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三體》中寫了那麼多物理學家,為何單單只「黑」了牛頓?

2021-01-08 妮妮的時尚日記

對於科幻迷們來說,劉慈欣的《三體》肯定是必讀的書單之一,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三體》系列可謂是中國科幻小說界的巨著。

不僅備受讀者與媒體讚譽,還是首部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兩項國際大獎的中國科幻小說。

他獲得了無數的花環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評價他:「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連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看了《三體》連載後,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後面的內容。為此還發了一封郵件給劉慈欣,卻被大劉當做騙子,後來才知道是真人。

360創始人周鴻禕,也是「三體粉」,騰訊總裁馬化騰,當面對記者問及,最近看過什麼書後?他回答:是《三體》,並表現出對這本書的喜愛。

劉慈欣《三體》中眾多的物理學家,只有牛頓形象卑劣不堪,是個十足的小人

在《三體》第一部中,主人公汪淼通過VR設備六次進入《三體》遊戲,遇見了周文王、伏羲、墨子、哥白尼(自己)、馮·諾依曼、秦始皇、牛頓和愛因斯坦等重要歷史人物,用虛擬結合歷史的方式為我們解讀了人類認識天體的過程。

讀過《三體》的朋友都會發現,劉慈欣在書中把牛頓描寫成了一個卑劣的小人。

而從小我們就聽說過牛頓和蘋果樹的故事,中學時又學了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大學階段還會接觸到牛頓光學及牛—萊微積分公式,我們對牛頓的印象往往是:經典力學的建立者,一個接近於神的男人。

《三體》中的牛頓形象:沽名釣譽卻又裝清高,助紂為虐阿諛奉承,貪生怕死沒有信仰,是個十足的卑劣小人。當然,這只是小說中虛構的形象,不能當真。不過,真實的牛頓也確實存在一些為人所不齒的行徑。

真實的牛頓

牛頓身上有兩段公案為後人爭議,一段是跟萊布尼茨爭微積分,另一段是跟胡克的各種爭議。牛頓和萊布尼茨著名的微積分之爭,這個事件也在《三體》中以鬥劍的形式出現過。

公元1675年,萊布尼茲發明了微積分,但牛頓卻說自己在十年前就發明了,因為想對公眾保密所以沒有發表。

直到萊布尼茨去世,他也沒能得到認可(所以劉慈欣在《三體》中描寫萊布尼茨輸了鬥劍,但這不表明萊布尼茨沒有發明微積分)。歷史是公正的,如今《高等數學》中用的微積分公式是叫牛頓-萊布尼茨公式,而非牛頓公式。

牛頓譏諷胡克個子矮小而且有些駝背的形象。當然還有思想上的譏諷,也即胡克對薄板顏色進行的哲學考慮,因為牛頓看重的是實驗計量結果。而等到胡克去世之後,他的實驗室遭到了破壞,本人畫像也丟失了。當時是牛頓主持的皇家學會搬遷工作,不禁令人聯想到是他報復打壓胡克。

當然,牛頓的成就不容忽視。劉慈欣也沒有忽視牛頓的成就,比如在《鄉村教師》中拯救地球的正是牛頓的三大定律。

"物理學全才"楊振寧談《三體》:看不下去,原因很"現實"

當一位熱愛的科幻小說的物理學家,遇到包含大量數學物理知識的科幻小說巨作《三體》時,會擦出什麼樣的花火呢?會不會重燃楊振寧對科幻小說的熱情呢?

答案卻非常的出乎人們的意料。

楊振寧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到:"前些時候不是《三體》變得非常有名,所以我就買一本來看,看不下去。"他進一步說到:"這與《三體》這一本書沒有關係,而是與自己的精神狀態有關係。"

記者當時問道:"是因為你覺得科幻小說跟你從事的工作完全兩回事嗎?"楊振寧笑著回答道:"不是,我想原因是因為我對於現實世界更發生興趣,所以就覺得這個虛構的東西不能跟現實世界比。我想這是主要的道理。對於現實世界的複雜性,跟它裡頭這個奇怪又妙的事情了解多了,就覺得科幻小說沒法子跟這個比。"

由此可見,《三體》這本書中是充滿無限想像力的,與現實相比,這本書中給人更多的是超越現實生活和時空的想像和震撼!

