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賀氏家風家訓,家規回憶之十

2021-01-10 網易

2020-12-25 07:38:02 來源: 鳶都之光

舉報

  

  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

  ——賀氏家風家訓,家規回憶之十

  賀惠邦

  讀書,學文化,是我賀氏家風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新中國建國前後,那時農村很窮。做為一個農村孩子,我想改變命運,只有讀書。我那時候雖小但深知這一點,所以發奮讀書。

  1952年8月了,我高小畢業了,考上了新成立的萊陽速成師範。上兩年畢業後就可以出來教小學,花錢還少,對我來說也是很合適的。所以我也很高興,父親和全家人都高興!但想不到,到報名上學這一天,到了學校被告知,上級決定,萊陽速師不辦了,招收起來的一百二十名學生,全部分到周圍縣初中。我被分配到招遠縣第二中學。

  這突如其來的變化,使我始料未及。我回到家對我父親講了,他也感到突然,既高興又憂愁。高興的是,我考上了初中,這是從老一輩子就盼望的事,憂愁的是,家裡生活困難,學費難辦,再說離校一百多裡,我年齡又小,能行嗎?他先問我:「你想去上嗎?」我堅定地回答:「想去上!」他說:「還要看你大哥大嫂同意不同意。」

  就在第二天晚上,父親召開了「家庭會」。參加的人就是我父親、大哥、大嫂、二姐。我父親事前已對我囑咐:「到時你就說,將來念好書,忘不了哥哥嫂子。」

  父親先發言,把我誇了一番,說我考上了速師班,又分到招遠二中上中學,這是件大好事。但上學花費大,家庭負擔重,商量一下怎麼辦。父親先讓我說,我按父親的囑咐,說:「能考上中學,是父親和哥嫂多年來教育支持的功勞,我要求去上。將來學習好,忘不了哥哥嫂子,一定好好報答!」父親和哥嫂聽了都很滿意。平時我和我哥嫂關係很好,但因為我外出上學不但花銷大,而且家裡少了半個勞動力,到底合算不合算。我父親說:「要放長眼光,現在勒緊腰帶供出個人才,不但全家受益,親戚朋友也會跟著受益。」經反覆權衡,哥嫂表態:「家裡出了個中學生,不容易!一定支持上中學!」這樣,我上招遠中學的事就定下來,我二姐在一旁露出了羨慕的目光。

  第二天,我父親和哥嫂就開始準備我上招遠二中上學的事。父親把家裡的芋頭、黃煙拿到集上賣了換錢,又東拼西借地湊足了學費(包括學雜費、生活費),記得當時共八十元,交給我帶上。哥嫂給我準備了上學用的東西:衣服、被子、褥子、盆、草薕子等。另外,父親還找人打聽明白招遠二中具體在什麼地方,我去的時候走什麼路線。並聯繫了朱江村周秉芳(也是去招遠二中上學)與我路上作伴。因為他比我大四、五歲個子又高,與我一路到招遠二中,父親感到放心。

  按照錄取通知書要求,我必須在九月二十日入校報到。我定於九月二十日一早走,一天趕到。

  老天爺好像有意給我出難題,不早不晚,就在走的頭天晚上,我的右腳大姆指與二拇指之間突然起來了一個疙瘩瘡,挺痛。父親擔心地問我:「明天還能去嗎?」我毫不猶豫地說:一定去!」

  凌晨二點多,我嫂子就起來為我做飯。我三點吃完飯。原說好,朱江村周秉芳同學來叫我一起走,但等到三點二十多,周秉芳還沒有來。我怕走晚了,當天趕不到學校。就說:「不等了,我自己走吧!」父親說:「天黑,路不好走,我去送你。」我說:「不用!」父親不再說話,用鍬撅了個糞筐子,就陪我一起上路。

  我用小扁擔,一頭挑著鋪蓋,一頭挑著草薕子和臉盆等。父親領著我走在山間小路上,天還黑,一步深一步淺。父親反覆告訴我路線:泊麥口、李家樓、鬧溝頭、轉箕連、大山後、格莊、上孫家等,最後到畢郭村。畢郭是大村,離我村七十裡。到了畢郭,路再怎麼走,我父親就不知道了,讓我到了那裡自己打聽。

  我忍著腳上的瘡痛,跟在父親後面艱難地走著。走了一會,腳上的瘡痛反而不那麼重了,感到麻木了。一直走到天亮了,到了旌旗山西北坡下面的一個村,據說叫大山後。我說:「爹爹,天亮了,你回去吧!我自己走就行了!」父親千叮嚀萬囑咐,讓我一路小心,累了就歇歇,不知路就打聽。然後讓我先走,直到我走遠了,看不見我了,他才回去。

