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新作明年5月出版,「我不喜歡,但我寫不出更好的」

2020-11-15 每日經濟新聞

11月10日,2017中國科幻大會和第四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科幻產業論壇間隙,劉慈欣和記者從論壇主題「科幻產業」說起,在一個小時的談話時間裡,談到了國內的科幻產業,談到了對新作的不滿與困惑。

川報觀察記者 熊筱偉 攝影 郝飛

黑框眼鏡、黑色襯衣、寶藍色西裝、抽精緻的迷你雪茄——坐在記者對面的劉慈欣,被網友親切稱作「大劉」的他,更像一位公司老總,而不是傳統印象中的工程師。

過去幾年經歷,給了這位《三體》作者、「科幻界的諾貝爾」雨果獎得主以新的身份:離開了工作了幾十年的山西娘子關電廠,廣泛參與電影監製、遊戲策劃,推動他天馬行空的科幻作品在產業版圖上延伸。

這並不意味著劉慈欣放棄了寫作。如今的他,在產業和文學間遊走,同時體會兩側的煎熬與喜悅。11月10日,2017中國科幻大會和第四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科幻產業論壇間隙,劉慈欣和川觀記者從論壇主題「科幻產業」說起,在一個小時的時間裡,談到了國內的科幻產業,談到了對新作的不滿與困惑。

談科幻產業現狀

《三體》賣了600萬冊,但它並沒有拉動我其他作品銷售

自2015年《三體》獲「科幻界的諾貝爾」雨果獎以來,各類關於科幻影視劇開拍、書籍創作的新聞就常常見諸媒體。有人稱,劉慈欣憑一己之力,把科幻產業的發展往前推動了幾十年。

然而川觀記者和大劉談到科幻作品的現狀時,他仍然用了「低迷」這個詞。

「國內長期發表作品、且在讀者中有一定影響力的科幻作家,不超過30個。」作為對比,他談起前年去芝加哥參加美國科幻作家協會活動,「一進門黑壓壓一片——有3000多名穿著西裝的作家會員!」

根據某知名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泛科幻消費者達到8000萬人,其中100萬人是核心科幻迷。這怎麼解釋?「8000萬泛科幻消費者,可能把看過一部科幻電影的都算在裡面了。」大劉說,國內100萬科幻迷是有的,但是這個數字在十幾億人中比例就很小了。

在他看來,《三體》只是把科幻從邊緣地帶引入了大眾視野。它的成功,不是中國科幻產業的成功,甚至不是他個人的成功——「《三體》銷量粗略估計有600多萬冊,但它幾乎沒有拉動其他科幻作品銷售,對我自己作品拉動都很小。」大劉說,自己有20多個短篇、3部長篇,《三體》熱銷後其他作品的增幅,也就「相當於從10萬冊增長到15萬冊」,其中還包括了捆綁銷售的因素。

「現在科幻產業仍然沒有走出一個循環——作家群體小,生產不出有影響的作品,導致市場受眾少,反過來又養不活更大的作家群體。」他說,一本書銷量好的有幾萬冊,不好的只有幾千冊,這導致國內基本沒有全職科幻作家。

談科幻產業未來

科幻文學是國力的晴雨表,我對中國科幻產業充滿期望

為什麼《三體》在全國掀起的熱潮,沒有擴大到整個科幻產業?在大劉眼中,這要換個角度來看:為什麼全球只有美國的科幻產業繁榮,連日本、歐洲都不行?

