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人類與病毒的天然屏障

2021-01-16 中林聯林業智庫

近日熱點,從對疫情的關注,引申到對野生動物的保護。要求修改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呼聲更是一浪高過一浪,眾多專家,從各個方面闡述了對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意見與建議。

但就目前看,大多針對的是野生動物的物種、衛生風險、保護範圍、經濟利用、法律問題等進行闡述的。

生態觀察想說的是另一個問題——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問題。

在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呂植教授等人的文章《代價沉重的進步:對野生動物保護修法的建言》中就提到了「統計發現有超過70%的新發傳染病來源於動物。這些病毒本來存在於自然界,與宿主野生動物長期協同演化,達成平衡,但由於人類食用野生動物,或者侵蝕野生動物棲息地,使得這些病毒與人類的接觸面大幅增加,給病毒從野生動物到人類的傳播創造了條件,危及公共衛生安全。」

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五條規定: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相關保護規劃和措施,並將野生動物保護經費納入預算。

本法規定的野生動物棲息地,是指野生動物野外種群生息繁衍的重要區域。

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主要包括山林、草原、水源等。

而棲息地的環境與質量直接影響著野生動物的生存與繁衍安全。而由於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已經對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造成侵蝕。

野生動物失去了生存的山林、草原、水源,為了能夠繼續生存,不得已而與人類產生了更多的交集。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將野生動物身上所攜帶的病毒傳染給人類。

SARS:病毒來自中華菊頭蝠,中華菊頭蝠將SARS病毒傳染給果子狸,人類又因為捕捉並食用果子狸而感染。

中東呼吸症候群:2012年,在沙烏地阿拉伯發現了中東呼吸症候群病毒。最初在蝙蝠身上,單峰駝接觸了蝙蝠,隨著北非到中東的貿易,把這種病毒帶到了中東,最終感染了人類。

伊波拉:是由於西非兒童被當地的果蝠叮咬,從而傳染上伊波拉病毒。兒童死亡後,附近村民參加葬禮時被傳染,從而傳播到更廣的地區。

尼帕病毒:天然宿主為果蝠,是由於人類在果蝠的棲息地附近養殖豬、馬、羊等牲畜,這些牲畜又接觸到了被感染果蝠尿液或唾液汙染的水果從而被感染。並傳染給人類。

沙拉病毒:拉沙病毒的動物宿主是 Mastomys 鼠屬的一種齧齒動物,普遍稱為「多乳鼠」。感染拉沙病毒的Mastomys 鼠並不發病,但它們可將病毒排放到其排洩物中。人類通常通過暴露於受感染的Mastomys鼠的排洩物感染拉沙病毒。

馬爾堡病毒:是從綠猴傳染給人類的。德國從烏幹達進口猴子研究,進口的猴子中存在著感染病毒的猴子,由猴子傳染給人類,然後再由病人傳染給其他健康人。

這些案例都是因為人類侵入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從而增加了與病毒的接觸機會而導致感染。

非營利環境科學和保護新聞平臺2月17日發表題為《溢出效應:侵佔森林將增加人類感染動物疾病的風險》的文章。文章針對4種人與動物共患的疾病,分析了森林破壞與這些疾病傳播之間的關係,為人類無節制地掠奪森林敲響了警鐘。

文章中稱:第一,森林損失與科薩努爾森林疾病(KFD)的風險增加有關,這種疾病由受感染的蜱傳播。森林破壞導致這種疾病風險增加的原因,可能是毀林增加了人類與受感染動物和蜱的接觸。第二,美國的萊姆病和韓國的叢林斑疹傷寒(前者由黑腿蜱傳播,後者由蟎傳播)與毀林和森林破碎化有關。第三,伊波拉病毒從野生生物向人類的擴散,在破碎化的森林地區更容易發生。人類活動有利於某些蝙蝠物種的生存,這些蝙蝠物種被認為是伊波拉病毒的攜帶者。第四,對付人與動物共患的疾病,需要各國採取協調和多學科「一個健康」的措施,其中包括及早監測野生動物疾病,特別是森林砍伐地區野生動物的疾病。

所以說,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不但是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與繁衍,更是保護人類與野生動物的和諧共處的基礎。保護森林、草原、水源,構建健康平衡的生態環境,是人類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的前提,更是保護人類自身永續繁衍的重要一環。

