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雨果獎」後,劉慈欣又獲「克拉克獎」:全程英文演講談科幻使命

2021-01-08 封面新聞

「身為一名科幻作家,我現在的責任和使命,就是世界變得平淡無奇之前,把它們寫出來。」

——劉慈欣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科幻大神」劉慈欣又獲大獎了!美國當地時間2018日11月8日晚8點15分,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貢獻社會獎」(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這也是繼2015年8月22日劉慈欣《三體》獲得雨果獎後的又一喜訊。

劉慈欣在頒獎現場用英文發表了全長近15分鐘的獲獎演講。

劉慈欣到美國華盛頓頒獎現場領獎,並全程用英文發表了全長近15分鐘的獲獎演講。他講述了自己青少年時代對經典的克拉克科幻小說閱讀的震撼記憶,對自己走上科幻創作成為作家的巨大影響,對當今科幻小說多集中於對賽博朋克、虛擬網絡烏託邦,而與真實的太空探索漸行漸遠這一現狀的擔憂,以及自己的科幻創作願意去延續克拉克對天空瑰麗想像和探索的古典主義科幻的方向的使命感,對未來的看法。乾貨滿滿,思想深刻,火花四濺,讓人深受啟發。

阿瑟·克拉克

劉慈欣首先表示自己「很榮幸能夠得到這個獎。這個獎項是獎給想像力。想像力是一種似乎只應專屬於神的能力。而人類卻如此幸運地擁有想像力。 想像力存在的意義遠超過我們的想像,有歷史學家曾經說過,人類之所以能夠超越地球上的其他物種,並建立起人類文明,正在於人類能創造出當下現實中還不存在的事物。在未來,當人工智慧比我們聰明得多時,我們對人工智慧的唯一優勢,可能就只有想像力了。但這也足夠了。」

克拉克獎似乎名氣不大。但對於劉慈欣來說,可能這個獎比雨果獎、星雲獎,都重得多。早在《三體》獲雨果獎時,劉慈欣就曾說,「我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而如今他所獲得的克拉克獎正是由阿瑟·克拉克基金會創立的,這對於他來說更是意義非凡。獲得這個來自對自己的寫作可謂啟蒙者的獎,自然讓劉慈欣難掩激動。

劉慈欣發表獲獎感言。

在「克拉克獎」的獲獎感言中,劉慈欣回憶了克拉克對自己的影響之大,意義之重要。他提到了自己第一次遇到克拉克作品的那個時刻:「讀完《2001:太空漫遊》的那天深夜,我不禁走出家門,抬頭仰望天上的繁星。那時的天空還沒有太多的汙染,所以我能夠看到銀河。從那個晚上開始,我眼中的星空變得與過去全然不同了。我平生第一次對宇宙的宏大與神秘產生了敬畏感,這是一種宗教般的感覺。然後我又讀到《與拉瑪相會》,這又讓我驚嘆,原來想像力可以構建出如此生動的奇妙世界。這些都是克拉克給我的。也正是克拉克讓我成為科幻作家,從而我才得以來到這裡領這個獎。」

阿瑟·克拉克的作品,與凡爾納、喬治·威爾斯的作品一樣,是最早被引入中國的西方現代科幻小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與拉瑪相會》在中國出版。正是這兩部作品,讓當時陷入精神迷茫的劉慈欣,感到自己的想像力被「第一次激活了。我的思想從未如此豁然開朗。我感覺自己就像涓涓細流終於投入了大海的懷抱。」

頒獎現場

在獲獎感言中,劉慈欣提到,自己作為一名科幻作家的幸運之處,「我漸漸發現,我們這一代人,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很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幸運的人,因為此前沒有任何一代人,能夠像我們這樣目睹周圍的世界可以變化得如此快速,而且這種變化還在加速發生。這給科幻小說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科幻在中國,正接受前所未有的關注。我覺得我是一個幸運兒。」他同時還提到,當周圍現實世界變得越來越快,很多科幻事物都已經或者正變成現實,就失去它的魅力,成為我們乏味無趣生活的一部分,「於是我只有把想像力推向更遙遠的時空中。身為一名科幻作家,我發現我現在的責任和使命就,是世界變得平淡無奇之前,把它們寫出來。」