拋出問題的同時,大劉兩手一攤,坦言回答不了。不過他提供了思考這個問題的新角度:科幻產業繁榮與否,和一個因素密切相關——所在國家的國力發展情況,這是產業自身左右不了的問題。「科幻文學是國力的晴雨表,你很難想像一個窮國、弱國有受全球關注的科幻作家。這和傳統文學非常不同。」他說,當國家處於某種快速現代化過程中時,它的未來才充滿吸引力,讓人對描述它的科幻產品產生興趣。

從這個角度,大劉對國內科幻產業充滿期望。「中國處在上升期,是全球最有未來感的國家。有些發達國家按部就班,基本能看到未來的樣子。而中國很難說清楚未來是什麼樣,這讓我們充滿期待。」

實現期望,現在需要做什麼?「發掘有影響力的作家和作品,這個是基礎。拋開這個談戲劇、談電影,都是空中樓閣。」

談科幻產業「風口」

少兒科幻是被忽視的巨大市場,《三體》電影有望明年上映

在與川觀記者的談話中,大劉特別提到了他眼中的兩個科幻產業「風口」。

第一個「風口」,是很少有人提起的少兒科幻。「中國第一次科幻繁榮是上世紀50年代,那時100%都是少兒科幻。」他向川觀記者透露了一個細節——《三體》如今獲得的唯一國家級文學獎,是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這是因為當年的繁榮,導致把科幻歸在了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下面。」

這讓後來的圈內人產生了牴觸。「當時科幻被認為是小兒科,科幻作家得了『少兒恐懼症』,沾都不想沾,在創作上矯枉過正,直到現在。」大劉說,這讓如今寫少兒科幻的作家屈指可數。

「你看現在的作家富豪榜,排前面的楊紅櫻、鄭淵潔,都是兒童文學作家。少兒科幻是尚待開拓的巨大市場,需要一大批作者。它不好寫,我寫不了,這需要同時有兒童文學和科幻文學的素質。」

第二個「風口」,是科幻影視。大劉低頭想了好一會兒,也沒想出上世紀80年代以後,有什麼國內製作的科幻電影在院線上映。「這應該是一個前景很大的行業,據我所知,現在也有很多項目在運作策劃。」

大劉說,由他作品改編的《三體》《流浪地球》兩部電影已開始拍攝,且都進入了後期製作階段,「如果順利的話,《三體》電影會在明年上映吧。當然推遲也很正常,阿凡達就推遲了2年。」

川觀記者談起網絡上對電影質量的擔心,大劉笑了,他覺得應多些寬容,「美國從上世紀初開始拍科幻電影,拍了100多年,真正有水準的作品兩隻手都數得出來。對於國內少有的大製作科幻電影,不用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待。」

談科幻創作

已經有長篇在構思,新作《黃金原野》比不上處女座《鯨歌》

除了《三體》電影,大劉也回應了網友們最關心的問題:《三體》之後,下一部作品是什麼?不少人擔心,大劉會遭遇「諾貝爾魔咒」——在巨大榮譽的壓力下,作家因為對自己要求過高,反而寫不出好作品。

「已經有長篇在構思了,這需要時間,目前還沒有時間表。」大劉說,之前已經廢掉了一部長篇,且不會再想去修改。至於《三體》,他本人也不會寫任何續集。

不過,他已經有一部幾千字的短篇小說《黃金原野》完成了。這是應麻省理工學院一本技術雜誌邀請而寫,仍然由《三體》英文版譯者劉宇昆翻譯,預計明年5月出版。

新作講的是什麼?大劉不願說,卻坦言:「我不喜歡這部作品,但沒辦法,我寫不出更好的。」在他眼中,這部作品甚至比不上他的處女座《鯨歌》。

川觀記者採訪劉慈欣(左)

閒聊

人工智慧擠佔工作?這沒有什麼不好,只要AI控制權還在人手裡

從文學聊開,大劉和川觀記者談到了科幻作品中的熱門題材——人工智慧,對此,他有著獨特的見解。

隨著工作不斷被人工智慧擠佔,人類會不會最終無事可做?「這並沒有什麼不好啊,人類不是說非要工作,從石器時代以來,人類就是為生存而被迫工作的。」

沒事做的人類,會不會像古代被奴隸供養的羅馬人一樣,變得百無聊賴、甚至墮落?在他看來,不用工作後,人類作為一個文明還是有事可做,比如探索太空、從事前沿研究,擴大生存空間等等。「你的生活是不可能被替代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人工智慧是讓我們不用工作就能生活了。」