《三體》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在《三體》中,記載了書中人物葉文潔,因發送信息探索外星文明,被三體人接收到,而因為她對人性的絕望,所以不顧三體人「不要回復」的警告,依舊暴露了地球在宇宙中的坐標,引來了想要攻略的三體外星人。

之後的情節就順著這條線展開,從《地球往事》到第二部《黑暗森林》,再到第三部《死神永生》。

劉慈欣沒有辜負全世界書迷的期望,寫的是越來越精彩,讓人驚嘆!

書中劇情環環相扣,從懸念到兩次鋪墊,再到最後的大反轉,給人極大的衝擊力也存在絕佳的邏輯,可以說是驚喜連連。

讀完三體之後真的會被顛覆對於宇宙的全部認知。

自認為看過的科幻電影也不少,但是沒有一個電影會像這本書一樣,幾乎是殘酷的改變你對世界的認知,一股腦的打開你思想的閥門。

一陣陣勢不可擋的磅礴巨浪不斷的衝擊著我的靈魂,我學會了去仰望星空,思索著宇宙的宏大,人類的渺小,浮生的短暫。

真正的觸動靈魂引發出對人性的思考。

去體驗大劉筆下的三體,只需要79塊錢還能獲得一本流浪地球,點擊下方購買吧!

相關焦點

  • 劉慈欣《三體》1,楊冬等一些知名物理學家為何先後自殺?
    劉慈欣在《三體》1的第一章《科學邊界》裡,提到了在地球世界裡發生的一件重大而又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即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世界各地有一批物理學家先後自殺,其中包括葉文潔唯一的女兒楊冬。這些物理學家在自殺前都留下了遺書。
  • 《三體》入選高中生推薦書單,為何物理學家楊振寧卻說:看不下去
    ——《三體》2015年,我國著名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作品《三體》榮獲雨果獎,這個獎有「科幻界諾貝爾獎」之美譽。通過這個大獎,全世界的科幻愛好者都了解到,中國有位科幻作家,名叫劉慈欣。隨著《三體》熱度持續上升,越來越多的非科幻愛好者,也了解到了《三體》的存在,並且成為其粉絲。
  • 科幻《三體》是利用上班時間偷寫的,劉慈欣:我好像佔了單位便宜
    在那時,可是劉慈欣一個月的工資。從此以後,劉慈欣痛定思痛,決定永不再玩麻將。為此,劉慈欣還曾對媒體打趣道:「我唯一不普通之處 就是從不玩麻將。」那麼不打麻將能幹什麼呢?自然是撰寫自己的從小的愛好——科幻小說了。因此,劉慈欣撰寫科幻小說的初衷其實就是無聊,而非生活。
  • 科學家公布關於三體問題的新發現!三體人有救了?
    《三體》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這部科幻巨著的創作基礎源自一個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問題——三體問題。「物理學中的三體問題看似簡單,實則極其複雜,且至今無解,正是對這樣一個基礎問題的想像,產生了《三體》系列這三部小說。」原著作者劉慈欣曾經如是說。
  • 劉慈欣的《三體》,常常打破常規思維的人,你的無畏來源於無知
    儘管離《三體》最後一本出版已經過去七年了,但《三體》的熱度卻仍在持續升溫。甚至在兩周前,歐巴馬來中國參加活動首次見到劉慈欣時,便迫不及待地當面"催更"。大學畢業後劉慈欣分配回山西陽泉,在娘子關電站當一名工程師。這一做又是幾十年,最初萌生寫三體的想法,是因為看到一篇科學文章,"三個質點在自身引力下運動",創作的時候最初想法就是"假如宇宙中充滿著文明,它最糟糕的是個什麼狀態?"然後順著往下想,這個念頭像植物一樣生長開來。劉慈欣不敢苟同。"一來科幻作品本來就不是那個目的,科幻的目的就是科幻本身,科幻不是平臺也不是工具。
  • 雨果獎《三體》作者劉慈欣英文簡介(雙語)
