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宇宙成本巨大,為何還要繼續?劉慈欣:為了預防三個潛在危機

2021-01-08 一葉史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過,轉眼半個世紀過去了,人類花費了無數的金錢和資源來探索宇宙。

但對於宇宙的研究卻沒有取得什麼突破,許多人都很不理解,既然探索宇宙的費用如此之大,成果如此之少,為什麼科學界非但沒有放棄,反而在這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多?

針對這個問題,我國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著有小說《三體》的劉慈欣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對於這一問題,我國著名科幻小說家、長篇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從人類文明的角度來看,探索宇宙是我們必須走的道路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說,探索宇宙主要是為了防止三種潛在的危機。

危機一:是地球資源枯竭

當今,雖然科技帶給我們更優越、更方便的生活,但地球的生態環境卻在逐漸惡化。劉慈欣認為,如果未來地球的環境惡化到人類無法生存的程度,我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在宇宙中尋找新的適合居住的星球。

危機二:宇宙中各種各樣的災難。

劉慈欣認為,神秘的宇宙中永遠是危機四伏的,僅僅是一些地球上發生的災難,有時候人類都無法抵禦,而地球災難與宇宙災難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像小行星撞擊、黑洞等,無一不是毀滅性的打擊。

第三個危機:外星文明

儘管現在我們還沒有發現外星文明的蹤跡,但隨著我們對宇宙的探索,我們越來越相信外星文明的存在,並且這些外星文明很可能比人類要高得多,在他們看來,人類也許渺小得像螞蟻一樣。

其實,這一點劉慈欣在小說《三體》中就早有預測,在小說《三體》中,人類因為貿然回復了三體人發來的信號,導致地球在宇宙中的坐標被暴露,進而遭受到更高級的三體文明的侵略。

劉慈欣認為,在強大的外星文明面前,人類文明很可能不堪一擊,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努力發展科技,不斷的探索宇宙,對宇宙有越來越多的認知。

通過劉慈欣提出的這三種潛在危機,我們不難發現,劉慈欣作為一個科幻小說作家,不僅擁有著豐富的天文知識的儲備,而且想像力也是天馬行空,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夠寫出《三體》這部史詩級作品。

《三體》被讀者們稱作是「中國科幻小說巔峰之作」,因為它不僅僅是一部精彩的小說,最重要的是,書中的內容同時具備著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憑藉《三體》,劉慈欣獲得了素有「科幻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他也是亞洲範圍內第一個獲得該獎項的作家。

毫不誇張的說,劉慈欣以一人之力,就把中國科幻小說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三體》也成為了中國近十年來最成功的文化輸出案例。

如今,《三體》早就被翻譯成了10多語言的版本,全球銷量累計超過2100萬冊,劉慈欣的粉絲也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更是不乏一些大咖級的人物。

曾拍攝過《阿凡達》的著名導演卡梅隆,曾與劉慈欣親切面談過,並且表示希望能夠獲得拍攝《三體》電影的機會。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同樣是《三體》的忠實粉絲,在讀完前兩部之後,歐巴馬甚至發動白宮聯繫劉慈欣催稿,希望可以儘快看到第三部的英文版。

除了卡梅隆和歐巴馬,FaceBook總裁扎克伯格、小米雷軍、360周鴻禕、騰訊馬化騰,也都是《三體》的推崇者。在雷軍看來,《三體》對他們公司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黑暗森林、降維打擊等概念,都值得他們警醒。

《三體》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每一部都無比精彩。

我在剛接觸《三體》時,立刻就被書中緊湊的劇情和作者超乎常人的想像力所吸引,書中所出現的「黑暗森林法則」、「降維打擊」等內容,徹底顛覆了我對宇宙和這個世界的認知。

尤其是第三部《三體—死神永生》,絕對算得上是一篇大手筆,它將整個地球,整個銀河系,展現在宇宙的大背景下,真正觸發靈魂深處對於人性的思考。

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們,我強烈推薦大家去看一下,它不僅可以給你帶來閱讀的震撼,更會引發對人性的深層次思考,對你的價值觀會有所啟迪。

在書中,人們被他帶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中國的文字從未創造過的、一個恢弘而邏輯自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地球如海中一片樹葉,微不足道,朝不保夕。

