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狐疑-虎嗅網

2021-01-09 虎嗅APP

2018年9月底,萬科在深圳大梅沙召開秋季例會,會議主題是「活下去」。隨後萬科在多個城市的項目開始降價促銷,進一步引爆輿論。

 

這一幕似曾相識,2008年王石拋出「拐點論」,萬科率先降價售樓;2014年鬱亮撰文稱「房地產行業已經度過黃金歲月,進入白銀時代。」

 

「蓄水池」又大又滿

 

2018年H1,萬科合同銷售金額3046.6億,同比增長9.9%。確認營收1059.7億,同比增長51.8%。

 

截至2018年6月末,在建及規劃中項目總建面達1.43億平米。

 

近十一年來,萬科營收增速三起三落,2010年、2014年、2017年同比增速分別低至4%、8%和1%。

 


2018年H1,起得很猛,有些怪異。


其實,真正反映房地產公司銷售形勢的是合同銷售金額,營收常常掩蓋真相。

 

2018年H1,萬科合同銷售金額3046.6億,同比增幅僅為10%。


 

2015年萬科合同銷售金額達2614.7億,居大陸房企之首。2016年被恆大超越;2017年碧桂園發力,到2018年H1領先萬科1000多億。



由於業務的特殊性,房地產公司的銷售收入先被列入流動負債,名目為「客戶預付款」或者「合同負債」。


財報披露的營收中,很大部分從往年銷售金額中結轉。已售未結資源是房企的「蓄水池」,銷售吃緊就「抽水」粉飾太平、銷售火爆就蓄水以備將來使用。

 

截至2017年末,萬科合同負債達4077億,相當於本年結轉房產銷售收入的175%。2018年6月末,萬科合同負債進一步增至5143億,為上半年營收的491%,為方便與往年數據比較,將這個數字除以2,為245%。



萬科銷售情況有些疲軟,2018年H1合同銷售金額同比增幅僅為10%,但並沒有到喊救命的程度。實際上,即使兩年不賣房,萬科只要把已經入帳的客戶預付結轉為銷售收入,營收數據也不會難看。

 

「治療三高」

 

銷售暫時不足為慮,讓萬科憂心的是負債狀況。

 

截至2018年6月末,萬科負債總額突破萬億,達11394億,較2016年初的4750億增長140%,可謂觸目驚心。

 

恆大負債總額於2016年末突破萬億之後,開始收斂激進的鋒芒,進入2018年負債有所回落。看趨勢會在2018年末被碧桂園超越。

 

或許因控制權之爭,萬科在一定程度上由保守轉向激進,高負債則是提速的代價。

 


截至2018年6月末,萬科負債總額達1.14萬億、總資產負債率84.7%,高於恆大、與「瘋狂碧桂園」只有5個百分點的差距。


 

中國房地產企業的標配特徵都是「三高」——高負債、高槓桿、高周轉。


2017年恆大開始努力轉向「兩低一高」——低負債、低槓桿、高周轉。恆大轉型的成效集中體現在淨資產負債率的快速下降。2017年末為627%,2018年6月末為446%,降了181個百分點。


碧桂園淨資產負債率「瘋長」到1201%,萬科亦高達845%,絲毫沒有「悔改」跡象。



恆大率先給自己「打針吃藥」且已見效,萬科明知自己「有病」卻仍在「飲鴆止渴」,碧桂園「已瘋」,由此可見各家風控能力之高下。

 

「習慣性踏空」

 

儘管當過多年房企龍頭,萬科對行業趨勢的判斷總傾向於悲觀,從「拐點論」、「白銀論」到高喊「活下去」。觀其拿地之謹慎,可知萬科的悲觀論調不是忽悠外人的。

 

2016年萬科土地儲備較2015年僅淨增200萬平米,增幅2.2%。截至2018年6月末,萬科土地儲備權益面積8865萬平米,總面積1.43億平米。2017年末,恆大、碧桂園土地儲備總面積分別達到3.1億平米和2.8億平米。