相關焦點

  • 野生動物不是寵物 疫情下我們該如何對待動物夥伴?
    將野生動物作為寵物飼養,會給野生動物帶來巨大痛苦,威脅野外種群的生存,也可能造成人畜共患病、生態入侵等風險陡升。對野生動物最好的保護,就是把它們保留在野外的棲息地。飼養異寵會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野生動物的生物學特性決定了它們不適合作為寵物飼養,它們的攻擊性、毒性以及攜帶的多種病原微生物還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甚至致命的影響。
  • 新型冠狀病毒怎麼就從野生動物世界來到了人類社會?
    鍾南山院士指引了方向:野生動物。具體的位置是武漢的海鮮市場。但在沒有研究結果與權威發布之前,我們不對是什麼動物做任何猜測。僅以已知且被科學家證明的SARS病毒,來探究一下冠狀病毒是如何自野生動物世界越界到人類社會的。當年SARS病毒的追根究源過程是這樣的。根據前期的流行病學調查,最早的11個病例大多與野生動物有接觸史。
  • 中國「獅子王」講述非洲野生動物保護故事
    實際上,現實中的自然世界並沒有那麼夢幻,作為叢林之王,獅子的數量在近年來急劇下降,這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保護野生動物的行列。其中第一位深入非洲保護野生動物的中國人星巴,已經在非洲這片大草原上奔忙了近十年,雖然條件艱苦,但仍然樂在其中。星巴是在非洲大陸上第一位全職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中國人。非洲斯瓦西裡語「星巴」就是「獅子」的意思。
  • 世界都在保護動物,美國為何要殘殺野生動物?答案竟為農業讓路!
    在全世界都保護野生動物努力的時候,美國為什麼要如此粗暴對待野生動物?人與自然真的不能和諧相處嗎?美農業部到底殘殺了多少野生動物?據美野生動物服務局報告,在2019年度被殺死的動物中,有301隻灰狼以及251個被破壞的灰狼洞穴以及正在哺乳期的大量幼崽。
  • 1986年最後1隻與人類遭遇的野生華南虎死亡
    1986年最後1隻與人類遭遇的野生華南虎死亡   陝西農民周正龍的華南虎照片,正在引發一場曠日持久高潮迭起的真假之辨
  • 2017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揭曉
    三、《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發布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17年6月28日,國家林業局對外發布《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一批)》(以下簡稱「名錄」),並於2017年7月1日正式實施,梅花鹿、馬鹿、鴕鳥、美洲鴕、大東方龜、尼羅鱷、灣鱷、暹羅鱷、虎紋蛙9種野生動物被納入名錄。
  • 熱帶雨林——巨大的病毒庫
    靈長類、嚙齒類、鳥類等野生動物與人共患的疾病已達100多種;另外,動物身上的麴黴菌和寄生蟲所引發的人類疾病也達100多種。人們在獵捕、運輸、加工和食用這些動物及其製品的過程中,都有可能受到感染,使動物體內的病菌、病毒和寄生蟲跨越物種的界限,在人體中發生變異並產生疾病。
  • 林草科普|全球野生動物的避風港——野生動物通道
    然而,在全球範圍內,有一種解決方案非常有效地減少了汽車與過路動物之間的碰撞:野生動物地上和地下通道。佛羅裡達公路上死亡的本土物種的橫截面研究,澳大利亞死亡的袋狸和小袋鼠、墨西哥死亡的美洲虎的橫截面研究,所有這些研究都表明,野生動物通道既能可以節省金錢,又能挽救動物和人類的生命。
  • 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全文
    第二章 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保護    第十條 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違法獵捕野生動物、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    本法規定的野生動物棲息地,是指野生動物野外種群生息繁衍的重要區域。
  • 野生動物吃「人類食物」有什麼影響?壽命會縮短
    但隨著城市化不斷擴張,熊和其它野生動物吃的「人類食物」越來越多,它們的行為和生理狀態也在隨之變化。有跡象顯示,與保持天然飲食習慣的熊相比,這些在冬季更活躍的熊的細胞老化速度更快。研究人員發現,它們的DNA發生了一定變化:染色體端粒顯著減少。端粒一少,動物壽命自然會隨之縮短。動物「所吃即所得」對於部分動物來說,家畜、食物垃圾、甚至我們的寵物已經成了日常飲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使野生動物的身體發生了難以察覺、但十分重要的變化。
  • 野生動物的艱難逃生史
    因此,「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了報復」。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性和複雜性,已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縱觀人類歷史上發生的重大疫情,幾乎每一次都跟野生動物有關,我們不得不反思:人類與野生動物到底該怎樣共存共生?有人說,不吃它們就是最好的和諧共處。這話有一定道理。除了蝙蝠,古今中外被禁食的動物實在太多了。
