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有著中國歷史上獨特的戲曲文化三家村:梅園、桃園、柳園。
於是,就在這個春天走進了泰州鳳城河。
鳳城河畔有座望海樓,還有一座梅園和桃園景區,匯集了泰州歷史、戲曲、民俗、商賈四大特色文化。景觀望海樓是核心區,始建於宋,明清重建,更領江淮雄風,國學大師文懷沙老人稱其為"江淮第一樓"。梅園以紀念梅蘭芳及其藝術成就為主體。桃園取孔尚任寄寓泰州陳庵創作《桃花扇》之意,與泰州梅園戲劇、柳園評話相聯,三園一線,形成"戲曲文化三家村"的獨特人文旅遊景觀,評選為"長三角100個不得不去的地方"。
陽春二月,正是賞梅的最好時節。沐著春風,走進了梅園,是以紀念梅蘭芳及其藝術成就為主體打造的園區,桃園以紀念孔尚任與《桃花扇》為主體(孔尚任在泰州完稿傳奇《桃花扇》)。而柳園是以中國評話博物館暨柳敬亭紀念館為主體,為紀念評話宗師柳敬亭而建。梅園、桃園與柳園相呼應,形成中國戲曲文化「三家村」, 而梅園就是這戲曲文化三家村中的第一村,為紀念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而建的。
梅園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對外開放,三面環水,一面臨街,漫步在這梅園裡,賞梅之餘,悠然地傳來一曲梅派曲目,也是十分的愜意。梅園地勢高敞,環境優美,是一座以移建明清建築為主體的小型園林。梅苑廣場以梅花圖案為主題,綜合運用了青磚、卵石、花崗巖等鋪地材料,設計者力求體現梅派藝術和梅門弟子芳菲天下這一理念。
一種高雅淡潔的清香
更誘得遊人尋尋覓覓
進得梅園,則是半圓狀的廣場,一尊潔白的漢白玉大師坐像坐立中央,在春光的映襯下尤為精神。隨後在沿著石徑小路,便到了梅蘭芳史料陳列館,裡面陳列著大師大量生前活動照片和實物。
走過史料館的北門,梅花的香氣濃了很多。越往公園裡走,一種高雅淡潔的清香更誘得遊人尋尋覓覓。故意猛吸口氣去嗅,卻又聞不到,不嗅時又是滿鼻都是,一下子沁透心肺。原來這裡密密麻麻地栽著數不過來的梅樹。雖過了最緊的時刻,但瀰漫在空中的梅香一時不能散去。西北角上的梅亭是很有些看頭的。亭平面為五角梅花形,周身飛簷、亭柱、坐檻無不以梅為形。簷下枋子裡側,嵌刻著大師《貴妃醉酒》等五出代表戲的木雕戲劇場面。
賞梅之後,到了三月就是滿園桃花開的時節,桃園是為紀念明末清初大戲劇家孔尚任在這裡完稿《桃花扇》。《桃花扇》一改中國傳統戲劇「大團圓結局」套式,成為中國古代戲曲的巔峰之作。景區遍植桃花,桃園與梅園、柳園三園沿鳳城河而列,連成一線,構成泰州在全國範圍內獨一無二的戲曲文化「三家村」。
「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何當結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隨著氣溫回暖,日照充足,泰州桃園內,桃花的早花品種早已吐露芬芳,想一探春的溫度。除此之外,還有青玉、元春、紅雨垂絲等早花品種在含苞待放,紅梅、蠟梅、茶梅、白玉蘭在嬌豔朵朵。各個花蕊千姿百態,令人賞心悅目。
春天的天氣逐漸溫暖起來,這裡還可以欣賞到一些其他品種如黃金美麗、壽星、五寶桃、紅菊花、粉菊花以及陳庵東側的紅雨垂枝,桃園裡白裡透紅的二喬、沙紅、紅玉,都已含苞欲放,估計再有一個星期將與大久保、瑪瑙、五寶桃、黃金美麗等品種的桃花一同綻放。從3月下旬漸漸開花到四月上旬,園內大部分觀賞桃品種將陸續進入盛花期。
作為全國以觀賞桃為主題的園林中,泰州桃園原有116個品種、4000多株風姿各異的觀賞桃樹,這在全國是品種最多最全的。但是桃花的生命周期一般為10-15年,鳳城河景區的桃園自2008年種植桃花以來,已有10年歷史,少部分桃樹已完成它的「歷史使命」,因此文旅集團早已在去年就補種600株桃樹,使桃園的桃花更豔麗。
到了泰州鳳城河除了賞梅觀桃花之外,望海樓是一定要去的,望海樓是鳳城河的核心景觀,被譽為「江淮第一樓」,始建於南宋紹定二年,距今近八百年,明清重建,稱「望海樓」。泰州古代濱江臨海,後來大海東去,濤聲漸遠,登樓眺望江天海角,水色潮音,直入詩懷。望海樓歷經時代變遷,見證了泰州古城歷史演變,是泰州人懷念遠古濱海泰州的寫意名稱。望海樓景區,凸顯了泰州歷史文化名城的地位,被譽為「江左勝境」。
歷經二千多年的歲月流轉,滄桑變遷,如今登上新建的望海樓,泰州城最美的鳳城河畔的秀美風光一覽無餘。望海樓,記錄了宋代範仲淹在泰州任職時留下的古老記載,名人詠泰州的碑林更是展示了泰州的歷史沿革,體現出泰州從五代至明清的悠久歷史。風晨雨夕獨登臨,方知何處是泰州。
這個春天,就留在泰州鳳城河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