用狐疑來形容萬科真是無比貼切


狐狸在冰面上行走時,會用腳反覆試探、豎起的耳朵不放過任何細微的聲響,確定沒有危險才會邁出一步。


不敢多拿地,稍有風吹草動就降價拋售回籠現金,萬科這些年都是在「習慣性踏空」中度過的。今天的土地儲備就是未來的銷售額,萬科雖然規避了風險,發展後勁明顯不足。


2018年H1,恆大淨利潤達530億,萬科僅為91.2億,儘管與雙方結轉銷售收入的策略不同有關,但萬科盈利能力的確令人擔憂。


按照目前股價,萬科、恆大市值分別為2270億和2204億,基本相同。土地儲備不到恆大的一半,上半年盈利僅為恆大的17.2%,萬科市值虛高了。

 

為什麼喊「救命」

 

截至2018年6月末,萬科持有1596億現金,遠高於一年之內需要償付的610億有息負債。一年以上有息負債1659億,債務結構比較健康。

 

但房地產公司要運營下去,只還銀行貸款是遠遠不夠的,欠供應商的款項到期不還?萬科流動負債中,應付票據及應付款高達1659億元,僅此一項已經超過帳面現金。

 

財報數據是以往的成果,同時也是展望未來的基礎。例如,帳面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後的淨額是未來可以動用的貨幣資源,稱為「營運資本」。資金鍊是否寬鬆主要看這個指標。

 

2013年末,萬科營運資本突破1130億,相當於在建工程的60%。2018年6月末,營運資本達1750億。但在建工程規模今非昔比,營運資本僅相當於在建工程的43%。

 

別看2013年萬科帳上只有444億現多,卻比有1596億現金的2018年寬裕得多。



根據萬科《2018年中報》「存貨」科目披露的「在建項目」和「擬建項目」。在建項目計劃投資總額近6400億,已經完成投資4100億,還要再投接近2300億;擬建項目計劃投資總額近3200億,已經完成投資約1700億,還要再投1500億。在建、擬建項目合計需投入3800億,否則就會有項目爛尾!

 

截至2018年6月末,萬科可動用流動資產合計3294億。一般情況下,在建、擬建項目投資在兩到三年內完成,萬科營運資本完全夠用。


 

但「應收聯營/合聯企業款」從2013年的167億增至2017年的761億,增幅高達356%。2018年上半年又暴漲338億至1100億。這筆流動資產不是「源泉」而是一個「大坑」,別指望「動用」、能不「吸血」就算萬幸。

 

「諸葛一生唯謹慎」,碧桂園資金缺口數千億仍風清雲淡,萬科看到未來兩年要花3800億就沉不住氣了。

 

一個時代結束了

 

近30年來中國大陸的房地產開發模式借鑑自香港:地方政府控制住房用地供給,開發商價高者得,房奴被收割。

 

開發商賺錢的秘訣是土地增值。比如恆大儲備的3億平米土地,樓面成本不到2000元,銷售價格高達1萬元,扣除「每平米3000元的建安成本,每平米土地儲備約可獲得5000元增值,3億平米就是1.5萬億!

 

好比麵包師,1元錢買的麵粉做成麵包,加上輔料、水電費、人工費,成本不過1.5元,正價情況下賣2元。但賣麵包的時候,同相數量的麵粉漲到了2元,師傅順勢賣3元,0.5元毛利就變成1.5元了。


麵包難吃沒關係,盼的是麵粉漲漲漲,中國房地產企業就是這樣奇葩的「麵包師」。樓盤質量高、物業服務好,或許是開發商「良知未泯」亦或是競爭策略。


中港模式下的房地產開發不創造價值更談不上創新,對人類進步沒有任何貢獻,一個個冷血的「工資回收機器」而已。


與李嘉誠一樣,萬科清楚做的是啥「生意」,多年狐疑和今天「喊救命」是因為,它明白這種「生意」30年前沒有,30年後未必有,甚至隨時會沒有。

 

