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匈奴軟禁13年,終逃回國,成中國「絲綢之路」第一人!

2021-01-08 漢周讀書

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歡迎各國貴賓的晚宴致辭中動情地說道:「……人類生活在共同的家園,擁有共同的命運,人類歷史始終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發展。

「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輩們就是懷著友好交往的樸素願望,開闢了古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時代。」

張騫 雕塑

古絲綢之路首位開拓者,是漢朝傑出的外交家、探險家張騫。

兩千一百多年前,張騫奉漢武帝之命,率領一百餘人組成的龐大外交團隊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國通往西亞諸國的道路。

《漢書》記載:張騫,字子文,漢中郡城固(陝西城固縣)人。「為人強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意思說張騫這個人身體素質很棒,為人寬厚,講信用,因此受到西域各國人民的愛戴。

漢武帝時期,一次偶然機會,武帝在一個匈奴俘虜的口中得知,西域有個大月氏[ròu zhī]國(甘肅張掖、敦煌一帶),國王被匈奴老上單于殺害,還侮辱性以他的頭顱做成酒器。

西漢疆域圖

大月氏無法忍受匈奴的殘暴統治,便遷徙到天山北麓伊犁河流域,又遭遇烏孫國(哈薩克斯坦境內巴爾喀什湖東南)的襲擾。大月氏部族再度遷徙媯水流域(土庫曼斯坦境內阿姆河),新上任的月氏國王想報殺父之仇,希望有人相助。

漢武帝認為這是一次機遇,就打算聯合大月氏以砍斷匈奴的右臂,於是決定派遣張騫出使大月氏。此舉成功,將打破匈奴獨霸蔥嶺東西的局面,進一步孤立並削弱匈奴侵略勢力,樹立漢朝在這一地區的威信和影響力,極具戰略意義。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張騫以匈奴俘虜堂邑氏奴甘父為嚮導,開始了西域之行的漫漫徵程。一行人從隴西(甘肅境內)出發,曉行夜宿,艱難跋涉。

陽關

途中,大使團小心翼翼躲避匈奴人,最終還是被匈奴人截獲。老上單于之子軍臣單于得知張騫等人想要出使月氏國,就對張騫很不滿地說:「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大月氏是俺的北部鄰國,你大漢咋能去交往呢?假如俺去你們南方的越國搞外交,你們會同意嗎?

匈奴人將這些俘虜分開軟禁。為了腐蝕拉攏張騫,軍臣單于為他娶了匈奴妻子,後來又生了兒子。這些計策統統失靈,雖然扣押長達十年之久,張騫完成國家使命的決心卻始終毫無動搖。十年之間,他學會了匈奴語,並詳細了解了通往西域各國的通道。

十年後,元光六年(前129年)的一個夜晚,張騫等人終於得到機會擺脫看守控制,成功逃離匈奴。一行人取道車師國(吐魯番盆地)來到焉耆,稍作休整又沿著塔裡木河一路西行。途經龜茲(新疆庫車)、疏勒(新疆喀什)翻越蔥嶺抵達大宛國(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交界地區),在大宛嚮導的指引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大月氏國。

十年後的大月氏國發生了很大變化,定居媯水流域之後,徵服了鄰國大夏(阿富汗北部)。樂不思蜀的國王已經年老不能做主,大臣們認為漢朝距離太遠,幫不上自己,同時也不想得罪惡鄰匈奴國。

張騫聯合大月氏對抗匈奴的目標沒有實現,在當地考察一年後,於元朔元年(前128)動身返回祖國。為了防止匈奴人中途搗亂,張騫一行的歸國行程改變了路線,由南道出發。路過羌人聚居區時,鬼使神差般又被匈奴騎兵發現,一行人再次被扣押了一年多。

元朔三年,匈奴內部政變,張騫與妻子及嚮導甘父三人乘亂逃跑,前後十三年,一百多人的團隊只剩下了兩個人,輾轉回到大漢帝國都長安。

漢武帝聽取張騫的關於西域各國的物產、軍力、國情、地理、風俗等情況的匯報後,十分滿意,任命張騫為太中大夫,後以功被封為博望侯;甘父為奉使君。

張騫出使,足跡遍布天山南北,途徑西亞、中亞數十個國家,雖然沒有達到既定目標,但客觀上為漢朝了解西亞、中亞諸國,「經略西南夷」,徵伐匈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最遠的使者在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帝國、北非等國展開了外交活動。

