單後,提到了萬科總裁鬱亮對房地產現狀的描述:「雖然不再是人人彎腰就可以撿到黃金的時代,但白銀仍然是貴金屬」;也提到了北京萬科副總經理肖勁的看法:「承認行業已由高速發展階段邁向成熟的事實,但仍然在時代的大潮中保持獨立思考和清晰的判斷,不停止追求卓越的腳步,是北京萬科在這場競爭中的領跑法寶。」
但這篇將近1500字的新聞通稿裡,卻沒有提到萬科執行副總裁、北京萬科總經理毛大慶的名字,也沒有他說的隻言片語。面對優異的業績,毛大慶也只在幾小時後,在微博上發了寥寥數字:白銀時代,更考驗能力、堅持和智慧。
事實上,今年「五一」前後持續發酵的「內部講話」洩露事件後,素來高調的毛大慶就減少了公開露面的次數,之後又身處「被傳言離職的風波」之中。身處輿論中心,低調或許是最好的應對。
毛大慶是誰?
這段時間,毛大慶離開北京萬科的傳聞不絕於耳,甚至有不少大型房地產公司的人士私下問時代周報記者傳聞的真偽。
作為萬科諸多地區老總中的一員,毛大慶的職務變動為何格外引人注目?
儘管萬科1988年就在A股上市,1997年就成為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2007年銷售就超過500億元,2008年已經進入全國31個城市,但是在房地產戰場上的兵家必爭之地—北京,萬科卻遲遲沒有打開局面,而沒有北京市場的支撐,萬科「房地產市場第一品牌」的名頭多少有點名不副實。
萬科幾乎是同時進軍上海和北京市場的,但是在北京的發展遠沒有上海順利。1989年6月,深圳萬科北京公司成立以後,1995年6月北京分公司方才開工「萬科城市花園」項目。從1989年到2004年,萬科在北京開發的萬科城市花園、萬科星園、萬科青青家園和西山庭院四個項目都在五環以外。而且2000年以後,北京萬科就一直沒有拿地。在北京的土地儲備為零,成為一直困擾萬科發展的瓶頸。
北京也成了萬科職業經理人的「滑鐵盧」,從1993年北京萬科第一任總經理譚志倫算起,到2004年周衛軍到來,十年間北京萬科換過8個區域總經理,其中不乏萬科元老級人物:1993年6月譚志倫;1993年11月姚牧民;1996年中呂葵;1996年底林少洲;2000年初莫軍;2001年7月張力;2002年6月吳有富;2004年4月周衛軍。
其間,號稱「京城四少」之一的林少洲曾給北京萬科帶來短暫的輝煌,其開發的萬科城市花園項目曾一度連續6個月排名萬科全國銷售冠軍,但2000年初林少洲辭職後,北京萬科再度陷入頻繁換將的境遇。
北京不同於中國任何一個城市,如何找到一個「擅長政府關係」的總經理,成為萬科的一塊心病,於是萬科找到了周衛軍(曾任瀋陽房地產協會會長)以及後來的毛大慶。
毛大慶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父母都是著名的科技工作者。據公開資料,其父杜祥琬是著名的核物理專家,也是中國「兩彈一星」的核心人物;其母則是在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國家選派赴英留學的航空航天工業專家。
而毛大慶的外祖父毛梓堯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曾經是人民大會堂、北京展覽館等著名建築的主要設計師之一,因此讀大學的時候,毛大慶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建築系,並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築師。
其祖父和祖母,都是中國共產黨最早期的黨員之一,其祖父杜孟模曾任河南省副省長,民盟中央委員,但是在「文革」中雙雙被迫害至死,這也是為何毛大慶跟隨母姓的原因。