當年住房市場化改革啟動時,市場供給從哪裡來?誰負債籌集資金,誰把土地、建材、施工設備、建築工人、設計院等要素結合在一起?於是「中國式房地產開發商」應運而生。

 

2018年6月5日出臺的《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未來18年新增170萬套住房中的100萬屬於保障性住房,佔比約60%。

 

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

 

保障性住房的土地增值與開發商無緣,另外40%的商品房也可由政府向設計院招標設計、向建築公司招標建造,建成後由業主委員會選擇物業服務公司,不一定要開發商從中賺取億萬土地增值。

 

萬科等房地產開發商已到淡出歷史舞臺的時刻。

相關焦點

  • 深圳萬科捉急了
    萬科風風火火上山(尖崗山)下海(瑧山海)的背後,「嘴哥」(szlujz)更為關注的是,萬科為什麼「三次上山」,「鐵萬之合」的400-600億去向何處,萬科瑧系豪宅為何星夜趕工? 萬科在土地市場上,有將近70-80%的項目都是合作項目,2017年和2018年萬科拿地時的權益比例僅為69%和56%。 也就是說,萬科更多依賴於併購或者是聯姻國企的「抱大腿策略」。 萬科在深圳「瑧系」的兩個項目瑧山府、瑧山道,都是「半道上截胡」來的。
  • 萬科七橡墅
    萬科七橡墅 別名:西翠佳苑
  • 鄭州第二座萬科廣場:美景·萬科廣場5月26日正式開業
    繼4月26日鄭州萬科完成萬科廣場系列作品首秀後,時隔一個月,鄭州第二座萬科廣場——惠濟區文化路英才街交會處西南角美景·萬科廣場5月26日盛大開業。   實景圖   2012年,萬科進入鄭州,2016年有了第一個商業作品——萬科城·萬科生活廣場,2018年4月26日開鄭州第一座萬科廣場——美景龍堂·萬科廣場,5月26日第二座萬科廣場——美景·萬科廣場正式開業
  • 萬科"30而立"背後的遊戲
    事實上,18平米的極小戶型,只是今年萬科在轉型、創新中做的及其微小的一件創舉。   據萬科在而立之年的宣言中如是寫道,我們夢想有一天,公司市盈率飆升,離職率猛降,自我顛覆之路成坦途,而立之年,生如夏花。 為了達成這一願景,在萬科的而立之年,轉型、創新、顛覆成了萬科的"主旋律"。 然而,在外界看來,讓萬科有這一轉變的還是來自於行業的危機感。
  • 「一根筋」的萬科,為什麼做酒店?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空間秘探,作者 | 熊初墨兩個多月前,萬科終於有了自己的新口號,那就是「一根筋」,10月17日,在一場晚間交流會上,萬科董事長鬱亮說,萬科準備在房地產及圍繞居住的相關領域一根筋地發展下去,即便是撞了南牆也不會回頭。這是萬科繼「白銀時代」、「活下去」之後的第三個口號。
  • 萬科「筋廠」即將登陸合肥!與萬科一起,為熱愛一根筋剛到底!
    一直堅持與時代並進的萬科始終懷揣一顆年輕真實的心,堅守著對好產品、好服務的執著,對創造美好、有態度的生活方式保持篤定,不認輸的態度。2020年萬科推出品牌年輕化主張「萬事皆可 就是我們」,並提出「就是一根筋」的品牌態度。什麼是「一根筋」?「一根筋」是頭鐵,是正面剛,是硬磕到底。對於年輕人而言,是自嘲,更是堅持不妥協的態度。
  • 一根筋的重慶萬科,今年在重慶做了什麼?