    劉慈欣最受歡迎的小說《三體》(The Three-Body Problem)已經被美籍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Ken Liu)譯成了英文。在中國,《三體》三部曲的電影也已在拍攝中。   Liu Cixin's writing evokes the thrill of exploration and the beauty of scale.
  • 《三體》劉慈欣道出真相
    因此,我們在三維空間中的宇宙應該是由四維空間中的高等生物創造的。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指出,我們所處的三維空間宇宙是由時間和空間組成的,簡稱時空。隨著維度的增加,時間軸也會增加,所以當一條時間線加入到人類生活的三維空間中,它就會變成一個四維世界。如果你看過劉慈欣的著名科幻小說《三體》,那麼你一定對其中的一個情節記憶猶新。
  • 《三體》被智子「追殺」的物理學家——汪淼
    汪淼在《三體》的第一部裡,是貫穿著整個故事的重要線索人物!《三體》裡,通過汪淼的視角,用三體遊戲向《三體》的讀者介紹了什麼是三體、三體界的形成和概況、三體人的生活方式是怎麼樣的、科學邊界又是什麼以及地球三體組織的概況。所以他算是第一部的主角了。
  • 《三體》作者劉慈欣受邀擔任IDG資本首席暢想官
    IDG資本今日宣布,正式聘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擔任IDG資本「首席暢想官」。這是IDG資本首次跨界到科幻領域,未來雙方將展開一系列腦洞大開的合作。劉慈欣以富有想像力、具有人文內涵的科幻作品為人所熟知,曾連續12次獲中國科幻文學創作最高獎「銀河獎」,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他的《三體》被公認為中國科幻文學裡程碑之作。
  • 速讀《三體》,物理學家自殺之謎,物理學存在嗎?
    《三體》系列在中國科幻文學中的地位不必多提,在《三體》之前,科幻文學在中國一直都屬於邊緣文學,科普性遠大於文學性,甚至被歸類為兒童文學,而《三體》的出世,硬生生以一己之力將中國的科幻文學拉上了世界級的高度,這是一部將開啟中國科幻文學黃金時代的偉大作品,註定會名留青史。
  • 引無數科學家競折腰的「三體問題」到底有多難?
    2015年,劉慈欣所著的長篇小說《三體》獲得了科幻文學大獎——雨果獎。小說中三體人生活的行星圍繞著三顆恆星組成的三體系統運行。三體人演化出了極為先進的科技,卻始終無法解決世世代代困擾著他們的「三體問題」。正因如此,他們的文明無數次重建後又被摧毀。
  • 劉慈欣:新作明年5月出版,「我不喜歡,但我寫不出更好的」
    、黑色襯衣、寶藍色西裝、抽精緻的迷你雪茄——坐在記者對面的劉慈欣,被網友親切稱作「大劉」的他,更像一位公司老總,而不是傳統印象中的工程師。談科幻產業現狀《三體》賣了600萬冊,但它並沒有拉動我其他作品銷售自2015年《三體》獲「科幻界的諾貝爾」雨果獎以來,各類關於科幻影視劇開拍、書籍創作的新聞就常常見諸媒體。有人稱,劉慈欣憑一己之力,把科幻產業的發展往前推動了幾十年。然而川觀記者和大劉談到科幻作品的現狀時,他仍然用了「低迷」這個詞。
  • 探索宇宙成本巨大,為何還要繼續?劉慈欣:為了預防三個潛在危機
    但對於宇宙的研究卻沒有取得什麼突破,許多人都很不理解,既然探索宇宙的費用如此之大,成果如此之少,為什麼科學界非但沒有放棄,反而在這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多?針對這個問題,我國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著有小說《三體》的劉慈欣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對於這一問題,我國著名科幻小說家、長篇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 《三體》火遍日本,遭瘋搶脫銷,連地鐵上都掛滿了《三體》海報