張騫在大夏國停留期間,發現當地出售產自中國邛山(四川滎經西部)的竹杖和蜀地細布。當時張騫很奇怪,跟當地的商人打聽得知,這些產品是從身毒(印度)購來的。

邛山竹杖

大夏國距離漢朝萬餘裡,而身毒國又位於大夏東南數千裡,這裡咋會有蜀地的產品呢?張騫分析,中國距離身毒國最近的地方一定是蜀地。他向漢武帝建議,打通西南夷道。

漢武帝採納了這個建議,命令蜀郡使者、犍為郡使者打開西南通道,蜀地使者遭遇昆明夷的阻撓,而犍為郡使者在滇國、夜郎國一代取得了顯著成效,與滇越國(在今雲南東部)建立了友好關係,為漢武帝統治西南地區奠定了基礎。

元狩四年(前119年),漢將衛青、霍去病滅掉了匈奴軍主力,其部族逃亡大漠以北。西域諸國見匈奴失勢,開始終止與匈奴的朝貢關係。漢武帝藉此機會,派張騫等人再度出使西域,來到烏孫國。

張騫隨從有幾個副使,三百名勇士每人帶著兩匹馬,驅趕一萬頭牛羊,裝載錢幣、黃金、布帛、綢緞等禮物結交西域諸國。

烏孫國收到漢朝大禮,雖然表示願意發展兩國友好關係,但對漢朝提出兩國聯合,共同對抗匈奴的建議不好表態,研究了幾天未能作出決定。

張騫只好打發副使分頭行動,帶著禮物前往大宛、大月氏、于闐[tián]等其他西域國家。

元鼎二年(前115年)烏孫國派遣翻譯、嚮導等護送張騫回國,贈送大漢數十匹良馬,漢武帝龍顏大悅,以張騫為大行(外交禮儀官),負責接待外國使團的貴賓。

元鼎三年,張騫去世,他派遣的副使先後走訪了三十六個國家,帶著各國使者回到長安,與漢朝建立了友好關係。此後,漢朝出使西域的使者,西域各國的使者、各國做生意的商人多次往來於大漢西域之間。

細君公主

烏孫國十分重視與漢朝的關係,請求與漢朝聯姻,漢武帝把宗室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封為細君公主,遠嫁烏孫王昆莫。細君公主和昆莫死後,漢武帝再度以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嫁給烏孫王岑陬[zōu],兩國建立了長期互信的友好關係。

解憂公主(張歆藝飾)

對外交往,最基礎的信任就是互惠互利,張騫等人在出使西域過程中,為當地帶去了絲綢、陶瓷、金銀等物品,也把鑄鐵、開渠、鑿井、養蠶、紡織等生產技術傳給了西域人民,帶去了絲綢,漆器,金屬工具等專用工器具。

汗血寶馬

同時,他也帶回來西域的樂器、歌舞曲目等西域文化,帶來西域的天馬、汗血寶馬等動物良種,引進了石榴、胡桃、苜蓿、葡萄、胡麻、胡蘿蔔等植物的種子。

古絲綢之路路線圖

中國的絲綢、陶瓷經過西亞、中亞等國傳到了歐洲各國,張騫等漢朝使者開闢的這條連接亞歐多國的道路,被稱作「絲綢之路」,「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可以用來形容張騫了。