(延安曾有「杜氏四姐妹」,即杜孟模的胞妹杜寧遠和堂妹杜啟遠、杜凌遠、杜翠遠。她們的夫君,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比如杜凌遠嫁化學工業部副部長吳亮平,杜啟遠嫁給了解放軍上將、前副總參謀長李天佑。1979年,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的胡耀邦,親自過問並批示了關於杜孟模平反和善後事宜,為杜孟模徹底平反。 )
毛大慶是東南大學建築學學士,同濟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博士,曾在多家跨國公司工作。
和後來的萬科一樣,新加坡凱德置地集團早在1994年即進入了中國市場,最先選擇的是上海和北京兩個城市。其後的五年,凱德置地在上海已經開發了不少項目,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但在北京卻沒有一個做成的項目,直到毛大慶通過與招商局的談判,為凱德置地拿下招商局(雅詩閣)項目,後將其全盤改造成現在的CBD核心區內的著名的「雅詩閣」酒店式公寓。
此後,毛大慶在凱德工作了十多年,成長為凱德置地環渤海區總經理,而該集團是目前東南亞最大的上市房地產企業。
聯合央企做大北京萬科
直到2009年,在萬科進入北京長達22年的時間裡,北京萬科一直沒有擺脫「全國老大,北京小弟」的尷尬地位。
據萬科年報顯示,除了2004年,從1998-2008年長達10年的時間裡,北京市場對萬科整體銷售收入的貢獻率均不到10%。截至2009年上半年,北京萬科在北京市場上的最好排名是第八,市場佔有率僅在1.8%-1.9%之間。
為了將「既有深厚背景又有國際視野」的毛大慶從凱德挖來,萬科董事長王石可謂煞費苦心,王石在其親筆自傳《大道當然》中,曾談及「007」行動:2008年奧運會前後,我在北京約見毛大慶,吃了3個多小時的飯,交流對行業的看法,論經濟、環保、登山、阿拉善,說到哪兒算哪兒,就是沒談跳槽的事。那天我下午還有個會,眼看要遲到。司機一直催我走,我沒搭理,最後司機不得不給大慶打電話:「你們別聊了!」最後我告訴大慶,希望他來執掌北京萬科。 而此前,解凍(萬科的人力資源執行總裁)已經盯住毛大慶兩年多了,兩人的飯局不下兩位數。通過鬱亮等人的幾十次遊說,王石親自給凱德置地董事長去信,才把作為計劃中最後一位被引入的「007」—毛大慶拉入萬科麾下。而毛大慶也是目前「007行動」中碩果僅存的幾位幹將之一。
2009年下半年,王石將北京萬科交給毛大慶,並找來了一個好幫手—萬科挖來遠洋地產市場部總經理肖勁,他與毛大慶是大學校友。
此時的北京萬科,正處於瓶頸期:在京項目僅13個,總開發面積剛滿300萬平方米,且發展遲緩,甚至不及更晚成立的上海萬科的18個項目、400萬平方米的開發面積。
而毛大慶加入萬科掌舵北京公司以來,萬科才真正在北京站穩腳跟:2010年北京萬科銷售101.49億元成為北京市場的銷售冠軍,這也是北京萬科首次突破百億元的銷售大關;2012年9月,北京萬科提前3個月完成100億元的全年銷售任務;2013年,毛大慶同時掌管著在北京、唐山、北戴河的21個項目,這些樓盤有高端住宅,也有剛需樓盤,有寫字樓也有旅遊地產,不僅跨越地區廣而且業態更加複雜,全年銷售額超過160億元,總銷售面積約60萬平方米。
有很多文章指出:毛大慶在京城和業內深厚的人脈關係幫了萬科很大的忙,房山拿地是基於毛大慶與當地政府的關係,而在大興,北京萬科可以以底價拿地,遠低於後來在相鄰位置高價拿地的恆大。
這樣的說法略有偏頗,比如房山的地,是萬科聯手中糧,以22億元才拿下的房山長陽起步區1號地,樓面地價高達6443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163%。此舉一度被媒體質疑,因為該地塊附近的住宅產品售價不過8000元/平方米左右。