對於科幻文學的創作現狀,劉慈欣幽默地引用一句話,「說好的星辰大海,你卻帶給我facebook。」

對於科幻文學的創作現狀,劉慈欣提出他的深思,他認為,「世界正向著與克拉克的預言相反的方向發展。」在克拉克的《2001:太空奧德賽》中,在已經過去的2001年,人類已經在太空中建立起壯麗的城市,人類已在月球上建立了永久性的殖民地,巨大的核動力飛船已經航行到土星,而在現實中的今天,在2018年,月球漫步已經成為遙遠的回憶,載人航天飛船在天空中達到的最遠距離,也不過僅僅是途經我所在的城市的高速列車,兩個小時的裡程。與此同時,信息技術卻以超乎想像的速度發展。整個世界被網際網路包裹,對太空正在漸漸失去興趣。因為人們正沉溺於信息技術所營造的舒適安樂窩中。相對於充滿困難、充滿艱險的真實的太空探險,人們更傾向於願意在VR中虛擬體驗太空。」劉慈欣還幽默地引用一句話,「說好的星辰大海,你卻帶給我facebook。」這樣的現實也反映在科幻小說中。克拉克對太空的瑰麗想像正在離人們漸漸遠去。人們已經習慣低頭卻不再習慣仰望星空。在當下的科幻小說創作中,科幻作家多想像人類在網絡烏託邦中生活,更多地去關注當下現實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科幻小說的想像正與克拉克的廣袤漸行漸遠,而蛻變為向賽博朋克的侷促故步自封。

劉慈欣認為,從長遠的時間軸來看,無論地球上的人類世界如何繁榮,對星空缺乏想像興趣的世界,將是暗淡的。哪怕夢幻的科幻事物都已經變成平淡無奇的現實,「宇宙仍將是一個我們的想像力也無法終其邊界的廣袤存在。距離我們最新的恆星依然遙不可及。浩瀚的星空仍然能夠承載我們無窮的想像力。」

作為科幻作家,劉慈欣說,自己是一直致力於延續克拉克式的想像力。「我相信,無垠的太空仍然是人類想像力最好的去處和歸宿。我一直在描寫宇宙的宏偉和神奇,描寫星際探險,描寫遙遠世界的生命和文明。這讓我在現在的科幻作家中,或許顯得跟不上時代,或者顯得幼稚。但正如克拉克的墓志銘上銘刻的句子所說:他從未長大,但他從未停止成長。」

克拉克經典作品《2001》電影版鏡頭。

讓劉慈欣如此推崇的阿瑟克拉克到底是何方「大神」?除了《2001:太空漫遊》《與拉瑪相會》《童年的終結》這些閃閃發光的牛逼作品,他小時候能拿硬紙板和透鏡做成望遠鏡定位月球,長大後加入過皇家空軍,成為雷達專家。他是現代衛星通信理論奠基人,同步衛星軌道被命名為「克拉克軌道」,還成功預言了太陽衛士、太陽帆、人體冷凍等等。在一次航天會議上,火箭工程師們圍著桌子坐成一圈,都說自己讀過克拉克的小說。

頒發克拉克獎的阿瑟克拉克基金會(The Arthur C. Clarke Foundation)於1983年在英國成立,由克拉克擔任榮譽主席。基金會認為,克拉克作為一名工程師,未來主義者和人文主義者,他留下的遺產已經跨越了藝術和科學的界限——從科學發現到科幻小說,從技術應用到娛樂,克拉克影響著後世無數的工程師、科學家、藝術家,也啟蒙了無數普通人對星空的想像,所以,要成立這麼一個基金會,鼓勵全世界那些心懷創造力的後代。克拉克獎下分幾類:1、 終身成就獎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2、創新者獎 Innovator’s Award;3、想像力貢獻社會獎 Service to Society,Impact of imagination on society。霍金、NASA、庫布裡克的技術顧問等,都曾獲得克拉克獎。