兩次大規模的外交活動,化解了戰爭威脅,發展了對外友好關係,各國經濟得以空前繁榮,其深遠意義至今仍影響著中國以及生活在古絲綢之路沿線的各國人民。

相關焦點

  • 「13世紀前的亞洲高原」草原的早期歷史:斯基泰人與匈奴 二
    於是,南匈奴國建立起來,只要漢朝保持強盛,他們就繼續是漢朝可信賴的支持者,直到第4世紀漢朝衰落時,他們成了漢朝的摧毀者。這一故事與那些住在羅馬帝國郊區、並成為帝國聯邦的日耳曼民族中所發生的許多故事相似。此時,中國唯一的敵人是在外蒙古鄂爾渾河畔的原匈奴王國所在地的北匈奴。
  • 【名人百科】「鑿空」西域,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張騫
    【名人簡歷】張騫(約前164—前114年),漢族,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卓越的探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張騫奉詔出使西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走出國門,開展外交活動的外交活動家。
  • 曹妃甸農民姚為強成中國紫白菜種植第一人
    曹妃甸農民姚為強成中國紫白菜種植第一人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王金良 楊文進) 日前,在曹妃甸九農場「一畝園」蘇舜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田裡,有一片正值蓮座期的生機盎然的紫色白菜。紫色白菜的試種成功,填補了我國彩色白菜種植領域的空白,打破了數百年來白菜單一顏色的格局,合作社董事長姚為強也因此成為中國種植紫色白菜第一人。  據姚為強介紹,他的蘇舜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3年4月,投資80萬元,主要進行特色蔬菜種植和名優蔬菜良種繁育。今年7月冬瓜滯銷,他經朋友介紹接觸到了一家農產品信息商務交易網絡——「一畝園」。
  • 匈奴說:投降,給你美女當老婆;他們說:做夢,中國軍人不丟這人
    公元75年冬天,耿恭奉命隨軍出徵西域,打敗並收降車師國,朝廷大軍回國,耿恭被任命為戊己校尉,駐屯在車師金蒲城(今新疆吉木薩爾縣,車師人曾經的後王庭)。金蒲城北邊的匈奴人當然不會放過這支漢軍部隊,公元75年春天,他們卷土而來,耿恭的部隊就這樣和匈奴人展開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
  • 匈奴滅了西羅馬,誰滅了東羅馬?竟是又一支逃亡的中國殘部
    歷史上的匈奴,逃難到西方之後,促使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並滅掉了西羅馬帝國。那麼,東羅馬帝國的命運又是如何呢?鮮為人知的是,數百年之後,同樣是一支中國的逃難部隊,又滅掉了東羅馬帝國,並建立了一個歐亞大帝國,讓歐洲顫抖了三百年!繼匈奴、鮮卑、柔然之後,北方草原上又興起一個霸主——突厥。
  • 盛世年華,無止之境:壯哉我中國少年
    他,就是張騫。在「無止之境 有志少年」夏令營活動中,陝西理工大學原院長劉清河教授通過在線微課,為我們講述了少年張騫勇於為國分憂,最終歷經艱辛,鑿空西域的故事。公元前139年,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採取公開徵募的方式,派人出使西域,勸說大月氏夾擊匈奴。一個小小的郎官張騫,勇敢地接受了任命,走向綿延上萬裡的絲綢之路古道。
  • 1958年10月26日 中國人民志願軍撤離朝鮮回國
    1958年10月26日 中國人民志願軍撤離朝鮮回國 發布日期: 2016-10-26
  • 萬裡和親第一人原來是她!可笑世人卻只知道王昭君?
    其時散居煌以西 (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 的烏孫日益強大,擁有騎兵18萬眾,為西城諸國中的頭等強國,儼然與漢、匈奴成鼎立之局。大外交家張賽審時度勢,根據他出使西域的考察結果,及時向武帝提出了「結交烏孫」以及「令東居故地,妻以公主,與為兄弟,以制何奴」(漢書.西域傳》) 的建議,得到了武帝的重視和採納。劉細君就是在這樣的背景 下,肩負著祖國同胞的莊嚴使命,踏上了遠嫁烏孫的途程。
  • 中國古代史上十大名將,三國竟無一人上榜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上,名將層出不窮,上至先秦,下至明清,將星閃耀,如果要選出十大名將,都能有誰?第十名:徐達徐達,明朝開國大將,被稱為開國第一功臣,自小與朱元璋熟識。至正十五年,徐達與朱元璋取和州,攻打采石磯和太平府,隨後攻克江南諸地,留守應天府。
  • 1965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泳池接見李宗仁:此次回國可是上賊船