原價195元的精裝版全3冊《三體》,現在只需要38元,一頓飯錢,就能讓你體會到這個世界上最貼近內心的巨作。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雨果獎《三體》作者劉慈欣英文簡介(雙語)
    劉慈欣的作品喚起了人們對探索和宏觀之美的興奮感。在一封經劉宇昆翻譯的電子郵件中,劉慈欣告訴我:「在我的想像中,以光年計量的距離和宇宙直徑這類抽象概念變成了具體的形象,令人心生敬畏。」   劉慈欣作品的特別之處並非在於文化差異。他的故事都是一些有關人類發展的寓言——既是具體的想像,同時又是抽象的概念。在他的短篇小說《中國太陽》(Sun of China)中,主人公是個叫做阿全的年輕小夥子,他來自一個遭受旱災的貧困鄉村。在小說的前三章裡,阿全離開了村子,到礦上找工作;接著他又到了一個地級市,在那裡學會了擦皮鞋,之後輾轉來到北京,當起了一名高樓外牆玻璃清洗工。
  • 在德令哈天文館「聽課」,熟天文明地理,探索宇宙
    探索宇宙之路自古以來,人類探索宇宙的步伐就沒有停止過。從中國首次超新星爆炸記錄到人類首次登月,經歷了數千年的歷程。從中國古人對宇宙的探索到西方的「巨安觀天400年」的宇宙探索旅程沒有說明這一旅程的困難,從中國古代的十二星系計時法到古代天文儀器「規表」的應用,中國人在宇宙探索的道路上沒有停止。同樣,西方也用各種方式和儀器發現宇宙和地球的關係,出現各種學說和對整個宇宙的新認識,人類用智慧和力量不斷充實自己。
  • 劉慈欣《三體》中寫了那麼多物理學家,為何單單只「黑」了牛頓?
    對於科幻迷們來說,劉慈欣的《三體》肯定是必讀的書單之一,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三體》系列可謂是中國科幻小說界的巨著。不僅備受讀者與媒體讚譽,還是首部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兩項國際大獎的中國科幻小說。他獲得了無數的花環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評價他:「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 火星比金星遠,為何人類地外探索還要選擇火星?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人類明明可以在地球上生活得好好,為何天天都想往「地外走」?無非就是有幾個常規化的原因存在第一、探索地外生命第二、尋找地外資源第三、看看是否適合人類居住,為未來人類前往地外星球做好準備這就是最為基本的原因,而金星確實距離我們地球比較近,但是為什麼全世界卻都趕著去探測火星?
  • 劉慈欣的《三體》,常常打破常規思維的人,你的無畏來源於無知
    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四光年外的"三體文明"百餘次毀滅與重生,正被逼迫不得不逃離母星,而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信息。對人性絕望的葉文潔向三體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標,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三體小說故事發生之時,文化大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軍方探尋外星文明的絕密計劃"紅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歷經劫難的葉文潔沒有意識到,她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
  • 繼「雨果獎」後,劉慈欣又獲「克拉克獎」:全程英文演講談科幻使命
    他講述了自己青少年時代對經典的克拉克科幻小說閱讀的震撼記憶,對自己走上科幻創作成為作家的巨大影響,對當今科幻小說多集中於對賽博朋克、虛擬網絡烏託邦,而與真實的太空探索漸行漸遠這一現狀的擔憂,以及自己的科幻創作願意去延續克拉克對天空瑰麗想像和探索的古典主義科幻的方向的使命感,對未來的看法。乾貨滿滿,思想深刻,火花四濺,讓人深受啟發。
  • 1977年,美國向外星發射一張金盤,劉慈欣:這行為簡直是愚不可及
    這也就意味著,「旅行者一號」馬上就要開啟更加遙遠的旅程,飛往星際空間,去探索更加未知的領域。地球主動暴露自己,是否妥當?其實,在此過程中,很多人有過擔憂:地球這樣主動暴露自己,是否是一種妥當的行為?對於這個問題,劉慈欣在《三體》中早已給出了答案,《三體》中正是因為葉文潔擅自把地球坐標暴露給外星人的「愚行」,從而導致了毀滅人類的結果。
  • 劉慈欣早就打算移民木星、土星、海王星
    劉慈欣早就打算移民木星、土星、海王星!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5月31,13點02分,SpaceX公司的"龍"飛船,帶著兩名太空人成功升空,並與國際空間站接軌,整個世界為之沸騰。一個私人商業公司,居然能造出載人飛船,並成功送太空人進入空間站,其最大的功臣莫過於公司總裁,埃隆·馬斯克。
  • 《三體》作者劉慈欣受邀擔任IDG資本首席暢想官