  當我一個人挑著行李,走在田間小路的時候,感到離開父親是那麼孤單,眼淚一下子流出來了。我曾寫過這樣的詩,以志當時心情:

  孩兒求學到招遠,慈父相送心意牽;

  淚灑秋風報恩志,從此孤雁飛高天。

  因我第一次出遠門,路途遙遠又不熟,所以不敢停息。按照我父親說的路線,先到招遠縣畢郭村再說。說來也巧,正近中午我快走到畢郭村在路旁休息時,從遠處走來一個人,近前一看是周秉芳。原來,他走晚了,但他走的快,所以碰巧又遇到一起。

  有了做伴的人,我心裡踏實了一些。在周秉芳的陪伴下,我於當晚九點多,才好不容易走到招遠二中,報上到。從此開始了我的中學生活。

  在初中時,我住校。由於知道家裡父親和哥嫂供我上學不易,所以學習比較刻苦認真。1955年秋考上萊陽一中高中。1958年高中畢業後,又升入曲阜師苑學院(現曲阜師範大學),圓了我的大學夢,命運就此改變。

  我常想,如果沒有我爺爺、我父親一直倡導的「忠孝耕讀」好家風,不全力以赴供我上學,我也不會改為自己的命運。所以深感,一個家族倡導好的家風的重要性。

  我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做法,在村裡賀氏家族,甚至親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後,又陸續走出了不少大學生。我曾遇到過一個通過努力考上山東大學的族侄,他說:「我就是受了你的影響,努力學習而考上大學的!」