    1949年,國民黨戰敗落荒而逃之際,時任國民黨總統的李宗仁也出逃海外,在美國一呆就是16年。1965年,李宗仁已是一位七旬老人,渴望葉落歸根的他終於回到中國。國民黨在戰場上節節敗退,國共矛盾已無緩和的餘地,蔣也成了美國人眼裡貪婪、無能的代名詞。多重壓力之下,1949年1月,蔣卸任總統一職,由李宗仁擔任代理總統。
  • 絲綢之路開始於西漢的張騫通西域,結束於哪個朝代呢?
    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為聯繫西域大月氏共同抵抗匈奴而首次出使西域。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又奉漢武帝之命再次率領了龐大的使團第二次出使西域。他們帶了大量的絲綢等財物,作為饋贈各國的禮物。
  • 一代戰神孫立人,被蔣介石軟禁33年,被迫納妾後,生下4個科學家
    老蔣既不喜歡有野心的人,也不會信任能力遠高於他的人,戎馬一生的戰勝孫立人就是一個能力極高的人,老蔣始終對其心懷猜疑,於是在1955年就爆發了震驚一時的「孫立人事件」,孫立人因此被軟禁,其部屬親信意義被調離軍職或遭查辦。
  • 這3位中國人,美國人做夢都想「幹掉」,其中一位被軟禁了5年
    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經過了百年的奮鬥,終於在這一天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但新中國在剛建立的時候,國家處於內憂外患的困境之中,這時急需要大力建設國家提升國家國力。 在新中國需要技術人才的時候,很多在外的華人華僑和留學生紛紛回到國內承擔起了建設祖國的大任,他們的回歸是中華民族的一大幸事,其中這三位中國人,美國人做夢都想「幹掉 」,還有一位被軟禁了五年
  • 絲綢之路的前世因緣
    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在《中國》一書中,把漢代中國和中亞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間的絲綢貿易為主的交通路線稱作「絲綢之路」(德文作Seidenstrassen,英文作the Silk Road)。
  • 中國古時候的「匈奴」,如今後代在哪裡?學者:分布非常廣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從不計其數的邊塞詩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匈奴未除,何以為家」是古人秉持了成百上千年的觀念。朝廷遣派大量軍隊鎮守邊疆,維護著國家的和平與安定,防止匈奴的入侵。「匈奴」在漢朝時期後便逐漸消失了,他們去了哪裡,如今又生活在何處呢?01「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地區的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
  • 父母認了個漂亮乾女兒,小他8歲,不料長大後卻成了他的老婆
    錢學森當聽到新中國成立之後,放棄美國高薪,毅然決然投身於我國飛彈研製事業,因為他的加入,我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成功的進程至少快了20年,被譽為「中國飛彈之父」。 蔣英是我國著名的歌唱家、鋼琴家,1947年5月31日,在上海舉辦的個人演唱會轟動全國,讓世人看到中國也有優越的藝術天才
  • 己未年清明公祭蘇武典禮
    恭祭典禮上,各界代表敬獻了花籃;全體參祭人員滿懷對蘇武愛國主義精神的無限敬仰之心,虔誠瞻仰了蘇武紀念館,拜謁了蘇武墓。蘇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武功)人,西漢大臣。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
  • 匈奴人不養雞,沒「六畜」,《匈奴歌》是偽作?
    匈奴人可能不養雞,但並不等於他們沒見過雞。在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中曾經出土過中國最早的雞,距今已經有8000年,而匈奴人的牧區曾經一度到達今寧夏固原一帶。所以,雞的問題應該不是個問題。「六畜」在匈奴人那裡一定是存在的。而拿這個來斷定《匈奴歌》是偽作顯然有些牽強了。
  • 柬埔寨王子在中國讀書多年,北大畢業回國,結局令人嘆息
    柬埔寨,這個位於東南亞的小國家,人們對於它的印象除了富有宗教特色的建築以及神秘的吳哥窟以外,最多的就是曾經長時間生活在中國的柬埔寨國王,西哈努克。這位親王因為柬埔寨的政變在中國居住了整整42年,可以說,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中國度過。也正因為此,西哈努克對中國有著特殊而深厚的感情,對於中國文化,他很是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