相關焦點

  • 「雨果獎」後劉慈欣推中短篇小說合集《人和吞食者》
    別有意義的是,劉慈欣首次在《科幻世界》雜誌發表的兩篇小說,均被選入,這是他成為中國科幻寫作領軍人物的開端,也很具有代表性。本書為劉慈欣2015年8月獲得「雨果獎」後重磅集結,獲獎精選,很有紀念意義。  [作者介紹]  劉慈欣,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新生代科幻小說的代表作家,被公認為中國科幻文學的領軍人物,作品宏偉大氣,想像絢麗。
  • 劉慈欣首次英文演講,文稿深情優美,看完想背誦全文
    當地時間11月8日,中國著名科幻小說家、《三體》作者劉慈欣在美國華盛頓被授予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Clarke Award for Imagination in Service to Society),成為獲得該獎的第一位中國人!
  • 獲「雨果獎」後首次集結力作 劉慈欣中短篇小說合集《人和吞食者...
    原標題:中國科幻正揚帆起航 正月初一,兩部源於劉慈欣作品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接連上映,票房直追好萊塢大片,成為全球性話題。在這個「科幻年」中,劉慈欣斬獲「雨果獎」後首次集結出版的中短篇小說力作合集《人和吞食者》,值得一讀。 《人和吞食者》全新選編,每篇都別具意義——讀劉慈欣,《三體》之外就讀這些代表作。
  • 劉慈欣的《三體》在科幻世界處於什麼地位?有怎樣的影響力?
    劉慈欣《三體》的意義在於,作為亞洲第一個獲得雨果獎的科幻作品,不僅獲得了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青睞,而且憑藉宏大的格局,深邃的思想,對當下的科幻小說完全進行了一次降維打擊。就像其中描繪的執劍人羅輯一樣,以一部作品挑起了東方科幻的半壁江山。完全稱得上與阿瑟·克拉克、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等大師經典作品齊名的偉大作品。
  • 中國科幻小說《三體》英文版獲美國「星雲獎」提名
    在提名名單中,獲長篇小說獎提名的共有6部作品,除原著來自中國的《三體》英文版外,主要是分布於美國、英國及加拿大等地的科幻作品。    「星雲獎」與「雨果獎」並稱為國際幻想小說領域的「雙獎」,在科幻界具有重要影響。根據作品長度,「星雲獎」分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短篇故事等獎項。
  • 歷史上的今天|6月23日 57年前的今天 當代科幻第一人劉慈欣出生
    57年前的今天,1963年6月23日,「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劉慈欣出生。劉慈欣,男,漢族,1963年6月23日出生,1985年10月參加工作,山西陽泉人,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陽泉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科幻小說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包括7部長篇小說,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說,18篇短篇小說,以及部分評論文章。
  • 雨果獎《三體》作者劉慈欣英文簡介(雙語)
    劉慈欣是中國最受歡迎的科幻作家,現年52歲的他著有13作品。劉慈欣曾擔任山西省某發電廠的軟體工程師。他在中國的知名度可以和美國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相媲美。人們常將劉慈欣與亞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相提並論,而劉慈欣稱自己受到了克拉克的影響。
  • 中國科幻小說紅到歐美 "三體"英文版入圍星雲獎
    近日,從國內科幻「重鎮」——《科幻世界》雜誌社傳來好消息,美國科幻奇幻協會2月20日正式公布星雲獎入圍名單,《三體》第一部英文版,已入圍該協會主辦的2014年度「星雲獎」長篇小說類提名的決選名單。  儘管目前僅是獲提名,但對中國科幻長篇創作而言,仍舊意義非凡。
  • 《三體》英文版入圍美星雲獎 堪稱科幻界"奧斯卡"
    近日,美國科幻奇幻協會正式公布星雲獎入圍名單,《三體》第一部英文版,已入圍該協會主辦的2014年度「星雲獎」長篇小說類提名的決選名單。  儘管目前僅是獲提名,但對中國科幻長篇創作而言,仍舊意義非凡。據《三體》系列出版策劃人、《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姚海軍透露,這也是「新時期以來首部在美國出版的中國科幻長篇即入圍星雲獎,劉慈欣再次創造歷史。」
  • 《三體》英文系列劇集來了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只恆文)由科幻小說家劉慈欣創作的《三體》影視改編權一直備受粉絲關注。9月1日晚,《三體》三部曲的版權方三體宇宙和遊族集團與全球最大付費流媒體平臺奈飛(Netflix)共同宣布已達成協議,將聯合開發製作《三體》系列英文系列劇集,原著作者劉慈欣與英文譯者劉宇昆(《三體Ⅰ》和《三體Ⅲ—死神永生》)將共同擔任該系列劇集的製作顧問,同時也公布了首批核心主創名單。