  • 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國家動真格了,浙江已對26人追究刑責
    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這一次國家動真格的了!從法律上禁止任何人觸碰野生動物這個「病毒開關」這一決定出臺的背景有三:新冠肺炎背景下,禁食野生動物形勢緊迫。
  • 梧桐山記錄野生獸類動物11種 ​
    記錄野生獸類動物11種其中不乏獼猴小靈貓據了解,該項目是梧桐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委託西子江生態保育中心進行的。獼猴、小靈貓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豹貓與中國豪豬為廣東省重點保護動物,野豬、鼬獾、豬獾、花面狸等則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儘管位於深圳市區的梧桐山風景區大部分獸類物種的瀕危等級不高,但豬獾、中國豪豬等獸類在深圳已極為罕見,說明梧桐山作為深圳野生動物資源的中心地位依舊牢不可破。
  • 2019年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十件大事揭曉
    此外,還組織召開了以「共同的責任、共同的擔當:全鏈條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為主題的中國邊會,倡導包括源頭國、中轉國、目的國在內的全鏈條打非理念。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在控制國際貿易、保護野生動植物方面最具權威性且影響廣泛。這個會議關係到野生動植物及其製品的進出口貿易,直接影響我國野生動植物保護。
  • 致命性病毒在野生兔群中肆虐,多物種將受威脅
    中國科學報6月23日消息,當前,新冠疫情在人類社會傳播,而一種致命性病毒則在野生兔群中肆虐。據《科學》報導,該病毒為2型兔出血症病毒,正在北美西南部的野兔群中迅速傳播,已對野兔種群和瀕危兔種造成威脅。近日,這種導致野兔出血性疾病的病毒又傳到了南加州地區。
  • 致敬老虎圖騰、保護野生虎群,KENZO 攜手世界自然基金會
    隨著消費者對動物保護意識的提高,品牌紛紛加入「零皮草」大軍,保護動物棲息地和種群繁衍也一度成為時尚環保人士們的重點工作。 人們每天都能從流行文化中看到老虎的身影,而野生老虎種群卻正在面臨滅絕的風險。老虎這個物種不僅是自然遺產的一部分,更是整個地球生物多樣性的象徵。
  • 從捕殺野生鳥類說起
    我國是一個野生動物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但是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人為破壞,許多種類已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然而,捕殺、濫食野生動物的現象還十分嚴重。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顯示,所列出的640個世界性瀕危物種中,中國就佔據了25%。可見,我國的野生動物資源真的到了瀕臨滅跡的邊緣。
  • 愛好野生動物的網友們,義大利的這個地方非常適合你們
    對此並非人人都很高興,農民們發現他們的雞圈遭到襲擊,一些牧場也失去了保護橫跨翁布裡亞和馬爾凱的西比裡尼山國家公園是50多種哺乳動物的棲息地,包括狼、豪豬、野描、雪鼠以及孢子。那裡還有150多種鳥類,包括金魔、獵鷹和巖石鷓鴣等,所以在那兒肯定能看到五彩繽紛的羽毛,聽到各種鳥叫聲。
  • 眉山某景區養猴子,結果是國家保護動物…
    「我原本是山上一隻無憂無慮的猴子,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後來被人抓住了,賣給景區供人參觀。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2019年10月31日,眉山市公安局東坡區分局在該景區辦理張某珍非法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王某強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時查獲該猴子,並將該猴子送往成都動物園(成都市野生動物研究所)進行救護。經司法鑑定中心鑑定,被查獲的猴子為藏酋猴。
  • 夢見旅遊:美國幾個能觀賞野生動物的最佳自然公園,去看看吧!
    但如果你最想見識的是野生動物的「野性」呢?我們已經找到了在自然棲息地觀賞野生動物的最佳國家公園。冰川國家公園——蒙大拿西部冰川,超過60種本地物種稱2000平方英裡的冰川國家公園為家園。最大的是大角羊、麋鹿和公園的非官方吉祥物灰熊。雖然這裡的灰熊數量是大陸地區最多的,但你可能更容易看到白雪山山羊沿著大陸分水嶺的斜坡茁壯成長。除了灰熊,公園裡還有另一種瀕危物種猞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