    9月25日,萬科南方區域媒體交流會現場,萬科集團董事局主席鬱亮身著一件黑色T恤亮相,背後書寫「沒有撤退可言」,正面印著「筋廠製造」字樣。這也是萬科2020年全新廠牌「筋廠」首度對外公開。9月26日,位於重慶鵝嶺二廠的,萬科第一座「筋廠」,就在此亮相。
  • 《易經》:性格狐疑柔懦之人不可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該怎麼對治
    如果自己因為猶豫不決,那麼便是將成功的機會拱手讓人,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但凡是那些成功的人士,基本上都是一些殺伐果斷的人,而那些失敗者卻是以狐疑柔懦之人居多。網圖沒有人不希望自己能具有殺伐果斷的決斷能力,但是,有些人卻是天生的狐疑不決之人,也還有一些人是因為時、地、位、情等外力的牽絆而導致自己無法及時的下定決心,到最後便只能弄得如楚霸王項羽一樣的自刎烏江而成為千古憾事了。
  • 萬科張海:建設綜合實力 與城市共同生長
    過去,人們願意跟隨萬科的品牌去購買住宅,是因為萬科房子的質量有保障,萬科物業的服務擁有良好口碑,讓業主處處稱道。如今,人們會發現萬科對於上海的意義,早已不是一家單一造住宅的房企那麼簡單,剛剛開業的上海單體量最大購物中心南翔印象城,是萬科的作品;已成為網紅打卡地的上海城市更新的代表作上生·新所,是萬科的作品;與迪士尼達成戰略合作為安亭新鎮帶來首場社區家年華的,同樣是萬科的服務;在漕河涇打造未來城市理想單元鑫耀中城的,同樣有萬科的參與……在日前舉行的在萬科集團華東區域媒體交流會上,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兼上海區域執行長張海表示
  • 鬱亮:萬科是一根筋,撞了南牆不回頭
    這一次,鬱亮身著萬科的定製潮服——款白色T恤,胸前是「筋廠製造」,背後則是「不撞南牆不回頭」。 這樣著裝其實頗有深意,特別契合今年第四場也是最後一場媒體交流會的舉辦地——深圳,這裡不僅有萬科總部,還有萬科當下正在傾力打造的新項目——南頭古城。還在南頭古城裡特別設置了「撞南牆」。
  • 毛大慶被離職真相:性格高調挑戰萬科嚴謹制度
    1989年6月,深圳萬科北京公司成立以後,1995年6月北京分公司方才開工「萬科城市花園」項目。從1989年到2004年,萬科在北京開發的萬科城市花園、萬科星園、萬科青青家園和西山庭院四個項目都在五環以外。而且2000年以後,北京萬科就一直沒有拿地。在北京的土地儲備為零,成為一直困擾萬科發展的瓶頸。
  • 萬科深耕龍城8年 你懂它幾分?
    從企業布局來看,萬科以迎澤大街以南為主戰場,分別開發了萬科紫郡、萬科紫院、萬科藍山 ( 詳情 動態 圖庫 團購 )、萬科柏翠園、萬科城市之光、萬科城、萬科金域國際 ( 詳情 動態 圖庫 團購 )、萬科紫臺 ( 詳情 動態 圖庫 團購 )、萬科金域藍灣、萬科翡翠公園、萬科朗潤園等熱銷全城的住宅項目,從南到北,從西到東,從一到多在三晉大地落地生花,形成了一個U字型布局,至此,萬科在太原的布局已初露崢嶸
  • 基本盤穩健,萬科持續探索新增長曲線
    作為中國地產新賽道中的領跑者,萬科憑藉穩健的基本盤和穿越行業周期的能力,在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同時,萬科良好的財務、資金狀況和行業領先的信用評級,也為它持續回饋投資者提供了現實性。在近日發布的《2020·第一財經中國上市房企價值榜》中,萬科憑藉優秀的綜合實力和優異的資本市場表現,成功入選A股TOP10房企。
  • 萬科「一根筋」的房地產之路,房企頭部神話能否延續?