  • 劉慈欣將對話田中芳樹 銀河英雄傳說獎引關注
    2018年5月18日,由貓片主辦的「銀河英雄傳說頒獎典禮暨中日科幻文學巔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盛大發布會。屆時,貓片高層將攜手著名作家田中芳樹,劉慈欣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二十餘名國內外作者及出版人蒞臨現場。銀河英雄傳說是80年代日本著名作家田中芳樹先生的首部科幻類小說。
  • 流浪地球英文版書評,國外科幻迷贊劉慈欣是活著的傳奇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其電影版也曾是現象級作品。原著故事講述的是在太陽即將毀滅時,變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徵。 不願意坐以待斃的人類選擇了實施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流浪地球》英文版已經在國外出版一年多,小說中收錄了流浪地球、中國太陽、微紀元等獲獎佳作。
  •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和首屆原石獎揭曉
    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和首屆原石獎揭曉灰狐獲第十屆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金獎華語科幻星雲獎組委會主席陳楸帆(左一)、副主席江波(右四),科幻星雲獎聯合創始人董仁威(左五)、姚海軍(左四)、吳巖(左三,為獲得十屆華語星雲獎的科幻明星和獲得首屆中國科幻電影"原石獎"的作家頒獎,向獲得世界科幻雨果獎的中國新銳科幻女作家郝景芳和開創中國科幻電影新時代的《流浪地球》導演郭帆頒發科幻星雲(特等功)勳章。
  • 《三體》作者劉慈欣受邀擔任IDG資本首席暢想官
    IDG資本今日宣布,正式聘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擔任IDG資本「首席暢想官」。這是IDG資本首次跨界到科幻領域,未來雙方將展開一系列腦洞大開的合作。劉慈欣以富有想像力、具有人文內涵的科幻作品為人所熟知,曾連續12次獲中國科幻文學創作最高獎「銀河獎」,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他的《三體》被公認為中國科幻文學裡程碑之作。
  • 《人物專欄》中國科幻人物博覽
    2、劉慈欣(1963- ) 中國科幻新生代四大天王之一,中國當代科幻四大頂梁柱之一,中國當代科幻小說第一人,其科幻長篇小說《三體》,被公認為中國當代科幻的裡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高度,2011年獲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金獎,2015年8月23日,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作家首次獲該獎者
  • 劉慈欣:新作明年5月出版,「我不喜歡,但我寫不出更好的」
    過去幾年經歷,給了這位《三體》作者、「科幻界的諾貝爾」雨果獎得主以新的身份:離開了工作了幾十年的山西娘子關電廠,廣泛參與電影監製、遊戲策劃,推動他天馬行空的科幻作品在產業版圖上延伸。這並不意味著劉慈欣放棄了寫作。如今的他,在產業和文學間遊走,同時體會兩側的煎熬與喜悅。
  • 劉慈欣推薦的科幻不朽神作,外星文明不請自來,人類文明何去何從
    如果你是科幻迷,一定不會對阿瑟.克拉克陌生,克拉克和阿西莫夫,海因萊因同為科幻文學界的三巨頭,屬於科幻界的元祖級別人物。阿瑟.克拉克的小說呢,大部分屬於「硬科幻」類型,故事的視野特別宏大,而且飽含了人文關懷。而且克拉克的科幻小說,也成功預言了當今人類很多的事件活動,比如人類登月,網際網路,搜尋引擎,地球通訊衛星等等。
  • 劉慈欣《全頻帶阻塞幹擾》要拍電影了
    劉慈欣《全頻帶阻塞幹擾》要拍電影了 紅星新聞11月4日消息,據國家電影局2020年5月立項公示顯示,根據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全頻帶阻塞幹擾》改編的電影已經通過了備案。這是繼《流浪地球》之後,又一部劉慈欣小說被拍成電影,紅星新聞記者獲悉,該片最快明年開機。
  • 劉慈欣的《三體》,常常打破常規思維的人,你的無畏來源於無知
    甚至在兩周前,歐巴馬來中國參加活動首次見到劉慈欣時,便迫不及待地當面"催更"。然而,這位世界科幻文學最高獎"雨果獎"得主、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開創者,卻對每經影視坦言,他至今都沒想明白到底為什麼《三體》能達到這樣的影響力……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進行,天文學家葉文潔在其間歷經劫難,被帶到軍方絕密計劃"紅岸工程"。