「到那時,人類的政治經濟體系都會有很大改變,來適應變化。這種改變,可能會帶來好或壞的影響。」大劉認為,要平滑過渡到機器人代替人力工作的「後人類時代」,防止巨大災難,人類要牢牢抓住對人工智慧的控制權。

在大劉看來,人類用不著太過擔心,畢竟這還是很久以後的未來。「人工智慧被媒體誇大了,要造出有自我意識的強人工智慧,現在還面臨很多技術障礙——首先計算機體系結構就不對,它是串行處理的,而人類大腦是並行處理的。」大劉舉了個例子,「像你找我借錢,我不借給你,你臉上會有一絲不快,這種微妙的變化,人類能感知並理解背後的信息,人工智慧就很難。」

(來源:川報觀察 記者:熊筱偉)

相關焦點

  • 科幻《三體》是利用上班時間偷寫的,劉慈欣:我好像佔了單位便宜
    2019年4月18日,「第13屆作家榜」壓軸的主榜單發布,科幻大咖劉慈欣以《三體》系列作品,超過餘華、莫言等人的暢銷代表作,斬獲1800萬版稅收入位列作家榜首富。剛剛拿下2019年春節檔電影票房冠軍的中國科幻影片《流浪地球》在引發熱議之餘,意外鉤沉出同名原著小說作者劉慈欣的一段電力從業往事。
  • 避開「文革」二字《三體》出版
    (圖/《我知道》)「我是編輯,《科幻世界》的編輯。」田子鎰拉奏小提琴曲《沉思》後登臺,自我介紹。導師席上的郭敬明興奮地揮手:「我每期都看!」2015年8月2日《我知道》節目錄製現場,田子鎰沒有提到,他是劉慈欣的「啟蒙編輯」。但很多選手知道。走到臺下,田子鎰被他們團團圍住。選手高曉東想去成都「瞻仰」《科幻世界》雜誌社,田子鎰自薦當嚮導。
  • 2020歐美新作回望:當世界改變時,閱讀成為真正的必需品
    (以下作品中譯名皆為暫譯)今年2月,彼得·漢德克的新作《第二把劍》(Das zweite Schwert)在德國柏林出版,這是他獲得2019年諾獎之後出版的首部作品,但據他本人表示,書稿完成於諾獎宣布之前
  • 劉慈欣《全頻帶阻塞幹擾》要拍電影了
    劉慈欣《全頻帶阻塞幹擾》要拍電影了 紅星新聞11月4日消息,據國家電影局2020年5月立項公示顯示,根據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全頻帶阻塞幹擾》改編的電影已經通過了備案。這是繼《流浪地球》之後,又一部劉慈欣小說被拍成電影,紅星新聞記者獲悉,該片最快明年開機。
  • 張嘉佳寫"睡前故事"爆紅:說我矯情的人不懂我
    他很慶幸是這個年紀實現別人眼中的『成名』,「如果年輕一些,我可能會浮躁,會想著馬上去買車子、房子,去玩兒,但現在不會。」   京華時報記者高宇飛   成名   每個睡前故事都是劇本大綱寫法   在出版《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以下簡稱《全世界》)之前,張嘉佳是西祠胡同人氣寫手,出版過《幾乎成了英雄》等長篇小說。
  • 《李敖登陸記:出版背後的故事》出版:寫李敖沒有為他打抱不平
    和李敖先生的合作、交往超過27年的三聯書店原總編輯李昕日前在深圳報業報業集團出版社出版個人第三本書——《李敖登陸記:出版背後的故事》,重新勾畫一個被「狂狷」等詞所遮蔽的李敖。  關於新書:獨家、近距離、客觀  晶報:恭喜您第三本書出版,從《做書》《清華園裡的詠嘆調》到《李敖登陸記》,一路寫來,您有什麼感想?寫書比編書容易些吧?
  • 劉慈欣的《三體》,常常打破常規思維的人,你的無畏來源於無知
    儘管離《三體》最後一本出版已經過去七年了,但《三體》的熱度卻仍在持續升溫。甚至在兩周前,歐巴馬來中國參加活動首次見到劉慈欣時,便迫不及待地當面"催更"。大學畢業後劉慈欣分配回山西陽泉,在娘子關電站當一名工程師。這一做又是幾十年,最初萌生寫三體的想法,是因為看到一篇科學文章,"三個質點在自身引力下運動",創作的時候最初想法就是"假如宇宙中充滿著文明,它最糟糕的是個什麼狀態?"然後順著往下想,這個念頭像植物一樣生長開來。劉慈欣不敢苟同。"一來科幻作品本來就不是那個目的,科幻的目的就是科幻本身,科幻不是平臺也不是工具。