    「萬科未來準備在房地產業裡『一根筋』地走下去,因為這個行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萬科集團董事長鬱亮如是說。還記得跨界養豬的萬科嗎?但這並不能說明萬科由此打算大力拓展除房地產以外的業務。萬科食品事業部招聘信息因為早在2014年,王健林就斥巨資10億元來養30萬頭豬,同樣,2018年,碧桂園也進軍了養豬業。
  • 鬱亮:萬科「一根筋」,要趁年輕撞南牆
    用鬱亮的話來說,現在「活下去」已經是萬科的最高策略。當被不斷提醒房地產業要被顛覆時,萬科這樣的頭部企業也會惴惴不安。「萬科要永遠像勤勞的小蜜蜂一樣飛,不斷適應變化,才能找到一線生存機會。」鬱亮說道。事實上,萬科每次對市場做出判斷時,都會提前在內部開展調整:「白銀時代」時,萬科內部進行多元化探索;「活下去」時,萬科內部開始收斂和聚焦,鞏固基本盤;「一根筋」時,萬科的新故事已有了序章。這一次,鬱亮帶著一眾合伙人,透露出萬科不少變化。建設「冠軍組織」「一根筋」論調公開前的4年時間裡,萬科內部已進行組織調整。
  • 萬科"無限系"新品亮相 首座植物園售樓處面市
    金九銀十襲來,北京(樓盤)萬科旗下各項目開始全面發力,其中早在上半年就開始宣傳的「翡翠系」產品成為北京萬科衝擊年度業績的重要砝碼之一。  9月21日,在被譽為「中國最唯美的售樓處」—翡翠長安售樓處舉行項目品鑑會,項目負責人透露翡翠長安將在本周六(9月24日)首次開盤,一期推出144套房源,從去年11月拿地到今年9月開盤,「萬科速度」再次讓業內側目。
  • 5天後五大崗位仍在 萬科「豬」事還順利嗎?
    5月7日,如果是一位正在登錄萬科集團招聘官網的求職者,當看到豬場拓展經理的崗位,一定會確認一下自己登錄的是不是萬科官網,然後就會反應過來——萬科真的跨界養豬了!在萬科之前,碧桂園、恆大、綠地等房企也都早早涉足養豬行業了。03增長疲軟 萬科能不能靠「二師兄」活得更好?養豬行業火熱是一方面,萬科選擇養豬,究其原因,內因必然佔據更大的比重。
  • 萬科打起養豬的「算盤」,網友:房子不好好蓋了?
    以上信息看似都正常,接下來,誰能想到,現在的萬科,以房地產為主業的,難道也看好這塊「肥肉」了嗎?龍頭房企要養豬,這不,招募令一發出來,就吸引了無數眼球,引來不少網關注。小編發現,萬科在2020年3月正式成立食品事業部,在業務開展初期,主要布局生豬養殖、蔬菜種植、企業餐飲三大領域。
  • 金蝶助力萬科集團:數字賦能 智能司庫
    2014年萬科第四個十年發展規劃,已經把「三好住宅供應商」的定位延展為「城市配套服務商」。2018年萬科將這一定位進一步迭代升級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並具體細化為四個角色:美好生活場景師,實體經濟生力軍,創新探索試驗田,和諧生態建設者。
  • 重溫:當年的萬科廣告,文案句句走心
    而作為一位萬科的情懷粉, 總想以某種儀式感的方式, 致敬這位心中的男神。 今天, 就把這些年萬科的經典文案分享上來, 讓大家感受下它獨有的人文情懷。萬科深信,惟有經過時間歷練,方能將承諾積澱為誠信。為此,萬科珍視已承諾的6萬多個家,希望以時間贏得信賴,為家園見證一生的美好承諾。發乎內觀的誠意與信任之心,20餘年,自始未變。 姓氏篇:為每一戶家庭,印證一種幸福 有多少個家,就有多少幸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