  2020年12月21日

  (本文作者:中國當代著名毛體書法家,毛體書法新流派首倡者、文化名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四川首屆「天府好家規」評選結果出爐
    據悉,「天府好家規」評選活動於1月25日啟動,由省紀委機關、省委宣傳部、省精神文明辦聯合舉辦,共徵集家訓家規400餘篇、家風家訓故事800餘篇,經甄別篩選後,313篇家庭(家族)家規入圍候選名單,最終通過大眾評選(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確定成都市金堂縣賀氏家族家規「耕讀傳家」等10篇家規獲評十佳「天府好家規」,廣安市鄰水縣包氏家族家規等39篇家規獲「天府好家規」提名。
  • 「家風家訓」10句話,50個字,說透中國古代家風家訓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司馬光告訴人們,「《家範》比《資治通鑑》更重要,因為家風是世風之基」。千年來,我國共出版家風類專著120多部,有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宋代朱熹《家訓》、晚清曾國藩《家書》……歷史表明:「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德,一國興德」、「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
  • 我省首屆「天府好家規」評選結果公示
    我省首屆「天府好家規」評選結果公示 華西都市報2017-03-28 02:57:33.0讀四川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全社會更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全省「傳家風、立家規、樹新風」活動部署,省紀委機關、省委宣傳部、省精神文明辦聯合開展四川首屆「天府好家規」評選活動,多渠道、廣角度、全方位挖掘整理和宣傳四川好家風
  • 中紀委推薦重慶喻茂堅家風:明清族人取得功名者共322人
    」和《訓示聯》「事五尺天而天知,存方寸地而地知,為人父母無愧;領千鍾粟以粟養,讀萬卷書以書養,在我子孫自修」作為家規家訓,教育子孫耕讀為本,忠孝傳家。 ——摘自《喻氏族譜·家規家訓》 【譯文】 以農耕和讀書為立家之本,不得從事不正當的職業,違反的人永遠不準進入祠堂。 事五尺天而天知,存方寸地而地知,為人父母無愧; 領千鍾粟以粟養,讀萬卷書以書養,在我子孫自修。
  • 「把根留住」 上虞家譜家訓家規展讓人大開眼界
    日前,在上虞文化藝術展示館舉辦的「把根留住」家譜家訓家規展,吸引了區內外的不少參觀者。「真想不到,上虞家譜文化搞得這麼好,令人大開眼界。」一些遊人看後不無感慨地說。家譜展覽,開了好頭去年年底,紹興市家譜協會來上虞開年會,與會者參觀了剛開館的家譜家訓家規展,盛讚上虞的這次展覽開了一個好頭。紹興市家譜協會會長郭歡裕說,上虞的家譜展不僅僅是展出了這麼多的家譜,更是宣傳弘揚了家譜文化,使我們了解了「從哪裡來」,思考「將往哪裡去」,從而不忘根本,把根留住。
  • 家訓中的孝道及其價值意蘊
    強調子女要以發自內心的愛親之情,切切實實地去做,此所謂「生事盡力」。廣東南海《佛山廖維則堂古訓》雲:「人生貧富有分,事父母以實不以文,論心不論貌,古人啜菽飲水盡其歡,豈在口腹之養耶?然富貴人貌言菽水,貧賤人有待旨甘,均非養親實事,須要隨時隨地能竭其力,必誠必敬能盡其心。」家無論貧富,身無論貴賤,總宜篤念生我長我之恩,貧則菽水承歡,富則備供甘旨,真正做到內盡其心、外竭其力。
  • 家風,是歲月裡一盞長明的燈
    面對這古代社會的至高榮耀,錢鏐卻格外冷靜,並藉此發布家訓,警示後輩不得恃寵而驕,違法亂紀。 後來經過不斷完善,錢氏家訓從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等方面,教化家族成員的修身處世方式,如心術端正、勤儉為本、提攜宗族、普惠相鄰等等。家風清正,國風廉明,如春風雨露般,滋養著錢家後人。
  • 學榜樣家風家訓 做伊春最美家庭專欄(七)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在2020年國際家庭日到來之際,伊春市婦聯在全市廣大家庭中開展「學榜樣家風家訓·做伊春最美家庭」活動,引領全市廣大家庭學習、效仿前輩先人的治家理念和方法,踐行家庭文明新風尚,講好家庭故事,做伊春最美家庭。
  • 朱自清家書裡的家風故事
    良好的家風家規意蘊深遠,催人向善,是凝聚情感、涵養德行、砥礪成才的人生信條。 寫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名篇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不僅自己一生風骨正氣,還用無形的家風涵養子孫。寥寥數語的一封家書,崇德向善的家風流淌其中。 朱氏家風 其人心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訥於言而實於行,上尊長輩,下示後代。 朱自清之孫:雖沒見過祖父,但時刻被家風浸潤著
  • 法治家風家訓徵集 晉江安海厝邊原創閩南四句
    ­  暖心故事、閩南四句、書法攝影……連日來,晉江市司法局聯合本報開展的「法潤晉江·崇德尚法」法治家風家訓徵集活動,吸引了不少讀者來稿。有的發來了長輩言傳身教的家風故事,有的拍下了家中懸掛的家訓書法作品,安海厝邊蔡先生還創作了極具晉江傳統文化特色的閩南四句來投稿。
  • 昌黎縣婦聯為61戶家庭懸掛家風家訓門牌
    「做事清廉行道正,居心坦蕩立身安」「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愛,行中有善」「和為貴,孝為先,勤為寶,儉為德」······近日,61個設計精美的家風家訓門牌分別懸掛於昌黎縣「最美家庭」和「美麗庭院人文美示範戶」的家中或門前,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掀起 「曬出好家風、傳遞正能量」的文明新風尚。
  • 廉潔家風 | 孝悌何以為仁之本
    廉潔家風 | 孝悌何以為仁之本 2020-04-21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85後新婚女子談「家風」:老公掙錢老婆花
    咱老陝家風很傳統春節期間,央視《新春走基層·家風是什麼》系列報導,引發公眾關注。有「富二代」回答家風就是「不啃老不坑爹」;有香港影星說家風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國比家大」;還有小孩說家風就是「爸爸每周打我一次」;更有網友給出「神回答」:我家風很大……那咱老陝的家風是什麼?
  • 家訓丨《曾國藩家訓》07 凡富貴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今天開始學習家訓《曾國藩家訓》,今天是第7節。歡迎你留言交流。 字渝紀澤兒: 家中來營者,多稱爾舉止大方,餘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 家風家訓可傳世 惜糧惜福儉持家
    家風家訓可傳世 惜糧惜福儉持家 2020-09-06 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風家訓主題手抄報,簡單好看的文化主題手抄報模板,快收藏吧
    家風家訓主題手抄報,簡單好看的文化主題手抄報模板,快收藏吧 原標題:家風家訓主題手抄報,簡單好看的文化主題手抄報模板
  • 【家風家訓】古訓:家族一代旺過一代的秘密!
    老人要宣揚家風,父母要示範家風,夫妻要掌舵家風,子女要繼承家風,孫輩要順受家風,兄弟姐妹要競比家風。 道德是天地的規律,本分是個人的規律,我們違背了規律,人就有了災難了。 老人道 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為根。
  • 【好家風好家訓】麻慄坡縣圖書館館長關文聞:「小家」寫在心裡...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中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家』。尊老愛幼、妻賢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讀傳家、勤儉持家、知書達禮、遵紀守法,家和萬事興等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