但毛大慶在北京人脈深厚卻是不爭的事實,毛大慶沒有帶領北京萬科單打獨鬥,而是選擇與中糧、五礦、金隅、京投等央企、國企合縱連橫,迅速攻城略地,做大做強。
此外,毛大慶還在自己更為熟悉的商業地產領域動作不斷:2013年11月27日,萬科集團首個大型購物中心北京金隅萬科廣場溢彩開業,此後北京萬科將相繼推出中糧萬科半島廣場、住總舊宮、首開大興、首開臺湖等大型綜合體商業項目;2014年4月16日,「五菜一湯」社區配套再添新成員,自營「BRUNO咖啡麵包坊」,推進社區商業系統化運營;5月16日,與廊坊國土土地開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籤訂合作協議,進入物流地產領域……
變相澄清離職傳言
就在萬科B股轉H股掛牌前夕,萬科再度陷入削藩傳聞。
早在5月初,毛大慶就因為「內部發言風波」而陷入離職傳言。5月1日,一篇關於萬科副總裁毛大慶在某內部沙龍的發言稿開始在網絡上廣泛流傳,短短數日中,「萬科高管看空全國樓市」等標題迅速佔據傳媒版面,引發一系列關於樓市前景的新一輪熱議。
最終,鬱亮不得不出面以「憂患意識被誤讀為看空行業」的表態替毛大慶圓場。而後,鬱亮頻頻亮身,拋出「房地產行業進入了白銀時代」、「房地產就是一匹美麗的斑馬,黑白相間」等觀念,以挽回毛大慶「看空樓市」的影響。
當時便有消息稱萬科杭州公司總經理劉肖將接替毛大慶出任北京萬科總經理。
而關於毛大慶離職的傳聞,從根源上說,還是源於其高調的行為:頻頻亮相媒體,出席各種公開活動,有消息人士指出,儘管萬科已經建立嚴格的新聞發言人制度,但毛大慶因其性格和文採,似乎成為公司「第二發言人」,北京儼然萬科第二總部,毛的高調挑戰了萬科嚴謹的職業經理人制度等等。
更有媒體翻出15年前的舊事:2000年,當時因為不滿萬科上海、北京區域總經理對調,時任北京萬科總經理的林少洲、上海萬科總經理林漢彬雙雙離職,當時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北京萬科也再次陷入僵局。當時林少洲執掌北京萬科正好5年,而如今毛大慶也剛好執掌北京萬科5年。
在潘石屹看來:林少洲是萬科調整過程中的犧牲品,正像《秦頌》中描述的那樣,秦始皇為了統一貨幣,殺掉了一大批人。
「鬱亮財務出身,嚴謹低調,而毛大慶身上有甩不掉的英雄主義情結。」接近萬科的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6月23日凌晨,毛大慶在微博借用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委婉澄清了離職傳言,並勸「大家請快快繼續啤酒、炸雞、好好看球」。
萬科B股轉H股在港交所上市,王石、鬱亮和毛大慶同時以相同的正裝現身合影,也變相澄清了「毛大慶離職」的傳聞。
2014年樓市進入下行期,新房開工量萎縮、房地產投資下滑、土地交易降溫……這種情況下封疆大吏的穩定非常重要,鬱亮自然深諳此道,但這也不代表他無所作為。
根據最新的人事調整,萬科的執行總裁由9人減為3人,分別是首席人力資源官陳瑋、財務長王文金、營運長張旭。而原本的執行副總裁毛大慶成為高級副總裁,同時轉為高級副總裁的還有原任執行副總裁的丁長峰、張紀文、莫軍、肖莉、周衛軍,以及原任副總裁的周俊庭、朱保全、祝九勝。
這樣,在董事會領導下的高管團隊,形成總裁—執行副總裁—高級副總裁的職級序列。而此前,萬科高管團隊的排序方式是總裁—執行副總裁—副總裁。
歷經2011年萬科執行副總裁、上海區域總經理劉愛明離職等一系列人事地震後,萬科在人士調整方面顯然更加純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