    2019年8月7日,日本著名動畫導演新海誠,在他的個人社交平臺分享了一張旅途中的照片,露出《三體》的一角;6天後,他更是「催更」日語翻譯者大森望,說:「《三體》太好看了,希望快點看到第二部!」同年的9月1日,《三體》新一輪的宣傳上線,居然連全線都掛上了《三體》的海報。
  • 科幻神壇《三體》中的宇宙文明,最強神級文明不是邊緣和歸零者
    3.魔戒文明雖然書中對魔戒文明的描述很少,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一些東西中感受到魔戒文明的力量,至少比三體文明更強大。4.歌者文明絕對是人類攻擊的最強的文明,也是毀滅地球的文明。直接給你一個——二向箔。如果說三體文明是歌者文明的蟲子,那麼地球文明就是螞蟻。
  • 《三體》在日本火了:一周加印10次 名人爭相推薦
    他還描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2刷3刷的時候「喂喂太少了吧」,4刷5刷的時候「嗯差不多了吧」,6刷到8刷的時候「真是印了不少啊」,9刷10刷開始擔心「印那麼多不要緊嗎?」 還有很多日本名人不遺餘力地推薦《三體》: 比如日本知名遊戲設計師小島秀夫就是《三體》的粉絲,早在5月份的時候他就在社交網絡上曬出《三體》日文版的樣稿,表示要準備讀一下。
  • Netflix剛拿下《三體》拍攝權,劉慈欣《全頻帶阻塞幹擾》也將搬上...
    11月4日,國家電影局公布2020年05月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曝光,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全頻帶阻塞幹擾》赫然在列。 不過,一些科幻迷也發現,備受好評的三體同人動畫《我的三體》的編劇Dr_Baa也參與了《全頻帶阻塞幹擾》的前期編劇工作。Dr_Baa在B站動態上寫道,「我作為初稿編劇和送審劇本編劇參與的電影項目,劉慈欣的《全頻帶阻塞幹擾》終於立項公示了。前前後後磨了一年,幾番修改,熟悉原作的朋友一定能理解這裡面創作的苦衷」。
  • 劉慈欣的《三體》在科幻世界處於什麼地位?有怎樣的影響力?
    劉慈欣《三體》的意義在於,作為亞洲第一個獲得雨果獎的科幻作品,不僅獲得了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青睞,而且憑藉宏大的格局,深邃的思想,對當下的科幻小說完全進行了一次降維打擊。就像其中描繪的執劍人羅輯一樣,以一部作品挑起了東方科幻的半壁江山。完全稱得上與阿瑟·克拉克、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等大師經典作品齊名的偉大作品。
  • 《三體》英文系列劇集來了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只恆文)由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創作的《三體》影視改編權一直備受粉絲關注。9月1日晚,《三體》三部曲的版權方三體宇宙和遊族集團與全球最大付費流媒體平臺奈飛(Netflix)共同宣布已達成協議,將聯合開發製作《三體》系列英文系列劇集,原著作者劉慈欣與英文譯者劉宇昆(《三體Ⅰ》和《三體Ⅲ—死神永生》)將共同擔任該系列劇集的製作顧問,同時也公布了首批核心主創名單。
  • 《三體》在日本有多火?東京地鐵掛滿封面海報,短短一周加印十次
    《三體》在日本有多火?東京地鐵掛滿封面海報,短短一周加印十次《三體》這本小說,有些人可能沒看過,但一定聽說過這個名字。前段時間,《三體》要拍成電影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網友們都炸了,尤其其實科幻迷,表示十分期待!畢竟根據去年根據《三體》改編的《流量地球》,可謂是賺足了觀眾的眼球大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