  • 劉慈欣《三體》中寫了那麼多物理學家,為何單單只「黑」了牛頓?
    為此還發了一封郵件給劉慈欣,卻被大劉當做騙子,後來才知道是真人。360創始人周鴻禕,也是「三體粉」,騰訊總裁馬化騰,當面對記者問及,最近看過什麼書後?他回答:是《三體》,並表現出對這本書的喜愛。劉慈欣也沒有忽視牛頓的成就,比如在《鄉村教師》中拯救地球的正是牛頓的三大定律。"物理學全才"楊振寧談《三體》:看不下去,原因很"現實"當一位熱愛的科幻小說的物理學家,遇到包含大量數學物理知識的科幻小說巨作《三體》時,會擦出什麼樣的花火呢?會不會重燃楊振寧對科幻小說的熱情呢?答案卻非常的出乎人們的意料。
  • 真正的太太我喜歡你!《不是喜歡我女兒而是喜歡我》出宣傳PV!
    當然,這個結局是不是會讓所有人滿意呢還不確定,畢竟從諫山創的意思來看,他會更注重作品本身而不是觀眾整體的期望,所以很有可能是一個會有爭議的結局吧。本作走到現在,情節都已經鋪開,最後就差收尾了,應該不會出現《電鋸人》那種說完結結果還有續集的事情吧?期待看到本作的結尾!真正的太太我喜歡你!輕小說《不是喜歡我女兒 而是喜歡我?》出宣傳PV!
  • 繼「雨果獎」後,劉慈欣又獲「克拉克獎」:全程英文演講談科幻使命
    「身為一名科幻作家,我現在的責任和使命,就是世界變得平淡無奇之前,把它們寫出來。」——劉慈欣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科幻大神」劉慈欣又獲大獎了!美國當地時間2018日11月8日晚8點15分,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貢獻社會獎」(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這也是繼2015年8月22日劉慈欣《三體》獲得雨果獎後的又一喜訊。劉慈欣在頒獎現場用英文發表了全長近15分鐘的獲獎演講。
  • 「雨果獎」後劉慈欣推中短篇小說合集《人和吞食者》
    [書籍信息]    書名:人和吞食者    作者:劉慈欣  出版發行:現代出版社  作 者:劉慈欣 著  出版時間:2016年1月  定 價:32元  [內容簡介]  《人和吞食者》是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中短篇小說合集
  • 「我的2020|」(出版處女散文詩歌集)
    「我的2020|」(出版處女散文詩歌集)文/傅先河2020雖實「鼠」不易,但我風雨兼程、一路向前、披荊斬棘,收穫滿滿,悉數盤點,排在首位的當屬出版了散文詩歌集《輕輕流淌的心語》,這是我出版的第一部文學書籍。
  • 路遙:我寫的是平凡的故事,但是我的人生卻不平凡
    腳被新鞋子磨破了皮,只得光腳走,父親撿了一雙別人丟下的舊草鞋給他穿上,70華裡山路,父親不吃不喝,半路上用身上僅有的一毛錢給路遙買了碗油茶。後來路遙回憶:我知道他已經再拿不出一分錢,到了伯父家,父親託口說去趕集,實際上我知道,我就要被拋棄在這裡了,我沒哭,也沒鬧,因為我知道,這是沒用的。這個8歲的孩子,懂事得讓人心疼,就這樣被父母拋棄了。
  • 安全的劉慈欣,危險的鄭淵潔:童話故事裡有什麼「理所當然」?
    記者 | 董子琪編輯 | 黃月1劉慈欣的童話繪本《燒火工》日前由後浪出版公司出版,這也是這位雨果獎得主、中國知名科幻作家的首部科幻童話作品。在《燒火工》的故事中,少年薩沙為了挽救身患絕症的心愛姑娘,來到世界盡頭的極東島,那裡只有一位年邁的燒火工每天辛苦而孤獨地勞作。
