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開始於西漢的張騫通西域,結束於哪個朝代呢?

2021-01-09 史家之韻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的發明養蠶、絲織的國家,在三千多年前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蠶、桑、絲、帛等文字的記載。到了周代,製造絲綢的手工業已相當發達,並為此設立了「典絲」的官員,專門負責絲綢製造。

到秦漢時期開始,我國就以盛產絲織物品而聞名於世,並成為向外輸出的重要商品。尤其是大宗的絲織物品傳到西方,從西漢時期的漢武帝命張騫通西域開始的。

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為聯繫西域大月氏共同抵抗匈奴而首次出使西域。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又奉漢武帝之命再次率領了龐大的使團第二次出使西域。他們帶了大量的絲綢等財物,作為饋贈各國的禮物。

張騫這次出使西域,還分遣了副使數十人,以烏孫人為嚮導,分別到訪了大夏(今阿富汗)、安息(今伊朗)、條支(今伊拉克)、黎軒(後又稱大秦,即古東羅馬帝國,在今土耳其)、天竺(今印度)等地,並與諸國進行了政治和貿易活動,從而開闢了我國與西方各國的陸路交通。

隨後,中亞、西亞各國也以朝貢為名,經常派人到長安訪問並進行貿易。於是,我國古代大量的絲織物開始沿著張騫「鑿空」(司馬遷語)西域的道路,運往中亞、西亞各國。這些絲織物受到各國人民的特別歡迎,並爭相搶購。

由此,這條橫貫亞洲中西陸路的交通便以運銷我國的絲織物而聞名於世,所以中外歷史均稱這條路為「絲綢之路」。

我國的唐代,是一個封建經濟空前發達的時代。唐太宗李世民攻滅東突厥後,被西域諸國尊為「天可汗」。唐高宗李治又滅西突厥,並設安西、北庭兩都護府。絲綢之路隨著唐朝發達的經濟更是高度繁榮繁忙起來。

從兩漢到隋唐的千餘年時間,是絲綢之路的發展和繁榮時期。唐代以後的宋朝,由於我國的政治中心南移,並且北宋、南宋在軍事上的相對疲弱,絲綢之路開始失去往日的輝煌,出現了時斷時通的現象。

到了元朝,由於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鐵騎三次西徵,給中亞、西亞的經濟、文化帶來了極大的破壞,在生靈塗炭的同時,絲綢之路開始衰落下去。

到明朝時,一是由於奉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二是由於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海上交通代之而起,使絲綢之路徹底結束,進而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本文參考文獻:《中國古代史常識》