    科幻作家、《三體》作者劉慈欣劉慈欣曾表示,「科幻的情懷是向前看、向外看、向太空看。雖然雙方看似是在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但我們發現,我們都是科技的信徒,都憑藉著對未來旺盛的好奇心、想像力和探索欲,在各自的領域深耕細作。作為全球領先的投資機構,IDG資本在人工智慧、腦科學、先進位造、醫藥科技等前沿科技領域都有前瞻性的布局與建樹,是值得尊重的合作夥伴。
  • 解讀2020諾貝爾自然科學三大獎的意義和啟示:敬畏生命 揭秘宇宙
    「三位科學家發現了危害全球的疾病,為全世界的C肝的防控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礎。」魏來介紹,第一位獲獎者哈維·阿爾特最主要貢獻的是發現這種慢性肝炎並非A肝和B肝,而是一種未知病毒引起的,並且與輸血行為相關,這對後來切斷傳播途徑是至關重要的。「明確了經血傳播途徑,有效保障了醫療系統血液使用的安全以及其他經血傳播的預防。
  • 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人民群眾衣食無虞,為何還要強調樹立危機意識
    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人民群眾衣食無虞,為何還要強調樹立危機意識,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為何要反覆敲響杜絕浪費的警鐘?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長期處於「緊平衡」新中國成立至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糧食產量穩步增長,中國人的飯碗端得越來越穩。
  • 發展改革委:降成本有效增強了企業競爭力和經濟潛在增長能力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多措並舉降成本,使企業輕裝上陣,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降成本措施,對2017年降成本工作做出明確部署。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降成本各項工作,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負擔,提高了企業競爭力,增加了經濟潛在增長能力,保障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 機器人在「流浪」星球向地球發送信息,宇宙奧秘研究邁進一步
    機器人傳回的照片,雖然只是一組黑白的照片,但是它們的研究價值是巨大的。科學家通過對這組照片的研究發現,這款小行星上竟然還有晝夜之分,小行星的完整晝夜時長為7個多小時。這一系列的發現,有著巨大的價值,這些太陽系中的小行和隕石,都是太陽系中的化石。通過對它們的研究,會發現太陽系形成之處的情況,甚至太陽系的起源,都可以在這些小行星及隕石中研究出來。
  • 劉慈欣首次英文演講,文稿深情優美,看完想背誦全文
    值得一提的是,劉慈欣這次的獲獎演講全部用英文完成。他的英文有多好呢?中國日報記者此前問過《球狀閃電》和《三體2》的譯者周華(Joel Martinsen),得知,書的英譯本大劉是全文看過的。而這篇英文演講稿也非常精彩,劉慈欣用詩意和深沉的文字表達了自己對於「想像力」(imagination )的理解,以及對宇宙和星辰大海的嚮往。
  • 塔羅佔卜:三個眼鏡,哪一個當裝飾品最好看?測你潛在的危機感?
    塔羅佔卜:三個眼鏡,哪一個當裝飾品最好看?測你潛在的危機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謝謝~ 選擇B 你潛在的危機佔
  • 劉慈欣原著《流浪地球》英文版,為何讓人如此激動?丨讀書者說
    陳楸帆用一句來概括《流浪地球》的故事核心:未來,太陽膨脹將吞沒地球,人類不得不團結一致,建造遍布全球的巨大行星發動機,將整個地球推離現有軌道,前往宇宙深處尋找新的家園。他還點評說,這是非常典型的劉慈欣式宏大想像,在行星尺度上製造極端情景與終極抉擇,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崇高審美體驗。將地球變為超大型宇宙飛船?
  • 三體人1965年發現地球,為何不攻擊?劉慈欣:這就是黑暗森林法則
    劉慈欣小說《三體》受到全世界科幻迷的高度追捧。從三體文明的設定到黑暗森林法則再到叢林法則,裡面的世界真的很震撼。除了這些,人物也各有特色。其中,葉文潔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美女。她是天體物理學家、教授和ETO領導人。然而,在葉文潔美麗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蠍子的心。一些讀者認為地球的坐標被葉文潔,暴露,導致外星人入侵。
  • 《三體》劉慈欣道出真相
    在科學中,有一個關於「多維空間」的假設,科學家們把宇宙分成11個維度,高緯度空間中的一切對低緯度空間來說是完全看不見的。就像人類在二維生物螞蟻的面前只是一個「平面牆」,二維世界中的卡通人物可以被我們在三維空間隨意操縱和翻轉,它們根本看不到我們。根據愛因斯坦和許多科學家的猜想,高維空間對低維空間有絕對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