  • 這些動漫居然全都要出續集了,還給不給我學習的時間了!
    說起每個月出的新番來說,小編還是跟喜歡看一些動漫的續集啊~心裡總在想著劇情明明沒結束啊,接下來倒是是什麼啊...然而遲遲沒有更新的消息讓人心裡直痒痒。然而最近收到消息,這些動漫居然全部都要出續集了。是比較早些年的作品了,你們可能擔心畫風不好,但是既然是新出的你們還擔心畫風的問題麼!這部動漫愛情並不是故事的主旋律。相反,政治,戰爭圍繞左右,戰衣烈馬佔據了大幅篇章。男士們不要一看介紹就跑了哦~《足球小將》動畫新作4月播出。沒錯,我們的足球小子大空翼又回來了,不知道這次他又將會帶領隊伍走到哪一步呢。
  • 李昕:我寫李敖沒有為他打抱不平的意思
    和李敖先生的合作、交往超過27年的三聯書店原總編輯李昕日前在深圳報業報業集團出版社出版個人第三本書——《李敖登陸記:出版背後的故事》,重新勾畫一個被「狂狷」等詞所遮蔽的李敖。 關於新書:獨家、近距離、客觀 晶報:恭喜您第三本書出版,從《做書》《清華園裡的詠嘆調》到《李敖登陸記》,一路寫來,您有什麼感想?寫書比編書容易些吧?
  • 劉慈欣《全頻帶阻塞幹擾》正式立項
    據媒體報導,國家電影局2020年5月立項公示顯示,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全頻帶阻塞幹擾》正式立項。影片的備案單位是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易常春擔任編劇。不過,在大部分科幻迷看來,這部電影能否像《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等劉慈欣改編作品那樣成功,還要打上一個問號。根據公示,影片的劇情梗概為:未來,科技的高速發展激化了人類之間的矛盾,引發了大規模爭端。
  • 馬爾克斯:我發誓,死後150年都不允許中國出版百年孤獨
    這是我高中三年讀過最有價值最難忘的小說,導致我重溫很多遍,每次看都有不同的體會,感動到不能自已。當時並不知道我手裡這本《百年孤獨》是盜版的,一向痛恨盜版的我,居然也被騙了,但因為這本書確實對我影響很大,我就沒捨得丟,就一直留著。也有不少網友並不了解馬爾克斯,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麼人物。那接下來就跟我一起來了解下吧。
  • 103歲楊絳續寫《洗澡》:假如有人擅寫就麻煩了
    據了解,年過百歲的楊絳先生依然筆耕不輟,9卷本《楊絳全集》即將於下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其中還包括,楊先生以百歲高齡親自手寫完成的幾萬字《洗澡》續作,此次也將以單行本和收入全集兩種形式,首次出版亮相。百歲老人續寫《洗澡》 新作收入感人詩歌2004年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曾出版了8卷本《楊絳文集》。
  • 流浪地球英文版書評,國外科幻迷贊劉慈欣是活著的傳奇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其電影版也曾是現象級作品。原著故事講述的是在太陽即將毀滅時,變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徵。 不願意坐以待斃的人類選擇了實施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流浪地球》英文版已經在國外出版一年多,小說中收錄了流浪地球、中國太陽、微紀元等獲獎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