相關焦點

  • 絲綢之路的前世因緣
    大多數學者都接受這樣一種稱呼,雖然古代並沒有「絲綢之路」這樣的名字。但也有一些學者強調古代沒有這樣一條「絲綢之路」,因為他們認為古代沒有這樣一條絲綢之路的記錄。《中國》那麼,古代關於東西方往來的道路到底有沒有記錄呢?如果有的話,又是怎樣記錄的呢?對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需要對東西方歷史文獻的體裁和著述方式有所了解。
  • 中國古代歷史上,哪個朝代的國土面積最大?
    再比如西漢王朝,將西域地區納入到自己的疆域中。那麼,問題來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哪個朝代的疆域面積最遼闊呢?對此,可能不少朋友的第一反應是唐朝,畢竟在歷史上,唐朝是一個非常強盛的國家。那麼,唐朝的國土面積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嗎?一首先,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唐朝可以稱為漢族朝代中,國土面積最大的一個。但是,如果沒有這一限定,也即唐朝的面積和元朝、清朝比起來,則要小一點。
  • (西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後,開啟了一場空前的僧人留學運動
    至西元前三世紀,在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時期的軍事擴張及對佛教的扶持下,佛教開始向印度全境及周遭鄰近國家傳布。到了西元前二世紀,佛教已在整個中亞地區廣泛流傳。西域或印度僧侶到中國傳教的時間大約在漢武帝派遣張騫通西域後(西元前138年)。從東漢到東晉,來華僧人逐漸增加,但其中,主要來自月氏、于闐、龜茲等國,直接來自印度者並不多。
  •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最能打?戰鬥力是真的高,每年都在打仗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戰亂一直不斷,無論哪一個王朝都要培養軍事國防力量,在國家受到威脅的時候他們挺身而出,在朝代更迭替換的過程中,也是通過戰爭解決問題,那麼在歷史上最能打仗的朝代有哪些呢?漢朝是秦國之後的統一的大王朝,在漢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從前220年到前202年,秦朝大亂,劉邦推翻秦朝,建立漢朝,成為漢王。在公元8年,王莽篡位,西漢滅亡。到了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漢室江山,統一天下,統一之後沒有繼續發動戰亂,而是一直休養生息。到了漢武帝在位之後開始開疆擴土,到了漢和帝開始攻打北匈奴,收復西域,東漢時期到了極盛時期。
  • 他被匈奴軟禁13年,終逃回國,成中國「絲綢之路」第一人!
    「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們就是懷著友好交往的樸素願望,開闢了古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張騫 雕塑古絲綢之路首位開拓者,是漢朝傑出的外交家、探險家張騫。兩千一百多年前,張騫奉漢武帝之命,率領一百餘人組成的龐大外交團隊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國通往西亞諸國的道路。
  • 西域的咽喉要道!坐擁軍事上交通上的顯赫地位
    蘭州地處中原進入西域的咽喉要道,原來的七大軍區之一蘭州軍區現在的西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中國七大區域鐵路監管局之一的蘭州監管局和中國18個鐵路局之一的蘭州鐵路局的辦公所在地。足以說明蘭州的軍事上交通上的顯赫地位。
  • 十二星座適合穿越到哪個朝代,才能一展拳腳
    作為當代人的你,每次看古裝劇時是不是都想穿越回古代,穿上美美的服飾,去感受濃厚的文化氣息呢?作為女人,想像著自己坐擁後宮,作為男人,體驗一把三妻四妾。那麼,十二星座適合穿越到哪個朝代呢?
  • 公元1年,是我國的哪個朝代?
    最初是誰規定的公元呢?我國的公元1年,又是什麼朝代呢?發生了什麼大事件呢?帶著這些問題,文史君與你一起去探究。公元,又稱公曆紀年,是源自於西方社會的一種紀年方法,也稱為基督紀年。最初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曆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曆法。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這種紀年方法,是依據耶穌的誕生作為紀年的開始。
  • 山根挺,眼睛細長:Yamy的長相,會是哪個朝代的女神?
    在我國古代,不同朝代的審美大不相同,環肥燕瘦。比如趙飛燕所在的西漢以瘦為美,所以她的身材清瘦,還自創「掌上舞」,舞蹈體態輕盈,仿佛可以置於掌中;而楊玉環所在的唐朝,則以胖為美。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各朝代的審美觀,看看你屬於哪個朝代的美人。這一時期提倡「柔弱順從」,越是溫柔、越是順從的女人,男子就會越喜歡。代表人物:西施。
  • 西漢雖然只存在200多年,但西漢的皇位卻傳了近800年,被隋朝終結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山東定陶稱帝,國號漢,都洛陽,三個月後定都長安,西漢正式建立。西漢建立後存在兩百多年的時間,歷經十二個皇帝。公元8年王莽廢除孺子嬰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漢滅亡。西漢雖然滅亡了,但西漢的皇位卻傳了近八百年。一直到隋朝在被終結。我們看一下為何會有這種說法。
  • 公元1年是我國哪個朝代?
    我們一般都會說公元前和公元後,那麼公元前和公元後究竟是如何劃分的呢?公元1年又是我國哪個朝代呢? 從那時候開始算起,只能推算出耶穌降生之時距離狄奧尼西提出新的紀年方法約有525年。但是剛剛實行的時候並沒有多少個國家在使用,而是一直到了14世紀的時候,那會兒人們交往日益密切,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所以這種紀年方法才得以傳播開來,一時間還成為了時尚。
  • 三水國學│沒有絲綢之路,我們還能吃什麼?
    想菜的人得好好感謝絲綢之路,如果沒有它們,蒜泥炒菠菜和番茄炒蛋在中國人的日常菜單上恐怕就「查無此菜」了。讓很多人聞之色變的香菜就是漢代進口的若追根溯源,生活中許多習以為常的蔬果、調味料,比如葡萄、大蒜、香菜、豌豆、黃瓜、芝麻,哈密瓜,這些最初都不是地地道道的國產貨。那麼他們是被誰帶進來的呢?當然是張騫。
  • 【名人百科】「鑿空」西域,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張騫
    【名人簡歷】張騫(約前164—前114年),漢族,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卓越的探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他不僅第一次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開闢了國與國進行平等互利、友好往來的"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華民族與中亞、西亞、南亞及歐洲等國家的經濟、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為推動世界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同時,其外交實踐構建了國與國之間平等往來、友好相處的基本原則,為後世國家之間開展外交活動奠定了思想基礎,對當今世界外交活動的基本準則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依據,產生了深遠影響,並將繼續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